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奇迹团队成员心声:我们想要的「奇迹」
2021/12/30 20:46:49 91Miracle

    

    


    

    


     医药资讯撰写

     锻正直

     病友家属

     站在存活率4%的长尾巴上

     要写一篇关于91奇迹社区的开篇文章,想来想去也没什么写的,那我们就从从一个人的故事说起吧,虽然身边有很多的故事,但是我们今天说一个台湾女孩的故事。

     可能有的人关注过这个博主,她Cincia星希亚(下面我们就叫她希亚)。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她的故事。用她的感受和记录来开启新的奇迹和生活。

     2012年5月,她在自己博客写到“从误诊到确诊,人生从来不给你预警!当眼前一片晴空万里,你不知道,下一秒你的人生降风云变色”

     2012年8月,原本以为是可以手术,也经过医生的判断确定为四期晚期。

     2012年9月,基因检测egfr无突变,于是开启了漫长的化疗。

     2013年5月,化疗期间写下了自己的心愿清单,共计46项。

     2013年8月,她以乐观的心情写了自己的第11次化疗后的感受。

     2013年9月,肺部积水,许多新的病灶冒了出来,说明化疗12次后耐药,当时ALK检测逐渐普及,穿刺淋巴基因检测alk阳性。她在文章中写到“我终于有药吃了,这简直比我毕业时拿到的第一份offer更令人雀跃”。

     2013年9月,签署“在生命最后一刻放弃急救同意书”,并试图签署器官捐赠协议,但是因为癌症病人不能用于器官捐助,被终止。

     2013年10月,为了节约alk靶向药克唑替尼昂贵的药价(当时约每个月6万人民币),参与了色瑞替尼的试验组,导致2个月没有做任何治疗。她在文中这样写到“每天晚上只能让自己的背呈45度角,这样才能才能勉强入睡,有时候不小心滑下去,便会剧烈的咳嗽而醒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加入了试验组,而且是最后一个名额。

     2014年11月,靶向药一周年,她这样写到;“靶向药副作用也很大,但是比起之前躺在病床上呻吟,我已经幸福很多”。

     2014年12月,脑部多发转移。

     2015年6月,做了共计12次全脑放疗。文中她这样描述到“其实我没有想到放疗的副作用这么大,头疼起来斗鱼撞墙的冲动”。

     2015年8月,恶心呕吐,头晕,医生担心脑膜转,腰穿后未发现癌细胞。

     2016年4月,脑转复发,只能再次用放疗把大的先处理掉。继续吃色瑞替尼,在文章写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016年10月,色瑞替尼第三年,三年间肺部无变化。

     2016年12月,在抗癌四周年的文中写到“这一路走来,要感谢的人、事、物实在太多,满满抗癌路,只能咬牙继续努力活下去,不止要活,更要活的精彩。

     2016年12月,参加了12km马拉松。并顺利完成。

     2017年5月,到达了布达拉宫,站在了世界屋脊。期间虽然有医生担心的脑水肿的问题,但是她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心愿。

     2017年7月,在抗癌五周年的文章中写到“晚期肺癌五年存活率只有4%,我的目的达到了,确定自己位于存活曲线的长尾巴”。

     2017年12月,为了控制脑部病灶,将色瑞替尼更换成了艾乐替尼。

     2018年3月,参加了铁人三项比赛。文中她这样写到“就算癌症四期脑转又如何,我还是可以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我一圆我的三铁梦”。

     2018年8月,抗癌六周年,风雨中登上了富士山。她在文中写到“从一开始的小心谨慎,步步为营的生活作息,现在已经完全恢复了一般人的生活,该工作工作,该运动运动,运动是最佳的抗癌药,这是我深信不疑的”。

     2019年,抗癌七周年。

     2020年,抗癌八周年,成为东京奥运会火炬手。

     2021年,抗癌九周年。

    

    


    

    


    

    

    

    

    

    

    


    

    


    

    


    

    


     看希亚的治疗日志,除了接受和了解正规的,前沿的治疗方案以外,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患者交流社区的重要性。

     1、学会分享

     她身边有一群关心她的人,有朋友,有亲戚,有陌生的病友,有自己的社团,有正常支付工资的公司老板。她也数次的表达了自己对她伸出援手的亲友、同事的感谢。在病友的鼓励下,她创立了线下分享组织,积极参与鼓励和帮助其他病人。

     记得国外一个知名肺癌组织曾经这样写过:除了科学的治疗以外,患者倡导者的工作和肺癌分享社区也是很重要的。

     In EGFR-mutant #lungcancer@politikaterina asked “How can we get as close to a cure as possible?” On herlist: improving & increasing models & studying longitudinal biopsies.She also acknowledged patient advocates’ work & their value to the lungcancer community。

