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真是个有趣的老头
2022/11/23 23:00:00 原来是柒公子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 今 日 歌 单 ?我坦白了,我最近的快乐都是余华老师给的。

     被琐碎小事包裹,没有头绪的一天,直到遇到余华老师,他拿了一把剪刀,把我所有的烦恼都剪掉了。

     他简直是我近期生活的消解源泉。

    

     谁还没有听过余华老师反问《活着》评分:“剩下的0.6去问问那个豆瓣”和“最近老做核酸,看‘杨’不顺眼,就改成了‘殷红梅’”。

     他会用最朴实的语言解释当代年轻人最关心的“卷”和“躺平”的问题:

     “我当年努力地写小说,就是为了我想过上一种不被闹钟吵醒的生活。”

    

    图源:网络

     理解这句话,比看了十本教我如何奋斗,亦或如何享受的心灵鸡汤更有用。

     我似乎越来越喜欢听文人带着特有的、深厚的文化积淀用文字讲述生活。

     从什么时候意识到的呢?

     或许是穿着人字拖,顶着乱糟糟的头发的许知远在《向往的生活》出现的时候。

     当彼此都不熟络,却能围在一起聊着流水线的客套话,远远望去,确实无比温馨。

     可是对许知远来说:“这温暖的代价非常大,我充满了逃离家庭的渴望。”

    

     我的记忆被拉回过年走亲戚的场景中,同样是温暖的,可我只想逃离。

     这是被一句话串联起的共鸣。

     又或许是刘震云在《脱口秀大会》里对李诞“醉生梦死”拍的爆梗灯。

     刺眼的红灯穿透层层阴霾,闪烁到我的眼前。

     这才是我该看的,我该听的。

    

     所以当《我在岛屿读书》播出时,我第一时间关注了。

     开播10天,豆瓣评分飙至8.9,甚至没有低于三星的评价。

     切实看到余华,苏童,西川在岛上出现时,我就知道,我向往的生活出现了。

     吹着咸湿的海风,开着无伤大雅的玩笑,聊着彼此的过往。

    

     没有形式拘泥,没有内容限制。

     小岛很美好,面朝大海,我们会想“春暖花开”,可是苏童老师会接:“春暖花来倒也不必,秋雨萧瑟也是美的。”

     为了书屋起名,西川老师发挥了诗人属性,提议“转念书屋”,没想到余华老师备采时,戴着时髦的豹纹墨镜,丝毫不留情面地吐槽:

    

     “转念书屋,我觉得不合适,人一旦想进书屋看书,一转念不想看了,然后就出去了,那这个书屋就白盖了。”

     一如既往的喜欢斗嘴,最终书屋以地点命名为“分界书屋”。

     大家就是简单闲聊,不用担心话题不够劲爆。

     就好像上一秒讨论万宁羊肉、文昌鸡的苏童老师,下一秒就能想到叶兆言老师,调侃自己是“人体搬运工”。

    

     “叶兆言有一段时间身体差的一塌糊涂,脸色煞白,我不能说你在这躺着我自己走,我就背他,还不止一次。”

     说到背人,苏童老师说背过的不止是叶兆言老师,还有我们熟知的史铁生,苏童老师用“我很爱他,也很可惜”来形容对史铁生的感情。

     史铁生瘫痪以后,家里为了照顾他的感受,跑、跳一类的词都不允许说。

     但是余华,刘震云,莫言他们几个把史铁生弄上了火车,还带着他到大学篮球场踢球,还让史铁生当守门员,

     跟一帮晚辈说:“你们不小心就会把铁生给踢死”,晚上他们又带着史铁生到人家地里偷黄瓜吃。

     很不可思议,可是很“余华”。

     后来,史铁生说这是他受伤以后最快乐的时光。

     “海明威有句话‘作家的书房在哪里,他的家才在哪里’,我有五六十箱书,我办的我这辈子最愚蠢的事情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余华老师说到这里,我就知道笑点来了:

    

     “我老是搬家,我就把所有的信件都烧了,铁生给我写的十多封信,莫言也写了好多,都烧了,就苏童给我写的信是最无聊的,我没烧;

     他当时在《钟山》当编辑,他说:‘余华兄能不能给钟山写一篇小说’,他用的圆珠笔写的,下手特别重,我把信拿起来一看,都能看到他上一封的印迹,写的‘铁凝姐……’,下面的话一模一样。”

