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公益】律师带你读懂《慈善法》的30个重点
2016/9/1 14:08:35【第339期】 中国禁毒

    

     ?互联网募捐信息发布被统一,媒介提供者应验证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民政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并可以同时在其网站发布募捐信息。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电信运营商,应当对利用其平台开展公开募捐的慈善组织的登记证书、公开募捐资格证书进行验证。?禁止骗捐、个人公开募捐,未禁止个人求助和为他人求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开展募捐活动,骗取财产。禁止个人以慈善目的为名公开募捐。不禁止个人求助和为他人求助。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并管理募得款物。?捐赠自愿、无偿、形式多样捐赠自愿、无偿,不得附加附加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背社会公德条件,或者对受益人附加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背社会公德的条件。捐赠可以向慈善组织捐赠,也可以直接向受益人捐赠。捐赠人捐赠的财产应当是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捐赠财产包括货币、实物、房屋、有价证券、股权、知识产权等有形和无形财产。?增设慈善信托,公益信托不再是"镜花水月"2001年的《信托法》虽对公益信托虽有规定,但是由于管理机构不明确、信托监察人责任过重等问题导致难以落地。《慈善法》明确设立慈善信托向民政部门备案、信托监察人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去掉了公益信托难落地的两个重要障碍,使得公益信托不再是"镜花水月",而是可以实实在在的落地。?慈善财产范围明确慈善财产包括:发起人捐赠、资助的创始财产、募集的财产、其他合法财产。明确了慈善组织发起人的出资,为捐赠或资助,也就认定了慈善组织终止后发起人无剩余财产的取回权。慈善组织因投资收益、股权收益、购买债券收益等均纳入了慈善财产范围。?慈善组织投资受到严格限制慈善组织为实现财产保值、增值进行投资的,应当遵循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投资取得的收益应当全部用于慈善目的。慈善组织的重大投资方案应当经决策机构组成人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政府资助的财产和捐赠协议约定不得投资的财产,不得用于投资。慈善组织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不得在慈善组织投资的企业兼职或者领取报酬。?慈善组织捐赠财产剩余后的处理,有了新规定慈善项目终止后捐赠财产有剩余的,按照募捐方案或者捐赠协议处理;募捐方案未规定或者捐赠协议未约定的,慈善组织应当将剩余财产用于目的相同或者相近的其他慈善项目,并向社会公开。?受益人使用善款有了约束,不得随便使用受益人应当珍惜慈善资助,按照协议使用慈善财产。受益人未按照协议使用慈善财产或者有其他严重违反协议情形的,慈善组织有权要求其改正;受益人拒不改正的,慈善组织有权解除协议并要求受益人返还财产。?公募基金会慈善支出和管理费用有了标准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开展慈善活动的年度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百分之七十或者前三年收入平均数额的百分之七十;年度管理费用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百分之十(工作人员工资福利、行政办公经费),特殊情况下,年度管理费用难以符合前述规定的,应当报告其登记的民政部门并向社会公开说明情况。?提升慈善服务专业化水平,保障志愿者人身安全开展医疗康复、教育培训等慈善服务,需要专门技能的,应当执行国家或者行业组织制定的标准和规程。慈善组织招募志愿者参与慈善服务,需要专门技能的,应当对志愿者开展相关培训。慈善组织应当为志愿者参与慈善服务提供必要条件,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慈善组织安排志愿者参与可能发生人身危险的慈善服务前,应当为志愿者购买相应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建立慈善信息公开统计和发布制度,规定政府部门和慈善组织信息公开义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慈善信息统计和发布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在统一的信息平台,及时向社会公开慈善信息,并免费提供慈善信息发布服务。慈善组织和慈善信托的受托人应当在前款规定的平台发布慈善信息,并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常态化与保护个人隐私并行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开其募捐情况和慈善项目实施情况。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应常态化。公开募捐周期超过六个月的,至少每三个月公开一次募捐情况,公开募捐活动结束后三个月内应当全面公开募捐情况。慈善项目实施周期超过六个月的,至少每三个月公开一次项目实施情况,项目结束后三个月内应当全面公开项目实施情况和募得款物使用情况。慈善组织开展定向募捐的,应当及时向捐赠人告知募捐情况、募得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以及捐赠人、慈善信托的委托人不同意公开的姓名、名称、住所、通讯方式等信息,不得公开。?税收优惠进行全面、原则性规定《慈善法》将税收优惠进行了全面的、原则性规定。捐赠人、慈善组织、受益人均可以享受税收优惠。