     在接触很多的患者后,越来越感觉到关心和分享特别的重要,不论是患者本人还是家属,都需要一个倾诉的窗口,这个窗口不止于病情,更是生活的点滴。

     2、宽心生活

     她和一位癌症病患的家属聊天,因为惧怕癌症复发必须重新接受治疗,每天紧张兮兮、忧心忡忡过日子,连带家人也感觉压力沈重。他父亲在确诊前喜欢大鱼大肉,所以把自己会罹癌归咎于吃肉,决定改吃素食,并和家人说:「从现在开始,家里餐桌上不准出现肉,你们如果想,就在外面吃饱再回家。」不只饮食方面,他的父亲还要彻底改掉过往的生活方式,例如停止家中Wi-Fi、禁用微波炉等。为了避免癌症复发,有必要牺牲掉原本的日常生活吗?当然有些不良习惯我也建议要改掉,例如抽烟、酗酒、熬夜晚睡等,但没必要也不须要抱著咬牙忍耐、兢兢业业的心态来面对癌症,这样一来,癌症这个坏家伙就会一直占据你的脑海中,你的行动会受到捆绑,整个生活也会被它绑架。于是她组织社区的其他病友一起来宽慰患者和家属。

     「束缚生烦恼,解脱即菩提。」禅宗的话告诉我们,束缚与解脱皆源自于自己的内心,而非他人或外物。癌症只是生命的一部分,不要因为罹癌就放弃日常生活中的快乐。

     3、制定目标,从容面对

     从得病的那一刻起,她就制定了自己的46个目标,大家都说活在当下,但是真正能做到的有几个,大部分在生病后更是一蹶不振,其实正因为生命的短暂与死亡的必然性,大家才更应该去努力把我活着的每一天。

     这些在我们常人看起来都难以完成,但是她已经和他的伙伴们实现了大半,这些目标的完成既有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也有社区病友的鼓励和协助。

     卓别林曾经说过:用近镜特写,生活就是一出悲剧,而你退远几步,用远景来描述生活,就是一处喜剧。但愿大家能在91奇迹社区的组织和鼓励下,一起创造一个奇迹吧。

    

    


     社群运营

     潘少

     病友家属

     奇迹添彩

     很喜欢返老还童中的一句话:“我们注定要失去我们所爱的人,不然又如何知道他们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重要呢?这也是失去的意义吧。”从知道母亲患癌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要走那一条并不平坦的抗癌之路,也是从那一刻起才知道她对于我是如此重要。

     在这个圈子里熟识的人的都叫我少爷,也算是我的笔名吧。一个标准的80后,有人说80后是苦逼的一代人,作为独生子女的我上有四老下有两孩,什么都要自己去承担,有压力更有责任。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毕竟,有父母家人的地方不论哪里都是家。

     母亲于2015年5月确诊右肺下叶腺癌伴纵膈淋巴转移,对于我们这个家庭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满怀期望去北京想要争取手术,最终被告知没有手术机会。

     抗癌至今七年多的岁月中经历过太多的坎坷,从最初的EGFR检测无突变开始化疗到第二次基因检测到ALK融合突变,从靶向药一代的克唑替尼吃到布加替尼再吃到劳拉替尼,从化疗药的吉西他滨到培美曲塞再到白蛋白紫杉醇。治疗过程中穿插过脑部伽马刀做过两次,体部伽马刀做过一次,三维调强放疗做过一次,期间PICC、鼻饲管、穿刺、气管镜都做过。可以说这些年癌症患者该经历的母亲都经历过了。像我这类人被称为抗癌界的草根,我的大夫朋友称我为走野路子的人。

    

    

    

    

    

    

    

    

    

    

    

    

    

    

    

    

    

    

    

    

    

    

    

    

    

    

    

    

    

    

    

    

    

    

    

    

    

    

    

    

    

    


     这些年,光CT和核磁的片子摞起来都超过了十公分厚了。

     这些年,经历了各种靶向药从用不起到进入医保使得平常百姓能承担得起。

     这些年,很多我想让母亲实现的心愿都得以实现,让她坐一次飞机,看一次大海,出一次国门,看我步入婚姻的殿堂,看到自己的隔代亲,亲耳听一声孙女叫奶奶。

     但也总有遗憾,因为以前对医学知识不了解没有将2014年的片子给呼吸科主任看而错过了手术的机会。

     有过肿瘤缩小的欣喜,也有过进展的惆怅。

     有过新药临床成功的欢乐,也有过病友离去的感伤。

     偷偷哭过、喝过闷酒、惆怅过,但是该面对的还是得面对,我们就是这么一群人,背负着为家人争取更多时间的希望。肺癌并不可怕,让我们携手共同建立一个更广泛的学习与交流平台,相互支持,相互慰藉,共同学习,分享抗癌经验,求知,求医,求存,共同锻造生命的奇迹。

    

    


     平台运营支持

     雨泽

     病友社区运营者

     写在91奇迹重启之前

     终于,要重启肺癌社区了。

     打了快一个月腹稿按了N次删除键才打出这句话时,忽然有种如释重负后没几分钟立马又有了后顾之忧的感觉。释的是深埋在心里好几年的火种可算是又被点燃了,算是对之前的“突然消失”有个交代;忧的是不知这次前路如何,到底可以走到哪。

