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模拟卷五
2020/4/24 7:41:25 禅心若莲

     期中综合检测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2分)

     A.脑(pàn) 眼(kuànɡ) 海(táng) 然而止(jiá)

     B.绊(jī) 时(dēnɡ) 石(yuán) 天衣无(fènɡ)

     C.水(fú) 怅(wánɡ) 山(lù) 然开朗(huò)

     D.零(diāo) 家(juàn) 泽(zhǎo) 窈淑女(zhào)

     【点拨】B项“陨”应读yǔn;C项“惘”应读wǎnɡ;D项“窕”应读tiǎo。

     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C)(2分)

     A.腐蚀 劫难 嘱咐 海枯石烂

     B.两栖 稀疏 磅礴 草长莺飞

     C.瞄准 萌发 油漠 大彻大悟

     D.争讼 燎原 思慕 目空一切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2分)

     (1)在当下的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已经________。

     (2)也只有黄土高原,才能承受如此________的搏击!

     (3)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________。

     (4)在人生道路上,________敢于突破、奋勇前行,________能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A.家喻户晓 惊心动魄 销声匿迹 只要……就……

     B.妇孺皆知 惊天动地 销声匿迹 只有……就……

     C.家喻户晓 撼天动地 无影无踪 不仅……而且……

     D.举世闻名 惊心动魄 石沉大海 虽然……但是……

     4.(广安中考)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A)(2分)

     A.“最主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B.初夏时节,广安街头到处都摆着水果,枇杷啊、樱桃啊、桃子啊……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

     C.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不会在追求理想的路上迷失方向。

     D.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2分)

     A.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B.通过哈桑的誓言“为你,千千万万遍”,使我懂得了朋友间友谊的珍贵。

     C.航天员举着国旗,通过摄像机镜头送出了节日的问候。

     D.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点拨】A.语序不当,将“圆梦”放在“追梦”之后;B.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D.缺少宾语,在“灵活”后面加上“的特点”。

     6.(贵阳中考)名著阅读。(4分)

     (1)《傅雷家书》中父亲与儿子①傅聪(姓名)论及艺术家的修养时,提到“②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

     (2)《苏菲的世界》的作者是挪威(填国籍)作家乔斯坦·贾德(填姓名)。

     7.古诗文默写。(7分)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子衿》)

     (4)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8.目前,中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此,某校八年级(3)班将以“正确使用手机,争做守纪学生”为主题召开一次班会。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7分)

     (1)下面是本次班会的活动环节,请你补全所缺的环节。(3分)

     环节一:开场白 环节二:讲手机的故事

     环节三:演手机入校园的情景剧 环节四:小组辩论会

     环节五:家长代表发言 环节六:班主任或主持人总结

     (2)请针对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2分)

     示例:①如果将手机带入校园,交给老师保管。②把手机当学习工具,帮助提高成绩。

     (3)你的同桌小明上课时玩手机,老师及时发现制止后小明对这位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对此你将如何劝说?(2分)

     示例:小明,上课玩手机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而且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上课期间,我们应该放下手机认真听讲才对,你说是吗?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4分)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9.“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极其生动。其中连用两个“悠”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连用两个“悠”字,把主人公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及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分)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时和睡时,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二)(10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有删节)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石底以出(翻卷)

     (2)日光下(穿透)

     (3)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

     (4)乃记之而(离开)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2分)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点拨】此句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情态。

     14.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3分)

     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作者产生此情的原因:一是他被贬谪而内心愤懑;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

     (三)(兰州中考)(15分)

     一榫一卯总关情

     黄秀芳

     ①我很喜欢古建筑,尤其是木构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都品玩不尽。

    

     ②中国的传统建筑,从技术到文化,常常衍生得奇妙、自然。考察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时会发现,技术最初的目的越是简单、实用,其效果却越是神奇、伟大。

     ③最让人折服的例子之一,是榫卯。

     ④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这是一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做一点改变,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

     ⑤榫卯的功能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众所周知,木材有热胀干缩的“活性”,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因此有了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有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

     ⑥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于是即使地震来袭,也自岿然不动。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座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

     ⑦榫卯的功能极其简单,即两个部件的组合。但越简单,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最终它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有他,万众最终如同一体。

     ⑧榫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无从可知,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但它一旦出现,便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并直指木构建筑的灵魂所在: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得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体,都是由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格格不入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方枘圆凿——方形的榫头也是入不了圆形的卯眼。榫卯结构就是这样令人开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注释】①榫卯(sǔn mǎo):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15.根据文章内容完成(1)、(2)题。(4分)

     (1)文章除介绍榫卯的连接功用外,还介绍了榫卯的哪两种功效?

