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CEO纪中展:初创公司,小心营销!
2016/3/7 21:05:21纪中展 笔记侠

    

     纪中展,知识分子CEO,曾任创业家副总裁、黑马会秘书长、黑马基金投资合伙人、幸福乡村图书馆发起人。

     活动:2016年3月5日 “传播管家”主办、“活动树”联合举办“初创公司如何讲好品牌故事” 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活动方和演讲者审阅授权首发笔记。

     笔记:笔记侠 上呈 深度好文:5887字 | 6分钟阅读。

     全网首发·精简笔记

     一、创始人的分类及特点

     第一种是公司做得好,类似王兴的美团,经营做得好,产品做得好,形象包装很好;

     第二种是公司做得好、产品做得好,类似陈华的唱吧,但市场推广不是那么好;

     第三种是网红型创始人。

     二、创业公司的三点需求痛点及对策

     1、企业融资的痛点

     痛点:缺钱怎么融资?

     对策:

     融资前,要学讲好故事,讲一个能够让你的投资人和行业,有情绪共振的故事;

     融资后,到底应该怎么去说,怎么样去向投资人传递信息,向行业内的人(竞争对手)传递信息,向用户传递信息;

     不要轻易公布融资额,如果一定要公布融资额,应该有几个需求:我要新一轮融资了;给自己壮胆,吓唬竞争对手;招聘,市场活动来用的。

     2、行业标签的痛点

     痛点:能不能在行业里快速贴上第一的标签?

     对策:创业也是要讲年份的,一个时间段融入了这么多公司,要在“三十六万行里成为某一行的冠军”,一定要给自己贴上“第一”的标签。

     3、推广产品的痛点

     痛点:时代不同了,产品如何推广?

     对策:好产品需要好的故事,好的内容,好的渠道,好的销售机制,更需要一个好的能够沉淀下来的社群。

     完整版笔记

     创业公司到底该怎么去做营销?怎么去做品牌?到底该找什么样的人?真的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在2014、15年,我到了差不多150家公司做走访,和至少200个以上的创始人做过交流。去年和前年都在黑马会,在创业家做副总裁(媒体业务)及黑马会秘书长,很多入会的企业,我都要简单的聊一下。

     走访的这么多企业,和这么多企业做交流,包括从去年开始在优酷做《创业分子》,到现在为止已经播出十几期了,无论是和90后,还是和创业老炮,都有一些交流。有一些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企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下可分为三类

     1、类似王兴的美团公司;

    

     美团CEO王兴

     比如王兴的美团公司有10亿收入,可能还不止,虽然1个亿的利润还不太具备,但是他们的公司做得非常好。

     这一类公司不多,但你会发现一个很好玩的特点:他的市场做得非常好,虽然他不经常出面。

     我自己做过统计,2013年他上的封面是最多的,媒体都很喜欢他,比他同一个级别的企业受到媒体的关注都高。在那个时间段,他的营销、公关、品牌都做得非常好,他做很多事情就会顺风顺水。所以他真的是从0到1非常快,从1到100也非常快,从100到N也非常快,当然跟他一样的公司并不多。

     2、类似陈华的唱吧公司;

    

     唱吧CEO陈华

     像这类公司是比较多的,而且占有很大比例。这类公司都有一个特点:产品很好,公司做得也不错,但是在市场营销和品牌这方面,不够重视。

     这类公司从0到1很快,从1到100也很快,但它从100到N有的时候会慢一下,包括很多技术型出身的创始人,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和反应,因为他们只认为有好产品就可以。

     案例分享:

     去年我见到有两家做短租生意的,互相竞争很长时间,创办的时间相差不到2个月。其中有一家融了一笔钱,拿出一半钱去做营销、市场,另外一家没有做这方面的工作。

     8月份,见到后者的时候时候,他就有点膨胀了,他说从产品的角度做得非常好,从口碑来讲也很好,用户体验做得也很好,他的上游(B端)资源提供方同他关系也很好,但是几个月下来,C端就慢下来、弱下来了。在用户上,声势上不够,刚开始业务拓展时没问题,但往后走一走就发现有问题了。因为竞争对手的C端(用户)更多一点,品牌更多一点,他在融资和拓展新业务时就会发现很乏力,问怎么办?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这些公司像一匹快马一样,跑、跑、跑…最后像骆驼一样,从马跑成骆驼。像王兴这种是从马开始跑、跑……最后像长上了翅膀一样,跑成了“飞马”。

     3、“混型的”网红创始人这种类型。

     创业表演艺术家,你会发现什么活动都有他,什么场合都有他。我参加的活动比较少,只有公司安排的活动会去。后来,一遇见这样的兄弟,加他微信的时候,我都会在微信查一下,看看哪些群有他,一般看到群里都有他,我就知道这哥们很厉害。

     因此,你会发现,在过去的1年多2年时间里,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下,创始人就分这三类,一类是“王兴”,一类是“陈华”,一类是“网红”的。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

     如何评价一个公司价值10亿美金?

