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预告】【盆腔炎性包块- 中西妇科.病案分析 (八)】主讲:黄健玲教授 ,主持:刘小玉医生
2017/8/4 纽约TCM论坛

前言“中西妇科.病案分析”
“中西妇科.病案分析”是纽约中医论坛为海内外的妇科与生殖内分泌领域的同行而打造的交流平台。它将遵循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釆用现代语境,通过病案研究,探索中医妇科学的临床思路与方法学,让中西医专家们在思想火花碰撞中,找出一条继承和发扬中医妇科学的新路子。
中西妇科学术委员会成员
(按姓氏笔划顺序)
王 山 博士 (美国旧金山自然疗法中心)
邓高丕妇科教授 (中国广州中医学院附属第一附属医院)
刘子韬 医学博士(美国纽约新希望生殖中心)
刘小玉医生(美国达拉斯传承中医研究中心)
李 予 医学博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
沈晓雄医学博士(美国洛杉矶沈氏中医治疗中心)
郑国萍 中医妇科学医学博士(美国纽约生殖内分泌自然疗法中心)
张爱娜 医生(加拿大蒙特利尔结合医学中心)
倪张俊 中医妇科学医学博士 (加拿大安大略省汉博学院)
梁雪芳 妇科主任医师(中国广州广东省中医院)
黃健玲 妇科教授(中国广州广东省中医院)
黎小斌 妇科主任医师(中国广州广东省中医院)
鸣谢:苏红博士(纽约中医论坛)
【黄健玲简介】主任医师,广州中医学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妇产科分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名中医。
长按二维码or点按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微课堂
盆腔炎性包块
【病案分析(8)】
杨xx,女,26岁,初诊日期:2016.5.30
主诉:发热、下腹疼痛,发现盆腔包块20+天。
现病史:患者于2016年5月6日因高热,下腹疼痛,于深圳市南山医院就诊,诊断为盆腔炎、盆腔脓肿,给予二代头孢霉素、甲硝唑抗感染治疗,下腹疼痛减轻,但反复发热,经血培养发现大肠埃希菌,诊断为败血症,遂转上级医院中山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改为亚胺培南抗感染,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下腹疼痛减轻,但妇科B超提示盆腔包块未缩小,考虑盆腔炎性包块、盆腔脓肿形成,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惧怕手术,遂出院转诊寻求中医治疗。
症见:腹胀,下腹隐痛,带下量多,色黄白,乏力,纳呆,寐差,小便黄,大便干结难解。面色晦暗无华,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
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分泌物较多,色黄白,宫颈光滑,宫体前位,大小正常,欠活动,子宫右上方可扪及10x10cm质囊包块,轻触痛,左附件区可扪及6x5cm质囊包块,轻触痛,均与子宫关系密切。
中山大学第一医院5月25日妇科B超提示:子宫大小正常,双侧附件囊性肿物(右侧103x63mm,左侧60x36mm),考虑炎性肿物(输卵管卵巢积脓)。
既往史:患者4岁曾行阑尾炎手术。2012年3月因盆腔炎盆腔脓肿行盆腔脓肿清除术+肠粘连松解术。
经带胎产史:14岁月经初潮,月经周期28-32天,6-7天干净,量中等,偶有痛经。末次月经:2016.5.8-5.22.平时白带量稍多,未婚,有性生活史。孕0。
中医诊断:癥瘕
中医辨证:湿热瘀结
西医诊断:盆腔炎、盆腔炎性包块
**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有其独特的疗效,中医药介入治疗使不少盆腔炎患者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保留了生殖能力,为做IUI、IVF的患者扫除障碍。
黄健玲教授从事盆腔炎性疾病研究三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我们热切期待黄教授的病案分析以及专家们的讨论!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微课堂↓↓↓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纽约TCM论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