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弯道超车,就是把别人的科技变成你的长板
2021/8/23 21:35:00 笔记侠

     △ 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笔记侠关注我哦~

    

    

     内容来源:2021年7月24日,由巴九灵新商学和吴晓波频道主办的年中经济论坛。分享嘉宾:王煜全,全球科技创新产业专家,科技投资人、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注: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讲者和主办方审阅授权发布。

     高级笔记达人 | 任筱米轮值主编 | 智勇 责编| 玉茹 值班编辑 | 金木研第5857篇深度好文:10805字 | 20分钟阅读

     宏观趋势

     笔记君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如何判断未来的趋势?

     中国的企业,在未来如何弯道超车?

     一、未来的趋势是可预测的

     产业的风口,是可预测的。经济是由科技驱动的,科技定义未来。

     从这个角度出发,就准确地知道未来是什么样,不用等到一地鸡毛的时候,再去回顾当年是怎样的。

     但要注意一个问题,做企业不光要预测到风口,还要知道自己能不能站进去,还要知道自己能不能乘风翱翔。别做风口里的猪,因为最后会摔下来。

     什么意思?要有本事,要有实力,才能够获得收益。

     过去4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大多数时候是机会找人。机会来了,正好你站在那个位置,你就赚了大钱。但未来40年,要你找机会。

     过去40年是单点突破,一件事做的好就可以,未来40年是个系统工程。

     如果你是初创期的企业,想得是把一个业务做好就好了,但企业规模做大做成熟后,就会发现只做好业务不行,还要做市场;只做好市场不行,还要做公关;只做好公关不行,还要做风险防范。你需要想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一个小企业要成功看长板,一个大企业要成功看短板,短板会葬送一个大企业,你要把短板修补好。

     中国经济也是如此,过去40年的成功是无数优秀的创业者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长板,但现在,中国的问题也来了,在这么多长板里,我们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工业格局是特别特别大。但这么完善,依然有些地方被人卡了脖子,说明我们长板是长,但整个结构里有缺陷。

     所以,现在全国上下都在统一认识,未来40年中国要做好国际大循环。大循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叫内循环,内循环就是着重修补短板、建立生态、建立系统,这是未来的重中之重。

     知道未来的趋势,知道科技的趋势,知道政策的趋势,才能知道我们应该站在哪儿。

     如果你成了能为产业修补短板的那个人,我相信,在未来这几十年你一定空前成功。

    

     二、站在未来需要信念

     科技看起来是个遥远的话题,觉着跟我们无关,但科技就在我们身边。好比你在街上就能看见新能源汽车。

     几年前我跟汽车业内人士讨论新能源到底是不是未来趋势。新能源汽车来了,谁最先受益?当然是做传统汽车的。但传统汽车人就觉着包袱重,找一堆理由,新能源汽车这不好、那不好,这是缺陷、那儿有问题。

     所有的先进科技,刚出来的时候都有问题,这几乎是通用范式。反过来,一个先进科技一出来就没有毛病、就占领市场,不是没有,是非常少见。这是共性的东西。

     现在看到了,满街的新能源汽车。最早的新能源汽车指的是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不要去做氢能源,一定要坚定地搞纯电。但当时中国一大堆人搞混动,日本也是搞混动。

     所以,产业趋势是可以检验的,是可以通过趋势分析、明确知道未来的。那么这时候,你站在哪一边?坚定地站在未来,还是稍微保守一点,这个差别就大了。

     要坚定地站在未来一边,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你要真正看懂看透,才能站在那儿。在坚持的过程中,未来还有个过程,要好几年的时间。这个过程中,你会经受无数的挑战和质疑,会经历很多的犹豫。

