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每个人都说,我就是自己的老板的时代来临 || 创世纪
2016/3/8 秦朔朋友圈

    

     文/周紫楠

    

     2015年,商学院在中国走到了关键的拐点。根据《经理人》杂志做的《中国商学院发展报告——非理性繁荣后的回归》(2015年第6期),“‘限读令’只是一个导火索,……商学院传统的EMBA、MBA、EDP等核心业务,在生源和收入等方面,至少有1/3的流失量,很多商学院的学费上涨计划搁浅。”

     商学院是富人俱乐部吗?商学院是人才“镀金”的必须品吗?你还会读商学院吗?商学院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无论是东西方的商学院,还会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吗?没有意义就没有摇摆,有意义所以才会回归理性继续前行。

    

     2016年3月3日,法国里昂商学院2016年度论坛在上海皇家艾美酒店举办。论坛主题非常符合中国国情——数字时代的企业创新与变革(Corporate Innovation in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Era)。里昂商学院校长Bernard Belletante 和亚洲校长王华院长都出席了。里昂商学院的官方微博、微信还有论坛现场签到和微信群及时分享演讲资料,都显得特别“中国化”。论坛前,我采访了王华院长。

    

     要培养Enterprise Yourself

     (我就是自己的老板)的人

    

     1850年前后,美国纽约、费城两地首先出现商业学校。1881年,沃顿商学院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它是美国第一所大学商学院。法国里昂商学院是由里昂工商会的企业家们1872年共同创立的,是世界上少数同时获得三大国际组织认证的商学院之一(EQUIS、AACSB、AMBA),一直致力于“为世界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人才”,提倡开拓、创新和人文主义。

    

     全球的商学院已经发展150年左右,随着经济社会的变迁,它也一直在变革,不变的就是培养当世需要的企业家精神和能力。王华院长说,商学院比其他学院更接近市场需求,商学院培养人才的思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高度职业分工下的职能型经理人。过去的公司组织是高度分工的组织架构,人力资源部、市场营销部、IT部门等等,在这样的架构下,培养的是Functional Manager(职能型经理人、职业经理人)。

     第二阶段:变革管理人才。变革管理所强调的就是组织的快速调整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它要求以客户为导向而不是以公司功能发展为导向。客户需求往往是综合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单一的产品或服务。项目管理是这类人才培养的主流需求。现阶段就是变革管理人才最需要的阶段。

     第三阶段:主观能动性、企业家精神极强的人才。未来企业组织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具有弹性。王院长讲了一个词——“Enterprise Yourself”,他说这里的enterprise变成了一个动词,意指——我就是自己的老板,我的时间和资源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我可以早上服务A组织,下午服务B公司,晚上做志愿者。企业家精神无处不在,它深刻地影响每个人,用它、时间和资源的完美组合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王院长说,现在很多90后,要的是自我为中心的价值的体现,但是这更考验能力——综合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外部资源整合能力。

    

     场景学:行动式学习

     (ACTION LEARNING)

    

     景一词,如今的存在感,就像互联网的肺。有它,才有活力。对于教学也是如此。

     王院长说,过去的传统教育,基本上是“教”为主,有点“填鸭式”倾向;如今的线上教育,大部分也是传统教育思路的顺延,区别就是大家可以按照自己偏好选择了。随后一段时间,很强调“学”,学生之间辩论、讨论,师生之间互动,知识逐渐内化了,但依然是局限在教室这个时空里。王院长说,他们提倡的则是行动式学习(Action Learning),比如说直接经营一个学生社团,搞定活动预算、保障现金流;再比如深入到公司直接进行案例研究,干中学;再比如,利用数字化跨越时空局限,国际学生间同步完成作业,需要克服时差、误解等,很早就进入跨国工作训练。

    

     国际化思维和连接最需要这种场景化的行动式学习方案不断发展。互联网给了教学以新的“肺活量”和生命力。

    

     好风长吟:东西方融合的智慧

    

     实,我是没有想到一个法国的商学院会表现得这么本土化的。这可能得益于他们1997年就来到了中国,进行合作办学,后来又在华东师范大学内建立了实体校区。

    

     商学院其实是经济前沿观察者的主力军之一。王院长说,随着全球经济中心从西方转向东方,作为一家百年老店的商学院,对于“中国式创新”、“亚洲式创新”中要提出新一代的理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至今没有走出阴霾,宗教矛盾、文化冲突在局部地区间歇性爆发等泥潭依然在,也许东方智慧可以为西方管理理念和哲学提供新的思路。

     他甚至说,里昂商学院应该“与时俱进”。这个词汇是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中最重要的思想术语。比如,深植于法国本土的里昂商学院,以法国学生居多。但全球化的战略在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在的战略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数字化(Digitalization)和绩效导向(Performance)。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结合中,他们有个有意思的项目是跟IBM签订全球战略合作协议,让来自摩洛哥等等非洲学生、让与法国学生、中国学生在同一个线上平台上互动。在非洲的远程教育金融硕士项目就有三百多名学生。绩效导向则表现在另外一个方面,他们是重视产学研的商学院,1984年,他们就建立了全法最早的孵化园,迄今为止孵化项目1350个,做成企业的有950个。

    

     我在想,东西方融合的风吹了整个近现代、当代,依然是好风长吟。相反,中国的商学院能如此深入地在国外生根发芽吗?

     中国的商学院,不可否认的是在大多数的眼中是富人俱乐部,高人脉场景。王院长说道,每个人就读商学院的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一组具有不同权重的目标集。可能读书既想拥有人脉,又想获得学位,还想解决户口问题,也想获得企业发展解决方案。每个人的分层诉求不一样,权重也不一样。所以商学院的项目设计要跟一群人的需求相匹配,每个人需要不同的渠道和频道来获得知识,以适应社会信息变迁。在商学院逐渐回归理性的现在,每个人的需求变得很客观,真实的能力导向可能就慢慢走向人脉导向了。

     东西方的融合不仅是智慧的融合,也是供给和需求的融合。

    

     互联网+是内需的狂欢,

     数字化则是一生努力的承诺

    

     坛上,他们请来了埃森哲、博世、EMC等跨国公司高管来分享数字化变革经验和前瞻。数字化(Digitalization)已经二三十年了,就跟大部分80后、90后的年龄一样,可能我们一辈子就在这个概念里和努力里,看着所有的人和事物不断发生新的连接。

     “互联网+”,是最近两年的概念,它很热。大家都在热情高涨得想方设法参与这场热潮。王院长说,他们分享这场论坛,不是为了走形式,也不是为了追逐热点“互联网+”,而是探测到了真实的教育需求。

    

     他们请到的人都是外企高管的,使用的语言,都是科技的,冷静的,理性的,甚至有点枯燥的,不像大部分论坛有演讲感染力特别好的企业家。但有时候我会想,我们生活在数字化的年代,这个过程要持续一生,热情总会用完,人需要冷静的充分的可持续的知识武装自己,才能不至于被这个时代淘汰,”Enterprise Yourself”,永远做自己的主人是需要实力的。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qspyqswhz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秦朔朋友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