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丰:10年后,哪几件事情的发生是必然的?
2018/8/31 23:08:42 笔记侠

    

    

     内容来源:2018年8月17日,在北京举办主题为“春光里·豹变2018产投家峰会”,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进行了以《追风口,还是等风口来》为主题的精彩演讲。

     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主办方春光里产业资本集团(ID: sprightgroup)和讲者审阅授权发布。

     讲者 | 李丰 今日笔记达人 | 大佬

     封图设计 | 泉十七 责编 | 丽丽

     第2473篇深度好文:4227 字 | 6 分钟阅读

     全网首发·完整笔记·商业模式

     本文优质度:★★★★ 口感:芒果绵绵冰

     笔记君邀您,先思考:

     贸易争端带来了哪些机遇与挑战?

     不同阶段会诞生适合于那个阶段的品牌,这里面有规律可循吗?

     大家好,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追风口,还是等风口来》。

     一、贸易争端

     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大概一两个月以前发生了贸易争端,从美国产业结构来看,这件事分成两个部分:

     1.政治因素。

     2.经济因素。

     贸易争端确实是因为美国经济问题才触发的。在美国的进口贸易构成中,占比最高的部分应该是整机,就是汽车及相关零部件。

     在美国大概三千多万的产业工人中,占比最高的也是整车零部件。

     因为这两个板块,对美国来讲是占比最高的(相对于进口贸易当中的相关行业和美国就业比例而言),所以这是出于经济原因进行的贸易争端。

    

     我们知道,两个月以前美国就涨了钢铁税,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本国内部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会对整车及零部件相关产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是当时的宏观格局,如果是出于经济目的来解决贸易争端的话,最后这场贸易争端会因为经济原因影响汽车及相关行业。

     但是,如果进入到汽车和其他相关行业,从结果上来看,对应出口中在整车及相关零部件当中出口最多的国家肯定不是中国,主要是日本和欧洲。

     因此,这个问题到今天还没有答案。

     在今年的贸易争端和中兴事件之后又出现了一个事情,即所有可以提供关键传感器芯片的企业,在样片上车和小量供给关键零部件领域出现了快速上涨的趋势。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在两年多以前选一些特定的方向来投?那时候也看不出这些方向在今天或者明天会有一个好结果。

     但从我们当时对投资的理解来看,金融行业本质上只是分配社会资源进入实体经济的一个水龙头。

     换句话来讲,经济发展需要什么,你把水龙头拧过去,顺势就赚到了这个发展的钱。

     二、机遇与挑战

     不管是贸易争端还是中兴事件,我们都面临几个宏观上的挑战,当然也是宏观上的机会。

     三年前,我们在内部做投资的宏观方向决策的时候,虽然有同事反对,但是我们非常坚决地投了传感器和芯片领域。

     原因很简单,中国大概每年进口2400亿美金的芯片,其中还有500亿美金的芯片是由中国生产,占70%以上的比例是由占比超过50%的合资厂生产。

     这加起来接近3000亿,全世界5000亿芯片总销售额当中,大概中国买了2000亿的芯片,占60%。

    

     芯片这个行业非常特殊,为什么?在经济上,拉动效率最高的是房地产,1块钱意味着8.3~9元,1块钱的芯片意味着4-5元,意味着接近8-9万亿的产业链价值。

     中国三年以前大概是个什么情况?

     全球含有芯片的消费电子产品中,中国生产了90%,中国生产了含芯片部分的消费电子当中,芯片的进口占总消耗程度的90%。

     从宏观矛盾上来看,我们生产了几乎绝大部分含芯片的消费电子。

     要不然你得解决这个拉动费率比较高的关键定价比较高的国产化问题,要不然就得面临8-9万亿的产业链价值,由于劳动力成本的升高被转移走了,大概只有这两个选项可以选。

     从我们的角度来讲,8-9万亿,大概意味着1.5亿人左右的就业,所以,对我们来讲,意义重大。

     那么,中国还有没有这样的行业呢?非常多。我们选了一个非常有争议性的方向——个人及家庭。

     我们做这个决策的时候是在2015年,当时跟那段时间非常热的事件有关系,个人及家庭健康相关的支出总额大概4万多亿,占当年GDP的6%,美国这个数是占GDP的30%。

     所以,当时所有人一致性预测,从2015年开始之后的5-10年里,同样的一个数据,个人及家庭健康相关支出或者叫成本、费用,会按照每年平均19%-23%的年化发展速率增加。

     说明这个费用非常高,但跟你我有什么关系呢?

     跟你的关系是这样的,中国还有一个小挑战,中国社保基金的总额是4万多亿,我们收费保障基金的总额大概不到5万亿。

     这两个数字连起来对比,在下一个5-10年的周期里,我们需要找到方法让社会保障基金能够覆盖我们整个医疗系统的成本。

     因此,如下几件事情的发生是必然的:

     1.在5-10年的周期里,基础医疗保险的供给侧会多元化。

     除了政府和国家,商业化、社会化医保和寿险相关行业,也会承担基础医疗保险的重任。

     所以,从这个结果能得到的第一个前提是,不管你是不是同意,大概中国的商业化医保和寿险相关行业,在这5-10年或15年的周期里要发展的非常快且大。

     2.过去两三年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方向和这个行业里不合理的流通性利润,正在被减下来。

     这是我们看到的,在过去医药改革过程当中的这些两票制相对分家所要解决的问题。

     就是在我已经承受成本有压力的情况下,怎么能够降低我的承受压力?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不合理的流通率。

