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派高手蔡友石
2017/3/31 办公室主任

     应知故乡事

     第24期

     大人物,小人物,勾勒的只在精神。

     大事件,小事件,钩沉的都是人文。

     作者简介 朱炜,1989年生,德清人,浙江省作协会员,德清县社科联理事,现供职于德清县图书馆,出版有随笔集《湖烟湖水曾相识》《百里湖山指顾中》等。

     浙派高手蔡友石

     文/朱炜

     德清蔡家,可谓百年大族。老县城西街原有两座蔡氏,东面老祠堂祀三支十一房祖先,西面新祠堂为全县共有。蔡镜莹曾系族长,宅名敦仁堂,坐落于今乾元镇务前街中段,原有厅房、正房、厢房、厨房、柴房,南北有两个花园和天井,南花园里种着两棵桂花树,每到金秋时节,那馥郁的花香总能给一大家子人带来欢愉。

    

     蔡镜莹八十寿辰家族合影

     蔡家后裔至今珍藏着一张拍摄于敦仁堂的老照片,题为“庚午桂秋余八旬寿辰摄影纪念,蓉卿誌”。蔡镜莹,字蓉卿,号梦禾,附贡生,官太仓州宝山县县丞、直隶州同知,与俞樾有交谊,曾为乡饮上宾,广州皇玛2015年秋拍现有一副蔡镜莹的篆联,集自屈原的《离骚》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纫秋兰以为佩,临清流而赋诗。”终葬德清县城西门外瑶武垣,浙江省政府派员参加了葬礼。辛亥革命后,蔡镜莹解组归田,主持重修了《德清蔡氏宗谱》,偿兹毕生之愿,并正告本族子孙:“德弥博者势弥远,发不极者脉愈长,讵不信与!”蔡镜莹生有四子,曰远承(字康石)、远泽(字璋石)、远焯(字颐石)、远焘(字友石)。四位公子的表字里都带了一个“石”,果真出了一个金石家。1992年版《德清县志》例举了三位现代金石家:“柯怡、徐克芳为西泠印社社员,蔡友石为浙派高手,有《双桂轩印谱》传世。”

    

     蔡友石印石

     蔡友石是蔡镜莹第四子,为蔡镜莹侧室张氏(虽母以子贵,仍不许上家族合影)所出,1900年生人,未曾远游,留下来守敦仁堂,因书房外有两株桂树,故取室名双桂轩。至蔡友石一代,家道明显中落,蔡友石曾在老县城直街开过西药房,属于昙花一现,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赖家底殷实尚能维持。据吴冠民描述:“(双桂轩)室内陈设典雅,一轴任伯年的花卉格外注目,宽舒的老式写字台上除了笔墨纸砚和容庚的《金文编》等几册常翻书外,总置一盆兰花或水仙。”蔡友石性格开朗,笑口常开,但用心极细,哪怕写幅字也须准备周全之后才肯落笔。他治印章法工稳,字体均衡,线条流畅,深具用刀的功夫。访客每次去双桂轩,总能见到他在全神贯注地刻章。

    

     蔡镜莹篆联

     吴冠民与蔡友石的交往始于60年代初,属于忘年交。是时,吴冠民、胡文虎、卢前、严峻中等几个年庚相仿的青年对篆刻产生了兴味,自然成了蔡友石的追随者。记得第一次彼此相约去求教,跨进窗明几净的双桂轩,蔡友石正矻矻地埋头治印。当他发觉是几位熟悉的青年,旋即放下刻刀,笑着跟他们打招呼,同时给每人泡茶。寒暄之后,他仔细端详了他们出示的几方印,连声夸:“刻得好,刻得好!”对他的奖饰,吴冠民等心里清楚,这是前辈对后学的勖勉。他们常去双桂轩谈艺,一次吴冠民刻了一方古钱形闲章“吾师古人”,胡文虎认为很有创意,放在县文化馆的一个小型展览上,浙江美术学院院长莫朴到德清,对着吴冠民的这方印说:“虽刻得不错,但用钱形复古不好。”可见那时的知识分子是多么地谨言慎行,反过来又证明蔡友石的热情和苦心。在蔡友石的指导下,吴冠民曾集中精力刻过一套以岳飞《满江红》词为内容的印,其中有不少印面结构是经蔡友石亲自过目或修改的,后经他推荐,得以参加沈明时发起的书法展。

    

