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针灸大家何树槐教授(之一) 】 何 骏
2017/5/13 纽约TCM论坛

Q
何骏:您好!您在1986年写的《针灸学》上下册并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希望您谈一下写作这本书的背景。
A
何老:这本是在全国振兴中医、学习中医、应用中医的大好形势下写作和出版的。
我记得1982年卫生部在崔月梨部长的领导下在湖南衡阳召开了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药院校建设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方针。
在这次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全国掀起了振兴中医的高潮,同时也兴起了学习中医的热潮。为了适应全国振兴中医 、学习中医的高潮,应中医爱好者的要求,在卫生部的领导下,由健康报与北中医联合举办中医函授大学,在这样背景下,由北中医年富力强的教授编者了一整套中医函授教材。针灸教材就是由我编著的。
Q
何骏:函授教材与讲授教材有何不同?
A
何老:在当时的情况下缺乏DVD函授、CD函授的条件,只能书面函授。函授教材除了具备课堂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外,还要具备说理性、容易理解、便于接受,因为函授是自学为主没有老师课堂讲解,所以教材必须是学生能看得懂。对一些难点要点必须在书中讲清楚、讲深讲透。
Q
何骏:您编著的这部《针灸学》要适合自学,除了要把针灸中的难点要点需要讲清楚外,在学术上有什么特点,请您介绍一下。
A
何老:这本书有三个特点,第一在书中提出了腧穴理论,对腧穴的功能作用,结合中医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这样读者能够在自学的条件下较好的理解穴位的功能作用,能够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应用于临床。正规大学的教材中对每个穴位的主治只是罗列了一系列的病症,但是没有讲为什么可以治疗这些病症,对函授教材中是不可以的。第二,对腧穴的主治功能进行了归类,这样更便宜记忆和应用。第三,在治疗中以经络为纲,贯穿在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治疗原则、治疗选穴等整个过程中。
Q
何骏:希望举例说明。
A
何老:那我就先说说合谷穴吧,合谷是最常用的穴位,应用范围及其广泛,要想更好更合理地应用,我们就要知道它的功能原理。
第一,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穴,手阳明经起于大指次指指端,上循上肢外侧前缘,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从缺盆上頚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上挟鼻孔,衔接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经别系于目系;手阳明络脉“入耳合于宗脉”,根据“经脉所通,主之所及”的原理,所以合谷可治疗口、齿、鼻、眼、耳、面等部位的疾病,四总穴歌为“面口合谷收”道理就在于此。
第二,手阳明经别“属于肺,上循喉咙”,所以合谷可治疗肺和咽喉病症的治疗,尤其是感受外邪引起的感冒、咳嗽、哮喘、咽喉疼痛等。感受外邪在治疗时应驱邪外出,从表而解,手太阴经与手阳明经相表里,阳主外主表,合谷可驱邪从表而解。
第三,合谷可用于胃痛、腹痛、泄泻、痢疾等病症的治疗,因为手阳明经络于肺属于大肠,手太阴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合谷又是手阳明经的原穴,“五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所以合谷可治疗胃肠的病症。另外合谷的位置在第二掌骨的中点,根据中医援物比类的哲学思维,第二掌骨就像当一个人体,掌指关节相当于头颈部,底部相当于骶臀部,而合谷正位于中部,相当于胃肠的部位;按照生物同息论合谷的位置正好相当于胃部、腹部,所以合谷可治疗胃肠疾病。中医的援物比类思想在腧穴里应用的很多,如后溪穴位于第五掌指关节后缘,第5掌指关节相当于头项部,主治头项部疼痛,而中渚位于第4.5掌指关节后缘,落枕穴位于第2.3掌指关节后缘,三间穴位于第2掌指关节后缘 挠侧凹陷中,均可治疗头颈部病症。我在临床上常用同经相应取穴法治疗筋骨痛有很好的效果,其原理也基于此。
第四,合谷可用于妇科病症中的痛经、闭经、经迟、滞产等, 因为合谷功善行气止痛、理气止痛和益气止痛。
第五,合谷功在止痛,合谷是治疗疼痛症的有效穴位,所以有人称为“止痛穴”。合谷为什么能止痛呢,我从中医的角度谈一下合谷止痛的原理。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即经络气血不通是疼痛发生的病理基础,所以治疗疼痛的主要方法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
1.合谷属于手阳明经,阳明经多气多血,有强力的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所以阳明经穴可通经止痛。
2.手阳经络于肺,手阳明经别属于肺,肺主一身之气,“肺者,气之本”,肺主一身之气主要体现在宗气的生成和运行。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谷气相结合生成宗气,积存于胸中,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脉的运行,通过肺朝百脉运行气血通达全身。手阳明经络于肺,所以其经穴可通过肺达到调节宗气疏通经气的作用。
3.以上两点说明手阳明经穴有强大的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功能,然手阳经有20个穴位,为什么单单合谷止痛作用最强呢,因为合谷是手阳经的原穴。原穴是元气输注的部位,原气通过三焦输布全身,促进和调控全身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既然合谷是元气输注的部位,所以可促进元气调节脏腑经络的功能,达到“通则不痛”的功效。
4.关节与穴位,在人体中腧穴的分布与关节有密切关系,关节及其周围分布穴位较多,这种现象是因为关节活动较多,活动多需要有充足的气血,也可以认为关节是气血汇聚较多的部位,关节活动越多越复杂的部位则气血越多越旺盛。合谷穴位于拇指与食指之间,而拇指与食指是人体中活动最多最复杂的关节,所以这个部位气血非常旺盛,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也也非常最强,止痛效果也非常好。
第六,穴位的双重性,即穴位对机体的不同状态,有双重的良性调整作用,使机体向着阴阳的相对平衡的状态转化。如合谷即可行气止痛,也可调经益气。合谷可调节卫气,卫气起于下焦,充实于中焦,发于上焦,当人体感受外邪发热无汗时,泻合谷调卫气开腠理解表发汗驱除外邪;当体表不固汗出不止时,补合谷调卫气又可固表止汗。
Q
何骏:看来腧穴的理论内容书非常丰富的,掌握了这些对腧穴的主治功能就容易理解力了。目前在网上出现了很多穴位名称和不同的针刺方法,如反映点、激痛点、压痛点、筋结点、阿是穴等,在刺法上有浅刺、有深刺、有弱刺、有强刺、有的强调不得气、有的强调得气等,而且对一些病症均有较好的效果,您有什么想法。
A
何老:这是大好形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必将促进针灸的大发展。这种形势中的诸多问题摆在了针灸工作者的面前,摆在了中医理论家的面前,通过努力必将有突破性的大发展。就目前讲我认为经络理论仍然是针灸的核心,经络理论是一个体系,包括十二经、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还有细小的络脉,联系内外,贯通上下,疏通气血,传递信息,调节阴阳,将人体联系为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体。你以上所说的诸多穴位的名称,也包含在经络体系之内,这部分内容也很多,下次再回答你。
何骏:谢谢您,您年事已高仍孜孜不倦的工作,自愧不如,在不影响您休息的情况下,希望聆听您精辟的讲解。
【近期链接】
【漫谈浮刺法】何树槐教授。纽约中医论坛
【浮刺漫谈之二 -- 从一个病例想到的 】何树槐教授。 纽约中医论坛
【漫谈浮刺法之三 -针刺运动法 】何树槐教授。 纽约中医论坛

