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还会作恶
2023/4/2 21:50:17 哲学人
推荐关注
上方公号内回复999有惊喜
1.作恶皆因不够爱自己
恶人有个共同点:憎恨自己(而不自知)。
正因为憎恨自己,才会作恶。恶事会伤害自己,也能惩罚自己。所以他们才会在毁灭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不仅如此,恶人对自己的憎恶与复仇心,还会殃及周围的人。这正如沉迷赌博的人会拖累周围人的原因。
所以我们不能认定恶人的不幸是他们自作自受,进而袖手旁观。我们应当努力让他们不再憎恨自己,而是尽可能爱上自己。否则邪恶便会急速蔓延开来。
——《曙光》
2.重视点滴的积累
比如,你要理解同对方的约定,并遵守这项约定,就必须具备足够的理解力与记忆力。而理解力与记忆力,是能够通过锻炼获得的知性的一部分。
要对对方,或是对遥远的某人产生同情,就必须具备充分的想象力。而想象力,也是知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人性的伦理与道德,与知性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没有知识的知性是不存在的。
因此,即便你现在学习的东西看起来毫无用处,它也会成为能好好生活的基础。
——《人性的,太人性的》
3.真正的教育能释放人的身心
到好学校就能遇到一个好老师,受到良好的教育。是这样么?你希望老师教你什么?如何教育你?不同的教师和学校会不会教你不同的事情?
不是这样,真正的教育不在于头衔和成就,而是能让你发挥出全部潜力。换句话说,真正的教育应该能释放你的身心。
让你自由地充满活力地发挥的人,才是真正适合你的教育者,他所在的学校才是最适合你的学校。——《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
4.提高认知的程度
不断学习,积累知识,并将知识提高到教养与智慧高度的人,不会感到无趣。因为他们对所有事情的兴趣,都是一天比一天更强烈。
即便他们所见所闻与他人相同,他们也能从普通的事情中轻而易举地发现教训与提示,并发现填补思维空隙的东西。
也就是说,他们的每一天都点缀着解谜与获得知识的乐趣,过着极其有意义而又充实的生活。对他们来说,世界永远都不会让他们厌倦。他们就好像身处热带雨林的植物学家一样。
每天的生活都充满发现与探索,因此他们绝不会感到无聊。
——《漂泊者及其影子》
5.语言的质量决定了人的思想与内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时会将自己的想法与感情告诉他人,或是在心中思索。我们总会乐观地觉得,自己能大致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想说的事,还以为至少能将大部分的意思传达给对方(尽管无法做到完美)。
然而,我们总是用自己所拥有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词汇量越小,表现力就越贫乏,就不能充分表达出想法或感情。同时,语言的质与量也决定了自己的思想与内心。词汇量少的人,思维与内心也很粗糙。
所以与杰出之人交谈、读书、学习能提高语言的质与量,还能令自己的思维与内心自然而然地充实起来。
——《曙光》
6.认知是一个往复的过程
憎恨是众多罪恶的根源,比如灾害、贪婪、野心——这也是人类所保存下的“精华”,这是很愚昧的“精华”,但它也是人类得以生存至现在的实实在在的证据。
亲爱的读者,我们无法预测是否能有机会亲历那危害人类,甚至使上帝都束手无策的糟糕处境。去经历一场大难,这能满足你最好或者最坏的欲念,不管是历练了什么样的灾难都可能让你成为人类的某一方面的佼佼者,人们可能颂赞也可能嘲笑你(但其实很难找到一个真正有资格嘲弄你的人)。但是早晚有一天他们会恍然大悟,找回失去的良知,哭泣自己的不幸,忏悔自己的羞耻,重回真理的怀抱。
——《尼采文集》
7.深入探索的脚步
曾经的坚持却发现是个笑话,曾经自以为的真相竟然是个谬误。
这并非说明曾经的你有多么的肤浅、无知,而是因为这样的想法对于当时的你是个必经之路,它们就是真相,它们理应被坚持。
因为人总是在不断地学习进步,然后朝一个个新的人生阶段迈进。
你阶段性的个人理解并没有错,但是认知也有保鲜期,一旦过期就不再被需要。所以,生命不息,学习的过程也不曾停步。只有不断审视自我,听取他人的建议,才能让自己保持新鲜的认知。
——《快乐的知识》
8.不同性情者的生活习惯
每个人的生活习惯都不一样,有些人喜欢缓慢的,有些人喜欢快节奏的,还有些人更喜欢一些危险的,他们认为这样才更有勇气来增强个人的力量,这是要根据个人的性情决定的。高傲者对于轻而易举的战利品不屑一顾,他们真正在乎的是那些有顽强意志的人——只有遇到棘手的对象,他们才愿意全力以赴,这是他们向和自己实力相当者表达自己的谦恭殷勤的机会。因而对他们来说,恰当的表现机会之下任何的争斗、抗争都是值得的,荣耀的。
有些骑士气质的人会习惯于表现一种谦恭有礼的风度,但对于那些并不怎么高贵而他也不妄想去征服的人来说,同情是最好的。但通常来说,同情却是那些轻浮的女人的美德。
——《尼采文集》
9.“好”和“坏”对立的起源
从这种保持了距离的狂热中,他们获得了创造价值并给价值命名的权力。这和功利有何干系?恰恰是功利的观点对于最高等级持续、突出等价的价值判断的热情显得如此的陌生和不合时宜:此时,那种卑微的热情的对立感觉方才得以体现,这种热情以各种精打细算功利计算为前提——并且是永久地这样做而不只是特殊情况才如此。
