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这么喜欢这只猴子:齐天大圣孙悟空
2016/2/12 708090谈TCM


今天去看了郭富城、冯绍峰、巩俐主演的《三打白骨精》,单就电影来说,不知是太过熟悉西游记的情节,还是因为过年期间一直睡眠不足,看的我只打瞌睡。不过看得出来,导演和众主演的态度还是及其认真的(尤其是郭富城和巩俐),制作也很精良。只是电影情节太平平,中规中矩,没有亮点。但只记住了其中两句台词,其中一句大意是“你一再以保护我为借口杀人,是怕我到不了西天,你解不了这紧箍咒吗?”唐僧这句话伤人伤的真是厉害,一戳就戳到了孙悟空的心口。
西游记中悟空被唐僧这样动不动往心口戳刀子的情节实在是太多了。众看客每到这时,都会义愤填膺为悟空不平,为什么?因为我们都喜欢这只猴子!我们为什么都喜欢这只猴子?他并不完美,性格上有很多缺点:自大、骄傲(天上地下为我独尊,齐天大圣)、暴戾(见妖魔就杀,只有好和坏的标准)、嘴很损(嘲笑唐僧为“脓包”,叫八戒为“呆子”)、爱作弄人(变作女人戏弄猪八戒)等等。

就这样一只无法无天,不服从任何秩序,不能承受一点委屈的“妖猴”,不仅没有令人讨厌,还成为我们心目中的主角,冠以“美猴王”之称,原因在于:他是我们每个人最真实的自我,他所有的缺点,也是我们人性深处,不可避免的缺点。孙悟空就像人类的小孩子,天真、自我,不加掩饰。别说我们小时候学会了别人不会的本领,会骄傲自大,沾沾自喜,就是成年人了,也还是会争强好胜;小孩子时,心中非白即黑,不是好人就是坏人,没有很多的弯弯绕;揶揄作弄人,也是小孩子心性使然,谁小时候没有过恶作剧?但是,他“红心、白心、黄心、悭贪心、利名心、嫉妒心、计较心、好胜心……种种不善之心俱全”,却“无一个黑心”(第七十九回,寻洞擒妖逢老寿当朝正主救婴儿)。他是这么一个具有人情味的妖,比人还有人性的妖,叫我们怎能不喜欢!

电影中记住的另外一句话是八戒劝悟空回去救唐僧时说的“他才几岁?你多大年纪了,你就不能忍忍吗?”这句超有喜感的话成为影片中唯一让我笑的点。孙悟空比唐僧这一世大五百多岁,照道理应该更加懂人情世故,更加圆滑才对,偏偏他丫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没有高贵的出身、显赫的家世,自己奋斗苦练了一身本领(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七十二变)、打下了一片江山(花果山水帘洞)、江湖闯出了大大的名头(大闹天宫),却单单不懂社会的复杂、人情的重要。多么像武侠片中的初出茅庐的孩子,江湖给他上了沉重的一课(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好在孙悟空是个聪明的孩子,在知道自己能力不足以让世界适应自己时,就让自己先适应这个社会。接受了上天给他的安排,抓住能实现自我的最后机会!去吧,去保护唐僧取经,去走这一段九九八十一难的心路修炼历程!
我们每个人,在少年时都是像孙悟空这样自我,不在社会上碰的头破血流,就不会承认已存在的秩序,就不会相信老一辈说的话。呵呵,不过这就是青春。所以,整部《西游记》可以说是《齐天大圣成长记》,从一个小孩子,成长为少年、青年到成年的心路过程。其中有青春的飞扬和叛逆,也有失败的挫折和落寞。不过无论如何,我都不认为,齐天大圣是很多评论家口中的悲情英雄。他完成了小孩子般从“自我”到“社会的我”的改变。表面上看,失去了棱角、个性、纳入了社会的框。但人本就是社会的人,能够战胜自我,在仙的世界先站稳脚跟,而不是让自己毫无意义的消失,这才是最大的胜利,才是以后能实现自我的前提!
如此,才是我们喜欢的这只猴子:齐天大圣孙悟空!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708090谈TCM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