     有以下几个维度:

     第一,应该有1个亿的用户;

     第二,平台型的公司,应该要有千亿交易额。

     初创公司最大的三个“需求痛点”

     第一个痛点:“融资需求痛点”;

     初创融资阶段,要学“讲好故事”给B端。

     初创企业在市场、营销、品牌、公关四个纬度都会遇到一些问题,或者说都会有一些需求。比如融资资金方面的需求,因为现在很多人创业,都是按照这种资本逻辑开始走的:“我要创业,我要先想一个计划书,要融天使,融早期,融A轮,融B轮,融C轮…都需要融一遍”。

     但是你每一轮融资的时候,都需要讲个故事,都要做你的公关营销,这个时候就回到了创业公司的营销、品牌、公关。

     初创公司营销很大一部分是迎合B端做的。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创业公司的营销品牌公关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面向行业、投资人的。因为在成长的1年或1年多之内,你的产品还不需要大批量推广和量产。

     比如:你找一个企业做一个样板就可以,去看看这个企业一年之内发布的公关稿。这个公关稿是面向谁的,是面向行业的,还是面向用户的,一看内容就可以看出来。从企业选择的媒体上,比如有些企业在虎嗅网上投放文章,那肯定不是面向用户的,而是面向行业的。

    

     因此,只要是创办公司就永远都缺钱。“从来没有遇见我不缺钱的,所有人都缺钱。”

     创始人永远都是“钱不够用之辈。”这就需要你讲一个好的故事,讲一个能够让你的投资人和行业有情绪共振的故事。融资前,是一个故事。

     你在融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和你的竞争对手短兵相接,因为市场中,同一个领域的就那么几家VC(投资者),他投你了,就不会投其它了。在这个过程中,你怎么处理?包括融资后,这个消息怎么发布,实际上都是很有学问的。

    

     我跟陈华写《创业分子》的时候有一个对话,我当时问两个问题:“第一,你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经理,经过这么长的一段时间,无论是在酷讯,又回阿里巴巴,还是做唱吧,你有没有成为一个好的CEO?第二,唱吧怎么样从一个流行级的产品变成一个横向级的产品?”

     当然他给了一个很好的答案。我又问他融资的问题,他说:“如何正确地公布融资额,对于一个创业级公司,根本不需要跟别人讲,你融资了,但你又不是上市公司,所以你没有义务披露。”

     为什么大家都争先恐后披露呢?一个又一个往上加价,堪比“大跃进”,融100万要乘以5,再乘以7。包括2015年2月份,当时创业家做了一系列的活动:《构造诚信社会,从公布正确的融资额开始》,应运而生的一个公司就出现了:铅笔道——不说谎的融资媒体平台。

     如果公布融资额,应该有几个需求:

     我要新一轮融资了,钱很缺;

     给自己壮胆,吓唬竞争对手,就是说“我融了2000万美金了,如果你没有2000万美金你就别参与了,军队竞赛就是这么样残酷”;

     招聘、市场活动用的。

     如何用正确的姿势公布“融资”?

     我们融资了,多少金额不说;

     我们要发展一个重点业务,要拿出融资额的一半做这件事情;

     今年我们要拿1000万美金,要做这件事情。

     这两块分开说,是很有意思的,但连在一起,就更有意思了。既不说谎,也不落下风。所以,创业公司在融资这方面,既有极大的需求,又有很大学问,我们到底应该怎么说?怎么样向投资人传递信息,向行业内的人(竞争对手)传递信息,向用户传递信息?