     3.它和以后5年和10年周期出现的事情一样,比如大家在讨论的医疗或者新药相关审批制度的改革。

     在中国4万多亿的医疗费用当中,超过一半以上主要用来支付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而重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所占用的费用当中,大部分是由进口的诊断设备或治疗手段所提供。

     所以,第三件事你可以猜到,我们从经济趋势上会采用跟所有重大疾病诊断和治疗相关的手段,第一时间来打开市场竞争。

     而第二件事情会加快对这些事情在国有或者较产能化能力上的支持和审批,以至于最终在定价和成本环节拥有控制权。

     换言之,你打开市场,只是为了使得大家进来,但是这件事到底应该定在多少钱?可能不能由你来说了算,因为它是一个进口的,或者它不是由你自己生产出来和研发出来的。

    

     我刚才举的两个例子,只是在讲我们这两三年做基金的时候,做的一些非常长期的宏观判断。

     这些宏观判断跟中国在这个周期里碰到的一些必须要解决的宏观的问题和矛盾有非常大的关系。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成功的企业家,或者因为谦虚,或者因为真心实意,都在讲同一个观点。

     他们说最成功的企业家,永远是这个时代造就的,而不是他个人努力,当然个人努力很重要。

    

     即做对了经济周期和经济方向的判断,对于获得阶段性,或者一段时间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四、中国以后会有

     更多国际化品牌

     从2015年往后看10年,什么是中国最好和最重要的,或者最大和最重要的事情,什么是经济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你说除去这些需要特定专业知识能做的事情,或者特定专业技能能做的事情,还有没有其它能做的事情?毫无疑问非常多,我们没有讲非常具体的。

     举个例子:

     美国在二战前变成了全世界钢铁产量第一名的国家,二战以后变成了全球GDP排名第一的国家。这两句话分别意味着什么?

     1.美国是个人口大国,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时不到两亿人。

     2. 它按照这样一个顺序发生了,因为它是人口大国,所以提供了足够多的劳动力,然后依靠技能转化,使自己变成了生产制造大国。

     因为他有足够多的劳动力,并且把他们转化成了比较好的生产力,叠加了一定的生产效率,使得美国接下来变成了GDP大国,也叫生产总量大国。

    

     然后又过渡到另外一个阶段,这个阶段非常匪夷所思。

     今天你所知道的,几乎所有来自于美国的餐饮品牌,不管它有多大,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星巴克,都诞生在美国的50-70年代这个周期里。

     紧接着美国把它的消费和生产力这两件事转化成了生活方式,或者用今天时髦说法叫消费升级。

     这些升级在不同阶段诞生了适合在那个阶段的品牌。

     这里面是不是有唯一的规律?没有,日本70-90年代经历了一模一样的周期,本来日本也是人口大国、生产力大国、GDP大国、消费品牌大国,本来日本这个周期还可以延续。

     当然日本发生了一些变故,因为1997年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

     历史上,这两个国家证明了按照顺序发生的这几件事,叫做人口大国、生产资料和生产力大国、GDP大国、消费大国和品牌的大国,大概没有人跳出过这个循环。

     毫无疑问,中国是个人口大国,而且中国经过这个周期时,比这两个国家都各多了近10倍的人口,人口大国、生产力大国、GDP大国、消费大国和品牌大国。

     这个规律被证明过两次,产生的东西不一样,因为在不同阶段所需要的消费升级的方法不一样。

     在美国那个周期里是这些东西,在日本那个周期里是另外一些品牌,不管是电器,还是相关的一些后来的汽车。

     我相信4年之前不会有人相信我们刚才讲的这个规律,因为,4年以前,如果你跟周围的人讲中国会出世界级的消费品牌,没有人会相信你,或者大部分人不会接受这句话。

     但只不过凑巧在过去的一个季度、半年或者一年半或两年当中,你也看见了在全球销量最好的智能手机的前五名或者前六名有三名或者有四名是中国的品牌,而且不只是在中国售卖。

     综上,在美国经过这个周期时,是一些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在日本经过这个周期的时,是一些家用电器类的消费品的变化。

     因为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电器类消费品,它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代表了那个时代消费的升级

     并最终成为了那个年代的那个过程向全世界范围之内输出产品+劳动力效率+品牌的结果。

     中国第一个出来的是手机,我猜从这条路走下去,应该还会有非常多的东西。

     但如果不发生其他系统性的挑战,你站在10年以后来看今天的中国,你可能会看到一个难以置信的结论:

     今天的中国,除了已经出现的这几个手机品牌,还有包括一些汽车品牌之外,会有非常多的企业,大概在10-15年以后,变成令人难以想象的,最少拥有国际化水平的品牌。

     就像在50年或者70年以前,很难想象美国出现的这些品牌,会变成今天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品牌一样。

     如果我们把这条线连续划下去,历史证明过,其实不只两次,但是这两次最明显,因为他们是人口最多,中国注定发生这个现象。

     今天我们只看到了两个手机或者三个手机品牌,但是往后你会看到远远超过这几个手机的品牌和力量,不是在今年或明年,而是看5年、10年以后,回过头来看今天会有什么机会。

     如果发展顺利的话,这些变化大概会在之后的3年、4年、5年、6年、7年里深刻的影响中国的经济结构、创业机会,及市场结构的变化。

     所以,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希望大家在这个如此多变,看起来经济正在结构调整和具有一定的挑战和机会的2018年里,做出一些更长期的结论。

     不管是3年、5年,还是10年,你回头看的时候,希望你选择对了方向、行业,以及节点,最后获得了很好的创业结果。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笔记侠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