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不可逆致盲眼病!90%患者早期不知患上,眼睛酸胀要小心!
2023/3/19 16:06:22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青光眼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平均为2-3%,或者说平均每个人在一生中有2-3%的可能性患青光眼。

     青光眼发病危害性大且不可逆转,同时还具有遗传性、隐匿性等特点。

     在发达国家大约50%的青光眼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青光眼,而发展中国家则更为严重,有90%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青光眼,甚至从未听说过,等到发现时已经进入中晚期,所以青光眼又被称为“无声的光明盗贼”

    

     眼睛的“压力”是怎么升高的?

     青光眼是由于眼球内的压力的异常升高,视网膜视神经组织承受不了压力,造成损伤、变性、萎缩,最后导致视功能障碍。

    

     眼压升高,使眼底的「视神经」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会导致头痛、恶心等全身症状,还可能引起视野缩小、缺损或失明。

     而且和得了白内障“换晶体”手术不同,青光眼如果不积极治疗,引起完全失明是恢复不了的。

     就目前的医学而言,视神经萎缩以后不可能再生,无法复 明。所以青光眼是不可逆的致盲眼病,在全球、在亚洲都是第一位的不可逆致盲眼病。

     青光眼的常见症状

     青光眼的主要原因就是眼压增高,可分为两种类型:开角型和闭角型。

     +

     开角型青光眼,相当于温水煮青蛙

    

     多见于年轻人,进展缓慢,早期无症状,视野在不知不觉中缩小,当发现时基本已无力回天,主要通过定期体检发现。容易被忽略的迹象有:

     1、偶尔眼胀、眼痛,喝水多时会出现头痛、鼻根部酸胀,休息后可以很快好转,容易被忽视。

     2、成人近视加重,很多人认为只是度数加深了,就没有多想。

     3、易摔倒撞物。视野范围慢慢减少但并未察觉,容易撞墙角、撞到门,阅读时跳字跳行,打羽毛球时看不到球的完整运动轨迹。

     +

     闭角型青光眼,是个急脾气

    

     这种类型的青光眼会在某个瞬间使眼压陡然升高,症状相对明显:

     1、眼睛胀痛。眼睛又酸又胀、发红或眼眶疼、鼻根疼,也可引起严重头疼、偏头疼。

    

     2、恶心呕吐,伴随着眼痛或头痛出现。

     3、视力下降。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视力明显下降,能看到的范围也逐渐变窄。

    

     4、虹视。盯着灯光时(尤其晚上),会看到一个彩虹样的光圈。

    

     青光眼的诱发因素

     青光眼常见诱发因素有:

     不良的生活习惯:用眼过度,情绪波动大比如经常生气,心理压力大等;

     高度近视:近视度数大于 600 度,有 1/3 伴有或者发展成为青光眼的可能;

     眼球存在某些特殊结构:眼球的前房部位浅,眼球晶状体厚、眼轴较短都容易导致房水循环发生障碍,从而导致眼压升高形成青光眼。

     遗传,如父母或其他直系亲属患病:有家族史的发病概率要高于无家族史 6 倍。

     年龄、性别相关:原发性青光眼是主要的青光眼类型,分为开角型和闭角型青光眼,前者多发生于 30 岁,无性别差异,后者多发于 45 岁以上的女性;

     6类人中招风险高

     青光眼可以悄无声息地偷走视力且不可逆,一些易患人群有必要定期检查,防患未然,高危人群包括:

     喜欢关灯看电视、玩手机的人;600度以上高度近视者;有青光眼家族史者;年龄>40岁;高血压、糖尿病、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体检发现眼压高的人群。

     有人认为青光眼是老年人的“专利”,其实不然。

     对年轻人来说,如果视疲劳比之前明显加重,或比同龄人明显严重、频繁,就要引起重视,及时到眼科检查。

     近视患者若长期视疲劳,且验光配镜时视力不能达到1.0,也需警惕青光眼。

     整体来说,青光眼患者治疗原则为降眼压,医生会根据降压情况选择1~3种眼药水结合使用。若3种眼药水仍不能将眼压降下来,才会考虑手术。临床上还有口服和输液降眼压药,但不建议长期使用。

     让青光眼离你远一点

     青光眼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且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因此不论大人小孩都要预防,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群。

     避免关灯玩手机

     黑暗环境下瞳孔处于开大状态,容易堵塞房角,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

     不要在黑暗及弱光下工作、逗留,看电视要有一个弱光灯照明。

    

     尽量不喝酒

     酒精可使血管扩张,导致眼压升高,因此应避免过度饮酒。

     少趴桌子、少蹲着

     衣领不宜过紧,干重体力活儿量力而行,避免做长时间低头、趴桌子、弯腰或蹲下,以免使巩膜上静脉的回流阻力增加。

     每年查一次眼压、眼底

     正常人群大概4~5年全面查一次眼睛;而如果是青光眼高危人群,尤其40岁以后的,最好两年查一次;有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群,一年要查一次。

     因为部分青光眼(闭角型和慢性闭角型)症状不典型,年轻患者容易跟眼睛疲劳、近视眼混淆,中老年患者则会误以为是白内障

     也由于绝大多数青光眼患者不够重视,被检查出来就发展到中晚期了,此时视神经往往已经萎缩或者出现视野缺损,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期。

     控好情绪很重要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病多数与情绪激动、过度兴奋有关,其发病明显;而对于“慢性子”青光眼,也有部分是由于情绪低落、焦虑、生闷气等。

     来源:丁香医生、生命时报、健康圈

     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删除,谢谢。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