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纷纭的数字化,到底是个啥?
2022/11/1 21:30:00 笔记侠

     本文摘编自书籍《数字化商业模式》。

     数字化

     一、众说纷纭的数字化概念,该如何理解?

     目前,我们关于数字化转型的解读非常多。

     这就像是盲人摸象,大家好像都在做转型,但是每个人的见解都不一样。

     众说纷纭的一件事儿,正好代表着其仍然处于初期阶段。那为什么每个人对数字化的理解都不一样呢?

     第一,人们所处的行业不一样。

     有的是在金融业,有的是制造业,有的是在政府机关,有在是在消费端的等等。比如,医疗、教育两个的行业,对数字化的依赖程度可能是不一样的。

     第二,人们的职位不一样。

     一个人是工程师,还是事业部老大,还是财务,还是CEO,这些不同的职务,站在不同的高度,他们看待数字化,见解是不一样的。

     我给我曾经培训过的一家比较大的银行,提出过数字化转型战略,请他们稍微讲讲对数字化的理解,结果偏差还蛮大。

     那么,当前权威机构对数字化是如何定义的?

     ① Gartner作为一个非常权威的资讯机构,在2018年,他们给出了一个“数字化”的定义:

     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数字技术和支持能力来创建一个强大的数字的商业模式的过程。

     通过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一是得有数字技术,二是得有支持能力。数字化的商业模式,那么“商业模式”一定是关键词之一。

     ② 再看IDC是怎么定义“数字化”的:

     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和能力,驱动组织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商业生态重构的途径。

    

     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实现企业业务的转型、创新和增长。其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数字化技术和能力来驱动新的商业模式、商业生态的重构。所以,不光是自己要改变,还要有外部生态。重构,其实就是构建一个新的商业格局或者一个新的业态。

     第二,数字化转型还要有一个目标,就是业务的创新和增长,所谓创新就是有新的业务,增长是业务量的增大。这也就是说,最起码得起到业务创新和增长的作用,否则数字化转型的意义就不在了。

     所以,根据这个定义,我们也可以理解数字化转型不是目的,而是一个过程,一个手段。

     ③ 来看看比较熟知的IBM给的定义:

     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领域,包括重新配置客户价值主张——提供什么和重塑运营模式——如何交付。

     这里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价值主张,也就是作为一个企业,能够给客户带来什么?比如我是卖西瓜的,这西瓜解渴、甜、补充水分,这就是我的价值主张。

     重塑的运营模式是什么?比如我在街边摆摊卖,换成我在线上开网店卖,这是企业运营的模式。

     总之,IBM给的定义偏重“提供什么”和“如何交付”,也就是考虑更多要给客户带来什么,和如何干活。

     因此,它是咨询机构,站在一个中立的立场上去看待什么是数字化转型,但这里它的贡献就是提出了价值主张以及模式,尽管只是运营模式。

     实际上,模式不光是运营,还包括盈利模式、获客模式。

     ④ 华为给出的数字化概念(由陈劲、杨文池、于飞提出),经典好理解:

     数字化转型是建立在数字化转换、数字化升级基础上,进一步触及公司核心业务,以新建一种商业模式为目标的高层次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开发数字化技术及支持能力以新建一个富有活力的数字化商业模式。

     这里有三个值得关注的词:“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数字化转换(Digitization)”“数字化升级(Digitalization)”,后两个词实际上想表达的是初级和中级的数字化转型。

     这个定义的落脚点,即目标,也是新建一种商业模式。

     ⑤ 最后一个,来看国际数字化能力基金会(IFDC)的解释:

     数字化转型是指数字化技术应用为全组织各个层面带来的变革,包括从销售到市场、产品、服务乃至全新的商业模式。

     同样的,这个定义也认为真正的转型就是商业模式变了。

     如果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没变,不能只是判定为伪数字化转型,而是证明它在做数字化的优化。而真正商业模式变化、升级之后,才是转型。

     总而言之,数字化转型与否,其实有一个明确的界线:判断有没有转型成功,就看商业模式有没有发生变化。

     比如,一个上市公司从比较传统的运营模式,转成互联网式的运营模式,那么这家上市公司的估值方法都应该变化。

     二、如何判断企业完成了数字化转型?