何树槐教授简介
何树槐,男,河北省石家庄市人,1937年出生于中医世家,1957年就读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留任于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从事于针灸的临床、教学和科研。
学术思想:
首先,强调针灸辨证论治,应以五步为序。即:
1.脏腑经络定位。
2.根据脉、证、舌的特点定性。
3.定位和定性相结合。
4.辨标本。
5.确定治疗大法。
其次,主张经络病应辨证分型,分型论治。
第三,主张用中医理论解释经穴的主治功能,使其纳入中医轨道从“经验论”中解脱出来。
第四,擅用“浅刺多穴法”。其特点是适宜治疗病位较浅的病症、虚证和邪气阻络的病证。
第五,哮喘治疗应散风熄风。
第六,华佗夹脊穴功于调理气血。临床上常用的有血管性偏头痛、肢端感觉异常症(手麻症)、植物神经紊乱(半身麻木、肢凉等)、脑血管病等。
第七,同经相应取穴法效果卓著。诸如肌肉的损伤或痉挛、韧带的损伤、神经性疼痛、炎症性疼痛、风湿性疼痛等均可。 医疗特长:擅长于治疗中风半身不遂、头痛、眩晕、疼痛症、癫证、痴呆、性功能减退及妇科杂病等。
国际交流:
曾多次为日本学者讲学。1978年赴叙利亚讲学医疗,1983年赴泰国讲学,1986年到意大利参加第25届世界眼科大会,发表了针灸治疗眼底疾病的论文,1978年到莫洛哥,突尼斯进行学术交流,1989年到意大利讲学。 曾任北京中医学院针灸教研室副主任,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北京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主任。现任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腧穴研究会理事长、北京中医学院副教授、北京中医学院针灸治疗教研室主任、北京中医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教材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
曾撰写著作:
《针灸治疗学》上海科技出版社(副主编)。《针灸学》(上、下册)古籍出版社(主编)。《中国针灸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委)。《当代中国针灸临床精要》天津科技出版社(编委)。《中国传统康复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委)。《针灸学》(教学参考从书)人民卫生出版社(副主编)。《实用针灸辞典》知识出版社(编委)。