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财产用于慈善活动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企业慈善捐赠支出超过法律规定的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当年扣除的部分,允许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捐赠人向慈善组织捐赠实物、有价证券、股权和知识产权的,依法免征权利转让的相关行政事业性费用。境外捐赠用于慈善活动的物资,依法减征或者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个人捐赠的允许在个人所得应纳税所得额30%范围内税前扣除。受益人接受慈善捐赠,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慈善组织及其取得的收入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慈善文化教育将纳入学校教学内容国家采取措施弘扬慈善文化,培育公民慈善意识。学校等教育机构应当将慈善文化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国家鼓励高等学校培养慈善专业人才,支持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慈善理论研究。?建立慈善组织评估制度,鼓励第三方机构实施评估2007年以来民政部门从基金会开始推行社会组织评估工作,形成了一套评估制度。此前,社会组织是否参加评估是自愿的,非强制性的。《慈善法》实施后,对慈善组织的评估成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建立的制度。同时,鼓励和支持第三方机构对慈善组织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这对慈善组织实施评估就有了法律依据,对推进整个慈善组织行业评估工作有重大意义。?慈善组织要面临强有力的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慈善组织、慈善信托有违法行为的,可以向民政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或者慈善行业组织投诉、举报。民政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或者慈善行业组织接到投诉、举报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国家鼓励公众、媒体对慈善活动进行监督,对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以及慈善组织、慈善信托的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曝光,发挥舆论和社会监督作用。?慈善组织、志愿者、受益人三方责任明确慈善服务过程中,因慈善组织或者志愿者过错造成受益人、第三人损害的,慈善组织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损害是由志愿者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慈善组织可以向其追偿。志愿者在参与慈善服务过程中,因慈善组织过错受到损害的,慈善组织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损害是由不可抗力造成的,慈善组织应当给予适当补偿。?群众性互助互济活动可开展城乡社区组织、单位可以在本社区、单位内部开展群众性互助互济活动。比如,一单位职工因疾病致贫,在本单位内倡导捐款,帮助其度过难关,这不属于公开募捐、也不属于定向募捐,属于单位内互助互济活动。社区成员之间出现类似情况也可以开展互助互济活动。?"骗捐"要追责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慈善组织及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人;民政部门、其他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信托受托人;慈善信息发布媒介等违反《慈善法》规定的均将依法承担责任《慈善法》对慈善组织的违法行为进行法律责任的规定,同时规定了慈善组织法定代表人或者直接负责人违反本法规定的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慈善法》还规定,民政部门等其他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慈善法较全面的规定了各方法律责任,对规范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非慈善组织也可以开展慈善活动开展慈善活动非慈善组织专属,慈善组织以外的其他组织可以开展力所能及的慈善活动。

     【作者:王胜利 来源:中山市禁毒协会】

    

     中国禁毒·热点推荐

     惊!枯瘦如柴的17岁少女竟是贩毒团伙顶层上线!禁毒民警直呼不!敢!相!信!

     帮人捎瓶红酒……你可能不经意中就在生死之间做出了选择!

     《我的爸爸在吸毒》……这些故事让我泪崩了……

     【手绘漫画】绘出沾染毒品的11种迹象,让你印象更深刻!

     喝下这杯“鸡尾酒”,毁你一生没商量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

     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提醒您: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点击右上角分享、收藏。

     中国禁毒微信号onncc626,感谢关注!

     投稿邮箱:zhongguojindu@qq.com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禁毒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