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怎么老是擦中国人的肩?
2019/11/12 18:06:26 凤凰WEEKLY

    

    

     2019年10月10日,当地时间的中午12点,位于斯德哥尔摩老城的瑞典学院人满为患。学院院士的巨幅肖像海报靠着墙依次排开,前排蓝色座椅上散落着记者的外套和相机包。诺贝尔博物馆楼上的瑞典学院大厅里,操着各式各样口音的记者已经开始对着镜头演说,内容大多和「性侵」、「泄密」有关。下午1点,学院常任秘书马茨·马尔姆先后用瑞典语和英语宣布,两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分别为: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和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七千公里外,中文媒体一片惊呼:遗憾!中国作家又一次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

    理想主义

     「不爱国」的诺贝尔奖创始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伟大的人一生总要被去世个两三回,这似乎已经成了新闻界的惯例。只有死了的人才是完美的,如果没死,就会被认为「伟大」还没实现闭环。但在1888年,阿尔弗雷德·诺贝尔读到报纸上关于自己「去世」的消息时,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名声很坏。法国的一家报纸将他称作「死亡商人」,一生所有的发明都是「毁灭和灭绝生灵」的行为。诺贝尔深刻改变了后世,因为他发明的甘油炸药和无烟子弹,战争的杀伤率比以前更高了。一位英国狙击手在阿富汗创造了2500米外击毙一名敌人的记录。另一位狙击手,则在1600米外用28秒钟射杀了5名塔利班士兵——这是技术变革以后最初级化学能武器所带来的效率。等到1897年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真正去世时,报纸上关于他的罪名又多了一项:一个瑞典人不注意瑞典的利益,而去偏袒国际活动,不爱国啊,瑞奸!老爷子的不爱国体现在那份起草了三次的遗嘱上。他要求将所有遗产——约3300万瑞典克朗,用于成立一个基金,基金的利息则每年以奖金的形式奖励给那些在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和和平里五大领域曾赋予人类最大利益的人:「我明确的愿望是,在颁发这些奖金的时候,对于授奖候选人的国籍丝毫不予考虑」。除去不爱国,诺贝尔的这份遗嘱还给全世界带来了一大难题——遗嘱里规定,文学奖得主应该是写出了「具有理想主义倾向作品」的作家。对于这一标准,瑞典文学院院长恩达尔一百年后仍旧愤愤不平:没人确切地知道「具有理想主义倾向」到底是什么意思。诺奖的评委们搞不清楚不要紧,中国网民的眼睛总是雪亮的。因此,我们早早就看透了诺贝尔的潜规则:诺贝尔文学奖评委最爱说的谎话:我们评奖只关注文学水准,对所有作家一视同仁;我们评奖只看作品,不考虑作家国籍与语种;我们评奖没有政治因素,只看文学价值。这一规则不但在民间传得有板有眼,还得到过官方的认可。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布前,被各路媒体标榜为「最接近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林毅夫就澄清过: 我常常说我不会得诺贝尔奖,因为我知道诺贝尔奖现在的选举规则。尽管深知「潜规则」,至少嘴巴上也不太在乎那个奖,但眼看着隔壁日本拿奖拿到手软,中国人民还是忍不住心有不甘。因此每年一到开奖的季节,媒体就像赵老师《动物世界》里的金句一样,卖力生产着各种诺奖与中国的故事。画风大体有两种,一为「诺奖不管颁给谁 我们都已走在世界前列」,二为「盘点那些与诺奖擦肩而过的中国人」。这些盘点充满了中国式的智慧,优先盘点和平奖和文学奖,其次盘点经济学奖里不需要太多数学知识的。比如今年的经济学奖颁给了三个研究贫困问题的发展经济学家,中国学者和网民点评的热情就很高,京东的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激情建议,经济学家应该多研究宏大问题,不要研究发展蚊帐是否能防范疟疾这种小意思。沈首席可能是太忙了,或者是考虑天人合一之类的大问题太多了,所以没能抽出一东时间搞明白,获奖学者其实是通过田野考察来研究什么样的机制能让贫困人群作出对自己更有利的决策,并没有研究蚊帐的防疟疾功能,毕竟人家不是病理学家。至于为什么不盘点那些没擦肩的,很好理解,因为总共就两个,盘不动。

