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2023/4/17 7:01:00 南师国学堂
点击下方[南师国学堂]看更多好文

图 /来源网络
本文来源网络,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故法言曰: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迁令劝成殆事,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何作为报也!莫若为致命。此其难者。
“故法言曰: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你们做公教人员,做官的,乃至做负责人、做班长,都要注意。
“无迁令”,这个迁令怎么去懂呢?我告诉你,《论语》上有一句话“不迁怒”,对不对?孔子讲颜回最好的修养就是不迁怒。什么叫不迁怒?这个人正在不高兴时,你来找他讲话,他就对你发脾气了,骂你讨厌,把怒气发到你身上,这就是迁怒。
人做到不迁怒很难。不迁怒就接近不二过;犯了一次过错,已经晓得了,不会再犯。所谓忏悔者,就是不二过,不再犯错。不像我们,老师,今天我不对了,我忏悔了,明天又不对了,老师,我又要忏悔了,永远在忏悔中,那还叫忏悔吗?
“无迁令”,就是上面给你的命令要照办。……“无劝成”,不要勉强人家成功,要求人家去办成功,而不要求自己,这是“过度益也”,都是太过度了。
学宗教的人,往往对别人过度地要求,因为对自己很慈悲,对人家很克核,克核就变成刻薄了。就说过午不食吧!像我们那个师父,连锅粑都锁起来;我就讲这个不对了,人家饿得胃出血,怎么办呢?那就要放松一点,假装看不见就行了!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迁令劝成殆事”,这两点是千万不能犯的错,做事情不能迁令,当主管的不能劝成。“殆”是危险,如果又迁令又劝成,做事情就危险了。我们注意这些话,究竟是孔子代表庄子说的呢?还是庄子代表孔子说的呢?也就无从考证了。
叶公子高与孔子的谈话,还没有结束,孔子继续告诉他,“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美成在久”就是我们俗话所讲,好事不要急,成就好的事情,不是短时能够做到的;坏的事情容易成就,但是一旦成就了,就来不及改正了。这也就是说,为人处世要慎重地考虑。
“且夫乘物以游心”,孔子继续告诉叶公子高一个人处世的原则。“乘物以游心”就是有修养的有道之士,以大乘之道的精神和原则,处理世间的事务;生活在这个物质世界,保持一个超然的观念,这就是现在流行的一句名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抱着一种游戏人间的心情去做事。
所谓游戏不是吊儿郎当,是自己非常清醒,心情非常解脱,不要被物质所累,该做就做了,也就是佛学所谓的解脱,那样才是“乘物以游心”。
“托不得已以养中”,人世间的事,有两个大戒,孔子上面也讲,一个是认命,一个是义所当为。这个认命,是认天命,做应该做的事,明知道这一条命要赔进去,为国家为天下,乃至宗教家说为救人救世,像耶稣被钉十字架,文天祥被杀头等等;他们都很坦然,这是“托不得已”,命之所在,义之所在,不得已而为之。
但是下面“以养中”,这个中是指内心的道,自己的修道。他说天地之间的两大戒,一是命,二是义,这个人生的价值和任务都做到了,就是自己内心的道,也就是“养中”。
“何作为报也!莫若为致命。此其难者。”这三句连起来,简单地说,是说人生的行为,能做到认识天命的必然和自然如此的原理,尽其在我地做所当为地去做到,并非是为了现在或后世将来的好果报;只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已。但是说容易,真懂得,真明白,真做到,就太难了!
——南怀瑾先生《庄子諵譁》

看更多走文章请点击下方名片识别关注南师国学堂
你若喜欢,点个赞,点个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南师国学堂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