     最傻的一句话,比如:“补贴用户,烧投资人的钱”,这也是一个很好玩的现象。

     第二个痛点:快速在行业内贴标签;

     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后,从2010年开始,我们看到很多大的行业,被结构成很多非常小的行业,或者说很多大的品类,被切割成一个又一个小的“品类”。

     比如,“汽车后市场”。本来,汽车行业是一个大市场,结果现在又被分成了几个大“品类”,把我们过去所说的“三百六十行切割成三十六万行”,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而且大家都是前后脚进入到这个时间段,一下子融入十几家公司,甚至几百家公司,然后快速形成前几名。过去经常讲:“老二非死不可,老大要活得很好。”现在的说法也变了:“老大老二合并在一起才能活得更好。”当你创办一个公司的时候,你认为对你来讲,这是一个独家的点子,但是产品一上线,却发现大家都在做。

    

     创业也是要讲“年份的”。

     团购这个行业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2010年3月份前成立的团购企业大部分都能活着,2010年3月份以后成立的团购企业,死掉的有很多。”我觉得这有点意思,创业也分时间,还跟“红酒一样分年份”。

     再比如,2008年创办的企业,就不如2009年创办的企业活得那么硬朗,原因是经过资本寒冬还能拿到钱的,都是还不错的公司。就像大家经常讲,2014年和2015年都比较浮躁,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口号的呼吁之下,天使满街跑,有一种感觉就是“创业的人够多,打工的人不够了”。

     因此,一个时间段融入了这么多公司,怎么才能在“三十六万行里成为某一行的冠军”?大家要注意,“行行还需要有冠军,还需要有状元”。在一行里能不能快速地在6-8个月,成为第一是关键。但这种第一,很多时候是大家感觉的,业务指标真有看到那么强的吗?能强到足够震慑行业吗?

     但实际上,心理感觉是第一,要给它贴标签。

     第三个痛点:如何把你的产品推广出去?新产品做冷启动。

    

    


     初创公司的新产品出来,怎么样做推广?三星内部人和我说:三星一款新产品推出来后,内部推广预算是6000万人民币。对于一个新公司,哪里来6000万做推广?创业公司天使轮融了500万人民币,熬了6个月把产品弄出来,还能剩多少钱?你也不能把大部分钱用在推广上。史玉柱当年玩产品的那种心态早就没有了,你肯定要想如何通过冷启动慢慢地将产品做热。这也是一个很大的痛点。

     创业公司应该想“怎么样做自己”,很多创业公司都要讲时间、年份、红利,讲地域。

     原来在创业家,我们总结了一套“重度垂直的概念”,核心主要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第一件事情应该是重新规划、塑造场景。

     从人的PC到手机端发生了非常多的变化,怎么能够重新发现一种场景,它可能就,是一个很大的生意,一个很大的机会。比如,饿了么就是一个机会,如家也是一个重新发现场景的机会。我们要知道怎么做IP化,怎么做重度运营。这就构成了一个创业公司的逻辑。

     营销讲什么?你会发现公关营销传播的经验已经完全被解构了。别人问我如何做营销?我一般都会先问几个具体的问题,因为给不出正确的答案,也给不了答案。

     比如奶茶妹妹和刘强东的营销案例,比如一个周鸿祎真的能抵上一个小日报、小自媒体了。我前段时间在传媒大学讲课,我就问一个问题:“奥格威和罗振宇谁牛?”广告学院的一些同学回答“罗振宇看上去更牛一点”。包括近期一个广告人,叫“小马宋”,他从知名广告公司到现在自己创业,他个人的IP更受客户的喜欢。你会发现,营销被打得魂飞魄散,过去的营销理念完全发生了变化,过去的方法都不够用了。

     怎么样做创业公司的产品冷启动和产品热传播?

     个人总结,仅供参考。

     开始应该要有个好故事。以往的产品会说话已是过去式,说服力和传播力已经不够了。比如,“京东”这个名字会让他花费很多钱,阿里系企业的名字就很好, “蚂蚁金服”、“菜鸟”等,马云真是起名字的高手,全部都是听觉名字,而不用视觉名字。

     随之延伸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好产品,会说话,说给愿意买单的人听。这才重要。”

     初创公司应该有一个好名字、好的故事内容,好的渠道也很重要,才能到传达给愿意听的人。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差异,就是不讲海量用户了,讲精准用户就够了。比如:周鸿祎的股价下跌是有原因的,因为他是PC时代的产物,他讲的是海量用户小白,杀手级应用,但是这些年谁还讲这些?

