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方法,让你1小时读完一本书
2022/11/28 21:36:00 笔记侠

     颉腾文化出品书籍摘自《快速阅读》,﹝英﹞东尼·博赞 著

    

     (本期音频由倒映有声AI主播播报)

     “让人类重新认识大脑,如同斯蒂芬·霍金让人类重新认识了宇宙。”这是东尼·博赞在《泰晤士报》上发表的言论。

     他因发明“思维导图”这一便捷的思维工具,以”大脑先生“闻名于世;后又帮助英国查尔斯王子提高记忆力,被誉为英国的“记忆力之父”。

     东尼·博赞还是著名的大脑潜能和学习方法研究专家,世界记忆锦标赛和世界快速阅读锦标赛创始人;曾任微软、IBM、三星、甲骨文、摩根、英国电讯等知名跨国企业的商务顾问。除此之外,他还出版了80余部专著,在五大洲100多个国家超过1000万册的发行量,可谓是“头脑风暴”席卷全球。

     难道东尼·博赞的大脑,天生就如此强大?

     事实并非如此,东尼·博赞早期并无卓越的数学天分,改变就在于其找到了一把脑力开发的“金钥匙”;因此,他萌生了“让人类重新认识大脑和宇宙”的想法,开始致力于帮普通人寻找一种通过自我努力就能开发脑力的“万能钥匙”。

     比如,东尼·博赞把自己在阅读领域所累积的50余年的经验,汇著于《快速阅读》,让无数普通读者获益——突破阅读障碍、提高阅读速度、提高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对此,书中提供了一套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对“眼脑”进行融合训练的方法,让人在快速阅读的同时,能够锁定关键概念,培养记忆技巧,将内容进行图像化处理等等。

     本书堪称世界快速阅读的经典之作,让普通人达到快速阅读的效果,正是本书的目的。

     快速阅读对于我们,尤其是孩子们,好处不言而喻。比如,只需几分钟就能快速浏览完时事杂志、学习资料,快效获取新闻资讯、课本知识,又或仅需一个小时就能读完一本书,让我们和孩子们的知识储备量不断累积。

     由此可见,了解了速读原理,掌握了速读方法,才能让我们这些普通阅读者的阅读速度,从正常范围的200字/分钟,提升到400字/分钟,甚至是突破1000字/分钟。

     一、理解阅读的正确定义

     东尼·博赞说:“在开始学习快速阅读之前,请问自己一个简单的问题‘什么是阅读’?

     一般而言,阅读是了解作者的意图、吸收书面知识、消化印刷信息。但这些只是阅读过程中的一个方面,其精确定义应该包括阅读技能的各个方面。

     从本质上来讲,阅读是由7个层次所组成。

    

     首先,你必须能够“识别”语言,无论哪种方式,要让语言符号进入大脑即可。

     其次是“吸收”问题,即指语言符号如何才能进入大脑?这需要我们了解大脑对眼睛的使用。

     再就是“理解”,也叫“内部融合”或连接信息片段,是指文本内部的信息连接。

     接着是“领会”,是需要将书本内容与其他领域的知识联系起来,与理解相比,难度更深了一步。

     领会了书与其它知识的关联性,然后进入“保留”阶段,要将这些信息存储于你的数据库中。

     除此之外,还需通过“回忆”对信息进行提取;这是必须掌握的技巧,也是通常意义上的“记忆”;但要注意,不要将“保留”和回忆混为一谈,更不要掉入“记性不好”的陷阱;其实,人的记忆力远比想象的强大,只是我们时常对它管理不当。

     最后就是“交流”,这需要你问自己“为什么要回忆”“为什么要先阅读”;通过这种方式,从已获知识中创造和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7个层次足以说明,阅读是一个包含多层行为的过程。

     然而,想要达到高效的快速阅读模式,还得继续对每一个层次进行拓展,标注自己认为最需要改进的步骤。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正确的标注?可以通过对自我“现状”的自测来达成。

     比如,按照书上提供的3750个汉字的测试文章,测算出自己的阅读速度、理解程度,即指每分钟的阅读字数和理解力;而阅读速度的参考,可根据公式测算:每分钟字数=文字数量/阅读时间。

     由此可见,东尼·博赞给我们提供了一套非常具体的指导方案。

     所以,无论出于哪种目的的阅读,确定起步点至关重要;因为,有了准确的评估,才能对薄弱环节进行训练,为实现最终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5种方法,

     培养出“一瞥之间”的速读能力

     其实,自测所得的结果,正是为了确定阅读的基础水平;在此情况下再进行速读训练,阅读速度、理解力和记忆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虽然,东尼·博赞认为,阅读速度会随受教育程度的增高而增长。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因此掌握了速读技巧,而只是因为他们必须要在非常紧迫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阅读资料。

     换言之,动机是控制阅读速度至关重要的因素。

     这正好解释了,很多人在告别了正规教育之后,阅读速度会迅速下降到小学生水平,其主因就在于动力下降、毫无压力。

    

     如何才能改变现状?