     总有人说,这个纯电的问题有多少、今天车又自燃了、明天续航里程数又不够了……讲一堆道理。

     所以,与其说看懂未来、持续坚持,不如说看懂未来并把它转化成一个信念,用信念、用理想主义支持你去实现它。

     所以,未来不仅仅是预测出来的,而是每一个有信念的理想主义者实现出来的。

     三、未来的企业都是科技企业

     我们看到一个现象,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都引入了先进科技。

     我们几年前就在喊这个口号,未来没有一个企业不是科技企业。但碰到企业跟我们谈的时候,往往第一句话,我是传统产业的,我不知道怎么用科技。

     每一个产业都有科技可用,如果用不好科技,未来企业会被干掉。而且不是所谓科技产业的人闯到你的领域里把你干掉,绝大多数情况是你这个领域最先引入先进科技的那家企业,把其他没有引入先进科技的企业干掉了。

    

     为什么?因为科技只是武器。最懂这个产业的人,才能最好地使用这个武器,然后实现垄断,或者实现极大的份额提升。

     以前互联网产业讲天然垄断性这个概念,但天然垄断性不是互联网的特点,是科技的特点。当每个产业都科技化的时候,每个产业都有垄断的机会。

     所以,科技对每个企业都是挑战,如果没有科技,就等着被消灭。但同时也给每个产业都带来了机会。

     以前不在这个行业里是没有机会,但现在行业不再是借口了,任何一个行业,你要用好先进科技,都有创业机会,关键是你会不会用。

     比如,都在喊传统产业数字化,用和不用差别大了去了。江浙一带、广深一带,那么多的中小企业,这几年已经出现了转化,很多小厂慢慢用了机器人,就可以扩大生产。没用机器人的厂子,就没有了业务。

     科技一定会改变产业。未来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没被改变的企业,会被淘汰;一种被改变了的企业,其规模会扩大。

     四、拥抱科技创新,就是塑造未来

     为什么要讲风口?因为当风来的时候,可以借势,可以翱翔得更高,比如产业风口、科技风口。

     现在全球讲科技成了投资热点,但大家一说投资就说价值投资,这个时代将会是趋势投资。

     所以做价值投资人,在这几年不好赚钱了。

     去衡量一下,那些成长速度飞快的企业,它今天的价值被严重高估了。过几年发现价值更被高估了好多倍。

     趋势投资时代,要把握规律,学会用趋势,学会利用别人的资本来做支持。如果你站到一个制高点,万众瞩目,最起码广告都省了。

     中国永远是两种人,一种人是擅长忽悠,一种人是擅长实干。但这两种人互相看不起,忽悠的人觉得这群实干人好笨,实干的人觉得忽悠的人好不务实。其实真正优秀的企业家,是两者兼备的。

     乔布斯牛在哪儿?一方面特别会忽悠,另一方面做出了不起的好产品。中国这样的企业家相当少,这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注意,企业小的时候可以不思考,企业做大了,一定要思考这个问题的。

     这个时代人人都离不开科技,传统企业必须要砸大钱去做科技升级。以前的预算没有租带宽、没有去阿里云上租空间,现在必须有了。

    

     但注意,科技永远不是问题,科技是问题的解。企业觉得花费大,是你没有找到机会把这个花费成倍的赚回来。当企业真正学会科技的时候,你会发现赚回来的收益远远大于你企业的成本。

     不要因为你不是科技企业,不懂科技就觉得没机会,就觉得科技跟你不相关。如果能够拥抱未来,每个人都有机会。

     因为科技企业是会用科技的企业,而不是发明了科技的企业。

     举个例子,坦克到底谁发明的?是个悬案。有人说是英国人发明的,有人说澳大利亚工程师发明的,最后是谁?还没有完全确定。但是谁打出的闪电战我们都知道,德国人。

     那你说坦克重要呢,还是闪电战重要?科技就是如此,不是要造出坦克来,是要找到最好的坦克打出闪电战。

     最经典的案例,苹果今天的辉煌,不起始于iPhone,而起始于iPod。当年乔布斯发布第一款手机的时候,去看那个视频直播,兴奋地不得了,乔布斯拿出一个小东西来,说这个东西是三个东西的结合,它是一个iPod,是一个手机,他发明了一个词叫互联网导航装置,乔布斯整合进去了。

     但他第一个先说的是iPod,为什么?iPod非常成功。但他们成功背后技术是什么?iPod的技术是当时比较大容量的存储,这个存储装置是东芝做的,但东芝做了这个装置后很尴尬,大容量呢,不到硬盘那么大,但又比普通的MP3大,这个东西能干什么?不知道,但是乔布斯就很清楚。

