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卵巢癌如何打破「预后差」的魔咒?让长生存不再是梦!
2022/11/7 19:00:00 卵巢癌关爱圈
点击下方关注 
抗癌路上有我相伴

“约70%卵巢癌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
“Ⅲ - Ⅳ期的5年生存率不到35%”
“近80%的晚期患者在5年内复发”
“预后很差”
......
以上这些都是大众对于晚期卵巢癌的描述,难道晚期患者真就没有“长生存”的希望了吗?
不是的,现实中能够跨过五年、带瘤生存的晚期卵巢癌患者不在少数!卵巢癌发展到了晚期,尽管治疗难度增大了,但治疗方案却没有因此而变少,患者们依然有药可医。
那么,晚期卵巢癌可用的治疗方案有哪些?一起来看看你选对了吗?

手术
说到手术,很多觅友会有这样的疑虑:都到晚期了,手术还有必要吗?
答案是,有!多项研究指出[1-2],即使是出现腹腔内脏器广泛转移的Ⅲ - Ⅳ期卵巢癌患者,也不应该放弃手术的机会。要知道,彻底的手术是晚期卵巢癌治疗中的“奠基石”,肿瘤清除得越干净,患者们就越有机会延长生存期。
不过对于晚期卵巢癌来说,想要根除癌细胞是有一定难度的。

图片来源:摄图网
当病情发展到了中晚期,就意味着癌灶可能已经拓展到了腹腔、肝、脾等部位,形成广泛转移,此时患者们的体质大多较弱,容易限制手术的切除情况。因为若想达到满意的减瘤程度,除了需要有具备精湛外科手术技能的医生外,对患者们的体质要求也很高,要考虑到是否可以能耐受手术及其并发症等问题。
研究表明[3],较高的手术切除率往往是以“手术侵袭性增大”作为代价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很可能会随之增加。因此,对于本就体质不佳的晚期患者来说,手术要追求的不是“彻底切除”,因为这很难做到,而是尽可能地减轻机体的肿瘤负荷,后续再通过化疗等全身治疗方式清除掉残余肿瘤,以帮助控制病情、延缓复发。
另外,针对一些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未达到理想程度(术后肿瘤残留灶≤1 cm)的患者,可以考虑再进行间隔性肿瘤细胞减灭术,即化疗+手术+化疗,以改善预后;如果经临床判断难以达到满意减灭程度,或者身体状态不适合立即手术的话,也可以先进行3~4疗程新辅助化疗后再行肿瘤细胞减灭术,这样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切除率。

化疗
相信大家都知道,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和术后辅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一直都是卵巢癌的首选治疗方案,不仅是手术,化疗在卵巢癌中也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尤其是晚期!

图片来源:摄图网
根据NCCN指南推荐[4],除了部分早期类型术后可选择不化疗外,其他患者术后均需接受化疗,Ⅱ-Ⅳ期推荐6个疗程化疗,各类别的首选方案如下:
① 卵巢上皮性癌、恶性性索间质肿瘤:卡铂+紫杉醇;
② 高级别浆液性癌、子宫内膜样癌(G2/3)、透明细胞癌、癌肉瘤:紫杉醇+卡铂、紫杉醇+卡铂+贝伐珠单抗;
③ 黏液性癌:5-FU+甲酰四氢叶酸+奥沙利铂±贝伐珠单抗、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贝伐珠单抗、紫杉醇+卡铂、紫杉醇+卡铂+贝伐珠单抗;
④ 低级别浆液性癌、子宫内膜样癌(G1):紫杉醇+卡铂、紫杉醇+卡铂+贝伐珠单抗。
另外,如果是经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残留癌灶直径<1cm的患者,指南推荐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同时使用硫代硫酸钠来保护肾功能。一方面有利于保证局部药物浓度,另一方面还能增加抗癌药物的细胞毒性。

