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二三 】文/陈虹樑。纽约中医论坛【 名医名家苑谈】
2017/7/23 纽约TCM论坛

    

     前言

     为什么要谈一些中医关于“气”的理论,首先希望大家理解一下下面关于济公活佛的自序。天下之大,学识之广,均需学而知之,用而明之。所以我认为对当前很多人如何理解和运用中医学有很大帮助。

     《济公活佛自序》

     “道者理也,不明理,焉修道?故欲修道,必先明理。明理之法无他,全在有疑必问而已。惜乎世人,皆耻下问,以故愈疑愈迷,迷而不悟,离道远矣。大道自开普渡以来,得道原子,不为不多,然而求其能明理修道者,则又寥若晨星。此何故,是皆由于有疑不问,问而不能领悟之故也。余因有鉴于斯,乃有性理题释之作。每题解答时,释义则力求简明,言词则力求浅近。”

     凡人离不开气的运行,学中医者也莫忘气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的功能,将有莫大帮助。希望我的粗浅探讨,能给大家拋砖引玉。

     01

    浅谈“卫气”

     卫气是行之于脉外之气,属阳,生于水谷,源于脾胃,出于上焦,行于脉外,其性慓悍。具有温养内外、护卫肌表、抗御外邪、滋养腠理、开阖汗孔等作用。卫气不固和营卫不和都会导致疾病发生。

     卫气主要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是水谷之气中比较慓悍滑疾的部分。《素问·痹》《灵枢·本藏》认为:“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概括了卫气的主要功能。

     古人对“卫气”的作用阐述得非常精当,本人仅浅谈点认识体会。

     先不谈卫气与营气、宗气或真气等的相互关系,仅谈卫气。

     卫气在人体中由外表、浅外层、深内层直至五脏六腑,经脉之外层起着极其重要的保护作用,它也同宇宙天地,自然的精华和其它“气”一起互补,互调的不断循环。人曰“气冲云霄”就是卫气的一种表现方式,这是人体健康的象征。许多长期练气功、太极拳、瑜珈的朋友,应都有很多体会。

     卫气同人体其它气一样同出于“水谷精微”,但古人将气的表现方式分为几种,必有极深意义,我们如能深入体会,而不是仅仅纠结在“水谷精微”的定义上,将受益无穷。

     卫气首先是起“卫”的作用,它在人体的周围有一个气场。它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可感觉到。不但从事中医者能感觉到,其实我们每个人在静心平和的状态下也能感觉到。

     因为表层的“卫气”是随着五官、皮肤、毛发在不断流转,我们可以不用接触到实体,就可感觉到周围的欢乐、压抑、危险等等。甚至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一切的危险,和平,恐惧,爱恨等刺激,“卫气”会马上反映出来,它通过这些感觉,不断调整自身的反应,起接受或排斥的作用。

     所以只有在“静”的状态下,卫气对人体发出的信号才能有正确的引导。反之,如心烦意乱或者情绪焦虑,对于本身“卫气”的正常流通将起阻碍作用。从身体上来讲,受伤及环境影响,身体所不能接受的大量非自然化学物,都会造成身体组织的伤害,阻碍“卫气”的运转,我称为“破气”。一旦“卫气”一破,就无法相和于“营气”进而损伤“元气”。

     “护卫肌表、抗御外邪、滋养腠理、开阖汗孔”,也就是说卫气在其职所司中,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对人体健康的阴阳变化所起平衡作用,人体的健康与否,“卫气”往往在第一时间会反眏出来。而我们在进行“四诊”的方法时,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据了它所表现的情況进行分折,如:望气色,察体表,观舌胎等等,《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说:“卫气者,热气也。凡肌肉之所以能温,水谷之所以能化者,卫气之功用也,虚则病寒,实则病热”。所以卫气也可以说是中医在治患时的第一接触,也同样可以说是医者之卫气和患者之卫气的接触和了解。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饮食起居、锻炼及经常调摄自身的心智、情绪,一旦身体有小病,需尽量免用药物,多以平常心看待,以中医的一些方法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阴阳,以免造成“卫气”的损伤,在无形中埋下隐患而“破气”,此为上策。

    

     02

    浅谈“营气”

     营气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水谷之精化为水谷之气,其中由精华部分所化生的为营气,并进入脉中运行全身。《素问·痹论》说:“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可见营气由水谷之精所化生,进入脉中,循脉运行全身,内入脏腑,外达肢节,终而复始,营周不休。