     当iPod出来的时候,我自己都是抵触的,我们要iPod干嘛呢?当时的标准用法是在电脑里存了所有的音乐,然后MP3非常非常小,可以放10首歌。我导出来今天要听的10首歌,高高兴兴带着MP3上班去了,这是当时比较时髦的玩法。

     我当时觉得抵触是因为,我见过用更小的、更精巧的设备去替代大的,没见过用一个大的设备替代小的,MP3已经那么小了,当时的iPod有5个MP3那么大,这怎么能替代?

     后来我才想明白,乔布斯就是聪明,因为我要的不是装10首歌,要的是把电脑里1000首歌全都带在身上,这个就厉害了。因为大多数人没电脑,大多数人不会天天导电脑和手机。

     最早的时候,手机照相不发达,当时运营商的方案是用一条线连着数字相机,数字相机拍了,用手机传出去。后来这个方案根本就起不来,因为没有用户能养成两者联用的习惯,再方便都不行,一定是整合的。

     所以,电脑来存歌,MP3来放歌,这个市场一定小众。但如果把它放在哪怕大一点的设备里,就一定大众。这个精髓是你懂闪电战,你会找到坦克,把坦克的效用发挥到最大,这是推动科技产业进步的真正关键。

     达特茅斯学院有个教授迪安可卡米(音)说,一个经济体的发达与否,不在于你多快引入先进科技,而在于你引入先进科技的深度。

     中国今天的经济发达,不是因为我们首先发明的手机支付,不是因为我们首先发明的高铁,而是我们把高铁布的到处都是,我们把手机支付让每个人可以使用,使用程度决定了经济水平。

     那这个使用水平靠谁来实现?靠企业家。但企业家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自己的责任。企业家在推动技术落地的时候,需要比科学家承担更多的责任。

     有个非常著名的企业家说过,我们企业家不要过分看重自己,因为是科学家的发明,我们只是把它搬到市场上来。这个说法对,也不对,因为如果你不会搬,那个发明根本就无用,是企业家让用户使用上产品的。如果没有乔布斯,东芝的存储发明就会被弃置,永远用不上。

     让用户形成使用,做企业的都知道有多难。因为用户的体验、用户的使用习惯非常难以照顾周全,你开发一个手机试试看,非常非常难。那个难度,我不认为会比科学家更容易。

     科学家叫单点突破,比如开发一个电池,能量密度比别人都高,就可以发论文。但能量密度比别人都高,不一定可以做出产品,还要考虑是不是有危险,是不是易燃,还要考虑成本。做产品的时候还要考虑,能量密度到底比质量,还是比体积;能量密度很高,但体积很大怎么办,都要考虑。

    

     所以,做产品其实要复杂得多,因为要攻克的往往是一系列问题,并且要在这些问题之间做取舍。比如手机,屏幕更清晰的话会耗电极大,屏幕稍微差一点,但可以续航更长时间。

     今天,中国的科研成果越来越多了,全球发表论文越来越多了。今天的科研水平提升是结果,不是原因,是经济发展了,我们有钱了,可以供科学家做更多的研究了。

     中国已经开始重视科研成果转化了,但做的好的寥寥无几。为什么寥寥无几?原因不出在高校端,而是在企业端。你没有足够强大,不懂得拿别人的先进科技过来,把它做成好产品,那些科技成果就只能闲置。这是真正本质的问题。

     西方是真正市场化的,市场化就意味着价值和回报是成比例的,所以为什么让企业家占更高的股份,是有道理的,我们也应该这么做。

     反过来讲,企业家也要承担责任,这个产品好不好,这个科技能不能造福社会,就是你的责任。

     五、做一个科技企业家

     这么多先进科技来了,企业家就要加强学习。学习什么?

