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正以心理残疾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高等学位!
2023/4/8 21:30:53 哲学人

    

     推荐关注

     上方公号内回复999有惊喜

     作者笑署 原载《南方周末》

     01

     尖子生是怎样炼成的?

     孩子初升高,侥幸考上省重点。

     太太意犹未足,认为孩子本来可以百尺竿头,之所以不能更进一步,考进最好的中学比如华师附中,责任全在我——都是我一直纵容孩子的懒散。

     于是孩子初中毕业时,太太专门安排了一个饭局,美其名曰同学告别会,实际上只是请来几个同学家长——几个尖子生家长;酒过三巡,我才明白她是要给我上课。

     不吃这餐饭,我现在都还懵懵懂懂,这餐饭吃完,我算大开眼界了,原来尖子生都是这样炼成的呀。

     整个初中期间,当家长尤其是当妈妈的,基本上就没正经事儿可干,都做孩子的全陪了。

     给孩子每天送饭送菜;周末陪孩子上这个辅导班那个辅导班;每年寒暑假放假之前,都要挖空心思到处打听哪门课哪个老师办的辅导班最好,然后千方百计把自己的孩子塞进去。

     甚至自己跟着上课,孩子坐前排,自己坐后排,这样既可以监督孩子,也可以监督老师。

     这么一来,孩子就跟职业运动员差不多了。

     几乎每个所谓尖子生的背后,都跟着一个专业团队,专职做生活服务,以及战略战术研究,情报搜集和分析。

     相形之下,我的孩子简直就是一个流浪猫,学习上我基本不管,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信任孩子,但实际上是听任孩子只身迎战一个一个疯狂的狼群。

     还好,孩子还没有败下阵来。但我并不想吸取什么教训,高中两年,我对孩子的学习还是不太管。

     据说但凡省重点,现在都被家长包围了——他们在附近居民区租下房子,一家老小都住进来,专门陪孩子读书。

     但我的孩子,还是每天起早摸黑赶公车,中间还要转车。我儿子的同班同学,现在都没有休闲,甚至上厕所手中都攥着书。但我儿子至少每天一次篮球照打。

     我儿子有个同班同学,全年级排名第四,考北大清华肯定有如探囊取物。

     但前提是,他父母对他的时间控制精确到每一个小时。

     只要有一个小时孩子成了断线风筝,父母都会惊惊惶惶,不停地电话寻人,直到孩子重新回到书桌前,心里才算一块石头落地。

     02

     中国教育其实就是一个“精神病院”

     竞技如此白热化,投入少一丁点,名次就会后退大半截。

     所以孩子的年级排名,一直徘徊在100到200名之间。

     有几个老师,很多次语重心长地给我说,孩子其实大有潜力的,这样子可惜了。

     我都只是笑笑。

     我的考虑很简单,成绩是不是最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别拼出精神病。

     成绩最好,精神不正常又有何益?

     美国爱荷华大学两次震惊世界的凶杀案,凶手不都是从咱中国去的尖子生吗?

     我访问美国期间,翻译也多次谈到,北大清华好几个留美生,虽然专业上一直很优秀,但由于精神原因,最终都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要么进大牢,要么进精神病院。

     在我看来,毋宁说,整个中国教育其实就是一个精神病院。

     如果说运动员是牺牲身体健康来换取奖牌,那么尖子生不仅是牺牲身体健康,更兼牺牲心理健康。

     他们往往以心理残疾为代价来换取所谓优质学位。

     又岂止尖子生才是牺牲品,数量更为庞大的差生群体,他们一直在公开的歧视中生活,没有起码的尊严,没有起码的自信,他们比之尖子生更悲剧。

     这其实是说,无论尖子生,还是所谓差生,他们的命运并没有根本的差异,他们都是千疮百孔。

    

     这种情况下,或许只有中庸之道,才是一个相对明智的选择?

     基于这个思路,一直以来,我都反对给孩子设定一个最高目标,而只主张给孩子划定一条底线。

     不求孩子跑在最前面,但求孩子别从底线上掉下来。

     我以为只有这样做去,孩子身体上心理上的代价才可能小一些,才是对孩子最大限度的保护。

    

     03

     在中国,做普通人实在太难

     但是,我们的社会却不是这样设计的,我们的教育更不是这样设计的。

     像我这样来培养孩子,孩子就只能做一个普通人,而在中国做一个普通人实在太难了。

     我们的整个社会体系、教育体系不是均衡的网状结构,而是典型的金字塔,越往下机会越少,越往下资源越少。

     所以每个人都必须削尖了脑袋往上钻,必须让自己成为人上人。

     不是人上人就会是人下人,这种风险让每个人都不寒而栗。

     于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那么恐惧,那么浮躁。

     就好像背后有一个无形的血盆大口等着,谁落到后面谁就会被吃掉,我们只好没完没了地你追我赶,甚至不惜彼此践踏。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深知做普通人的艰难。

     所以,我既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付出巨大代价去做尖子生,又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做一个像我这样的普通人。

     我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让我的孩子乘桴浮于海,彻底退出竞技。

     只有彻底退出竞技,你才有资格不服从它的一整套规则,才可以不受它的摆布。

     这其实更辛苦,乘桴浮于海的经济代价,不是工薪阶层能够承受的。但我宁愿多熬夜,孩子也宁愿课余多打工。

     退出竞技之后,孩子终于可以学学如何做菜,如何洗衣了;终于可以开始长途旅行了。

     这些其实是我早就想安排的。

     我对我的孩子其实有过很多安排,我想让他去武术学校学拳击,去急救中心学救生,去体育馆学游泳,去孤儿学校做义工。

     总之我认为我的孩子需要全方位的基础知识,尤其需要学习与人相处、与社会融合。

    

     但是,所有这些安排都只能是纸上画饼,而又与学校教育绝缘。

     当我有机会出访美国和俄国,在剧院看到家长们带着三三两两的孩子一起看芭蕾舞,在美术馆看到老师们给成群结队的孩子讲解原版世界名画,我的感受非常复杂,既羡慕,又绝望:这才是人的教育,爱的教育。

     可人的教育、爱的教育的春风阳光,什么时候才能普降到我们中国孩子的身上呢?