     众所周知,眼睛是已知的、最佳的“光学仪器”。

     因为,每只眼睛具有1.3亿个光接收器,每个光接收器每秒至少可吸收5个光能量束。

     但人眼的神奇机能,是要靠有效训练和控制,才能发挥出巨大的优势。

     也就是说,我们要多正确地使用眼睛和大脑,不要让它们“偷懒”。

     另外,东尼·博赞就“发挥眼睛的优势”,提供了5种能够立即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新方法。

     其一,选择感兴趣的阅读资料。

     所谓“光越强、物体越近,瞳孔就越小”;由于瞳孔的大小,会随着感情的起伏而变化;所以,人在喜欢的事物面前,瞳孔会自动放大;这就表示,作为速读者,如果在面对某些感兴趣的内容时,瞳孔就会放大,以便让更多的光进入。

     而且,越是感兴趣,大脑就越会把眼睛后面的“窗帘拉得越开”,使它在非常自然的状态下接收更多的信息。

     其二,不要错误训练和误用。

     由于枕骨脑叶位于大脑后部,对于有些人拥有敏锐观察力的形容,我们常说“此人就像脑袋后面长了眼睛”;所以,了解了眼睛的神奇之处,就会发现,传统阅读习惯和阅读速度其实就是错误训练和误用的结果。

     其三,尽量避免重复、回跳、凝视。

     由于眼睛在移动与暂停之间不断轮换,而在暂停时吸收信息的动作会消耗大量时间;甚至有些阅读水平差的人会时常进行重复词语,有时还会往回跳两到三个,想要更好地理解词句的意思;这就提醒我们,不要过多地使用凝视。

     因为,我们的眼睛很神奇,这个仪器有1.3亿个光接收器,每秒能吸收大量小光子,即数据载体。也就表明,快速阅读不仅在读书,还在读我们的方方面面;如社会现状、个人信息等等。

     所以,想要快速阅读,就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尽量少陷入这种急剧降低阅读速度的、不必要的重复之中。

    

     其四,没有回跳和复读地阅读。

     研究显示,那些较好的阅读者在没有回跳和复读的情况下,也能有较大幅度的跳跃;比如,他们每次凝视时并不只读一个词,而是三到五个地读。

     其五,快读比慢读更好。

     日益增多的研究表明:读得越快,理解就越好;为此,我们可以试一试慢读效果。比如,“人们——发现——快速——阅读——比——慢速——阅读——更——有利——于——理解”。

     这种慢读,感受一定不好;这种间隔阅读的慢会吓到人;反之,使用快读的方式,大脑会感觉更舒服、更易理解。

     所以,按此五种方法坚持高度专注力的阅读训练,尽量克服“回跳、复读、凝视”等不良习惯;如此,才能培养出“一瞥之间”的速读的能力。

     三、通过“脑眼”融合的训练,

     养成速读习惯

     改善了眼睛机能,拥有了速读思维,就会有意识地想读得更快一些;这需要我们将目标设定的比之前最快的阅读速度(每分钟的阅读字数)——循序渐进地加字。

     这样,我们就不会感到压力,且会发现,大脑实际上比想象的更强大,会在不知不觉间就能达到既定的目标;而随着自信心的不断增强,也会加速有效地阅读。

     接下来,我们要继续进行自我测试,再次验证阅读速度和理解力的情况。关于测试结果,有问题改之,并反复训练。

     一切有序推进,仍不要忽视速读环境的营造。

     比如,光源既要适度地照亮正在阅读的资料,又不至于与室内亮度形成巨大反差,平衡的照明为最佳。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避免内部的干扰。

    

     譬如,因不同的时间选择,往往会造成“完全理解或完全不理解”,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而外在因素所引起的焦虑,也会导致阅读时的分心。

     另外,你是否会采用“引导工具”(即“指读”习惯)?

     研究证明,“指读”的做法是正确的,使用引导物的做法也是正确的;因为,眼睛在引导物的指导下会更轻松和更有效率。

     那么,到底哪种工具做引导物更好呢?