     学云计算、人工智能(包括机器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数字化)这些技术,还包括产业服务、高端制造、高端服务。

     什么叫科技企业家?就是擅长用最先进的科技当武器的企业家。

     关键是要知道这些领域都有哪些技术、知道这些技术是谁提供的、知道这些技术提供出来以后怎么用。

     先进科技必须使用,怎么用?先从自己开始,企业能不能大量产生数据,如果不能产生数据,从哪儿能找到持续不断给我提供数据的提供者。

     未来有个职业会很热,叫数据猎头。企业会需要各种数据支持自己发展,数据猎头就从各地去看哪有数据,然后把数据交给企业。帮企业用好数据,企业能够得到发展,因为数据来源非常得多。

     比如,现在卫星数据商业化了,天上卫星越来越多了,马斯克的通讯卫星已经1500颗了。另外一家公司,拍照视觉的观测卫星,也发了100多颗了,全球在这些卫星监测上,一周内地球所有的角落,除了被云盖住的以外,基本上都被扫过,拍过一遍,覆盖地球的85%。没有秘密了,企业想要这些数据都有,关键企业会不会用。

     国外有个公司非常聪明,去采购卫星观测数据,采购完了干嘛呢?他观测国外超市的停车场,去数停车场的车。如果全美国超市门口停车数量都下降,估计整个经济都下降了。最怕的是沃尔玛的停车场的数量下降了,但竞争对手Costco的停车场的停车数量没下降,那说明该小心了。这就是竞争监测。

     随着科技进步,竞争观测手段在进步,现在有了大数据,竞争观测基本上能够做到实时了。以前数据跟踪监测都能做到很深,往里面种个cookie,能跟踪到人家访问哪个网页,但现在这个被禁掉了。企业就要做调整,只靠以前观测跟踪用户的手段就不行。

    

     科技就是企业的武器,所以企业要问自己用了武器没有。

     六、企业还能弯道超车?

     未来巨大的机会在服务、在品牌打造上。

     那机会靠什么实现?靠更新的科技。我们老喊弯道超车,当科技已经定型的时候,对不起,没有弯道,只有直道。

     比如,芯片产业,过去二十年,中国花费了多少亿的钱想在芯片产业里弯道超车,成功了吗?没成功。因为过去二十年的芯片产业是个直道,是以英特尔和AMD为代表的X86架构的CPU,人家已经搞完了,整个生态健全了,你插不进去。

     现在为什么有机会了呢?因为芯片产业整个转型了,技术整个变革了,从过去的单芯片功能为主的CPU架构,到现在多芯片整合,而且功能不同,叫异构计算结构的整合芯片SOC。

     这个时候,CPU不重要了,X86架构整个被抛弃掉了,用更简化的指令ARM架构来替代了,而ARM是开放的。

     更重要的是,异构计算单元是用来做专门任务的,通用任务不重要,专用任务更重要,更常见的叫GPU。因为大格局改变,科技方向的转变,出现了弯道,这时候才有机会超车。不然,您直道超一个试试看。

    

     为什么要搞科技,如果企业的科技领先了,没有重大变革的时候,就赢定了。所以,这个规律要知道,不是随便好超车的。

     现在弯道来了:整个世界都会被数字世界覆盖。

     以后你出门,不管你有没有近视眼,都要戴个眼镜,因为要把数字世界和裸眼的数字世界产生叠加。如果你没有戴虚拟现实眼镜上街,你比盲人知道的信息还少,虚实结合已经在发生了,这就是未来。

     如果你还在琢磨现在,还在看过去,那么下一个弯道来的时候,超车的机会一定是别人而不是你。

     所以,扎克伯格为什么紧张?他看到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他的思路是增强现实,增强现实就是戴个眼镜,既看到眼前的世界,也能很多把数字信息加上去,他认为这个叠加是有用的。

     但是这个叠加不能形成闭环,叠加只是单向的输入信息。

     比如,他做了个手上的腕带,手指的运动能够被腕带感知,我要有指令,我手指敲就相当于敲一个虚拟键盘,敲到哪个键盘,腕带就能感知到,感知到就可以在我的增强现实眼镜里显示出来,我和世界的闭环就形成了。

