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成 卷三 策《针有深浅策》】【针灸歌賦时光】主持:王红涛 纽约中医论坛
2017/6/6 纽约TCM论坛

    

     经典回顾一刻

     读经典字字珠玑

     听经典意犹未尽

     学经典大道至简

     悟经典曲径通幽

     针灸歌賦时光

     承经典取其精华

     忆经典承前启后

     用经典光明再现

     传经典福宴后人

    

     01针有深浅策

     【原文】

     问:病有先寒后热者,先热后寒者,然病固有不同,而针刺之法其亦有异乎?请试言之!

     【语译】

     问题:疾病有的先见寒证后出现热证,有的先见热证后出现寒证,这在疾病本身当然有着不同,那么针刺的方法是否也有差异呢?请试着谈谈这方面的道理。

     02针有深浅策

     【原文】

     对曰:病之在夫人也,有寒热先后之殊;而治之在吾人也,有同异后先之辨。盖不究夫寒热之先后,则谬焉无措,而何以得其受病之源;不知同异之后先,则漫焉无要,而何以达其因病之治。

     此寒热之症得之有先后者,感于不正之气,而适投于腠理之中;治寒热之症得之有后先者,乘其所致之由,而随加以补泻之法。此则以寒不失之惨,以热则不过于灼,而疾以之而愈矣。是于人也,宁有不济矣乎?请以一得之愚,以对扬明问之万一,何如?

     【语译】

     回答道:疾病发生在人们的身上,有先寒后热,先热后寒的不同,而运用治疗方法的医生,则要注意同治、异治、先治、后治的区别。因为不分清寒热出现的先后,就会昏乱得无从着手,那还凭什么来弄清发病的原因;不知道同治、异治、先治、后治的区别,就会散漫得没有要领,那还靠什么达到因病施治。这寒热症候的出现有先有后,是由于感受邪气正好侵袭人体腠理之中;

     治疗寒热先后症候,则要根据它致病的原因,随证采用补泻的方法。这样就可使寒证不致到了惨寒,热证不致过于灼热,疾病随着转向痊愈了。这样对于人们岂不是有了益处了吗?请让我拿肤浅的见解来回答您高明的问话的万分之一怎么样?

     03针有深浅策

     【原文】

     盖尝求夫人物之所以生也,本之于太极,分之为二气。其静而阴也,而复有阳以藏于其中;其动而阳也,而复有阴以根于其内。惟阴而根乎阳也,则往来不穷,而化生有体;惟阳而根乎阴也,则显藏有本,而化生有用。然而气之运行也,不能无愆和之异;而人之罹之也,不能无寒热之殊。

     是故有先寒后热者,有先热后寒者。先寒后热者,是阳隐于阴也,苟徒以阴治之,则偏于阴,而热之益炽矣;其先热后寒者,是阴隐于阳也,使一以阳治之,则偏于阳,则寒以之益惨矣。夫热而益炽,则变而为三阳之症,未可知也;夫寒而益惨,则传而为三阴之症,未可知也。而治之之法,当何如哉?

     【语译】

     平时曾经探讨过生物之所以能生存,大概是起源于太极,由太极分而为阴阳二气。那主静而属于阴的一边又包含有阳,那主动而属于阳的一边又包含有阴。只因为阴中有阳,所以能运行不止,生长变化有了基础;只因为阳中有阴,所以能表现和贮藏有根柢,生长变化能发挥出作用。

     可是阴阳二气的运行不可能没有正常和失常的变异,当人们感受病邪得病之后,不可能没有寒热症象的差别。所以有的出现先寒后热,有的出现先热后寒。先寒后热,是阳症隐藏于阴症之中,假如只从阴症去治,那就偏于治阴,热象会更加明显起来成为炽热。先热后寒是阴症隐藏于阳症之中,假如只从阳症去治,那就偏于治阳,寒象也会更加明显起来成为惨寒。热而又热,会变成三阳的重症;寒而又寒,会变成三阴的重症,其变化是说不定的。那未治疗的方法应当怎么样呢?

