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叫卵巢癌,为何预后大不相同?一文盘点卵巢“幸运癌”
2023/3/20 19:00:00 卵巢癌关爱圈

为什么都叫“卵巢癌”,预后却大不相同?
这是一位觅友的疑惑。同一间病房中,一问大家都是卵巢癌,但是有些人早早就出院了,有些人却卧病在床;有些人治疗后恢复笑容,有些人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事实上,卵巢癌是对生长在卵巢的肿瘤的统称,是一类肿瘤而非一种。根据病理类型的不同(即肿瘤细胞的样子)可以主要分为上皮性卵巢癌、生殖细胞肿瘤以及性索-间质肿瘤三大类。不同的病理类型导致不同的治疗方式,影响不同的预后。
01
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
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是卵巢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卵巢恶性肿瘤70%,多见于绝经后女性。虽然都是上皮性卵巢癌,还能根据细胞形态分为高级别浆液性癌(占70%)、子宫内膜样癌(约占10%),透明细胞癌(约占10%),黏液性癌(约占3%),低级别浆液性癌(约<5%)[1]。
高级别浆液性癌通常提示癌细胞分化程度差,分化差则恶性程度越高,容易转移、复发,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预后相对差[1]。

图片来源:摄图网
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表示与正常细胞的相似程度,显然分化程度越高则与正常细胞相似度越高,则对身体的伤害越低。反之,分化程度越低,即与正常细胞的相似度越小,越接近干细胞,即分裂增殖的能力越强,则对身体的伤害越高。
如果把杀死癌细胞和除草做比较,长得越快越茂盛的野草(低分化肿瘤细胞)就会比长得慢的野草(高分化肿瘤细胞)更难除,需要更频繁和更大剂量的使用除草剂,且需要考虑除草过程是否会对庄稼(人体正常细胞)造成伤害。
所以为了安全的除去这些长得快的野草(低分化肿瘤细胞),科学而坚定的化疗(敏感的除草剂),加之靶向药物的维持治疗(防止春风吹又生),是除草工作顺利完成的关键环节。
如果说高级别浆液性癌是难除的野草,与之名字相反的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就是较好除去的野草了。
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提示癌细胞分化程度好,常发于年轻女性,临床预后较好,通常继发于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卵巢癌低级别浆液性癌初次治疗以手术为主,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考虑一侧附件切除。术后辅以放化疗,但也可能对初始化疗药物耐药[1]。
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类似于子宫体的子宫内膜样癌,大多数起源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没有明显特殊,主要为盆腔肿块,阴道间断流血、月经频发、紊乱等[2]。它就像一株寄生植物,子宫内膜组织盘踞在卵巢上,汲取卵巢的养分。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与其他类型的上皮性卵巢癌相比,卵巢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拥有较高的雌激素、孕激素受体的阳性表达率。内分泌治疗可以用于低级别卵巢子宫内膜样癌(雌激素、孕激素受体高表达人群)。
卵巢黏液性癌属于较少见的卵巢癌,大多数卵巢粘液癌在诊断时局限于卵巢,预后良好。I期黏液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1%,但高分期粘液癌具有化疗耐药性预后比浆液性癌更差[3]。
卵巢透明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卵巢癌类型,多发于早期,预后较好。但与粘液性癌相似的是晚期患者对标准化疗耐药且预后较浆液性差[4]。
02
卵巢生殖细胞肿瘤
卵巢生殖细胞肿瘤是卵巢第二大类恶性肿瘤,儿童及青少年多见,约占卵巢恶性肿瘤20%。在成人发生的生殖细胞肿瘤大多为良性,主要为成熟型囊性畸胎瘤,而恶性生殖细胞肿瘤较少发生于40岁后[5]。

图片来源:摄图网
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主要包括无性细胞瘤、卵黄囊瘤、胚胎性癌、绒毛膜上皮癌、未成熟性畸胎瘤及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等,以无性细胞瘤预后最好。
03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
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5%,可能会出现月经不规则、闭经或男性化等雌激素过高或雄激素过高所致症状。常见类型为成人型颗粒细胞瘤、幼年型颗粒细胞瘤、支持-间质细胞瘤等,成人型颗粒细胞瘤和低分化支持-间质细胞瘤被归属为恶性,其他类型大部分为交界性或良性[6]。
04
转移性肿瘤
卵巢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约占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3-12%。主要来自于生殖系统外的阑尾、肠、胃、胰胆道等,特别是粘液性肿瘤,而女性生殖道内的肿瘤可通过直接蔓延或经输卵管腔蔓延到卵巢表面[7]。
通常高分化/低级别的子宫内膜样癌和粘液性癌多局限于卵巢,而浆液性癌常在腹腔冲洗液中更常见肿瘤细胞阳性,复发的风险较大。晚期(III、IV期)上皮性癌,预后较差。透明细胞癌对化疗往往不敏感,有较高的复发率。

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果说所有的卵巢癌都是长在卵巢上面的野草,长成不一样的病理组织形态就决定了它是否容易除去。也就是说不同的病理类型影响了治疗的难度和预后,然而这并非决定因素。
某种病理类型预后好和预后差通常只提示想要除去这些“野草”的难易程度,因为卵巢癌预后除了与病理类型,还与FIGO分期、分级、基因等密切相关。
分期早,手术效果好,对化疗药物敏感,对靶向治疗敏感等等因素都影响了不同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即使春风吹又生,我们除去“野草”的能力和决心是不会变的。
最后,愿天下少一些卵巢癌确诊,多一些癌症幸存者!
温馨提醒:本文基于疾病科普分享,不能代替医院就诊。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
封面图片来源:稿定设计
责任编辑:觅健科普君
作者:觅健可医
文章参考:
[1] 李晶,吴妙芳,林仲秋.《FIGO 2021 妇癌报告》——卵巢癌、输卵管癌、 腹膜癌诊治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2,38(3):301-309.
[2]蒋苹,许红,王中弥,于璐,孙洁,曹良杰,周亚丽,栗琼.PTEN、Survivin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5):3-6.
[3] 张德普,孙阳,张师前等.黏液性卵巢癌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1,21(07):577-588.
[4]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妇科肿瘤学组.卵巢透明细胞癌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2,38(5):515-523.
[5]刘合琴,周宁.卵巢生殖细胞瘤诊治的回顾和展望[J].医学信息,2008,No.218(07):1217-1220.
[6]陈司邦,叶元,黄建邕等.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J].癌症进展,2022,20(21):2161-2172+2209.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吧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卵巢癌关爱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