     “营气”相对“卫气”来讲,属阴。从上述解释中可以分析出,它于“卫气”如同人体本身的两个主要大臣,一主外,一主内。但“营气”又为水谷之精而化,和于血,行脉内,所以我认为它与“宗气”的关系,更为相辅相成。然而“营气”之责,不仅在滋润于五脏六腑,还必须长年累月补充养分给“元气”,以备不测之需。同时又需源源不断的供应“卫气”的需求,防止外邪的入侵,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它是人体的“后勤部长”。

     从“营气”的来源中,我们不难看出是从平常的饮食中而转化,而且它的能量几乎全在于化成冿液、血液上及对其进行净化,而使生命有一个高质量的延续。所以它必须依靠“卫气”的保护作用,又必须依靠“宗气”的输送、传导作用而产生效力。

     问题是由于一旦“营气”损伤,“卫气”在抵抗外邪的能力上将是微弱的,所以一切不当的饮食、药物等均会使“营气”的化血生津;先是“浊”继而生“痰”,长期下来,终致积“痰”而成瘀。一旦有“瘀”就阻碍了“宗气”的输送、传导作用,并且此时的“宗气”也由于疾病引起的生活起居、情绪等影响,也将逐渐減弱而力不能及,最终造成体内之“堵”,此时,邪则逞凶,大病而至。

     我们千万不能认为“千里长堤,毁于蝼蚁”仅仅是个典故。对于当前世界上的各种食物、水、空气的品质,我们不得不慎重。

     在“有机食品”“无机食品”之间,一直存在着争议。许多从事西医、化学行业的人员都应该知道任何化学品都以化学元素组成,包括农药。在成品推出前确是无可非议的经过了无数实验,在不会“直接”伤害生命的情况下,方可使用。

     可是大家有沒有想到,当药物的多品种使用,或药物在进入人体后,溶合于其他化学物,如残留体内的农药,它们又有了何种化学反应对人体进行伤害呢?所以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思考一下:

     、目前大量的转基因农产品,在测试时,对人体无大影响。但当它和农药,药物等一起进入人体呢?它们必然有新的化学反应,这是西医们需要慎重考虑的。

     二、“营气”是外来自然的“水谷之精”气化而成,但也对其糟粕部分加以排斥,对于非自然物质更会产生排斥,那么非自然物质如大量进入人体,对“营气”的转化过程产生什么影响呢?

     非自然物质将被“营气”所排斥,而不会被人体所接受,除了一部分被排泄,一部分通过表皮随汗排出,却仍有一部分将由循环系统带往身体各部,其中包括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天长日久,形成积压,这就是“痰”的一个主要来源。

     、不可否认的是,西药在人体内对神经疼痛、杀死病毒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过量和不同的药物反应,更会与“营气”不和而生浊,继而成痰,一旦积压在五腑六腑及关节之处,则成瘀而堵,

     四、此种现象,俱为外邪侵入为先决条件,到一定程度和时间,逐转成干性粘连物,我们可想而知,其后对人体所起的危害作用。

     因此,在中医学中,“气血”之功能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存在的。我们在对“气”的理解上如能深入一些,将对防止疾病的危害是有帮助的。

    

     03

    浅谈“宗气”

     “宗气”是由水谷精微化生的营卫之气与吸入自然界清气总合而成。具有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的功能。《灵枢.邪客》:“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宗气”形成后,聚集在胸中气海之处,并贯注于心肺之脉。其主要作用是推动肺的呼吸。凡言语、声音、呼吸的强弱、嗅觉的灵敏度,均与宗气有关。还有协助心气推动心脉的搏动、调节心律的作用。

     我在上面的引文索引中特别思考了“具有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的功能”这句话。大家都知道“肺朝百脉”,所以“宗气”并不完全是贯注于心肺之脉,其实它的重要作用就是运输和护送“营气”以达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又和“卫气”互相贯通,调节人的情志、感觉、意识等,而且不断平衡“元气”护卫心肺,以备人体不时之需。

     我们平常俗称“中气充沛”其实是人体“宗气”和“卫气”健康结合的一种表现。而且“宗气”的另一个重要职責就是保持人体心肺之功能的正常,并通过心肺功能的正常运作,护送“营气”达人体所需部位。如人体心脏问题,呼吸急促,导致虚汗等,追根寻源,不外乎“宗气”的运转过程受阻,长期下来使心脏,心肌等受损。

     所以,经常运用胸,腹及双肩,臂处的相关穴位,保持“宗气”对心肺的保护作用,至关重要。当然,这只是中医的一些观点,西医有不同看法,但是在預防作用上,我周围的心血管西医是佩服的。

     人在精神萎靡、无精打采时,说话有气无力,平常我们大家都说“中气不足”,殊不知,此时已是卫、宗二气损伤之现象。如医治及时、得体,未伤“元气”,调理得当,恢复仍指日可待。