     现在没人把用户当傻子。现在的企业方讲究的都是把自己的产品视为“宠物”,让用户养。做好万级量用户运营的整体推动,就很好了,好的运营用户渠道很重要,除此之外还需要一套“可销售的机制”。

     现在的营销时代真的不一样了,广告真的能够带动销量了。比如罗振宇每一天发布的内容,看起来是内容,实际是广告,最后能卖出东西。这些都需要好的故事、好的内容、好的渠道、好的可销售机制,也更需要一个能够沉淀下来的社群。

     一个好的社群它需要有5个必须的要素:

     有共鸣价值观属性;

     有媒体属性;

     有培训属性;

     有连续性活动机制做维护;

     有可交易模式机制。

     如果没有这几个属性,它就会是“散”的。我们经常在朋友圈里看到:“多少钱加群,每周给你上一次课,廉价的高价的都有”。那是什么社群?微信群不是社群,一个好的社群需要这5个必须性要素。

     一个好的社群需要具备以下4个关键词:

     1、有温度的;

     2、移动的;

     3、小社群并且有限的;

     4、有中心的。

     如何处理危机公关?

    

     我给公司做顾问时经常会问:“如果周鸿祎找你骂场,怎么办?”

     如果你做危机公关,你怎么去面对你的竞争对手?这是营销人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我个人认为处理危机公关的最好方法:“你先躺下,因为你永远打不倒一个躺下的人!”

     谢谢大家!

     问答环节

     Q1:现在互联网不景气了,处于疯狂整合阶段,未来会死一大批企业。每个企业都专注做老大,越大就越强,要么被吞并,要么就死去。现在依然高喊的“万众创业、大众创新”,对于个体创业者而言,从“创新的角度”,这个创新该何去何从?

     A1:我做《创业分子》视频这1年多来的一些感受,和很多创始人做过对话,第一期做的是张天一,后来又做了很多创始人的对话。前天和一个公司的创始人,我们也谈了很多这方面的话题。

     我发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本身就有问题。我们希望任何人都能创业,但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创业。任何人和每一个人,是有很大区别的,看上去一回事,其实根本就不是一件事。很多人问我:“我能不能创业?”我就说:“打工比创业好多了。”我很多老同事也都在创业,他们创业和我见到的年轻人创业不一样。

     在我看来,可以用这样的观点评价他们:“不干大事,不赚小钱”。怎么解释呢?意思是,40岁左右从来没有人说:我要改变世界,我要做一个大平台,我要做一件特别宏大的事,找一个特别大的入口。他们共性的是:都找一个非常小的切口,只有一个梅花针才能插进去的小切口做,不做大事,从来不喊着做大事。

     一件事之下,分成链条,再从链条找出具体的节点,从这个具体节点之下,再拆分出三件事,干那么一件事。

     不赚小钱是什么呢?他们都有一定的积累,他们不是赚了100万就卖掉了,或者说,投资人给了500万,先洗手300万,他们不做这样的事。

     而且我还发现,年龄越低的人创业,就好像明天是世界上的最后一天。反而是35岁-40岁这群人创业,他们则认为后面还有30年。

     这些年,中国的创业现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希望的是通过“增量带存量”为目的。但我觉得,中国更需要的是“存量带动增量”,更有价值一些。

     Q2:如何在营销的同时还能保住节操?中国有句古话:“枪打出头鸟,怎样营销又能出头,还不被打?”

     A2:很多人把声音大当作了有效果,把热闹当作了有效果。营销不是比谁声音大,而是比谁效果好,营销真的不是秀下限。

     比如超人,虽然把内裤漏在外面,但他里面是有裤子的,其他人把内裤直接露在外面,那是变态。因此,O2O平台公司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不断刷单,不断补贴,我认为这是一个很笨方法。

     我在O2O这一年感觉特别幸福:生活成本急剧下降,生活质量急剧上升。经常3元买10斤芒果,包括最近我又重新用“易到”了,原因是“易到”又重新冲100返100,原来我用的是“神舟”,神舟也是冲100返100。营销一个“拼不要脸”,一个“拼不要钱”。不要脸,怎么惊讶怎么来;不要钱,也是怎么惊讶怎么来,给用户无数的补贴。

     如果公司拼短跑,怎么下限怎么来,无所谓。但要拼长跑,真的不能这么来。最近死了很多这样的O2O公司,因为再也占不到便宜了。对于公司来讲是简单粗暴的一个方法,真正的营销、长久的营销,真的不能这样玩!

     传播管家,公关领域Uber。一个连接企业传播需求与传播技能提供者的众包服务平台。百人专业公关团队、千位专业传播服务者入驻,致力于为中小企业、创业公司提供高效、低价的公关传播服务。

    

    


     合作伙伴:混沌研习社|创业邦|领英中国|36氪|中欧商业在线...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笔记侠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