     这个闭环形成,很可能以后你的孩子出门全带着这样的设备,因为他要实时的和真实世界、物理世界叠加,产生互动。这一定是未来。

     问题是你想到了没有?我告诉你了,你知道该怎么做没有?如果你知道该怎么做,下一个Facebook就是我们。

     这是我们真正兴奋的东西,因为科技正在越来越改造世界,而这个改造会出现无数弯道超车的机会,但企业是不是准备好了,去抓住属于你的弯道超车的机会。

     七、把别人的科技变成自己的长板

     怎么抓弯道超车的机会?不是要企业去做基础研究,而是把别人的科技变成自己的长板。哪怕你原来是个完全不懂科技的传统产业老板,也一样的抓,不然你只能等着别人抓住科技,把你灭掉,这是生死问题。

    

     怎么把科技变成自己的长板?

     1.要知道全球科技都在哪,前沿都在哪,然后去布局。

     迄今为止,中国的企业对全球前沿科技布局还算不错的只有一家:叫华为。但还很不幸,因为中美贸易战,华为被美国当成了重点的攻击对象,所以全球布局基本都停了。

     所以,美国打中国,打得挺精准的。知道这是中国在科技布局最好的企业,而科技布局才是美国真正怕的。说实话,中国如果只靠量产,美国是不怕的。为什么?量产是低成本,竞争力没有那么强,产业链的控制力也没有那么强。美国怕的是,中国的企业掌握真正前沿的科技。

     所以,一个华为受阻,中国能不能有10万个华为站起来,这才是决胜未来的关键。

     现在有个前沿科技很重要,叫数字虚拟人。中国也有人在搞了,但是技术水平跟人家差不少,必须要布局了。

     未来顾客在一个商店里,服务员跟人家互动,导购跟人家互动,靠人都是比较笨的,为什么?人的培训成本高,人还有情绪问题,今天服务员失恋了,对待客户就没好脸。但人工智能的虚拟人,永远是微笑的,永远提供最好的服务。

     数字化的未来有个特点,一切都要数字化,数字化再加人工智能。尽管起点低,但人工智能是可以持续不断改进的,所有的数据都会变成输入,去训练人工智能系统,使它更加完善。

    

     所以,数字化不是要不要用的问题,而是立刻要用的问题。

     数字化尽管今天不完善,但企业只要早用,就有优势。因为企业是最早能够完善数字化的,后面有人工智能支持,虚拟人就特别重要了。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中国企业布局,也从国外挖了很多厉害的人。但挖来挖去,挖得全是华人,尤其是美国华人。

     说明什么?我们远不够全球化。全球化怎么会只跟华人打交道呢,甚至原来很多出国去做投资的人,宁可去找本地开饭馆的中国人,也不跟美国人打交道,那怎么能实现全球化呢?

     这就是我们的问题,布局非常非常重要,能有这个意识的人依然很少,中国需要跟真正的外籍科学家打交道。

     2.布局要有行动

     行动是什么,是投资并购、是合作。

     我们的合作永远是短平快。变革太迅速时,有个特别大的缺陷,就是我们沉不住气,特别看短项,长期投入不足。这是未来几十年必须要解决的。

    

     科研是长期的,研发也是长期的,做出任何好东西都是要花时间的。

     投资战略布局也是一样,你没有办法瞬间做完战略布局,是要花时间的。

     而中国的企业家们,过去这些年飞速发展,很少有时间做长期布局,这是个重大缺陷。

     未来40年,就是比毅力,比长期布局的决心和能力,未来决定着胜利的一定不是短项,一定是长项。

     国外大企业的研发机构正在裁员、削减经费,这已经证明了大企业做研发效率是低下的,科技主要不来自于大企业。

     中国的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研究院投入大多数是增加了。尤其传统企业,自己建研究院。中国的大企业永远相信自己人,什么都是内部好,这是完全错误的。

     那怎么办好呢?就是长期合作,培养外部人员。

     实际上,国外也都是这么做的,中国也应该用并购的办法。如果没有方法,就无法实现并购。方法非常非常重要,因为人家不会轻易被你并购。

     中国财大气粗,但在没有沟通、没有交流、没有合作之前,就希望出大价钱把人家买下来、实现并购,这种做法实际上是错误的,对整个国际形象都是负面影响。

     那怎么做?学三星、Google、思科这种大企业,没有财大气粗见到谁就要并购谁,而是细水长流。

     在跟踪全球前沿基础上,找到那个和自己战略目标一致的小企业,然后先做小投资,风险投资,引入合作。投资以后,通过合作,来考察这个企业的合作能力和产品转化阶段,水到渠成的时候再说我跟你做并购吧。这个过程,往往要好几年。

