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希替尼耐药新位点:EGFR G796D
2017/12/4 23:37:11 91Miracle

     奥希替尼(Osimertinib,AZD9291),是一种由阿斯利康开发的新型EGFR抑制剂,其结构和药理学与其他第三代EGFR TKIs不同. 它显示T790M / L858R蛋白比野生型EGFR选择性高200倍,已经被列为快速发展的“突破”化合物,在第一代EGFR TKI患者中进展的T790M阳性NSCLC患者中表现出了完美的客观缓解率(ORR).奥希替尼获得了第一个全球批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于2015年11月批准奥希替尼用于转移性、身治疗进展的EGFR T790M阳性NSCLC患者,选择性针对 EGFR 敏感突变及 T790M 耐药突变,是用于 NSCLC 患者治疗的第三代 EGFR-TKI 药物。在AURA及AURA3研究中,针对T790M突变患者,接受奥希替尼治疗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研究显示:奥希替尼组的T790M阳性患者其中位PFS(10.1 VS 4.4 )及客观缓解率(71% VS 31%)均显著高于铂类+培美曲塞治疗组。

     但耐药是不可避免的,目前已发现的奥希替尼的耐药机制有以下几种:1、EGFR本身位点突变,像C797S、L718Q突变;2、下游信号通路激活,像BRAF V600E和PIK3CA E545K 突变;3、旁路信号激活,像ERBB2 和 MET 扩增。今年上海肺科医院公布了国内首例奥希替尼耐药的患者,发现了新的EGFR耐药位点:G796D。

    

     该患者是一名56岁的Ⅳ期女性肺腺癌患者,并且具有多处远端脑转移和骨转移,下面是该患者的整个治疗史:首先该患者接受多线化疗治疗及吉非替尼治疗,疾病进展后行基因检测,发现有T790M突变。继而接受奥希替尼治疗,6.5个月后,疾病进展,随后进行放射治疗。

    

     为了找出患者对奥希替尼的潜在耐药原因,研究者选取了三个:在时间点,采集血液得到血浆样本,通过NGS测序发现pre-gefitinib的样本中检测到4.28%的L858R,有意思的是还检测到0.61%的G796D;在gefitinib PD的样本中检测到1.85%的T790M,与组织结果一致;在osimertinib PD的样本中未检测到L858R及T790M突变,但G796D的突变含量从0.61%增加到1.91%,如下图所示: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G796D是对奥希替尼耐药的一个新生突变(de novo mutation)。并且从三个时间点的血浆中L858R、T790M、G796D的变化来看,G796D是独立于T790M和L858R的突变位点。

     为了确认G796D突变对奥希替尼的耐药作用,研究者又进行了体外实验,探究奥希替尼对携带不同突变类型的Ba/F3细胞株的GI50,研究结果显示:对于L858R或L858R/T790M突变,奥希替尼的GI50为30-40nM,而对于G796D突变的GI50为1.5-2μm,增大了50倍,如下图所示:

    

     另外从上表中可以看出G796D突变对吉非替尼也是有一定的耐受作用,这也是研究者得到的结论,但为什么gefitinib PD的血浆样本中没有检测到G796D呢?研究者推断可能是因为G796D突变位点相对于L858R/T790M较温和,因此在吉非替尼产生耐药时主要以L858R和T790M突变为主,当L858R/T790M被奥希替尼抑制以后,G796D才大量出现,如一下概念模型所示:

    

     同时该研究也揭示了G796D突变对奥希替尼的耐药机制:是因为G796D突变导致奥希替尼与C797共价结合的空间位阻。突变的D796残基的亲水侧链CH2COOH插入奥希替尼的多脂中心结构,或者是将奥希替尼挤出目前的结合位置,或者是将结合环扭曲影响铰链结合,从而影响奥希替尼与激酶区的紧密结合,产生耐药。下图黄色区域表示D796残基侧链与奥希替尼中心区域产生冲撞。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91Miracle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