     完成了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一定在商业模式上发生了变化。

     那么,数字化的商业模式需要满足的特征有以下三个:价值共创、技术制胜和数据赋能。

     这三个特征,是数字化时代赋予商业模式的三大特征,这三大特征也提示我们在设计数字化商业模式时,要注意:

     首先,要基于价值共创的理念,而不是以“唯我独尊”为出发点来思考、设计商业模式。

     其次,要充分理解数字化技术的本质,寻觅未来业务场景,实现原来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最后,要充分利用数据这个第五生产要素。在数字化商业模式中,价值运算不是简单的加法。当生产要素配置组合得当,“五个生产要素”的产值可以远远大于“四个生产要素”的产值。

    

     在《数字化商业模式》这本书中,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数字化商业模式的三大特征,我分析了中信梧桐港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构建可信数字生态的案例。

     中信梧桐港是一家从事大宗商品数字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的平台化公司。(其致力于通过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打造可信电子仓单,重构大宗商品供应链信用体系,借助开发、建设的数字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为中小实体企业提供多种供应链服务,为金融机构提供风险可控、流动性强的可信数字资产。)

     针对大宗商品的资金密集型且具有价值公允、相对透明、流通性强、贸易模式特殊等行业特点,以及贸易商、产业方、仓储方、金融机构、产业平台等市场痛点(如下图),中信梧桐港与中信集团内外部伙伴共同构建了大宗商品数字化基础设施:以可信仓单为载体,利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解决了供应链或产业链上利益相关方的痛点。

    

     ① 重塑产业活力,实现生态价值共创

     中信梧桐港通过建生态、搭平台、引资金、降成本等手段,构建了可信电子仓单环境,确保了实体仓库仓单签发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有效地改善了供应链效率,实现主体信用、资产信用、数据信用的逐渐过渡和统一,重塑产业活力和韧性,从而建立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数字化生态体系。

     建生态:集合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商流战略伙伴,在紧密互助协同的基础上,保障企业客户供应链上的资源可信与价值评估,并助力企业客户成长为企业联盟。

     搭平台:基于生态圈的紧密互助协同、信息共享的机制,由认证服务机构来核实生态圈内流转的企业客户资源,证实其货权、货单一致,形成可流转的电子仓单。

     引资金:基于可信仓单在生态圈内评估其资源价值,以引导配套的融资服务,有效降低企业客户寻求融资的机会成本,并扩大融资提供方在资金运用上的服务出口。

     降成本:配合供应链企业融资使用目的,助力其发展的各类服务提供方降低融资成本,盘活企业资金。

     由此可见,建立可信仓单的生成、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金融机构、征信机构、物流企业、电商平台、保险机构、评估机构、监管机构、期货公司、交易所等,这不是一个组织可以实现的,因此需要建立一个互惠共赢的数字化生态圈。

     数字化技术是构建生态圈的核心要素,它驱动着产业链上各利益相关方的跨界连接,促成了相对稳定、安全的价值链,实现了数字资产的动态重组。

     ② 数字化技术赋能,打造智慧供应链体系

     仓单作为商品流通环节的重要物权凭证,具备很强的金融属性,本应服务于仓储、贸易业务、融资等领域的联动。

     但是由于对仓单的真实性、权利是否清晰没有有效的管理和评价体系,导致仓单在商品流通、融资和交易环节的功能受限,无法满足贸易商、银行、交易所等行业参与者的巨大业务需求。

     中信梧桐港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搭建了中信梧桐港数字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综合服务平台),解决仓单在质押融资环节的信用问题及仓单交易环节标准化的问题,助力供应链升级改造,驱动着产业链上各利益相关方的跨界连接,如下图。

    