     当我们在对患者操作针灸、推拿时,经常可感觉患者有时胸腹处有气窜动之声,如“吱”声、“咕咕”声,小若水流,大若雷鸣,其实就是经舒脉通之象,是宗、卫二气输送“营气”达人体所需之处。

     再有操作中常常指下会感觉患者体內有寒气溢出,有时甚至有寒气入指骨之感,也是体內“宗气”将部份外邪驱除之象。

     上篇譬喻称营、卫二气为人体两位大臣,那么“宗气”是身兼数职,既是行气通脉的将军,又是内庭的侍卫长,更是内外和洽的军机处枢臣,可见“宗气”之责任重大。

     在人体患重大疾病时,如肿瘤癌症,我认为是患者“卫气”先破,不但破了表层的,而且在护卫五脏六腑的“卫气”上,也已受损极大,此时“营气”已瘀堵,而“宗气”已无力,这从中医的四诊中均可察觉,上篇已谈到了重症的因果,不再重复。

     从气的运行与人体的自愈能力上来分析,肿瘤癌症是“营气”已无法抵抗外邪的侵入所积瘀而成,并且宗、卫二气已力不能及解除与肿瘤相关的人体其它组织之粘连,更为加重了气血无法通行。所以在各种疗法实施之际,需加强药方的运用,但切不可漠视了其它疗法和外力在人体经脉、穴位上的疏通之法,如仅取一法而施,“宗气”在灯灭油枯之际,进而伤及“元气”性命则危矣。

    

     04

    浅谈“元气”

     元气根源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生,并赖后天之精以充养而成。所谓“先天真一之气,自下而上,与后天胃气相接而出,而为人身之至宝”(《医原》)。但元气之盛衰,并非完全取决于先天禀赋,与脾胃运化水谷精气的功能密切相关。

     所以说:“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乎人生者不小”(《景岳全书?传忠录?命门余义》)。

     元气发于肾间(命门),通过三焦,沿经络系统和腠理间隙循行全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肌肤腠理,无处不到,以作用于机体各部分。“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景岳全书?传忠录?命门余义》)。“人身血肉之躯皆阴也,父母构精时,一点真阳,先身而生,藏于两肾之中,而一身之元气由之以生,故谓生气之原”(《医门法律?阴病论》)。可见,肾为元气之根。元气从肾发出,经三焦循经脉而行。

     对于“元气”的形成及作用,古人在以上阐述中可说极详细,但从引文的顺序仔细阅读之下,仍有不解之处,因此在本人对此理解时,也许会同大家理解有冲突之处。

     一、“元气”既然是天地精华而成,又为“水火之宅”,那么从词义理解“元气”必共存阴阳。所以“元气”虽始出肾之阴气,可是一旦出之,后天之阳需立即补之。

     我认为首先,婴儿于母胎初成形时,在“元气”上,属阴为多,但此时母体无法哺乳,阳从何来?我认为是母体的肾阳化精而补之。但在出生之后,以乳汁喂之补阳,古曰“夫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男子化而为精,女子上为乳汁,下为经水。”血上升化为乳汁,故女子此时乳汁为阳,为调和婴儿“元气”之阴阳平衡。

     所以为母者此时为元气大伤,古有“坐月子”之传统,产后女子月内足不出户,身不受风,体不劳作,但当今不复存在。而且加上当今妇女在对于产后哺乳的方法、腹部及盆腔内疤痕的潜在危害不太了解,而只重西医手术和药物治疗,但忽略了人体内的自愈能力,忽略了人体结构的相互作用,长期而致气血失调而致病,此种现象甚多,大家需深思,加以防范。

     二、“元气”的先天之精已了然,但我认为后天之精需仔细考虑,而且必须从与其它“气”的相互运作中去思考。

     气虽都是水谷之精所化而成,可是毕竟因为在作用上有所不同,所以在汲取天地精华方面必有所不同。我认为“卫气”以摄日月之光为主,“宗气”汲取天地之气为主,“营气”则化自然之精为主。

     这三“气”不但在转化能量后,竭尽全力帮助人体扺抗外邪,增强生命的质量,同时也对“元气”的阴阳调节上进行不止休的平衡和补充,以备不时之需。

     这也就是人体为什么要尽量在自然界中汲取自然的养份和自我的锻炼。为什么在布满绿色和鲜花的山谷中会神清气爽?而在“元气”相当充沛的情况下,“三焦”则为其循行之道,一旦其它气遭遇疾病而不足,它就会立即循行相助而使人体尽快恢复。但人体如在睡觉或休息时,“元气”则会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而其它气则缓缓流动,使人体精神休眠、均匀呼吸、四肢松驰,都是为了节省其能量,同时对“元气”加以补充和平衡。