    擦肩

    今年「喜提」诺奖的先锋派作家残雪2009年2月3日,老舍的110周年诞辰,《宁波日报》派了一名记者去采访刚刚卸任中国文化馆馆长的舒乙,第二天就在头版放出一条大新闻: 老舍之子亲口揭秘老舍未获诺贝尔文学奖内幕。文章里说,1978年,日本作家藤井荣三郎告诉舒乙,经过瑞典学院的「秘密投票」,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本该是老舍,但那一年「文革」进入高峰期,瑞典派驻华大使寻访老舍下落一直没准确音信,就断定老舍已经去世。由于诺贝尔奖不颁给已故之人,所以评选委员会决定在剩下的4个人中重新评选,条件之一是「最好是东方人」,于是日本的川端康成就获奖了。到底是地方报纸,未免大惊小怪了些。其实老舍与诺奖「擦肩而过」的故事,舒乙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讲了。当时这条「内幕」的信息来源还是挪威女汉学家伊丽莎白·艾笛。1980年,艾笛因研究萧乾的小说《梦之谷》,开始与刚刚得到平反的萧乾通信。1981年秋,为了研究「易卜生与中国」,她又专程访华,到当时还在天坛南门附近居住的萧乾家拜访。在谈话中,艾笛提到:「那一年,本来已决定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中国作家老舍……」而这个故事之所以被改版,则是因为2000年,香港《明报月刊》驻瑞典的记者傅正明心血来潮给伊丽莎白·艾笛去了一个电话。结果后者告知他:我从没说过老舍,我说的是沈从文。《明报月刊》把这一茬登在了11月刊的编者按上,自此在舒乙的故事里承担转述重任的就成了藤井荣三郎。除了「老舍成全川端康成」,中文界还流传过一个「辜鸿铭成全泰戈尔」的故事。这个故事最先见于200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奇人辜鸿铭》里。书中说到,1913年,辜鸿铭与泰戈尔同时被提名为该年的获奖者。得知消息后,辜先生「既不满又不屑」,辫子一甩便继续讲课了。正当中国人民为辜先生的气节叫好时,第二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出了一本《狂士怪杰:辜鸿铭别传》,故事又成了:「这件事毕竟也让他产生了不少的兴奋,犹如一剂强心针——它让辜鸿铭再一次感到了自己的价值。」虽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是一边要「不满」一边又要「兴奋」,一边「不屑」一边又要打「强心剂」,未免太为难辜先生了,毕竟川剧变脸也变不了这么快。今年之后,与诺奖擦肩而过的中国作家又多了一个。月初,英国博彩公司NicerOdds公布的一份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单上,中国女作家残雪短暂超越村上春树,成为赔率榜上的第三名。原本只有中文系里选修现代小说的学生才会有印象的一个名字,顿时成了「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自媒体沸腾了,他们兴高采烈地宣布:今年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的女作家残雪被提名了!!!一连三个惊叹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只不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名单和提名意见都有50年保密期,目前最新公开的名单是1968年,川端康成获奖的那一期。说好密封50年的提名名单,中国的自媒体当年就能摸得一清二楚,瑞典学院真应该好好反省反省自己的密保工作。