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论坛资讯




【近期链接】
【漫谈浮刺法】何树槐教授。纽约中医论坛
【浮刺漫谈之二 -- 从一个病例想到的 】何树槐教授。 纽约中医论坛

何树槐教授简介
何树槐,男,河北省石家庄市人,1937年出生于中医世家,1957年就读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留任于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从事于针灸的临床、教学和科研。
学术思想:
首先,强调针灸辨证论治,应以五步为序。即:
1.脏腑经络定位。
2.根据脉、证、舌的特点定性。
3.定位和定性相结合。
4.辨标本。
5.确定治疗大法。
其次,主张经络病应辨证分型,分型论治。
第三,主张用中医理论解释经穴的主治功能,使其纳入中医轨道从“经验论”中解脱出来。
第四,擅用“浅刺多穴法”。其特点是适宜治疗病位较浅的病症、虚证和邪气阻络的病证。
第五,哮喘治疗应散风熄风。
第六,华佗夹脊穴功于调理气血。临床上常用的有血管性偏头痛、肢端感觉异常症(手麻症)、植物神经紊乱(半身麻木、肢凉等)、脑血管病等。
第七,同经相应取穴法效果卓著。诸如肌肉的损伤或痉挛、韧带的损伤、神经性疼痛、炎症性疼痛、风湿性疼痛等均可。 医疗特长:擅长于治疗中风半身不遂、头痛、眩晕、疼痛症、癫证、痴呆、性功能减退及妇科杂病等。
国际交流:
曾多次为日本学者讲学。1978年赴叙利亚讲学医疗,1983年赴泰国讲学,1986年到意大利参加第25届世界眼科大会,发表了针灸治疗眼底疾病的论文,1978年到莫洛哥,突尼斯进行学术交流,1989年到意大利讲学。 曾任北京中医学院针灸教研室副主任,东直门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北京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主任。现任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腧穴研究会理事长、北京中医学院副教授、北京中医学院针灸治疗教研室主任、北京中医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教材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
曾撰写著作:
《针灸治疗学》上海科技出版社(副主编)。《针灸学》(上、下册)古籍出版社(主编)。《中国针灸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委)。《当代中国针灸临床精要》天津科技出版社(编委)。《中国传统康复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委)。《针灸学》(教学参考从书)人民卫生出版社(副主编)。《实用针灸辞典》知识出版社(编委)。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论坛资讯
http://weixin.100md.com
娣団剝浼呮禒鍛返閸欏倽鈧喛绱濇稉宥嗙€幋鎰崲娴f洑绠e楦款唴閵嗕焦甯归懡鎰灗閹稿洤绱╅妴鍌涙瀮缁旂姷澧楅弶鍐ㄧ潣娴滃骸甯拋妞剧稊閺夊啩姹夐敍宀冨閹劏顓绘稉鐑橆劃閺傚洣绗夌€规粏顫﹂弨璺虹秿娓氭稑銇囩€硅泛鍘ょ拹褰掓鐠囦紮绱濈拠鐑藉仏娴犺埖鍨ㄩ悽浣冪樈闁氨鐓¢幋鎴滄粦閿涘本鍨滄禒顒佹暪閸掍即鈧氨鐓¢崥搴礉娴兼氨鐝涢崡鍐茬殺閹劎娈戞担婊冩惂娴犲孩婀扮純鎴犵彲閸掔娀娅庨妴锟�
返回 纽约TCM论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