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凡是人生一帆风顺之人,必定都是有这种特质的人
2023/4/21 7:01:00 南师国学堂
点击下方[南师国学堂]看更多好文
作者:幼鱼 图:来源网络
来源:儒释道文化(ID:rushidao111)
有人年轻时遭受苦难,有人上了年纪遭遇不幸。
苦难与不幸似乎是贯穿人生一辈子的事。
可有一些人,他们看起来终日喜乐无忧无虑,无事无灾。
稻盛和夫曾说过:凡是人生一帆风顺之人,必定乐观开朗。
纵观苏轼一生,全然印证了这句话。
-01-
苏轼:泥里生活,云中写诗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他说:
“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在王国维眼中,苏轼是中国文坛上的一颗璀璨星子,他的诗文就算放到百年之后的今天再捧诵读,也能直击灵魂,融入血脉中震动回响。
响彻于我们心间的,不是他洋洋挥洒的文字,而是他穿透古今,舒畅心灵的阔达壮丽。
苏轼这一生,可谓坎坷。
年纪轻轻,流落到岭南边陲,终日与毒虫毒瘴相伴,身边的人或病,或死,他那几年都在生离死别中度过;
后来,他辗转到海南,从他的文字里不难看出,“冬无炭,夏无风”的艰苦生活,无异于流放的苦刑;
在后来,他因为没有钱,只能亲自开荒种田,有了“东坡先生”的称号;
直到花甲,他仍然在辗转游历之间,拄着拐杖的时候还被“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这一切,他都在默默忍受与经历。他的一生或许比普通人更苦,更难。可他的文字里,他的人生态度中却始终不见阴霾与怨恨。
他是诗人,是文人,却在泥里生活。他是文坛上的农人,在缥缈的云里写下属于乐天派的诗。
人生当如苏东坡,他将人生看得透彻“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纵使心怀遗憾,也需要“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洒脱与超然。
-02-
苏轼:纵是风雨,也有晴天
若说苏轼生命中最大的劫数莫过于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他因朝堂纷争被人陷害入狱,关到御史台的130余天,他被酷吏日夜折磨,严刑逼供。
出狱之后,他被贬至黄州,后来到惠州,最后到儋州,这么多打击与委屈加身,仍然没有改变他阔达的天性,在他的诗文中,丝毫未见被贬后的沮丧、落寞与愁怨。
于苏轼而言,纵使风雨交加,他的内心也有万丈光芒支撑。
就像他在《定风波》中写的那样:“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世上,没有人能够真正一辈子的“躺赢”,可以无病无灾的活到寿终正寝。
能够做到一帆风顺的人,往往带着一颗对生活乐观向上的心。
短短一生,哪有那么多坎跨不过,哪有那么多结解不开。
学会放下,学会乐观,其实,无论何事情过去以后再回头看,既没有风雨也没有晴,一切都归于平淡。
-03-
苏轼:人生清明,诗酒趁华年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序言中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
“总之,我们所得的印象是,他(指苏轼)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他的这种魔力就是我这鲁拙之笔所要尽力描写的,他的这种魔力也就是使无数中国的读书人对他所倾倒、所爱慕的。”
联系苏轼的一生,能够发现,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境遇,苏轼都能够变换角度看问题。
身居朝堂之上,他不卑不亢,励精图治,为民为国排忧解难;居乡野之间,他躬耕田野,竹杖芒鞋轻胜马,从他的脸上,从不见岁月阑珊,一生蹉跎。而是见半部光阴,赋歌成诗。
苏轼的人格、境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堪称奇葩,放到现今,他的人生态度亦能博人倾心,令人钦佩。
人生漫漫,哪有一处桃花源,能让此生无忧无虑。唯有在心中种花,开辟净土,对生活报以春光,自然余生无限好。
作者:幼鱼,执笔人。专注传统文化,体悟国学智慧。用心灵谱写文字,用态度讲述人生。笔耕不辍,衷于初心。笔下遇知己,文中识故人。转载联系儒释道文化(ID:rushidao111)。
看更多走文章请点击下方名片识别关注南师国学堂
你若喜欢,点个赞,点个在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南师国学堂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