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真的认识了自我,对于生死也不自卑
2022/12/6 7:01:00 南师国学堂
点击下方[南师国学堂]看更多好文
图 /来源网络
本文来源网络,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我们都常听说“得意忘形”,但是,据我个人几十年的人生经验,还要再加上一句话,“失意忘形”。有人本来蛮好的,当他发财、得意的时候,事情都处理得很得当,见人也彬彬有礼;但是一旦失意之后,就连人也不愿见,一副讨厌相,自卑感,种种的烦恼都来了,人完全变了——失意忘形。
所以我就体会到孟子讲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个人做学问,只要做到“贫贱不能移”一句话,能够受得了寂寞,受得了平淡,所谓“唯大英雄能本色”,无论怎么样得意也是那个样子,失意也是那个样子,到没有衣服穿,饿肚子仍是那个样子,这是最高修养,达到这步修养太难了。……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孔子说假使没有达到仁的境界,不仁的人,不可以久处约,约不是订一个契约,约的意思和俭一样,就是说没有达到仁的境界的人,不能长处在简朴的环境中。
所以人的学问修养,到了仁的境界,才能像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回一样,一箪食,一瓢饮,可以不改其乐,不失其节。换句话说,不能安处困境,也不能长处于乐境。没有真正修养的人,不但失意忘形,得意也会忘形。
到了功名富贵快乐的时候忘形了,这就是没有仁,没有中心思想。假如到了贫穷困苦的环境就忘了形,也是没有真正达到仁的境界。安贫乐道与富贵不淫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所以说:“知者利仁”。如真有智慧、修养到达仁的境界,无论处于贫富之际,得意失意之间,就都会乐天知命,安之若素的。
——《论语别裁》
我们一个人肉体的生死是现象,生灭生死是两头的现象。我们生命的根本,不在这个生死的现象上,那个能生能死的生命的光辉,是永远不生不灭,无尽无休的。
我们了解了这个道理,就对身体的死亡,以及生死之间,看得非常解脱,非常轻松,非常自在。因此,哀乐也就不入与胸中了。……
我们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卑感,任何的英雄都有自卑感,受不了环境的刺激、环境的打击,自卑感自然就产生了。所以,常常一个非常傲慢的人,就是因为他自卑感太重。
自卑感太重,自然就傲慢,因为那个傲慢,是对于自卑的防御,深怕别人看不起我,所以自己要端出那个架子来。
如果没有自卑感的话,就很天然,你看得起我,我还是我,看不起我还是我,我就是我,我就是那个样子。你看得起我也好,看不起我也好,他说一切都很自然的,就是这个道理。
到达这个境界,真的认识了自我,顶天立地,古往今来,无非一个我。因此活着时能够看破了生死,在年老病苦、生死来去的时候,就一点也无所恐惧,很自然地接受一切。换句话说,对于生死也不自卑。
——《庄子諵譁》
看更多走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南师国学堂
你若喜欢,点个赞,点个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南师国学堂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