     三、“元气”即真气,既有先天之源,又仰仗后天之补。但既然为人生至宝,我们就要设法了解和保护这个宝,才不会大伤元气。三焦为人体生命的命脉,道家有一种练气法,是缓入气后,转于丹田,再循脊椎内中心而上,入胸,过心肺。其实细想之下,丹田之气为“元气”之一大库房,并极为相似医家元气循经三焦的理论。

     它于体内缓缓又有节奏而运行,真有恰如清风拂叶、母手抚婴之感。它又似身体内的钦差大臣,虽专注于心肺护法,又相助其它气之合作,施泽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基于“真气”不可洩,所以我认为发于体表和体外的仅是卫、宗二气,而营、元二气只是助以调节,也是体内气的能量的一种相互配合、转化的作用。

     人在平和时,卫气和宗气如习习清风,可感神清气爽,且遇事冷静,善于应变;营气则如淙淙流水,可感身轻体健;真气则阴阳平和,中和丹田,舒心润肺。人在暴怒时,气则急而易败,人在大哀时,气则易滞而瘀。另有大恐,大喜等绪象……

     现在谈一下人在患重疾病后,气是如何受阻、受损而终至死亡的过程。我以前一位美国故友,患乳房肿瘤癌症,但由于处理得当,始终未恶化,但因用错偏方,恶化情况加剧。

     我不谈治疗方法,在此仅用气的观点来看病情发展。在肿瘤恶化初起之时,肿瘤显而易见已成“乳岩”,患者严重气虚,而且转移现象明显。我分析此正是“卫气”所破之、“营气”所瘀之时。继而出现四肢不利,言语失音,再继而骨痿之象日趋严重,此已是“宗气”之力不达之危。渐至手触肝处,其下如木,四肢僵硬,气如游丝。

     患者此时,显见三焦为由下而上渐堵,而此时的“元气”也仅以残余之力护住心脉而己,可是由于失去了后援,也仅是奄奄一息,直至灯枯油干。(此患至死未用西医治疗,当然有利有弊,病发后持续二年之久,虽卧床不起,但无痛苦之扰)在此举例,仅仅是观察分析“元气”在生命最后一刻之变化,供大家参考。

    

     结语

     仰苍穹,汲日月之精,览山川,纳大地之气,浩瀚宇宙,自然之象,众生顺而益,逆则损。天地若无循环之道,人则无仰仗之息。四季更替,濡阴阳之变、五谷之根,赋生命之本。

     然人体之妙,气运水,水化血,五脏六腑,各司所职;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各尽所责。气运水乃有道之遵,水化血乃自然而循。

     肝胆之毒而聚,实为脾胃之精而浊,毒生邪火,肺不得已而受之。然肺朝百脉,邪火聚瘀而生痰,终致诸穴堵至络粘,致气不运血,诸经脉随之隐患,疾则乘虚而至也。

     气的理解有很多,而且五脏六腑又各有所属之气,就不一一阐述,但此四气为身体之主要部份,所以浅谈一下,有待大家日后加以系统上的补充,更正和完善。

    

     作者简介

    

     陈虹樑,早年曾在当地大学教授中医及太极拳,创立自然疗法所,因诊务繁忙,后专事应诊。现为玛莉华盛顿医院癌症中心综合医疗小组骨干、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肿瘤经方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H2o协会(holistic healer org整体治疗师协会)常务理事。

     指尖推拿是其近二十几年从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中医穴位结合西医人体解剖学所治疗患者的一套方法,病种除外精神病、传染病,多为颈肩腰腿、内外妇儿常见杂病,也包括疑难杂症如免疫系统疾病、肿瘤及术后病人,尤长于止痛,善消疼痛于无痛指法之中,对肿瘤疼痛及免疫系统相关疾病有独到的疗效。其所在诊所有针灸、推拿、按摩和物理排毒等医疗方式。

     指尖推拿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在诸多疾病中取得良好的疗效。如各种痛症、中风后遗症、乳腺良恶性肿瘤、子宫肌瘤、腹部手术所致免疫功能下降及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减退、红斑狼疮、肝豆状核变性等。其中各种因素导致的肢体脏腑疼痛及肌肉疼痛综合症的纯手法治疗有效率可达到97%以上。起到了未病先防的作用,其诊疗思路完全符合中医的“治未病”思想。

     近期链接:【穴位对人体自愈力的影响 】文/陈虹樑【 名医名家苑谈】纽约中医论坛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 纽约中医论坛-- 名医名家苑谈】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纽约TCM论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