     所以,现在国外大量的风险投资机构,叫企业风险投资(CVC)。

     而中国企业的风险投资很少,即使有,也和企业的主业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企业的老板做的事太土了,二代看不上,去投了别的产业。

     当企业能够把前沿观测、前沿跟踪和风险投资、战略合作相结合的时候,就会对一定实力的传统企业形成强大的推动力。

     希望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能搭建起这样的系统。因为这样的系统能诞生真正的全球巨无霸企业、真正的跨国企业。

     八、利用自身优势吸收先进科技

     看前沿不难,做点小投资也不难,跟人合作,合作完之后人家让你并购,把人家先进技术吸收进来,这要有点本事,很难。

    

     本事是什么,就是你的长板。这个世界永远是长板和长板合作,强强联手。企业永远要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什么。

     很多企业不知道自己优势在哪儿,在跟国外企业谈判时,他们最怕的也是最在乎的,就是你的优势。企业要找到自己优势。

     我举个关键词的例子,比如科技制造家:中国一堆的制造企业,制造能力真的非常非常强,但社会地位和产业链地位不够,因为是代工。来料了去加工,企业自己到头来,会觉得自己地位不高。

     其实从政府到民间到企业,应该大力推广“制造是个本事”、“科技制造是个了不得的本事”这个思想。制造业里需要大量的科技含量,如何实现科技的转化不是一个小学问,是个大学问。

     如果你懂得制造价值,制造即投资,你可以拿制造能力投资。对国外很多先进企业来说,能不能制造、能不能实现量产(尤其是高水平、低成本的制造)决定了它的生死。

     如果你关乎了它的生死,当然可以跟它讨价还价。只要确保制造得好,甚至还能把市场拿下来。

     如果你跟它有信任,这事其实不难谈,制造即投资——我用我的能力投资你。

     做企业的人都知道,钱是最容易要的东西,资源是最难要的东西。因为往往别人的资源,不掌握在你手里,对你可能又是一个生死考验。

     当然还有一个态度问题,我们特别避讳技术转让,希望所有技术都在自己手里。其实,有多少专利重要吗?重要,但专利有没有授权给你更重要。

     很多专利是高校的,最牛的发明专利、最底层的发明专利是高校的,但高校没有办法把整个专利转让给你。全球都一样,高校只能转给企业使用权,此时拥有独家使用权,就足够了。

     因为科技企业家干的不是产生专利这件事,科技企业家的本事是把专利转化成产品。

     整个中国科技产业企业,坦白说,有很多需要正本清源的东西,比如要重视科技企业家,要重视真正优势在哪儿。

     美国怕的一定是我们最强。我们最强的一定要让它再强,你跟人家竞争,要拿你的长板去打。

     如果我们不重视,美国还打你,那制造就艰难了。

     现在是科技3.0,既需要有很强的先进科技做支持,也需要有强大的转化能力;不光能转化,还要能量产;不光能量产,还要铺到全球市场。

    

     科技企业的成败是看最终结果的,最终结果是什么?是用优质低价的产品铺到全球市场。全球市场占有率决定了你的成败,中间缺一步都不行。

     那中国优势,至少能占两条:一是我们的制造能力能为全球提供产品,而且优质低价。二是现在中国市场是全球总市场的20%不到,未来还会涨,而且是一个足够大的单一市场。

     如果美国是一个单一市场,那么中国已经不是0.5个了,中国至少是0.8个,甚至某些领域是1.2个。

     很多先进科技还存在一个用户接受度的问题。中国用户接受科技的心态普遍好于全球其他国家,这是我们一个巨大的机会。全世界哪儿有这么好的市场,只有中国有。这些都要转化成你跟人家谈判的筹码,转化成你获取先进科技的筹码。

     九、科技企业要学会讲故事

     一说中国优势,就是廉价劳动力、血汗工厂,偷工减料。但其实,偷工减料造得出iPhone吗?劳动力成本低,还会向越南转移吗?