    婉拒

    来自中国山东枣庄的「诗歌王子」陈昂2019年1月2日,应日本时事通信社的请求,瑞典皇家科学院向该机构解密了川端康成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档案资料。这份档案,公布了1968年诺奖的最终提名名单。除川端康成外,还有英国诗人W.H. Auden、法国作家Andre Malraux、爱尔兰剧作家Samuel Beckett等人,并无舒乙一贯言之凿凿的老舍。舒先生有没有看过这期节目没人知道,但中国民众一定不会看。毕竟,像老舍这么伟大的作家,却没得过诺奖,一定只能是「失之交臂」。就像鲁迅没得过诺奖,就是因为「婉拒」了。1927年9月25日,鲁迅给台静农寄去了一封信:静农兄,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请你转致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正是这封回信敷衍出了一段鲁迅高风亮节婉拒诺贝尔奖的神话。只可惜这个故事也有反转,1989年,台静农在台湾接受陈漱渝的采访,如此回忆这段往事:那年九月中旬,魏建功先生在北京中山公园举行订婚宴,北大同人刘半农、钱玄同都前往祝贺。席间半农把我叫出去,说在北大任教的瑞典人斯文·赫定是诺贝尔奖金的评委之一,他想为中国作家争取一个名额。当时有人积极为梁启超活动,半农以为不妥,他觉得鲁迅才是理想的候选人。也就是说,刘半农仅仅是期望向斯文·赫定推荐鲁迅作为候选人而已。至于鲁迅婉拒诺贝尔,可能是把做梦梦到的事当真了。不过,虽然故事是假的,但是鲁迅「婉拒诺奖」的高傲精神还是深切地影响着中国文坛未来的花朵。今年七月,一篇名为《陈昂:距离诺贝文学奖最近的中国诗人!》的文章出现在各大自媒体平台上。文章里说,根据中国诗坛的预测,下一个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会是来自中国山东枣庄滕州的「诗歌王子」陈昂。中国诗歌学会原会长雷抒雁认为陈昂的诗歌具有「人人心中有,各个笔下无」的诗歌特质;原《诗刊》社资深编辑周所同则认为陈昂「将自己深切的感悟和个人情感渗透到所创作的诗歌当中,用情感去拨动人们的心弦,从而唤起读者的共鸣,共同体会诗意的人生」。新闻里还说,不但官方对陈王子青睐有加,就连广大人民群众也是王子的忠实拥趸。一张票选出来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流行诗歌榜上,陈昂的名字仅排在北岛之后,位列第二,其后的诗人包括:海子、舒婷、汪国真、食指、席慕蓉……那为何诺贝尔奖对诗坛这颗如此耀眼的新星视而不见呢?王子自己的说法是,中国作家协会其实曾提议推荐他参评诺贝尔文学奖,但被他婉言拒绝:我年龄太小,把机会留给村上春树吧。

    中国第一人

    

    巩俐、莫言、姜文与张艺谋在《红高粱》片场的合照中国人民诺奖情结的另一个奇怪之处在于:没机会编故事也要创造机会,真正拿了的,却偏不肯认。2000年《北京法源寺》再版的时候,李敖不知从何处接到了小道消息,突然开始四处放言自己「将成为第一个拿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有人跑去向瑞典学院的老院士马悦然求证此事,马院士语带遗憾:「他寄给我那么多书,但我一本都没看过。因为要看的太多,顾不过来。另外,我看书习惯自己挑。」后来的事实证明,李敖的话还是说对了一半的。那年真的出了历史上第一个拿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不过不是李敖,而是法籍的高行健。高出生于战乱中的中国。70年代被医生误诊出绝症,便开始在国内四处游历,整理见闻。行至西南时,他碰到了一位来考察原始森林的专家。后者正试图阻止偷猎以还原森林的生态环境。某次,专家照例穿过玉米地进山,却突然被埋伏好的当地农民从背后蒙住头,用一筐摘下来的玉米套住脖子,以偷玉米的罪名围殴到吐血而亡。听闻消息,高行健深感低落,自此去国离乡,定居法国。到了法国后,高仍坚持用中文写作,故事素材也大多与中国相关。后来诺奖发奖的新闻公报里提到的《一个人的圣经》,说的就是文革时期的故事。不知为何,高行健的作品在国内是鲜有人问津的。当获奖消息传来时,文坛的一众大佬都跌破了眼镜,海内外满地碎片。时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说:「诺贝尔文学奖开了中国人一个大玩笑!」舒乙还指出这次发奖是「政治性的」,是针对中国的。诺奖和政治牵扯不清的猜测虽然由来已久,不过舒馆长能如此言之凿凿,想必一定是看过诺奖提到的高的那三部作品,觉得艺术上不够得奖水平才下结论的。可是,这三部作品在大陆都是看不到的。身为国家中层领导干部,组织上教育多年,却犯这种原则性错误,想必不太可能。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他是带着批判眼光看的。倒是当时也在预测人选之列的莫言听闻此事后颇为大度,说很高兴终于是中国人得奖,打破一百年来的空白。中国的古典哲学里,最看重的品质是谦逊。果然,十二年之后,莫言就成了真正官方认可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第一人」。海明威在拿到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之前说过一句话:「得奖的那些混蛋没有一个后来还写得出什么值得一读的东西」。但得奖之后莫言的新作反而更受欢迎了。2017年年初,一首署名莫言的《酒色赋》在网上广为流传,读者评其「言简义丰,剑走偏锋,充满了酣畅淋漓,雅俗共赏」。这首诗是这么写的:如果世上没有美酒,男人还有什么活头?如果男人不恋美色,女人还有什么盼头?如果婚姻只为生育,日子还有什么过头?如果男女都很安分,作家还有什么写头?如果文学不写酒色,作品还有什么看头?如果男人不迷酒色,哪个愿意去吃苦头?如果酒色都不心动,生命岂不走到尽头?