     介绍了榫卯的平衡与耗能两种功效。

     (2)文章第④段和第⑤⑥段的顺序能够调换吗?为什么?

     不能调换。第④段介绍榫卯的连接功用,第⑤⑥段介绍榫卯的另两种功效。而榫卯的另两种功效是因连接而生发的,④段和⑤⑥段间存在着逻辑关系。

     16.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简述理由;如果你认为不可以,也请简述理由。(3分)

     【材料】 在收藏老家具的人中流传着一句老话,叫“摔断胳膊摔断腿,不能摔断榫”。

     示例一:可以。应该放在第④段中。因为这段材料突出说明了榫的连接功用,而选文第④段也正好说明的是榫的连接功用。示例二:不可以。因为材料主要说明榫在家具结构中的重要的作用,而选文主要说明榫卯在古代木构建筑中的作用。

     17.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2分)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这段承接了上文对榫卯技术方面的介绍,引出了下文对榫卯所衍生出的文化的介绍。

     18.请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

     “功臣”一词说明了榫卯结构对山西应县木塔的抗震起到了重要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2)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

     “迄今为止”说明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只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榫卯木结构建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结合全文,说说题目“一榫一卯总关情”的含意。(2分)

     “一榫一卯总关情”关联着人的情感。简单、实用的榫卯,效果是如此的神奇、伟大,让作者深深为之折服;并由此领悟到,事物都是由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其精髓就是榫入卯眼。(意思对即可)

     (四)(长沙中考)(13分)

     拴在琴凳上的十年

     ①我生长在大西北沙漠边缘的油田小镇。妈妈做出“一定要让女儿学钢琴”这个决定的那年,我才4岁半,坐在小课桌前,脚还踩不到地面。妈妈和爸爸月工资加在一起也就两三百元。家里存款两三千,而一架钢琴怎么说也要近万元。

     ②钢琴搬回家的场景我还记得。正是春夏之交,爸爸和他七八个年轻的朋友把一个巨大的、沉重的、被严严实实包裹的大家伙抬上三楼。小小的家里围了很多人,包裹层层打开,黑色的钢琴在阳光下明晃晃的。

     ③妈妈像是对着全世界宣布:“贝贝,这是你5岁的生日礼物。你以后要好好学,听见没?”

     ④“嗯!”我怯弱地答应了。

     ⑤后来我明白,永远不要轻易答应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事情,尤其自己还懵懂无知的时候。——即便当时明白又如何,我没有选择的权利。

     ⑥随着钢琴搬进家门的,是一些铁律:所有作业必须在下午放学前完成,每晚七点到九点固定练琴两小时,中途只能上厕所一次,喝水一次……

     ⑦从钢琴进门到我初中毕业,妈妈每晚会坐在我的旁边,从开始的音阶,到每一首曲子的每一个音阶和节拍,全程监督,几乎全年无休。重大考试和比赛前,练琴时间会尽可能延长。

     ⑧“找个好老师,这太重要了!”身为高中老师的妈妈,从来就对此坚信不疑。可是小镇上会钢琴的成年人几乎没有,只能去银川。从小镇到银川单程近四个小时,道路坑坑洼洼,路两边是连天的戈壁,沿途几十里路都不见人烟。晴天,尘土翻滚;雨天,泥泞不堪。

     ⑨银川的钢琴课一周一次,周日凌晨,瘦小的妈妈常常把我驮在背上追赶去市里的公交车。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俩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有时为了省钱,妈妈只买一个座位,客满的时候就一路抱着我。中午将近十二点到银川南门老汽车站,再坐3块钱的人力三轮车到文化街的歌舞团大院,下午四点原路返回,晚上到家早已天黑。路上耗去近八个小时,只为一个小时的“专业课”。

     ⑩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常常开始上课了,我的手仍像冻坏的胡萝卜。连钢琴老师都有些不忍,倒杯热水让这对寒风里来的母女俩先暖一暖。夏天好闷,母女俩昏昏沉沉地挤在公交车上,我满身都起了痱子。

     每当拉着妈妈的手走在银川宽阔的马路上,我总是什么都想要,但到头来什么都没买。妈妈的理由不容置疑:“学费一次50块,还有吃饭、来回车费,我们要把成本控制在一次100块以内。”只有和钢琴相关的,妈妈才会额外通融。

     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似乎这件“高贵”的兴趣爱好无法让任何一个人从中获得“轻松”与“喜乐”。因为学琴的成本太高,练琴就需要加倍努力。常常伴随着的,是抽泣声和严厉的训斥声。被撕过琴谱,被打红过手,还有几次被拉下琴凳……

     每次回想拴在琴凳上的十年,辛酸和痛苦溢满全部的记忆。后来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我才明白哪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轻松获得的呢?