     就如东尼·博赞所说的那样,最好使用一个比较细长的东西;它们会在不妨碍视线的前提下,引导你轻松地“随着引导看”。

     事实上,我们的眼睛能同时看56个字;而“引导”就能使眼睛做到工作量的最小化,使大脑集中注意力,让阅读速度不断加快,并同时保持极高的理解水平。

     由此可见,专注力和理解力是速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眼睛和大脑相互融合的“中心焦点”的训练,则是其中重中之重的一部分。

     不得不说,在传统的阅读方式中的集中、清晰的焦点视觉,实际利用率不到20%,而对80%的外围焦点却疏忽了;这就表明,在2.6亿个为我们工作的光接收器中,有超过2.05亿个光接收器用于外围视觉;而它们就在我们忽视的情况下,被妥妥地“雪藏”了起来。

     历史上,约翰·肯尼迪总统就是一位十分出色的速读者,他就曾训练自己利用巨大的、未开发的外视潜力,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

     所以,“脑眼”融合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唯有如此,大脑才能像一个巨大的“中心眼睛”,经由“生理眼睛”透视整个世界;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通过“脑眼”融合的训练,养成速读习惯。

     四、融会贯通,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速读高手

     事实上,想要养成良好的速读习惯,还要遵循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预读的艺术”。

     所谓“预读”,其实就是提前看。

     这个“看”并非仅仅是眼睛看,而是用大脑阅读全文,这会让第二次通读的效果更好;而预读的目的就是“构造一个框架”,使大脑更易将详细内容吸收进去,以此改善整体理解水平。

     建立了良好习惯的预读者,就如拥有一个“大脑侦察员”,它可以侦察到详细的情报,继而根据参照点部署行动,如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无论你阅读任何一种材料,都可采用事先预读法。但预读需要结合你所喜爱的引导方式,以及略读要素和段落结构知识。

     在此基础上,你才能在敏锐地掠过阅读材料时,抓住核心信息,以此加快阅读速度、提高理解能力,最终形成“双剑合璧”之势。

     那么,到底有哪些技巧可以助力我们达到“双剑合璧”之效?

     具体来说,“脑眼”融合训练是一方面,掌握“积极阅读的技巧”是另一方面。

     比如,你在运用已有知识时,往往会发现,自己所具备的知识远比想象的多。这是什么原因?

     好比阅读一本书,站在读者的角度看,作者就是专家。事实上,读者和作者所知的可能相差无几,甚至有可能超过作者。

     所以,建议作为读者的你在阅读一本书之前,应迅速勾勒出自己对于这一主题知识的思维导图,并利用已有知识,对书中概念生成新的联想,进而提出相关问题。

     那么,你在阅读时,就会产生一种与作者对话的感觉,而非单向聆听;你也可在书页上记下自己的见解和评论,与所读内容进行互动。

     在此过程中,你还会不断地尝试预测。

     例如,接下来的内容会怎样,作者会有什么样的“行动计划”,从而“超前解决所要吸收信息的难题”。

     可以说,这种“侦探式”地阅读技巧,会让你不自觉地检查:每次预读获得了多少知识量;第二次阅读提高了多少理解力。

     至此,你甚至可以通过预读练习,在10分钟之内通读完全书。

    

     然而,这只是一种预设目标。

     因为,即使我们理解了“脑眼”融合的工作机制、眼球运动的逻辑、阅读中的主要问题,我们仍需掌握一项技能——增加词汇量、提高知识储备。

     虽然,东尼·博赞所介绍的是针对英文词汇量的积累,但也可作参考。

     譬如,可参照英文词汇的前、后缀作用,将“一边一边”“而、则”“既是、也是”等关联词进行造句和描述练习;还有,坚持每天认识一个新词语,并保持有效使用;另外,在日常对话和阅读中,留意令自己心动的新词汇,并将之记录等等。

     总之,坚持“脑眼”融合训练,掌握“积极阅读技巧”,才能融会贯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速读高手。

     五、结语

     要知道,未来的超级快速阅读者,是可以把外围视觉与巨大的感知力相互融合,一次摄入整段或整页的内容;他们在阅读中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并能通过超级略读和跳读,获得想要的信息及核心内容。

     而作为普通阅读者的我们或孩子们来说,最为基础的训练方法,就是把阅读物放到离眼睛远一点的地方(以舒适为标准),扩大阅读的范围,以此加强中央视觉的感知能力。

     再者就是,结合书中的9种速读引导术(即指照相式记忆、阅读引导、可变扫描、反向扫描、“S”型扫视、“Z”字形引导、圈形技巧、垂直波形技巧、双边引导术、简易“S”型技巧),来突破阅读障碍、驾驭注意力、快速提升视觉技能。

     如果,我们对快速阅读仍信心不足,不妨再看看肯尼迪总统的经历。

     肯尼迪总统在研究快速阅读之前,也是一个阅读速度仅为每分钟284字的普通阅读者;但通过练习,其阅读速度超过了每分钟1000字,令他在阅读众多繁杂资料时,获益匪浅。

     总之,倘若我们能将“眼脑”、“超级引导术”进行融合,然后运用于实践;那么,我们和孩子们的阅读潜能也会随之被激发,从而练就一小时读完一本书的“绝活”,以此走上高效速读者的行列。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笔记侠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