     只是因为我的孩子即将乘桴浮于海,我才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的家长、那么多的孩子都在用脚投票,用这样的选择来抗议中国的教育。

     这样乘桴浮于海的孩子,应该每年不下10万之众吧。

     按每人每年消费15万计算,那么我们国家一年流失的教育投资就在150亿元左右。

     这种经济上的账,尤其是人心上的账,我不知道,到底有没有人算过?

    

     在中国教育史上,曾有过这样一个奇迹:

     学校没有一座高楼,却大师云集,人才辈出。

     明明是“最穷大学”,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与哈佛、剑桥、耶鲁齐名而毫无愧色。

     林语堂评价它:物质上,不得了!精神上,了不得!

     杨振宁说:它是他中国最好的大学。

     后世人赞它:“讲台上,人人是大师,讲台下,则是未来的大师”。

     相信不少读者已经猜到了,它就是中国历史上“最群星闪耀”的大学——

     西南联大。

    

     在它存在短短8年时间里,诞生了:

     2位诺奖得主,4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8位“两弹一星”元勋,170多位院士……

     以及上百位霸占历史、文学、外语的人文大师。

     惊人教学成果的背后,离不开它豪华的师资力量。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说过,“真正的好大学,不在有大楼,而在有大师”。

     翻译泰斗许渊冲老先生回忆说:

     那时国文课真是精彩,中国文学系的教授,每人授课两个星期:闻一多讲《诗经》,陈梦家讲《论语》,许骏斋讲《左传》,刘文典讲《文选》,唐兰讲《史通》,罗庸讲唐诗,浦江清讲宋词……

    

    国宝级翻译家许渊冲(右一)

     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年轻学子们还能津津有味地听课、读书,可见大师们的授课内容有多精彩绝伦、妙语连珠。

     如果你也梦想一睹朱自清、闻一多、钱穆、雷海宗等清华北大的教授风采;

     亲身感受属于汪曾祺、许渊冲、杨振宁等泰斗级学霸的快乐。

     建议你,一定不要错过这套能够全面还原西南联大课堂风采的教科书合集。

     出版史上,首次整理编校了陈寅恪、张荫麟、冯友兰、朱自清等15位西南联大著名教授的作品和讲义。

     一共7本书,包括文学、国史、哲学、诗词、文化、古文、国学等。

    

     短短一节课的内容,就抵得上普通人读10本书。

     《红楼梦》的真实创作动机,究竟是什么?

     楚汉之争的始末,到底是怎样的?

     魏晋南北朝,为什么多出风流人物?

     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讲到明末农民起义和清初闭关政策;

     从明朝锦衣卫和东厂的权力高低,讲到自古以来的“君臣距离”。

     张荫麟、雷海宗、陈寅恪、吴晗四位教授,把5000年历史拆开了,揉碎了,讲给你听。

    

     朱自清、罗庸、闻一多等六位先生主讲文学课,道出了朝代更替与文学作品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对普通人理解古典名著简直不要太友好。

     既是绝版教科书,也是难得一见的文学瑰宝。阅读价值、文学价值、收藏价值,都是教科书中的瑰宝之作。

    

     豆瓣评分高达9.5,可见大家对它的喜爱和认可程度。

     有人说,书中很多观点是从未想过的,见解新颖、醍醐灌顶。

     有人感慨,如获至宝!

    

     对成年人来说,它圆了我们一个关于西南联大的旖旎长梦。

     大师们对学问的问真、对研究的务实,教育风格和内容上的自由奔放,都能让你读到心潮澎湃、如痴如醉。

     喜欢历史、文学、诗词的读者,直接闭眼入。增添深厚的学识和文化涵养。

    

     对孩子来说,也是一套再合适不过的“通识教育大餐”。

     读国史课,可以帮孩子系统地梳理从夏商大事、周朝兴起,一直到大明帝国、清朝盛世。

     读诗词课,就如“亲临”朱自清、罗庸的课堂,聆听大师们目光独到地剖析唐诗、宋词。

     读哲学课,懂得什么是“知行合一”,对自己的人生也会有新的领悟。

    

     想想看,如果孩子在9~16岁的求学黄金期,就能读到当年2位诺奖得主、8位“两弹一星”元勋大学时才接触的教科书,哪怕每门课只读懂一两篇,都能终身受益。

    

     想要拥有深邃的思想、过人的心智、深厚的艺术品鉴力,这套书真的别错过。

    

     《西南联大通识课》系列丛书(套装7册)

     教育史上的传奇

     诸子百家之后,

     又一场思想文化的盛宴

     西南联大成立85周年定制版

     附赠精美藏书票1枚、

     “西南联大校徽”印章1枚、

     金属校徽1枚、西南联大优秀学生名录1份

    

     原价406元

     限时特价199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哲学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