     十年,周而复始,一直到我考完业余十级。忽然有一天,钢琴老师在妈妈数次征询意见之后,明确地说:“这孩子不适合搞钢琴专业!”

     我的手太小,即便付出比正常孩子多达数倍的努力,同样的曲子我依旧弹得非常吃力,这是我的“硬伤”。妈妈一直忽略了这一点。最终我偏离了她的规划——上音乐学院附中、考北京或者上海音乐学院钢琴表演系。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我终于如释重负,好像获得了新生一般。

     后来,每当有人问我“你喜欢弹琴吗?”,“喜欢”这个答案就只是说给妈妈听的。

     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你认为无法化解的东西,岁月却将它轻易地化解了。在我意识不到的某一年的某一刻,我忽然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妈妈,学校钢琴比赛,我进复赛啦。”“妈妈,我在教会当了司琴,有人在教堂结婚,我弹了婚礼进行曲!”……

     我无比感激童年所学习的每一首钢琴曲,这些乐曲和我在往后学习的文学、艺术、历史等彼此影响和融通。感激童年无数枯燥乏味的练习,这些技巧成为了我的肢体与记忆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我数次想对妈妈说:这么多年过去,我明白,自己最终的收获,远比曾经付出的多。您虽然是一位“虎妈”,但我却要感谢您,是您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话刚到嘴边,我就哽咽了。

     20.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分)

     时间

     情节

     “我”的心理

     4岁半

     ①开始学琴

     怯弱

     学琴的十年

     往返银川学琴

     ②辛酸痛苦

     考完业余十级之后

     ③放弃学琴

     如释重负

     多年后

     我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

     ④“感激”或“感谢”

     2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4分)

     (1)结合文意,说说标题“拴在琴凳上的十年”的含义。

     一是强调耗费在学琴上的时间长。二是表达了精力、思想完全被学琴束缚的痛苦。三是“我”对学琴有一种畏惧和抵触的心理。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俩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女俩”比喻成风中飘揺的“两片树叶”,表现了母女俩学琴路途上的艰辛。

     2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D)(2分)

     A.本文回忆了“我”十年学琴的一些往事,全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B.文章刻画了一个为了女儿的“兴趣”,辛苦奔波、甘于付出、严厉苛刻的母亲形象,而女儿对母亲始终充满怨恨。

     C.“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说明学琴这件事无论对“我”,还是对妈妈而言,都是很辛苦、很煎熬的一个过程。

     D.文句“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是指妈妈对“我”挣脱了她的束缚,主动地放弃“搞钢琴专业”的规划而感到失望。

     E.第⑧自然段着重描写了从油田小镇到银川那条每周学琴必经的道路,更好地烘托了“我”学琴路途中的艰辛。

     23.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母亲称为“虎妈”。你对“虎妈狼爸现象”有怎样的看法或感悟?(3分)

     【链接材料】 社会上有些父母被称为“虎妈”“狼爸”,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打骂兼备,常常备着藤条、鸡毛掸子,孩子背不出课文,打!作业做不好,打!不练琴,打!……一方面,这种教育方式受到很多人指责;另一方面,他们也确实“打”出过“一门三北大”的教育奇迹。这种现象被称为“虎妈狼爸现象”。

     第一问:“虎妈”就是那类以打骂方式教育孩子的妈妈,而“我”的妈妈在“我”学琴时也是以打骂的方式对待“我”。第二问:示例一:对于现实生活中的“虎妈狼爸现象”我们应该辩证地来看。在孩子尚不能完全自觉自主时,父母监护其成长,采取一些方式促进孩子成才,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有时候也确实是有效果的,但是要注意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如果使用过激的打骂教育方式,损害其身心健康,也很可能酿成悲剧,是不可取的。示例二:“虎妈狼爸现象”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妥当的问题,但透过表象,却发现这其实是一个社会问题,“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等浮躁的社会现象,也是促使父母采取极端教育方式的原因之一,所以,要想改变“虎妈狼爸现象”,需要家庭、社会一起努力。

     三、作文(5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走进自然,心头一亮,发现了自然的美好;亲近他人,心头一亮,欣赏了他人的美德;反思自我,心头一亮,改正缺点提升了自己;遇到挫折,心头一亮,找到办法克服了困难……心头一亮,就是提升,就是成长!

     请以《最美心头一亮时》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自选;②内容具体,有真实情感,不要原文照抄提示语;③标点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不少于600字。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禅心若莲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