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不我欺
2016/8/3 23:16:14柯洲 笔记侠

    

    

    

    

    柯洲 | 笔记侠创始人

     图片均来自网络。 深度好文:.2312字 | 4 分钟阅读

     笔记侠按:

    

    
近日,因为资本寒冬的影响, 大家都在提倡商业终归要回归理性和本质。滴滴与Uber的合并,更是引起了人们对免费和补贴的再度热烈讨论。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好的商业模式?追根溯源,来一次集体思考吧。

     笔记侠·专栏

     今天,读了六六的文章——《岁月不我欺》,非常有感触。我的标题就来源于她这篇文章。

     她大意是说:

     我们每天都在生产物质和精神上的产品,但很多成了垃圾,前者毒害的是环境,后者毒害的则是思想。

     六六说,她不愿意因为资本驱动而背离创作本源,从而迷失自我、失去快乐。太多的人就学会技巧,越玩弄越繁杂,每天都在自欺欺人——GDP、商业模式、新概念……那些曾经热闹一时、与本源相违背的人造疯狂,终究会被岁月淹没。

     前几天在“混沌独角兽成长营”的创业实践课程中,从G教授身上也获益非浅。

     最近,大家似乎形成一种共识:商业,终归要回归理性和本质。非理性繁荣往往会带来断崖式下滑,在中国这一点尤其突出。在非理性竞赛的时候,竞争对手每做出一个过激行为(比如免费、补贴、价格战),如果不跟,你就会被市场边缘化;如果跟,你就会一起跟到沟里去。

    

     《中欧商业评论》刊登的中欧龚焱教授文章《不服来战,五个月前我们就预言了Uber的合并命运》,其中就提出“割喉式竞争”方式:

     “我在喉咙上割一刀,竞争对手也割了一刀,最后看谁有机会被送到医院。”

     当然,免费、补贴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因为用户在面临新技术、新市场的时候,需要有教育和启蒙的成本,这在过去的商业案例中也是屡见不鲜,比如试用品。但如果一切竞争都交给“免费、补贴、价格战”之流,且最后带不来黏性和良性的转化,就是一个可怕的后果。

     这个后果就是:因为彼此都最擅长“价格的低端颠覆”(“屠夫型”),在整个商界,彼此之间过于看重敌人,最后导致要么以大欺小,要么亦步亦趋。

     那么,口口声声的价值创新和价值主张,去了哪儿?

     西方商业不屑于雷同,以不一样为荣,一旦发现他们所要从事的想法和别人一样,就会放弃不做。

     而在中国呢?

     很无奈的是,我们的价值创新能力太弱,所以即使是行业前几名,往往都会因为过于同质化,最后不得不走向整合、兼并。

     做到价值创新,谈何容易?这不是几个人的问题,是整体国情,乃至要回归到教育本身去探讨的问题。

     李善友教授去了美国后发现,从小学到大学,老师不是以学生给出统一答案为牛逼,而是以不一样为特别。这是他们的文化,不一样,就是牛逼。考斯坦福的三分之一条件就是你要不一样。

    

     要做到乔布斯的“Think different”,不容易。

     不可否认,互联网项目和传统经济有不同之处,即强调:

     用户数;

     日活;

     月活;

     持续活跃度;

     使用时间;

     PV(页面浏览量);

     UV(用户浏览量)。

     所以会出现估值逻辑的不同,传统经济的底层估值模型是现金流,估值关注报表的收入和净利润两条线,然后进行PS(销售额)和PE(利润)的倍数测算。

     基于网络效应和信息规则的新经济,第一参数是用户,以用户作为第一驱动要素,而旧经济是如何也无法想象几百万用户在操作同一个按钮的价值。然而,新旧经济最终都追求单个用户的回报收入,这个参数恰恰是过去两三年互联网创业者所缺失思考的,最终导致商业无法完成闭环。

     即使你认为没有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时代,谁也不可否认网络效应的定律,否则也不会有腾讯、Facebook的存在,而且互联网的盈利模式确实和用户数紧密相关。

    