     大数据:既帮助企业在主体信用、价格管理、授信评估、项目风险等方面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数据有效地实现对融资主体的交叉验证,又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实时捕捉供应链金融数据,及时进行分析、演算和预测,从而有效控制供应链金融风险,促成了相对稳定、安全的价值链。信息数据越广,对融资主体的风险画像也将越具体、清晰。

     物联网:利用物联网门禁、视频监控与分析等技术,改造现有仓储基础设施,提供物联网设备,如视频传感器、RFID、电子围栏、温湿度设备等综合物联网设备,打造智能设备监管体系,同时利用综合服务平台为仓储物流企业提供完善、可靠、高效的系统软件,降低仓储物流企业自身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为融资企业和仓储物流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价值。

     区块链:借助区块链上的数据不可篡改、可溯源的特性,中信梧桐港通过区块链 BaaS 平台、区块链电子仓单、区块链溯源系统、区块链存证系统,构建了企业身份认证、关键数据存证、核心业务共识控制的高度信任的透明化供应链金融体系。区块链是点对点通信、数字加密、分布式账本、多方协同共识算法等多个领域的融合技术,具有不可篡改、链上数据可溯源的特性,将充分提高供应链条中数据的真实性,同时锁定企业关键业务数据,帮助其信用在供应链条中自由流转,实现数字资产的动态重组。

     得力于数字化技术,各业务场景将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对商业模式、客户体验、运营流程、企业组织的改造,可让业务能够基于数据进行驱动,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中立、可靠、可信的数据服务,实现更好的客户体验、更高的组织效能,形成新的价值。

     ③ 数据赋能,激活资产重建信用

     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对行为数据和交易数据的分析和归纳,确保数据所代表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商流的四流合一,没有遗漏、错报、误报,即完成数据的唯一性、可信度、可复用性和准确性,赋予数据资产属性。

     a.数据赋能金融:采集工业生产数据,延伸融资赋能

     综合服务平台将以积累的技术沉淀与资金方进行有效的对接。在生产加工企业布局互联网系统、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软硬件产品,将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数据进行可视化、透明化,能够使企业的日常经营数据和设备生产运营状态清晰地反映给金融机构,从而让金融机构全面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能够将企业的半成品作为有效资产进行盘活,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b.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电子可信仓单,重建信用体系

     综合服务平台基于区块链技术,发布电子仓单。通过去中心化共识机制去维护一个完整的、分布式的、不可篡改的账本数据库,让区块链中的参与者在无须建立信任关系的前提下实现一个统一的账本系统。

     在传统的供应链中,数据多由核心企业或参与企业分散孤立地记录并保存在中心化的账本中。当账本上的信息不利于其自身时,存在账本信息被篡改或者被私自删除的风险。

     综上所述,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的链上数据不可篡改和加盖时间戳的特性,保证包括仓单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及后续事宜在内的所有数据都不被篡改。

     通过足够透明的信息,增加企业间的彼此信任,满足企业、金融机构、第三方服务企业之间利益的同时提升运行效率,避免仓单重复开具和重复质押,打造可信的仓单体系。

     中信梧桐港的商业模式充分诠释了价值共创、技术制胜与数据赋能的独特属性,以“信”为链,贯穿着产业链上的关键节点,结合供应链核心企业运作特点,通过其以往业务交易量、企业信用等维度,充分挖掘并围绕其在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商流等方面的需求。

     由此可见,数字化对重构商业模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结

     回顾今日,我们所做的一切只为了一个目的,就是用符合时代特征的数字化技术让商业环境更加可靠、可信和可用。

     数字孪生技术创造了一个镜像在真实世界里的虚拟世界,形成客观存在的数字资产,从而使这些数字资产的使用者在行业的数字化技术运营中各得其所,消除了商业信用的顾虑。

     用数字化技术这个工具,重构产业链环节的商业信用,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无论在数据、技术,还是业务生态化方面,数字化转型成功的组织均具备独特的商业模式,深知数字化转型是全方位、全业态的,涵盖业务形态、商业模式、产品研发、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等各个方面。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笔记侠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