高尚和保持距离的狂热,就是我们说过的那种上等的、如通知艺术那般持久的、起主导作用的整体和基本感觉,与一种底下的、“下人”般的艺术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好”和“坏”对立的起源。(主人拥有赐名的权力,意味着人们可以认为“语言”来源于统治者权威的表达:他们说“这是什么,那又是什么”;他们用声音给每一事、每一物刻下印记,并通过这种方法将其立即据为己有。)
——《道德的谱系》
10.安逸度日会磨灭进取心
如果你不介意平庸,只想安逸度日,那么,混迹在人群中,时时保持人云亦云,最终大家都不记得你,你也会慢慢忘记自己的存在了。
——《权力意志》
11.内敛与矜持
大多数孔雀都不会在人前开屏。人们将其称为“孔雀的矜持”。
孔雀那样的动物都懂得矜持,我们人类就更应当内敛、矜持了。
——《善恶的彼岸》
12.远离孤独寂寞
混迹在喧嚣的人群,去找众人的所在。
去人群中,人群将使你成为一个更加圆滑的新生儿。
孤独,不是一件好事。寂寞会让你失望,寂寞会让人腐朽。去吧,走出房间,出门去。
——《狄奥尼索斯之歌》
13.断言影响力
你想说服更多人,影响更多人,断言是个好办法。
费尽口舌地论述自己观点的正当性通常收效甚微,还有可能让人心生疑窦。这是个我一般人不常告诉的说服人的诀窍——断言。
——《各种意见与箴言》
14.保持钝感
不需要时刻保持敏感。
尤其是与人打交道的时候,即使看穿了对方行为或想法的动机,也要装作不懂。
尽量从善意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信任他人不要总是有所顾忌,保持比对方迟钝的状态既是交友的技巧也是对人的体恤。
——《人性的,太人生的》
15.大智若愚更胜一筹
只是足够聪明是不行的,缓慢是必需的。
只有聪明的人不是很酷。他们很聪明,但是这顶帽子总是会被扣在“太年轻”的人的头上,被低估了重要性。“生锈”也是必需的。
大智若愚更受欢迎,也更会被帮助,这样比看似聪明更优惠。
——《玩笑、欺骗与复仇》
16.不要过度沉浸于往事
如果仅仅是不经意间想起过往的美好回忆而心生感慨,那倒也无妨。但,还是请不要过度沉浸于往昔的种种。
过度沉浸于往事,我们的心就会被往事所束缚,这样我们就不会留意接下来的各种新的人生经历,更不会明白这些新的经历带给我们的新的认知与价值观。
——《神圣的成长》
17.不被情绪左右
不要带着情绪做判断。个人的情绪并不能成为证据,许多人常存在误解。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也不能作为论据。强调这点的人,很可能是捏造历史的人,需要小心。
——《曙光》
18.虚荣的多面性
虚荣心也就是人类的面子,它的确是个复杂的玩意。
比如,看似坦白的人,坦白自己的缺点、怪癖或者是坏事,也许是为了掩饰自己更加阴暗的部分。
每个人都有自由决定公开和掩饰的部分,所以这为我们提供了去看待他人的角度,他掩饰了什么,其实也是最羞愧的部分,炫耀什么,就是最在乎的部分。
——《人性的,太人性的》
19.爱感觉
人们将感觉与官能视作下流的、不道德的东西,说它们虚伪,说它们不过是大脑的化学反应,硬是让自己远离感觉。
但我们其实是可以爱感觉的。
感觉会根据其程度转变为精神上的东西。况且自古至今,人类一直将感觉艺术化,这才创造出了“文化”这种东西。
——《权力意志》
20.坚持不懈,发现自己的优势
每个人都有专属的特质。成功的人往往是了解自己的特质并加以利用,然而另一部分人却从未知晓自己的优势所在。
这个寻找的过程有些人全凭个人摸索,而有些人则比较擅长通过别人的反应来做判断。
哪种方式都无妨,关键是坚持不懈,这才能发现个人的优势所在。
——《人性的,太人性的》
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过一个数据,全球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的困扰,抑郁、焦虑、婚姻危机也已成社会普遍现象。
可以说,解决当代人心理健康问题迫在眉睫。
在当下这样的一种大环境中,心理学是一剂治愈现代人的良药。
读不读心理学过得是不一样的人生。
不曾读过心理学的人,只会陷在自己的局限之中,一辈子都在自己的错误中打转走不出来;
读过心理学的人,始终能够带着一份觉知,用心理学视角看待各种问题,也知道如何走出死循环。
正如有句话所说:“读心理学的人都是早觉醒的一批人”。
无论遇到什么烦恼,都能在心理学中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实操性极强!
不管是解决精神内耗、克服性格缺陷、治愈原生家庭、拉近亲密关系、教育子女,心理学都能从科学的角度,带你去分析这些问题的本质,给出理性的指导。
这5本经典之作,浓缩了亲密关系、自我关系、社会关系的精华,读完能给你赋予看待自己与世界的崭新视角、崭新思维方式。
心理学界的四大泰斗,手把手教你掌握人生幸福的密码。
这套书都是硬壳书皮,纸张采用护眼技术,看再久也不会累。
每本书的颜值都很在线,封面十分有艺术感,颇有毕加索抽象画的味道。
一套书不管是送人还是收藏都特别合适。
大众心理学经典读本套装(共5册)
无止尽的焦虑
心灵的空虚
身体的疲惫
只会抽象地理解
貌似还不够
如何审视生命的
多种可能性?
原价247元
限时特价79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哲学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