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模拟卷四
2020/4/24 7:41:25 禅心若莲

     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考试

     一、书写(3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22分)

     1. 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那个清晨,我终于挣脱一切羁绊去寻找。一路上,我走过山川、走过沙mò(1),走过一切明媚与huì(2)暗、走过所有静mù(3)与喧哗。面对苍茫,我久久凝视,不觉湿了眼kuàng(4)——我找到了自己。

     (1) ▲ (2) ▲ (3) ▲ (4) ▲

     2. 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1)土地平旷, ▲ , ▲ 。(陶渊明《桃花源记》)

     (2)蒹葭苍苍, ▲ 。所谓伊人, ▲ 。(《诗经·蒹葭》)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 ▲ ?(《诗经·郑风》)

     (4) ▲ ,儿女共沾巾。(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出洞庭湖澎湃汹涌、撼天动地、气势磅礴的诗句是 ▲ , ▲ 。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1)便还家 ▲ (2)犬牙差互 ▲

     (3)其两膝相者 ▲ (4)佛印绝弥勒 ▲

     4. 猜灯谜。谜面:四海九州五六步(打一句古诗)。请你选出正确的谜底。( ▲ )(2分)

     A.念天地之悠悠 B.天涯若比邻 C. 潮来天地青 D. 星垂平野阔

     5. 名著阅读(4分)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1)上面这段话出自 《 ▲ 》 ,选文中的“你”是指 ▲ 。(2分)

     (2)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2分)

     ▲

     三、阅读(42分)

     (一)不朽的失眠(14分)

     张晓风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画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剌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风。

     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已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食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并且眼睁睁地看自已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张继,睡不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着他。(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排拒吗?)而后,是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已验伤,有何不可?

     ▲

     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的,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然而,能辛苦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福气去睡眠的一个……

     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用以惊世。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

     钟声那么美丽,但钟声自已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既然失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就把其余二十八字照抄下来。我说“照抄”,是因为那二十八个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墙上的黑字一样分明凸显: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

     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去的那纸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哈!谁管他是谁?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

     6. 请你从以下句子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2分)

     (1)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

     (2)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

     我选第( )句,赏析: ▲

     7. 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船行似风”一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

     ▲

     8. 在文中横线的空白处,请你根据诗的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展开想象写一写。(3分)

     ▲

     9. 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对标题“不朽的失眠”的理解。(6分)

     ▲

     (二)关于“微”的主题阅读(12分)

     【微力量】

     2011年,甬温线温州段发生特别重大的铁路交通事故。《浙江交通之声》记者邹芸在微博上发帖求助:“目前温州血液库存的确非常紧张,正在向丽水和县里调血。如果听众和网友想要献血的话,请到温州新城大道41号温州血站。请前往献血的听众务必带上身份证。”于是,大批温州市民连夜赶到血站献血,等候的长队排到了大厅外。“这么紧急的事件,血站还是第一次碰到;这么多人来献血,也是第一次碰到。”温州市中心血站站长陈筱华感慨地说。

     【微知识】

     2月18日,木星合月。在新浪微博搜索这个听起来既专业又生僻的天文学词汇,竟然

     有160647条结果。“木星边上是昴星团,还有金牛座的一些亮星。”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当天发出了一条带照片的微博。对于他来说,微博已经成了重要的“科普阵地”。“我们过去有专业的天文论坛,但网友数量有限,而微博受众范围更广。”朱进告诉记者。国家博物馆微博团队的李秀娜则认为,微博的互动性特别有利于科普内容的传播,“关键在于鼓励网友参与,发表自己的看法,让网友有话说。”

     【微上瘾】

     今年春节,人们走亲访友道罢“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的问候,紧接着的问题往往就是“你家WiFi密码是多少?”新浪微博的一项调查显示,70%左右的微博用户每天醒来就会马上登陆,60%的受访者承认每天会花“大量”时间在阅读和更新微博上。“微上瘾”成为当今热门话题,折射出的是现代人的人际关系焦虑和信息焦虑。进入全媒体时代后,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自媒体,有可能通过虚拟世界获得现实中得不到的满足感。心理咨询师袁茵表示,过度沉溺于虚拟空间,将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微博和微信上,除了会导致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活动减少,还可能因在微博获得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和快节奏的现实生活的状况反差太大导致心理落差,产生焦虑等情绪。

     【微文化】

     “微文化”,包括微博客、微支付、微公益等各种附加产品集合起来的微力量已经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微时代已然来临,将网络和现实生活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更好地连结了起来。微文化的创始人麦子说,从哲学角度来谈论微文化,其中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微即温暖”或“生命本微”等哲学理念被很多人认同。“当人类觉察到‘微’的时候,‘微’便在行动——传递温暖、爱、纯真,驱散孤独、恐惧、不幸”,正是这样温暖的诗意的阐述和对生命的关爱,才书写出微文化的本质。

     10. 通读上面四则材料,写出题目中“微”的不同含义。(3分)

     ▲

     11. 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材料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再小的力量通过微博也能发挥最大的力量。