     当场,苏童老师还很不好意思地笑着,为自己辩解了一句:“但是铁凝真的给我写了。”

     当你以为余华老师只能提供笑点的时候,就错了,他时刻记得“快乐留给自己,悲伤留给读者。”

    

     “铁生给我写过一个信,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就是他分到了一个四居室,我当时印象特别深的是,他说装了一部电话,给我留了一个电话号码,信的最后一句是,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苏童老师也连连附和:“他真的时刻在赞美这个世界。”

     “他真的赞美这个世界,一般遭受过伤害的人,对世界会有一种畸形的认识,铁生是对这个世界没有任何恶意的一个人,而且怨言都没有,他对世界充满了爱。”

    

     就算史铁生先生已经离开我们12年了,但是他的朋友们对他还是念念不忘,就好像他还在一样。

     我在他们身上,没有看到所谓的文人相轻,反而更多的是认同,相互理解,相互扶持。

     同样,他们也聊起了自己的阅读经历。

    

     好比余华老师提到了他与鲁迅先生的相遇:“鲁迅写鲁镇的酒店格局,孔乙己是唯一一个穿着长衫站在柜台喝的,一下子就把这个人的社会地位,环境中的尴尬写出来了,我在小时候读了无数遍,直到35岁才发现这个开头多么了不起;

     另外还写孔乙己一次一次地来,但是当他的腿被打断以后,鲁迅 没有写他是怎么来的,而是说外面有个声音要一碗黄酒,当他付钱时,把手掌摊开,满手是泥,原来他是用手走过来的;

     这是一个伟大小说家的标志,鲁迅一出手,就是中国现代文学跳高的一根杆子,我是那个时候才跟鲁迅相遇的。”

    

     当时的余华老师已经能靠“《活着》活着了”,却仍然不忘与优秀的作家相遇。

     当苏童老师对余华老师的话产生了巨大的认可时,坐在一旁的西川老师却默不作声,直到单独采访,西川老师才说出了他的想法:

     “我对鲁迅先生非常尊敬,在别的作家都在拥抱光明的时候,鲁迅先生是能面对黑暗的。”

     淡淡的一句话,在我的心里,敲响了反思的警钟。

     先前的阅读,或多或少都带了功利性,为了能在作文中写出一两句锦上添花的句子,或者为了能通过一个考试。

     可是抛去功利性以后,我们还剩下了多少阅读的欲望。

     孔乙己,我只记得他与鲁镇的格格不入;

     鲁迅,我能回忆起的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我很惭愧。

    

    图源:《我在岛屿读书》微博

     在视频的最后,还得是余华老师,解开了我绷紧的绳:

     “我一开始是一边写作一边读小说,带着功利性的,可是在阅读一部作品的时候,你已经完全忘记到自己的存在了。这个时候的乐趣,比你生活中其他的乐趣更加吸引人。”

     看完《我在岛屿读书》的第一集,我去问馒头:“如果在路上你看到有人在读书,你第一反应是什么?”

     “我会觉得他很厉害,与众不同,浑身带着光环。”

     “那你愿意在路边读书吗?”

    

     “不会,我有点害怕别人聚焦的目光。”一众的电子产品中出现一本纸质书籍,看起来确实会格格不入。

     为此,我专门去做了较为极端的试验,我开始在早高峰的地铁上阅读余华先生的《鲜血梅花》。

     可当我沉浸到书中内容后,周遭的目光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我当时关心的只有人物的命运走向,真的是应了余华老师的那句话。

    

     写在最后,今天的文章,不是为了宽泛地呼吁,空喊口号。

     我只是想借着《我在岛屿读书》,能让阅读重回大众视线。

     同时也想给自己定一个阅读目标,今年剩下的时间内重读鲁迅先生的一部作品,争取在年底给大家做一个反馈。 你准备好了吗?跟人类伟大的灵魂对话,用他的利斧劈开你那冰冷、傲慢,自恋、自怜的内心。——罗翔

    

     往 | 期 | 推 | 荐

     · 点击下方文字即可跳转 ·

     《男生是爱你还是撩你,问这个问题就知道了》

     《这人设,早该塌了》

     《见一面吧,我想抱抱你》

     更多精彩文章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原来是柒公子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