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好说话》,我学到了什么?
2017/2/21 秋叶大叔

     1

     拿到了奇葩说团队的新书《好好说话》。

     先看封面作者,再通看目录,再看序,再一章章读下去。我是有好奇心的,作为说话的书,市场上已经出了很多本,不乏经典,马东团队出这本书,除了依靠高知名度,在内容创作上他们有什么高招?

     第一个收获叫再定义

     重新思考最基本的问题,并给予一个新的定义。

     很多时候,我们要在前人基础上写出新意,是相当困难的。简单写一两点感悟,往往也不过是在前人枝蔓上加一点发挥,你写得再好,也不过是拾人牙慧,更有可能,你写的内容,已经有人写过了,只是你阅读量不够而已。

     回到说话,我们的定义往往是什么?——也许就是两个人要沟通,交流,这就是说话,或者直接联系到演讲或者分享等场合。

     但在《好好说话》这本书里面,提出之所以我们看了那么多说话的书,还是不会说话,就是因为我们总是用一种模式去解决说话中的问题,但是在一个成功对话过程中,可能交替出现演讲、辩论、沟通、谈判、说服不同的场景,我们必须建立五维话术体系,才能真正的提高。

     如下图。

    

     这一招高,在营销里面叫定位,过去的书都很好,但他们都只从一个点出发解决问题,所以不能解决问题,我们给你一个系统解决方案。

     心动了吧?

     第二个收获叫场景化

     与其从理论上讲清楚一个问题,不如引导你到某个场景下理解我们的方法。

     这是一个比较讨巧的方法,这本书的第一章想构建体系,用了很多术语,其实读起来有点生涩拗口,但从第二章开始,进入具体的演讲、辩论、沟通、谈判、说服话术,就是抛出一个又一个场景,告诉我们平时很可能是这样说话的,但是如果试试这样说话呢?

     毕竟是经历过奇葩说考验的选手,给的建议很多都不得不佩服,讲得是比我们好太多。

     用场景化方式写书,好处是通俗易懂,缺点是缺乏整体结构,读起来每个点都对,要串起来用,常常是看完下一节忘了上一节。

     因为第一章的提法在场景里其实人为拆散成知识点,缺乏五个环节都在,侧重某个场景的综合案例。

     但如何找到这样的精彩案例,有时候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这也是课程开发的难点,如何设计一个好案例。

     2

     我看《好好说话》,也在看他们的商业模式。

     我看到了五点。

     第一点叫群体IP

     好好说话的作者个个如雷贯耳,如果一起合著一本书,销量当然不愁,但能否把这些人的能量留下来?那就需要打造一个群体IP,这个IP不但能容纳这些人的特点,还能够持续衍生出一系列产品。

     好在这个IP在他们入驻喜马拉雅APP开发音频课程时已经想到了,就叫《好好说话》,别说《好好学习》给成甲抢了。

     像这样的好名字,就是一个潜在的IP,抢一个是一个,能注册商标就注册商标,值得的。

     我们现在团队叫“秋叶PPT”,也是一个群体IP,我其实在这个IP的实际作用在不断退化,迟早有一天大家会先认可这个IP,不需要先认可我,到那个时候,这个用心运营的IP推出新的老师,大家很自然接受,那么事业才能够说达到了真正的阶段性成功。

     第二点叫能量众筹

     我相信奇葩说团队任何一个人出来写本书,销量都不会差,但是这样的话很可能是每个人都出了一本还不错的畅销书,仅此而已。

     能不能聚合团队的力量,把一本书做到细分市场的绝对领先的头部产品?然后借助这个势能再推出新产品攻占更多市场?

     当然是可以的,只要你能说服大家共同合作,所以这本书特意加上马东出品四个大字,意思就是我们是一个编委会,我们这一帮牛人集团作战,然后拉上樊登、李笑来作序,蔡康永、高晓松、罗振宇推荐,摆明了是要这些知识网红+说话大咖能量助攻,把“好好说话”这个IP彻底给冲起来。

     别忘了,这本书还整合了出版社和喜马拉雅两个平台的能量,他们有机会肯定也全力推,因为推书也是推自己的业务啊。

     这是一个有野心有抱负的团队,也是一个有精神领袖的团队,才能让如此一群人全力合作啊。

     第三点叫多元卡位

     “好好说话”是借助奇葩说能量推出的内容付费产品,首发在喜马拉雅音频节目,很成功,首发日销售破500万,成为坊间热点谈资,现在销量也平稳。

     借着音频节目积累的粉丝口碑,推出图书版,等于是IP品牌在不同平台上卡位,收割不同阅读习惯的付费读者。

     说不定图书火了,还能借势推出视频课程,电视节目,把IP能量越做越大。

     第四点叫相互导流

     “好好说话”这本书里在序言提到我们在喜马拉雅成功推出音频课程《好好说话》后,这句话是导流。

     在书结尾干脆告诉你《好好说话》音频节目已经在喜马拉雅上线,意思是如果觉得书不过瘾,去扫码听音频,原声真人更多示范,更过瘾,这也是导流。

     我特意去看了喜马拉雅电台节目,简介还没有改,应该加上书,告诉买了音频的消费者,也可以看看书,互补学习,疗效更佳。

     好课程要配好教材,这在教育圈是个常识,但是目前搞在线课程的基本上都忽略了这个常识,马东团队出了教材,但相互导流方面还差一点。

     我们秋叶PPT团队,预期今年核心OFFICE三件套,下半年都会推出新版同名教材《和秋叶一起学PPT/Word/Excel》,方便学员对着课程,拿着教材,高效学习,我们认为这样学习效果更好。

     第五点叫暗含伏笔

     “好好说话”这本书标题其实是《新鲜有趣的话术精进技巧》,好好说话是标签词,这就好比我们的说服力图书系列,《说服力——让你的PPT会说话》、《说服力——工作型PPT该这样做》、《说服力——教你做出专业又出彩的演示PPT》,摆明了不排除未来出续集的可能性。

     我觉得这种可能性简直是一定的,先出第一本打开市场,再出第二本延长图书生命力,进一步扩大市场,就好比《星球大战》电影系列。

     不信, 你看图书封面的设计。

    

     果断是强调IP,不过估计马东团队还没有下决心是否出2,否则这本书标题上就应该加一个好好说话1的图标,这对未来购买是有暗示作用的。

     读书这个事情,就好比高手过招,不同的人看到的内容,我其实也不算会说话,人情场合也会怯场,只是相对擅长演讲一些,所以单就书的内容,我也很有启发,但毕竟说话技能不如看他们写书技能,商业模式学得更过瘾,对我事业也更有帮助。

     对于新人,好好看说话技巧就好,不要勉强,当你头脑中贮备的思维框架越多,你读书的乐趣也会越多,这就是为什么重温经典图书总是回味无穷的原因。

     最后把喜马拉雅《好好说话》课程链接也一起送上,做个顺水人情,感兴趣请点【阅读原文】,对了,我的朋友小荻老师在喜马拉雅上也开了《社交网络上的有效沟通》课程,也是讲沟通说话的,不妨对比学习,疗效更佳。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秋叶大叔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