     蔡友石的子女们

     闻悉西泠印社六十周年纪念展在杭州举办,吴冠民、卢前、严峻中乘夜航船抵卖鱼桥码头方过零点,离天亮还早,遂决定横穿杭城,经平湖秋月休息,直步行到灵隐寺。这次参观学习,收获不小,三人还和偶遇的蔡友石在印社的华严经塔下合影一帧,各买印泥盒一个。蔡友石吐露,年轻时便爱上篆刻,几十年如一日,就是上了年纪,也不改初衷。他在青年人面前从不倚老卖老,总是虚怀若谷。有时,吴冠民等遇到他刚在纸上完成一方印稿,他总要让对方提点看法,对于熟不拘礼者发表的肤浅见解,他非但不会有丝毫的计较或嗔怪,反而对其大加赞扬,有时甚至主动吸收正确意见,对原稿反复琢磨,认真修改,这种对自我艺术创作精益求精的态度,对于一位老人而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蔡友石篆书

     承蔡友石引荐,吴冠民有机会结识了不少谋过面和未谋过面的书画界前辈,诸如赵昌颐、蔡春帆、蔡圭青、许孙穆、柯定庵、沈觉初等,这对吴冠民日后提高传统文化的整体修养获益匪浅。赵昌颐,别署养庵,诨号赵聋子,住在老县城赵家弄,曾任德清县简易师范学校教员。蔡春帆,名经炜,字春荣,杭州法政专门学校毕业,与谈壶山、徐松声、许孙穆合称“清溪四家”。蔡圭青,名章,号春泥庵主人,寓居杭州,与黄宾虹走得很近,有箴言“金石书画,无论攻哪一门,读书是第一的”,曾对吴冠民当年的篆刻习作不吝批评。

    

     蔡友石夫妇与子女在敦仁堂老宅合影

     蔡友石一生虽致力于金石篆刻,但不能像今天的篆刻爱好者有众多发表作品的园地,这是他的遗憾之处,也是他那个时代的可悲之处。令他忘形的,也许就是他为电影明星赵丹、牛犇刻过姓名章,所刻《德清土特产印谱》在嘉兴地区美术展上曾夺魁,在1963年德清县历代书画展上展出《篆书子昂德清闲居诗轴》《篆书东坡半月泉诗轴》《篆书轴》等三件并刻“百花齐放”方章一颗。尽管他够不上大家,但足称高手。“文革”中,蔡友石被造反派从老宅扫地出门,是可忍孰不可忍,庆幸的是他度过了“十年入共长安老,一夜春从大地回”的难捱岁月,在去世前重新搬回到了双桂轩。尹小平回忆,外公蔡友石默默地为家中的每一个人都刻了一方印章,送给他们,留作纪念。她曾见外公在废弃的花盆底下钻眼,将之改装成可以拎着走的小炉子,赠与子女们做早点用,那时住房没有厨房,解决了一难题。那炉子简直太精致了,连柴火也是锯得细细的,一点不输给现在商店里的工艺品。

     蔡友石于1981年逝世,享年82岁。卢前有《挽双桂轩主蔡友石先生》:“蜗庐隐闹市,铁笔划鸿沟。心血凝朱印,雪泥沾白头。终无金石寿,竟作汉秦游。折桂谁持赠,凄清应是秋。”蔡友石遗孀程汉英于1988年逝世,享年89岁。所谓德清四大家族徐胡谈蔡的故事,我如今还能挖掘、走访到一些,实际已经很难了。敢碰这个题材,其成文前的考证和了解不是用一个艰辛可以形容。所以,每每听邑中长者聊起久远的家族往事,我的心中满是沾溉浸濡的意义。

     第1期 邓云乡与德清的不解之缘

     第2期 高诵芬以高龄和气质写出了境地

     第3期 萝蕤,这是一个才女的名字

     第4期 诗人李一航百年纪念

     第5期 能山法师其人其作

     第6期 丰子恺与德清的点滴

     第7期 徐志摩与俞平伯的交谊

     第8期 胡文虎书画文章孚令誉

     第9期 四十八年后重读杨杰之诗文

     第10期 第一个女红学家徐曼仙

     第11期 吴朴,梅花忆我我忆梅

     第12期 乡儒蔡剑飞

     第13期 名媛蔡焌年

     第14期 俞平伯与鲁迅二三事

     第15期 低首藏人海的蔡宝善

     第16期 梅滕更的莫干山传奇

     第17期 铭刻大师沈觉初

     第18期 费在山与俞平伯的不律缘

     第19期 孤单又突出的蔡振华艺术档案

     第20期 中国第二代导演的杰出代表沈西苓

     第21期 陆俨少的上柏山居情结

     第22期 人书俱老的汪霖

     第23期 为我名山修志的周庆云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办公室主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