     的确,是真的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在参与运营51奇迹肺癌社区两年后,没有任何招呼突然跑路,网站、App、群都不管了;又没有任何铺垫的突然杀回来,嚷嚷着要重做一个91奇迹,这不稳定的作风很难让人信服,实在是辜负了当时支持、鼓励、帮助我的很多朋友(尤其是肺腺和小细胞群体)。几年间接触过好些肺癌家庭成员,和其中的很多病友/家属成为朋友,有的在线上一直保持联系,有的在线下见过面吃过饭喝过酒。

     由于个人性格原因,更是对社区无法割舍的情结。只要做,我就想默默的把它做好。而一旦不做了,就一刻也不敢多看它,因为实在是接受不了它已经和我没有任何关系了的事实,遗憾、惋惜和羞愧的复杂情感涌上心头。不告而别期间收到了很多关心奇迹网的家人的App私信、微信甚至电话,询问为什么无法下载、注册等问题。

    

    

    

    

    

    


     “奇迹网已经不做了。”

     应该是我这两年回复的比较多的一句话。每每如此,总要再独自感慨唏嘘一会儿:“真的是太可惜了。”

     这次要做的新的肺癌家人交流社区,叫91奇迹。从51奇迹到91奇迹,从我要奇迹到就要奇迹,我觉得语气更坚定,态度更坚决。

     这一次,我没什么雄心壮志,更不敢夸下什么海口。和19年重启白血病社区(6年里失败了两次,最近又想重启这个患者社区了)一样,就是心中一直有个执念,就是想要有一天能再踏踏实实再来一次,就只要这个肺癌社区在就行了。我甚至越来越觉得,做病友社区就得一而再或者再而三,每一次的重启都会有更深层次的体会。纵然古语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但于病友社区运营来说,我觉得是“一鼓作气,再而盛,三而盈”。

     有时候,简单地做一件事情,只为意义本身,也挺好。所谓的成功,只是一个结果,它也许水到渠成,也许永无来日。奇迹发生于追寻的过程,而不只是结果。

     最后,还是我非常爱用的万年结尾:

     我希望我做的社区像植物一样自然生长,可以吸收阳光和温热,也可以包容灰暗和阴霾。当然,也遵循自己的生命周期,可以自生自灭。

     91奇迹,就要奇迹,只不过是重头再来,一起加油!

    

    


     91奇迹特别顾问

     洪飞

     淋巴瘤之家创始人

     愿91奇迹陪伴大家乘风破浪

     说起我和单病种社区的渊源要追溯到2013年年底,那时候我正在运营自己的病友组织淋巴瘤之家(我是淋巴瘤患者,康复有11年),无意间网上关注到一个叫“和你在一起”的网站,也就是大家熟识的@雨泽 所在团队创建的为各单病种群体提供技术服务的病友社区,这也是当时绝大部分患者组织需要的支持,于是我和雨泽等成了知己好友。

     兜兜转转,2017年雨泽的团队开始运营肺癌组织51奇迹,那是个老站了,有几十万的肺癌病友在上面倾诉交流。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我的精力也不够,未能帮助51奇迹乘风破浪,以致于至今都没有一个成熟的只为肺癌病友建立的患者组织。

     就我做淋巴瘤之家这十来年的最大感受来说,这是一个肿瘤越来越成为慢性病的好时代,精准的治疗手段层出不穷,包括肺癌。实际上我认为肺癌已经不能被简单认为是一种癌症,而是众多不同的肺癌亚型的集合,这和我们淋巴瘤有一定的相似性,现代医学正在尝试将不同类型的肺癌逐一击破,比如ALK+肺癌的抑制剂从一代到四代,不断提高着疗效,长期生存已经是个普遍现象;而EGFR突变领域更是新药层出不穷,再到罕见突变靶点MET等,这些基因层面被细分出来的肺癌越来越接近慢性病,当一个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变得不再那么可怕的时候,我们的病友心中就开始有了希望,而在病友组织中找到相似病友并长期缓解的案例,更是鼓舞人心,这也是我在做淋巴瘤之家时候的初衷。

     如今,雨泽和原本51奇迹的小伙伴们决心重塑一个新的肺癌组织,取名:91奇迹!更贴合这个新时代的病友们的需要,我也希望用我在淋巴瘤领域积累的运营经验,包括提升药物可及性的医保政策的倡导、围绕诊疗经历/医疗负担/生活质量等维度开展的生存状况的调研等经验也能应用到91奇迹,为我们的肺癌病友撑起一把伞,愿在这里的病友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奇迹!

     最后奉上我的照片,拍摄于淋巴瘤之家十周年。

    

    


    

    


     学不会放弃,我们就要奇迹!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91Miracle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