     04针有深浅策

     【原文】

     吾尝考之图经,受之父师。而先寒后热者,须施以阳中隐阴之法焉;于用针之时,先入五分,使行九阳之数,如觉稍热,更进针令入一寸,方行六阴之数,以得气为应。

     夫如是,则先寒后热之病可除矣。其先热后寒者,用以阴中隐阳之法焉:于用针之时,先入一寸,使行六阴之数,如觉微凉,即退针渐出五分,却行九阳之数,亦以得气为应。夫如是,则先热后寒之疾瘳矣。

     夫曰先曰后者,而所中有营有卫之殊;曰寒曰热者,而所感有阳经阴经之异。使先热后寒者,不行阴中隐阳之法,则失夫病之由来矣,是何以得其先后之宜乎?如先寒后热者,不行阳中隐阴之法,则不达夫疾之所致矣,其何以得夫化裁之妙乎?

     【语译】

     我曾经考查过针灸图书,并接受了祖、父和师长的教导。对于先寒后热的病症,应当施用阳中隐阴的刺法:在用针的时候,先进入五分深度,行使紧按慢提九数,如果病人觉得有轻度热感,再进针到一寸深度,行使紧提慢按六数,以取得感应为准。经过这样治疗,那就先寒后热的病症可望消除了。

     对于先热后寒的病症,应当施用阴中隐阳的刺法:在用针的时候,先进入一寸的深度,行使紧提慢按六数,如果病人觉得有轻微凉感,就可退针到五寸深度,改用紧按慢提九数,也是以取得感应为准。

     经过这样治疗,那就先热后寒的病症可望痊愈了。那症候之所以表现出有先有后,是因为病邪的侵犯部位有营分卫分的差别;有寒证有热证,是因为感受的经络有阴经阳经的区分。

     假使对先热后寒的病症不施行阴中隐阳的刺法,那就违反了病因,拿什么来与先后的病症相适应呢?假如对先寒后热的病症不施行阳中隐阴的刺法,那就对不上病因,拿什么来做到掌握灵活变通的妙法呢?

     05针有深浅策

     【原文】

     抑论寒热之原,非天之伤人,乃人之自伤耳。《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自人之荡真于情窦也,而真者危;丧志于外华也,而醇者漓;眩心于物牵也,而萃者涣;汩情于食色也,而完者缺;劳神于形役也,而坚者瑕。元阳丧,正气亡,寒毒之气乘虚而袭。苟能养灵泉于山下出泉之时,契妙道于日落万川之中,嗜慾浅而天机深,太极自然之体立矣。寒热之毒虽威,将无隙之可投也。譬如墙壁固,贼人乌得而肆其虐哉?故先贤有言曰:夫人与其治病于已病之后,孰若治病于未病之先。其寒热之谓欤。

     【语译】

     再说寒热的原因,不是自然界的伤害人们,主要是人们自己在损害自己罢了。《素问·评热病论》说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自从人们放荡元真之气于情欲方面,造成真气损耗;把意志消磨于外界的繁华,醇朴的本质变成浇薄;心思眩惑于事物的牵累,充沛的精神趋于涣散;情趣沉没于食欲色欲,完备的体质出现亏损;劳神于操劳奔波,坚强的体格渐致脆弱。

     元阳丧失,正气消亡,寒气病邪就会乘虚侵袭。假如能够保养肾水在人刚成长的时候,契合“水火既济”的妙理,嗜欲淡薄而生机充沛,顺乎太极自然的机体建立了起来,寒热病邪的危害虽大也将会无隙可乘了。

     譬如像墙壁坚固,盗贼怎么能够逞肆他们的疯狂呢?所以古人有过这话:人们与其治病于得病之后,何如防病于未得病之前。那也是对外感热病来说的呵。(完)

    

    


    

    

     【纽约中医论坛-针灸歌赋时光】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纽约TCM论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