     尾声

    

    「桂冠诗人」约瑟夫·亚历山德罗维奇·布罗茨基1964年1月,列宁格勒法院审判了一个名叫布罗茨基的24岁年轻人。庭审开始前,主审法官宣读了他的两大罪状:其一,利用黄色诗歌和反苏作品毒害青年;其二,不务正业,没有完成为祖国利益而勤恳工作的宪法责任。布罗茨基不满,辩解道:我是一个诗人。法官这边更不满,质问他:「是谁批准你做诗人的?」布罗茨基答:那组织有没有事先批准我做人?见其如此恬不知耻,法官很生气,大手一挥,便判了他五年的劳改。然而,边区工农兵同志也没能帮助布罗茨基重新做人。劳改结束不久,他又被鉴定出了精神病。那个年代,苏联的精神病学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以著名的斯涅日涅夫斯基教授为代表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系列特别的精神病症,布罗茨基所得的,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呆滞型精神分裂症。布罗茨基为此在精神病院待了整整18个月。1972年,随着医院床位的日渐紧张,兼之被「要对每个公民前途负责」的工作使命指引,有关部门只好前去询问斯涅日涅夫斯基教授,该如何处置这个无药可救的年轻人。教授的结论是: 这是一个毫无价值,可以赶走的疯子。于是苏联便剥夺了布罗茨基的国籍,并将他强行塞进了一架飞往以色列的飞机。一直到1987年,布罗茨基获得瑞典学院颁发的诺贝尔文学奖,苏联仍然坚定地认为他是一个「没有做过任何对社会有益工作的懒汉和寄生虫」。中国人民对待诺奖,显然缺乏这种自信。2016年瑞典学院宣布鲍勃·迪伦获奖后,他引入中国六年只卖出过几千张的专辑,一夜之间清空了库存;此前唯一一本中文传记也被抢购一空,就连二手书店都在第二天贴出了「售罄」的标签。全国人民都火急火燎地想知道鲍勃·迪伦是谁?比我们中国人强在哪了?只有《三联生活周刊》说了句体面话: 中国人其实没必要知道鲍勃·迪伦是谁,「伦」字辈的,我们知道周杰伦就行了。

     参考资料:

     【1】《2019诺贝尔文学奖 “双黄蛋”会给谁? 不妨来预测下》.新京报传媒研究

     【2】《「鲁迅拒绝诺贝尔奖」的真相》.谌旭彬

     【3】《「老舍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神话被证伪》.短史记

     【4】《诺贝尔文学奖的预测?我是不相信了》.三联生活周刊

     【5】《他拒绝了诺贝尔奖》.星球商业评论

     【6】《没必要知道鲍勃·迪伦是谁》.三联生活周刊

     【7】《这么好的社会还不满,肯定是精神病》.大象公会

     【8】《「冰冻」时期》.秦川雁塔

     【9】《中国作家残雪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不要夸大其词》. 严汣霖

     【10】《辜鸿铭与“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事件”始末》.李都

     【11】《诺贝尔文学奖,一步之遥还是痴人说梦》.网易新闻

     【12】《高高兴兴看得奖》.王伯庆

     【13】《李敖这一生,无非是“说真话,明是非” 》.宗城

     【14】《陈昂:距离诺贝文学奖最近的中国诗人!》.国际财经网

     【15】《老舍诞辰110周年 舒乙披露父亲未获诺奖内幕》.宁波日报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凤凰WEEKLY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