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破解:草甘膦不会致癌!
2017/11/17 23:15:45 91Miracle
2017年11月,在经过4年大规模研究后,NCI在国家癌症研究所杂志(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上发表论文宣称,草甘膦与任何癌症的发生都无相关性。破解了2015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报道草甘膦“可能对人类致癌”的说法,事情的前因后果到底如何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背景
草甘膦是全球农业生产及居家生活中使用最为普遍的广谱灭生性除草剂之一,拥有40年的良好安全使用记录,并已经在世界130多个国家注册使用,成为欧美销量最大的农药。它已通过广泛的毒理学试验,全球进行了总数超过300个的独立毒理学研究,从未出现过安全问题的争吵。
然而,2015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报道草甘膦“可能对人类致癌”,指出在一些流行病学研究中,它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具有足够强的机制证据和正相关性。于是,欧盟就草甘膦的安全性展开了争论。
一项发表于2005年的农业健康研究(AHS)先前的研究—1993年-1997年入组,随访至2001年,包含2088名癌症患者,没有发现任何癌症的发生与草甘膦使用相关。
结果
在54 251名受试者中,44932人(82.8%)使用草甘膦(农民、 打药工人及他们的家属)。在草甘膦使用者中,中位使用时间为48天,中位使用年为8.5年。在随访过程中,共计诊断癌症发生7290例,其中草甘膦使用者发生5779例癌症事件(占所有例数的79.3%)。这些使用者患者的中位使用时间为38.75天,中位使用年为8.0年。
表1为使用草甘膦者的部分特征。那些使用天数达到中位或更长的患者,与使用较少或从来不使用者相比,更年轻、更倾向于男性、北卡居民。同样,那些使用频率更高者,学历更高,饮酒更频繁,且有家族肿瘤史。


表1
表2为草甘膦的使用与癌症风险的非之后强度加权终生使用天数的风险比(RR)。草甘膦与所有癌症和或淋巴造血恶性肿瘤的发生不相关。然而,接触最多的位于四分位的受试者,与从未使用过的受试者相比,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发生风险增加,虽然该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



表2
表3评估了滞后接触(5年和20年后)对血液肿瘤发生风险的影响。整体来说,滞后接触的风险模式与非滞后接触相似。AML患者5年和20年的延迟接触结果相似。


表3
结论
在这个大型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很明显草甘膦与任何实体瘤或淋巴恶性肿瘤总体来说没有相关性,包括NHL及其亚型。有一些证据表明,最高暴露组AML风险增加尚需确认。
点评
2015年IARC工作组报道了草甘膦接触与基因毒性和氧化应激有很强的相关性,声称“草甘膦致癌”。IARC没有做任何实验研究,只是把过去已经发表的文章综合评审后, 得出可能在老鼠中导致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而其综述的评论中没有一篇有关草甘膦在人体中实验致癌的参考文献。
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做的这项研究对IARC报道的“草甘膦致癌”闹剧可谓啪啪打脸。该研究不是对过去发表的论文综评,而是一项涉及44932名草甘膦接触者,长达4年的观察、检测和监视的前瞻性研究,是迄今肿瘤研究中对农民采样数量最大和时间最长的研究。
文中对于使用草甘膦者的人群特征分析,诸如使用频率更高者学历更高等,译者认为这些只是对数据特征的观察、总结,没做统计学分析,因此这些特征可供参考,尚需后续研究的证实。对于草甘膦与AML发病风险有相关性这点,因为没有其它的研究报道,研究者们认为也需要谨慎解释。
考虑到除草剂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使用,应考虑需要迅速而有效的工作来再现本研究的发现。

美欧各大主要媒体纷纷报道这篇论文的概况,认为这是草甘膦不致癌证据的实锤。
这也与宣称草甘膦可能致癌的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的报告形成了鲜明对比。就在上个月,路透社调查报道、福布斯科技频道纷纷发文指出,大量证据指向IARC篡改了科学报告,在对草甘膦进行评估时,通过删除或修改证据等手段,支持其预设的、具有偏见的致癌评估结论。
NCI研究与IARC研究不同之处在哪?
IARC没有做实验研究,就是把过去已经发表的文章综合评审后,得出可能在老鼠中致一种癌症非霍奇金淋巴瘤(NHL),而其综述的评论中没有一篇有关草甘膦在人体中实验致癌的参考文献。而且它还有意删去2篇在老鼠中不致癌的研究论文,这在近期被曝光,被称为丑闻。
而NCI不是对过去发表的论文综评,而是对44932名接触草甘膦的农民、打药工人和他们的家属做了长达4年的观察、检测和监视,得出结论:草甘膦与任何实体瘤和白血病毫无关联。这个历经4年、涉及44932名农民的实验是迄今肿瘤研究中对农民采样数量最大和时间最长的研究。
在国际声誉方面,NCI是誉满全球的癌症研究所,它创建了国际上通用的癌症细胞筛选系统。而IARC不做原创性实验研究,实际是咨询机构,过去在国际上并不知名,是两年前宣布草甘膦可能致癌后才被大多数人知道。
草甘膦被推上风口浪尖,业内人士分析,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反对转基因人士想要把转基因作物,主要是转基因大豆和草甘膦联系起来作为反转的手段。
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与草甘膦的毒性风马牛不相干,但如果禁止使用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作物的田间就会杂草丛生。不用草甘膦除草,就必须采用效率低下的人工除草,导致大豆产量锐减并成本提高,这不仅打击转基因大豆生产,而且打击我国消费性进口。
而NCI这篇研究论文的发表,可能会让反转人士的“愿望”落空。
没有了草甘膦,现在美国的抗草甘膦大豆、棉花和玉米品种的抗除草剂这一重要性状的优势等于就都被废了,美国就必须开发抗杂草的其他大豆、棉花或玉米新品种。这是打击孟山都和其他有关生物技术公司的手段之一,后果是美国的大豆和棉花产业遭到打击,实际上就是产业之间的利益争斗。
另据了解,杜邦、陶氏以及孟山都等已经开发出其他抗杂草的转基因大豆。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91Miracle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