     同为社交产品,Facebook的用户比Twitter多6倍,市值是后者的36倍,这就是互联网用户价值的神奇之处,因为接连的用户越多,用户之间产生的连接次数以及随之产生的价值也更大。

     但是,用户的连接数不等于价值回馈,生意的本质最终是:

     “收入-成本=利润”

     如果你的用户不给你回馈,那么你的商业就是不可持续的。使用你,却不和你发生交易,或者交易额度和次数极低,或者用户回馈的价值和用户获取成本相比失衡,那就是失败的投入产出比(ROI)。

     降低用户获取成本,最有力量的方式是推荐,推荐的核心在于老用户基于体验,愿意帮助你把新用户拉进来,也就是口碑。因此,没有口口相传的产品力,就会处于商业生死线之下,在竞争中又何来核心竞争力?

     作者“数据冰山”在《那些创业失败的人都去哪儿了?》一文中总结了近百个创业失败的案例——

    

     其中43%是因为模式问题而失败,创业者在新经济的大旗下,尝试各种颠覆一切的新模式,随着市场风云变幻,概念或模式迅速由香转臭。随着泡沫的破灭,这些企业迅速因为融不到钱而倒闭。

     虽说创业首先要有量才有质(盛希泰语),但提高认知显然是有助于创业的,在这个“用户为王”的时代以及大变局之下,充分思考大趋势,拿出先进的武器(互联网思维、方法论),同时对产品、商业模式、组织管理、品牌、法律、财务保持敬畏之心,慎重(而非保守)才能稳健前行。

     不要滥用“免费”、“平台”、“大数据”,不要一味以为切入一个入口,就可以很容易延伸到其它产品和服务,消费者不是傻瓜,有可能最悲剧的结果是你连该赚取的钱都没赚到。而且,永远别想着因为一位家政阿姨进了用户客厅,你就能够拿下用户家里其它需求的商业模式。这是天方夜谭。

     创业者,不妨精明一点,即使被人认为小气、扣门,但是在没有实现产品盈利之前,凭什么可以任意大手大脚?早期产品阶段,就是要把一切工作压到极致,不管是痛点和天使用户的寻找、解决方案的设置,一定要极致到不能再极致,贪大求全的创业者,将因自己的无知、傲慢,最终快速将自己送向终点。

     好的商业模式,一定是平衡的。

     谁消费、谁买单,直接的商业是最好的商业。当下呼声最高的价值转移,就违背这基本准则。当然,商业也有存在间接收益和变现的模式,也存在所谓的吊钩模式(吉列的剃刀不赚钱,但是刀片赚钱,因此“吊钩模式”也可以理解为“剃刀-刀片”模式)。

    

     “吊钩模式”包括:

     软件+内容;

     硬件+内容+平台;

     硬件+租赁;

     硬件+服务;

     硬件+内容。

     创业者,一定要找到“吊钩”模式,但免费和补贴绝对不是真正的吊钩,如果找不到真正的“吊钩”模式,就无法让用户持续留存并不断交易。

     创业,不要纯粹地当风口上的猪,不要自欺,也不要欺人,追根求源,去做一件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用户、对得起合作伙伴、对得起社会,也对得起岁月的事情。

    

     直接点击文字:了解笔记侠CEO创新知识社群

     更多精选文章 点击以下头像?

    

     知行合一却知易行难,很多人是用学习来逃避真正的成长

    

     茅台、全聚德竟跌倒在同一个地方

     [招贤纳士]

     新媒体合伙人|总编辑|编辑|主笔

     产品经理|新媒体运营|技术运营|电商运营|活动运营

     商务BD|平面设计|漫画师|文案策划

     简历请发至bijixia@foxmail.com

    

     点击大咖名字,查看精彩笔记

     李善友丨傅盛|余晨丨龚焱丨徐新丨 阎焱丨俞敏洪丨李丰|蔡文胜丨段永朝丨罗振宇|罗胖|吴伯凡|宗毅|吴声|伊光旭丨李欣频|王东岳...

     合作伙伴:混沌研习社|创业邦|领英中国|36氪|腾讯|京东|正和岛|中欧|微链...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笔记侠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