     B.微文化的本质是传递温暖、爱、纯真,驱散孤独、恐惧、不幸。

     C.微时代、微力量,享受着微生活,能使亲友生活充满乐趣和阳光。

     D.微博新媒体渠道对知识的传播“功不可没”,科学在小小的发布框中变得平易近人。

     12.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微文化”产生的原因。(3分)

     ▲

     13. “微文化”到底让人们离得更近还是更远?请说说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3分)

     ▲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攦之形;其旁,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年不得一售其伎,是故劳而无用。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注释】①梁攦(lì):屋的正梁。②堡坞:土筑的小城堡。③箭:小竹子。④疏数(cù):疏密。⑤中州:中原。⑥更:经历。⑦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14.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限一处)(2分)

     吾 疑 造 物 者 之 有 无 久 矣

     15. 下列句中的“乃”与“良久乃已”中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B.乃悟前狼假寐 C.乃不知有汉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6.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2)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

     ▲

     17. 甲乙两文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表达了柳宗元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

     (四)岭上逢久别者又别(4分)

     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8. 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 ▲ 之情。(2分)

     19. 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2分)

     ▲

     四、语言运用(33分)

     20. 如何更好地管理时间?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青年领袖圆桌会上,多位行业青年精英就“看见时间的刻度”这一话题展开讨论。(3分)

     Fusion Fund创始合伙人张璐建议,大家可以建立一个分类的处理模式,当我们有整块的时间时,可以去做一些需要深入思考的工作,而对于分散、碎片化的时间,则做一些重要性比较小的工作。

     神舟十一号宇航员陈冬认为,要想掌握自己人生的时刻,就要让手机变成手机,让自己做回自己。

     假设你是发言人之一,请你围绕主题发表你的观点,要求见解独到,50字左右。

     ▲

     21. 按要求写作。(30分)

     岔口,是道路分岔的地方;岔口,是即将到来的多重选择;岔口,是明白心之所向的重要节点……

     请你以“岔口”为题写作。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考试答案

     五、 书写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六、 积累

     1. 漠、晦、穆、眶

     2.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白露为霜,在水一方;子宁不嗣音;无为在歧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3. 同“邀”,邀请;像狗的牙齿一样;靠近;像

     4. B

     5. (1)《傅雷家书》、傅聪

     (2)示例:傅聪从事音乐工作,因此傅雷谈莫扎特的艺术特色与内心情感的关系,与傅聪交流,循循善诱。也体现一位父亲望子成才的良苦用心。要点:傅聪从事音乐工作(傅聪是音乐家)(1分)傅雷望子成才,用心良苦(1分)

     三、阅读

     6.(1)示例:运用对比(反差),那么长的榜纸却没有张继的名字,衬托出张继的失意、沮丧。(2)示例:情景交融(对比、陌生化、拟人、坏境描写),“如火的江枫”却散发“冷”的气息,烘托出张继失意的凄冷心境。

     7. 从结构上说,此句由写张继京城落榜转而写他枫桥夜泊,完成了行文上的自然过渡(承上启下)。从内容上说,此句烘托了张继落榜后希望尽快摆脱令他羞愧沮丧的严酷现实,寻求精神超脱的急切心情。

     8. 示例: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嗄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贴缀他惨淡少年的容颜。9. 分层赋分。

     (1—2分)示例:张继由于失眠,创作了传世诗篇。(理解较浅层,表述较笼统)

     (3—4分)示例:“不朽”的不单纯指那场“失眠”,而是“失眠”所引发的创作欲望,是诗人感极而发的传世佳作。(有一定理解,表述具体)

     (5—6分)示例:“不朽”的不单纯指那场“失眠”,而是“失眠”所引发的创作欲望,是诗人感极而发的传世佳作。可以说,不朽的是一种生活的体验,不朽的就是这人类智慧与情感的结晶。(有思想深度,即上升到“人类智慧与情感”的不朽。)

     10.“微”有微小、微博、温暖、底层之意。(1分一个要点)

     11. C

     12.⑴网络社会(全媒体时代)的到来;⑵对时事了解的即时(迅速)性;⑶草根民众的传递感受的需求;⑷快节奏社会的需要;⑸“生命本微”等哲学理念被很多人认同。等等(说出3点即可)

     13. 示例:更近:一个微小的力量的推动就会使更多人关注与参与;可以让有才的人都成为老师,获得知识更贴近;温暖可以让人与人之间互享,让远在天边的人觉得就在身边。示例:更远:沉浸在网络中却无视身边的人(包括最亲的人);缺少实际生活中的互相联系。

     14.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15. B

     16. (1)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鱼儿好像都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

     17. 欣赏自然美景的喜悦和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18. 示例:(久别重逢的)惊喜。

     19. 示例:通过描写夕阳余晖映照着千万山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即将与友人又别的伤感之情以及对前途迷茫的感慨。

     四、语言运用

     20. 示例:我认为,大家所谈的时间不能仅局限于工作时间,其实,规划好时间就是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大家应当通过各种方式让自己慢下来,不要活得那么急,合理规划时间才能享受真正的生活。21. 略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出于传递信息和学习之目的。

     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 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禅心若莲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