     我们没有偷工减料,我们劳动力成本可不低,我们依然有优势。

     对科技制造业来说,莱特定律比摩尔定律更重要。看准未来,莱特定律就是重要工具。

     莱特定律就是生产量扩大一倍,然后利用之前的经验积累,可以实现所有流程优化,成本上可以削减10-15%。

     中国之所以有大规模生产的优势,就是因为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只有生产过才知道怎么能生产得更好。

    

     科技的核心就是实现规模化。但规模化很难。很多先进的美国科技企业没有能力量产。

     比如,两年前对接了一家中国企业,生产服务机器人,现在每月差不多百台量产,目标是在一年之内能做到每月突破千台。

     未来服务产业一定会被机器人替代掉,毫无疑问。

     未来最好的睡后收入就是让机器人代替人工,不光数量可以很多,而且有个重大的优点,机器人不拿工资、不拿劳保、没有劳动纠纷、不会罢工,还不会给领导提意见。

     未来就是这样的。如果你洞悉未来,知道未来怎么发生,你就会提前做好准备。

     尤其是科技相关的未来,当你提前做好准备时,你想不发财都不行,你想不变成巨富都不行。

     但科技的另外一个核心,就是要会讲故事。用好科技,还需要能广泛传播。科技需要被广泛的采用。

     别人听了你的科技故事,被你打动了,使用了你的科技,你才真正造福了社会。科技的使用率,决定了未来经济成败。

     中国的经济要持续发展,这个指标一定要抓住,不光要先进科技引入,而且要衡量引入的深度。目标都知道,但如何实现?靠系统。

     虽然机会越来越多,但对掌握机会的能力,要求也更高了:要懂需求、懂如何去把握。比如会讲故事、会引入科技、懂战略和系统化能力。这是我们要提升的能力。

     会讲故事和不会讲故事真的差很远。比如,美国企业特斯拉,会讲故事,估值高。中国企业小米,不会讲故事,估值老上不去。

     为什么估值上不去,先要问问自己,讲的故事对不对。他讲的故事是“手机+AIoT”,啥叫AIoT,迄今没有得到答案。

     你们家的冰箱和洗衣机需要交流吗?不需要。你们家里那些设备不需要智能化,不需要交流互动,那你搞智能家居干嘛使?

     所以智能家居的需求就是要先解决智能家居要什么的问题,再做智能。

    

     企业要满足的是人的需求,不是物的需求。

     人有什么需求?分享。比如,手机越来越想要投屏,投到电视上和朋友分享,这时候就需要电视是智能的。如果电视不智能,是不是就想换掉,这就是真正的需求。

     科技走到今天,反倒是很多非科技的人有更大优势。因为它的成败不是科技领先性,而是科技是否被用好了。真正用好科技的人成了真正的赢家。

     这个时代是趋势投资时代,不是价值投资时代。趋势投资时代必须讲好故事,讲了好故事,就有好多钱来追捧你,你就可以把价值投资者干掉了。

     那你不会讲故事,又是个生死问题。

     未来竞争的核心是生态,生态不看口号,看布局、看系统、看规划。

     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应该是会越来越光明,能不能做好,取决我们每个人。我们每个人都是有使命的。

     谢谢大家!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人对了,事就成了。那么如何找对人,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时,帮助企业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同时让现有岗位上的人在其位,谋其政呢?

     更新学堂联合前华为全球招聘总负责人冉涛老师,开启识人私教坊第三期招募。

     2天1晚线下课结束的时候,你可以带走属于自身的人才地图,明白自己企业的现状是什么,以及下一步的着力点究竟在哪里。就此解决站位不清,层次不明的难题。

     扫描下方二维码↓↓↓

     现在报名,立享“早鸟价”

    

     企业内训 | 线上、线下企业大学 |课程团购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企业深度学习分享、点赞、在看,3连3连!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笔记侠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