最高级的养生,不是睡觉,不是锻炼,就一个字!
2023/4/17 6:00:00 南怀瑾国学智慧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南怀瑾国学智慧”,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作者:儒风君 来源:儒风大家(ID: rufengdajia)

     《易经》中有言:“夫少者,多之所贵也。”

     意思是说,凡事以少为贵,少才能得到更多。

     杨绛也曾说:“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大道至简,以简驭繁。

     多不如少,少的力量,让生活更有质量。

     少,是一个人最好的活法,也是最高级的养生。

    

     01

     少食,则少疾

     常听老人说:“能吃是福。”

     但是少有人知道下一句是:善吃是智。

     不挑食、吃得下是福气,但懂饮食之道才是智慧。

     《素问·瘦论》中有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长期饮食过饱,肠胃负担过重,也很容易诱发多种疾病,如三高、心血管疾病等。

     远离疾病的秘诀就是少食,准时限量,七分饱,才是刚刚好。

     106岁高龄的宋美龄,就格外注意饮食之道。

     一天之内,她要吃五餐,但每顿只吃五分饱,浅尝辄止,绝不多吃。

     甚至每天都要称体重,一旦超重,她就会将正餐改成蔬菜水果沙拉,偶尔吃些牛排。

     正是如此自律节制,食不过饱,宋美龄才能无病无痛,长命百岁。

     民间有句老话:“常有三分饥,百病不相袭。”

     无论是盲目节食敷衍了事,还是胡吃海喝无所顾忌,都是不可取的。

     七分饱,三分饥,节食安胃,恰到好处,才守得住健康,无病无痛。

    

     02

     少欲,则少忧

     清朝学者申居郧曾说:“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放纵自己的欲望,那忧愁祸患也会随之而来。

     你想要的越多,麻烦也就越多;反之,减少自己的欲望,才能洞见幸福的真谛。

     柳宗元有一篇文章叫《蝜蝂》。

     蝜蝂(fù bǎn),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

     爬行时,无论遇到什么,就拿过来放在背上,渐渐地东西越来越重,但筋疲力竭也不肯停下,直到跌倒摔死。

     很多人活得不幸福,便是像蝜蝂一样,欲望过多,但却忘了能背负的东西是有限的。

     人们常说,年龄越大,忧烦越多,但其实和年龄并无关系,而是欲望过多。

     对外物的渴求,是我们的本能,但人心有限,欲望无穷,过多的索求,只会是人一生悲剧的开始。

     《孟子》有言:“养心莫过于寡欲。”

     内心的丰盈,源于欲望的减少,而非外物的增加。

     少欲,知足,放下贪念,才是养心之法、善身之道。

    

     03

     少言,则少祸

     《口铭》中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一个人如果说话不知节制,随意开口,会给自己招惹祸端。

     不妄言,少说话,才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报。

     曾国藩初入官场时,也是口无遮拦,得罪了不少上司同僚。

     直到差点丢掉性命,才顿悟自省,给自己立下规矩:谨言,刻刻留心。

     他自此说话谨慎,时刻细心留意,每日在睡前,还要回想自己是否有言语不当之处。

     后来,他口中话不再多,出言处事只求一个“稳”字。

     言少则祸少,曾国藩深谙此理,方能平定太平天国,兴办洋务,终成一代名臣。

     《周易》有言:“吉人寡言语,躁人之辞多。”

     少说话,不妄言,是入德之基,载福之道。

     张嘴说话前,务必深思熟虑,宁可无言,也别话多。

     真正的聪明人,从不多言,越是不说废话,越能远离祸端,修德积福。

    

     04

     少思,则少愁

     作家林清玄说:“今天扫完今天的落叶,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要努力地活在今天这一刻。”

     道理很简单,但做到的人却很少。

     人们总是为了还没发生的事情担忧,想着想着,就把自己陷在了负面情绪里,难以抽身。

     《红楼梦》中,黛玉妹妹是多少文人心中的千古一梦。

     她出生大家,才华横溢,一颦一笑中皆是风情,但另一方面,她体弱多病,父母双亡,情路坎坷,结局悲凉,又令人扼腕。

     其实细想,黛玉的香消玉殒,和她多思多虑的性情关系很大。

     一点风吹草动,她都会在心里胡思乱想,情绪上引起轩然大波,让身心备受折磨。

     古人有云:“烦恼本无根,不捡自然无;困惑本无源,不究自轻松。”

     所谓的忧愁,有时候不过只是你胡思多想,为自己设的囚笼枷锁。

     小事想多了,身疲;大事想多了,累心;烂事想多了,烦人。

     不如少思少想,一念放下,万般自在,人这一辈子,把心情照顾好,比什么都重要。

    

     05

     少怨,则少悲

     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

     谁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有人怨声载道,有人一笑置之。

     抱怨多了,看似是宣泄,其实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演变成你的悲伤负担,满满的都是负能量。

     越抱怨,越不幸,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少抱怨,转换心态,豁达乐观,才是解决问题的捷径。

     白居易生来体弱,年少恰逢安史之乱,颠沛流离。

     中年仕途坎坷,屡遭贬谪,“谪居卧病浔阳城”,但他却活到了75岁的高龄。

     他长寿的秘诀就在于:少抱怨,常开怀。

     卧病在床时,他笑着说:“枕上愁烦多发病,床上欢笑胜寻医。”

     年老中风后,他依旧笑着说:“头风若见诗应愈,齿折仍谈笑不妨。”

     白居易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仍然心中无怨,热爱生活,所以人生处处是风景。

    

     作家刘同有句话说得好:“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化怨气为动力,脚踏实地改变自己。

     抱怨,是最无用的东西,越是抱怨,悲伤离你越近,幸福离你越远。

     生活再难,别忘了微笑;日子再苦,别少了乐观。

     少抱怨,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你就赢了。

     ▽

     《道德经》中有言:“少则得,多则惑。”

     少食,远离疾病,长命百岁无忧;

     少欲,远离烦恼,一念清心自在;

     少言,远离祸端,默默修德积福;

     少思,远离忧愁,保持神怡心静;

     少怨,远离悲伤,一路高歌前行。

     以上,与朋友们共勉。

    

     养成阅读好习惯,看完顺手点 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南怀瑾国学智慧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