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借网红小妹聚3万球友 拉200球场合作 单周约战匹配过百场
2017/4/28 9:00:37 铅笔道

    

     ◆ 随时随踢创始人吴千里

     文| 铅笔道 记者 刘金策

     导语

     2015年8月,随时随踢项目正式落地运营。吴千里和几个合伙人建了60个微信群,安排专门的约球小秘书在圈内收集并发布约球信息。

     一些老球友觉得他们做的事是“伪需求”,约个球友那么难吗?吴千里的回答是有,“真正觉得想踢球就能很快组织起一场比赛的人,只占圈子的10%。”这是他们四个月调查之后得来的结论。

     从开始的约球服务到之后引入智能手环,再到合并俱乐部,每一次节点上,都有一些老球友感到不理解甚至离开。“虽然有些无奈,但都挺了过来。”

     现在,随时随踢App已经拥有3万用户,合作球场200余个,其中签约球场50余个,“我们的广告、体验品和销售都能进入其中”。

     目前,团队正寻求天使轮融资,计划金额200万元。该资金主要用于品牌运营及市场推广。

    

     注:吴千里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多踢十年球

     创立随时随踢前,吴千里刚刚结束自己的上一个创业项目。“当时做的是健身方向,Keep(一款移动健身工具App)起来后,项目就运营不下去了。”

     2015年4月,一位多年的老同学兼球友找到他,希望和他一起做一个足球项目。“健身市场太小,还是跟我们一起做足球吧!”两人在一间咖啡厅见了面。

     “足球有青训、场地运营、赛事管理,这么多领域,你要做哪块?”上一个项目的经历让吴千里谨慎了许多。

     一番讨论之后,两人决定以球赛的约战为切入口,做一个业余足球比赛服务管理平台。俩人又拉来几个人,项目就这样成立了,他们给项目起名——随时随踢。

     之后几个月,这间咖啡厅成了他们的集合点,几个人一有时间就到咖啡厅讨论,硬生生喝成了VIP会员。

     他们选择先用微信群、公众号和其它社群的方式把整个模式跑出来。最开始,几个合伙人先将自己认识的球友拉到了一个微信群里,“第一个200人的群,大概只花了一个小时”。

     团队和某活动组织平台达成合作,整合约球信息并在平台发布,有意向的球队可在上面报名。起初,大家都没有在线上报名约球的习惯。“都有自己的固定群,想踢球就在里面喊一声,看能不能组一队。”

     为提高匹配效率,团队设立了专门的“约球小秘书”:一个充当约战服务人员的女性客服。小秘书在群内与球友语音沟通,将其引导至合作平台报名;同时,球友也可向小秘书提供约球信息,后者生成第三方活动报名平台的连接,并发布到随时随踢社群内。

     这成了他们的特色服务,直到今天,吴千里还在随时随踢App中保留着这个功能。

     设立小秘书不久后,吴千里在随时随踢公众号上推出了一个专栏——多踢十年球。

     专栏以足球方面的运动保健、理疗康复内容为主。“相似的内容在跑步、健身行业比较普及,但在足球领域还不多见。”推送图文最后,他设计了一个小小的二维码,那是随时随踢约球群的入口。

     内容导流配合人性化引导服务,随时随踢旗下的群越来越多,渐渐有球场主动找上门来发布约球信息。去年年中,平台已经和上海地区的100余家球场达成合作,每周可以约成上百场球。

     我的护球像亨

     踢球的人足够了,吴千里开始思考新玩法。“很多球友都有一个真人版足球经理的梦,希望可以记录下自己在场上的数据。”

     吴千里也不例外,去年年初,他测试了市面上十几款足球手环,最终选定了某创业公司的产品。

     运动员可佩戴该手环比赛,赛后可根据手环记录生成球员比赛热点图、跑动数据图等信息。球队可用这些数据统计分析球员的跑动质量、高中低速在跑动中的占比,从而对运动能力有客观评价。

     手环在球场测试后,吴千里发现朋友圈里晒图的人多了一些。以前只有跑步的朋友晒跑动轨迹,现在踢球的朋友也晒出了自己的图片。“我的跑动像鲁尼”、“xx的护球像亨利”,这样的图配文成了不少球友的标配。

    

     ◆ 足球手环生成的球员热点图

     随时随踢商城上线后,这款智能手环成了他们的第一个爆款装备。此外,团队还将手环作为体验品和销售品提供给球场运营方。目前,随时随踢已经和50个球场形成了大数据联盟。

     去年10月,吴千里和一些老球友闹了些不愉快。当时,除了线上约战之外,随时随踢已着手线下大俱乐部的发展。为更好匹配俱乐部球队,吴千里把原有的俱乐部和其他两个俱乐部合并到一起。

     几个老球友不理解他的做法:俱乐部合并后,每次都要和不同的人踢球,再也不是以前那种熟人踢球的方式了。他们觉得难以接受,选择退出了俱乐部。

     吴千里不为所动,继续按自己的规划运营俱乐部:线下以俱乐部成员为核心,发展外围人员,组织比赛,与线上约球比赛互为补充。

     俱乐部每周组织至少3次活动,每周俱乐部内部比赛和与其他球队约战相结合。今年年初,俱乐部发展到了300多人,和当地球场谈判时也有了一些议价权。之前离开的朋友,也慢慢回来了。

     去年12月,合作的第三方报名平台因为运营问题关闭,随时随踢顺势将自己的App上线,“模式已经跑通,导流起来并不困难。”

     现阶段,随时随踢共计拥有3万约球用户,合作球场200余个,其中签约球场50余个,“我们的广告、体验品和销售都能进入其中”。

     今年,吴千里希望以现有俱乐部为基础,将其运营标准化,形成一个千人规模的俱乐部,同时与更多球场达成合作。

     目前,团队正寻求天使轮融资,计划金额200万元。该资金主要用于俱乐部品牌运营及市场推广。

     编辑 付文学 校对 洪佳添

     阅读完莫急走

    我是本文作者刘金策,一个关注汽车交通、智能硬件的霹雳少年,相关行业创业者求报道,咱们微信聊聊:asusslet 。(加好友请注明公司、职位、事由哦)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订阅节目。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铅笔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