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的“懒蚂蚁效应”:比勤奋更重要的,是思考
2023/4/21 7:01:00 南师国学堂
点击下方[南师国学堂]看更多好文
图 /来源网络
本文来源网络,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日本北海道大学的生物研究小组,曾有一个有趣的发现:
大部分蚂蚁,都能很勤快地清理蚁穴、搬运食物、照顾幼蚁,不曾停歇;
然而,却有少数的蚂蚁整日不干活、到处乱看。它们被研究小组做上标记,并被叫做“懒蚂蚁”。
让人意外的是,原来研究小组当断绝它们的食物源时,勤劳蚂蚁就立马乱成了一团。
反而是“懒蚂蚁”不慌不忙出场,带领蚁群们去新的食物源地。
原来,懒蚂蚁看似懒,实则一直勤于动脑,高瞻远瞩,思考如何寻找和研究食物源。
而那些忙得晕头转向的蚂蚁,无心思考,自然无法应对变故。
20%的“懒蚂蚁”,指导80%的勤劳蚂蚁,动物界也遵循着效率法则。
这就是著名的“懒蚂蚁效应”:很多时候,深度思考,比勤奋工作更重要。
-01-
没有深度思考,
所的勤奋都没有意义。
近年很流行一个词,叫“躺赢”。
我们的身边,似乎都会存在一些“躺赢的人”。他们看起来根本没我们努力,可为什么躺着就把钱挣了?真让人不服气!
对此,著名幽默作家周腓力,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他经过街边一家服装店,看到有位老先生靠在店门口躺椅上悠哉地晒太阳。
这个大大咧咧的“闲人”,就是服装店老板,而店里忙进忙出的,则是他的老婆跟两个女儿。
作家很羡慕,说:“老先生,您可真有福气,老婆、小孩都这么能干,您啥都不用做就可以享清福。”
谁知,老先生不以为然地摇摇头,严肃地说:“我正在做一件最重要的工作,我在承担风险。”
诚然,一家不起眼的服装店,需要思考如何运营门店,如何排货、进货、定价……。
是否能承担起这些风险,是否有深度思考,才决定了这家店能否成功的关键。
而这种“风险劳动”,就离不开老板的“脑力劳动”,而不是妻儿的“体力劳动”。
忙不一定有用,闲也不一定是“躺赢”。
没有深度思考,所的勤奋、勤劳都没有意义。
-02-
不要用行为上的勤奋,
掩饰思维上的懒惰。
那些总是羡慕别人“躺赢”的人,往往自身懒于思考。
他们习惯性用行动上的勤劳,掩饰自己思维上的懒惰。
试想一下,每天熬夜、早起、占用吃饭、娱乐时间学习,但成绩总是提高不上去;
那是因为,他们大概率都只是用笔在学习,而不是用脑、用心在学习。
每天加班、花大量时间写PPT,做报表,但业绩总上不去;
那是因为,他们大都只是“伪勤奋者”:不去思考如何提高业务技能,只是机械完成任务。
人生最大的悲伤,莫过于将一辈子的时间,只用机械性地应付生活中的“忙忙碌碌”。
没有思考,没有规划,越是起早贪黑,越是像无头苍蝇般盲干,永远难以见到成果。
被誉为“兵学圣典”的《孙子兵法》一书中,“军行篇”中有这么一句话: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说的就是,那些能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在思考完备了必胜的条件之后才交战:
要考虑所有隐患和可能发生的问题,在脑海里推测、模拟战争可能的走势,筹划出解决方案……
而打败仗的部队总是只想着先去打战,而后企图在战争中侥幸取胜。
在人生的战场上,不妨学“懒蚂蚁”,在别人看得到的行动上,懒一些;
在别人看不到的思维层面上,多花费些功夫,不动声色地积蓄力量。
永远无需用行为上的勤奋,掩饰自己思维上的懒惰。
因为生活不会陪我们演戏,只会给我们现实残酷的结果。
-03-
爱因斯坦说过:
“如果给我1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
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
“磨刀不误砍柴工”,拒绝思维上的懒惰,试着停下手中忙碌的活,多动脑,多比较。
寻找真正能帮助自己成功的方法,再付出勤奋,久而久之,你也可以不知不觉“躺赢”。
看更多走文章请点击下方名片识别关注南师国学堂
你若喜欢,点个赞,点个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南师国学堂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