放疗
放疗也是卵巢癌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一般较适用于弥漫型或者晚期患者。术前进行放疗有助于进一步缩小肿瘤,提高切除率;而术中或术后放疗则利于巩固、增加疗效[5]。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一些可能不具备手术条件的卵巢癌患者,除了化疗外,也可以选择放疗。有文献指出[6],不能手术的患者们对于放疗的反应率可达50%,对肿瘤有不错的消退效果。
不过针对不同的卵巢癌类型,放疗的效果是有差别的。无性细胞瘤、颗粒细胞瘤属于对放疗高度敏感的肿瘤,这类患者即使出现了转移,通过放疗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其余常见卵巢癌对化疗的敏感度依次为:浆液性癌>子宫内膜样癌>黏液性癌,觅友们可根据自己的分型来选择是否需要应用放疗来辅助治疗。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一个融合了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疗法,既不同于会造成较大创伤的外科手术,又不同于在血液系统内转运和代谢的内科药物治疗。
文献表明[5],晚期患者的介入治疗可选择超选择髂内动脉前支插管化疗(SIAC),其疗效高于单纯的全身或腹腔化疗,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5-氟尿嘧啶、环磷酰胺等,一般是采用三药联用的方式。

图片来源:摄图网
当然,介入治疗也可考虑在术前进行。比如介入性化疗栓塞术[2],通过将介入导管深入到为肿瘤供血的局部动脉血管,然后将化疗药或栓塞剂填充进去,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抗癌药物的疗效,在术前应用也有利于提前缩小肿瘤、减少不良反应、缩短手术时间等,与新辅助化疗的作用类似。

靶向治疗
说起靶向治疗,觅友们可能会觉得陌生,但如果说贝伐珠单抗,大家应该就知道了吧?
没错,我们常说的“贝伐珠单抗”就是靶向治疗药物之一,在卵巢癌中应用十分广泛。它是一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单抗,属于分子靶向药物。研究认为[7],晚期、伴有明显腹水的卵巢癌患者应用贝伐珠单抗进行腹腔化疗是可行的,该药可以作为晚期卵巢癌伴恶性腹水者的姑息治疗选择。除了贝伐珠单抗,其他分子靶向药物还包括曲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等。
PARP抑制剂也是靶向治疗的常用药物,许多患者会选择在维持治疗阶段应用。目前已在中国获批、且入医保的PARP抑制剂有4种,分别是奥拉帕利、尼拉帕利、氟唑帕利和帕米帕利。其中适合用于晚期患者维持治疗中的有:
① 尼拉帕利:可用于新诊断的晚期卵巢癌一线全人群维持治疗,无论生物标记物状态如何(BRCA突变、BRCA未突变、HRD阳性、HRD阴性)。
② 奥拉帕利:携带胚系或体细胞BRCA突变的(gBRCAm或 sBRCAm)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初治成人患者,在一线含铂化疗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的维持治疗。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你们看,即便病情进展到了晚期,患者们可选择的治疗方案依然有很多。除了以上所列的几种方式外,还有中药、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如今卵巢癌的常规治疗方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手术、化疗和放疗,新疗法日益增多,也就意味着晚期患者们的希望越来越明朗了!所以觅友们不要灰心,不要害怕,放宽心、积极治疗,如果不去试一试,怎么知道自己究竟是不是其中一位幸运儿呢?
喜欢的觅友点个 “赞” 和“在看”吧!把健康科普转发分享给更多觅友~
什么是一线、二线治疗?
点击下方
视频带你了解
参考文献[1] Ang C, et al. Ultra-radical (extensive) surgery versus standard surgery for the primary cytoreduction of advanced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1, (4): CD007697.[2]《中晚期卵巢癌的治疗现状》蒋静等[3]《对晚期卵巢癌综合治疗模式的思考》张国楠[4]《2022 NCCN卵巢癌包括输卵管癌及原发性腹膜癌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5]《晚期卵巢癌的综合治疗》薛月珍等[6]《卵巢颗粒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沈晓涵等[7]《卵巢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俞戈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稿定设计

更多精彩科普文请戳
→ 五位卵巢癌患者的真实案例:同患卵巢癌,为何结局却大不相同?
→ 卵巢癌患者请警惕11个坏习惯,改掉后5年生存率提升
→ CA125上涨到31代表什么?涨到多少需要进行治疗?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卵巢癌关爱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