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印度造,企业家中国造? || 商业链接
2016/4/21 秦朔朋友圈

    

    


     文/梁云风

    

     2016年4月2日上午,Building India Inc.峰会在印度理工学院召开,中印两国产学研互联网界领袖一起讨论了印度的经济、互联网创业创新、新媒体等新兴议题。会后,中印两国企业家群体以及重量级的企业又不可避免地被媒体拿出来比较,有关中国科技企业与印裔高管的话题热度长盛不衰。

     印裔高管在美国商界的成功是一个现象级的话题,但是,另一个有意思的观察发现,华裔虽然在美上市公司身居要位的不如印裔,但中国本土企业在美上市的却比印度公司表现优异得多。

    

     中国在美上市公司表现抢眼

    

     2015年A股疯牛,刺激了一大批的在美上市中概股欲退市回归。事实上,中国当下最具活力的公司中,相当一部分在美国上市,新浪、搜狐、网易、百度、携程、巨人网络等国内盈利能力强的科技、创业公司都在美国上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阿里巴巴。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纽交所敲钟,首日即上涨38%,市值达到2314亿美元,跃居全球第四大市值公司(在苹果、谷歌、微软之后)。这从一方面可以看出,美国投资者对中国科技公司的肯定。

    

     相比于中国在美上市公司的抢眼表现,印度公司表现可谓差强人意。《财富》杂志于2015年8月20日发布了最新的美股“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排行榜,5家中国在美上市公司上榜,分别是诺亚财富、奇虎360、正保远程教育、好未来、搜房网。其中诺亚财富排名第五,奇虎360排名第七。而众所周知,中概股在美普遍被低估。反观印度公司,前五十名无一上榜。这份以“增长”为考核指标的榜单由《财富》杂志每年发布一次,锁定在美国上市交易的所有公司,根据其近三年来的营收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以及年均总回报率进行排序。这已经成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评价参照。

     近两年,中国互联网经济正以30%的速度递增,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进入全球互联网公司10强,且无一例外都在美国上市。作为印度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Infosys(印孚瑟斯)一直是印度高科技企业的代表,但对比中国在美第一股阿里巴巴的,它4月15日市值429.70亿美元,尚不足阿里的四分之一。

    

    

     职业经理人VS老板

    

     中印跨国企业在美都有优异的表现,但是中国企业主要表现在良好的股价,而印度更表现在声名鹊起的印裔高管的良好口碑。

     先看中国企业。中国商业文化是缺乏职业经理人传统的,在中国企业,永远只有两类人,一类是老板,一类是打工的。大部分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尽管职业经理人早在1840年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就已存在,当时外国洋行的买办即是中国最早的职业经理人。而由于被阉割了市场属性,改革之前的国企并没有职业经理人这一说,现在的国企领导还多有行政级别。因此可以说,职业经理人这个观念真正被国人接受还要到改革开放后的外资企业。

     由于缺乏职业经理人传统,一方面导致企业家不放心把公司交给职业经理人,这是目前大部分家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但这也同样倒逼企业家自身奋发图强,将自己化身为职业经理人,把家族基因延续下去。另一方面,社会对职业经理人的认可还停留在物质的激励上,“企业家”的称号约等于“老板”并没有改变,这也是当下职业经理人辞职投身创业的重要诱因,“打工者”的身份充满了不稳定性。

     这种状态与印裔高管在美的成功形成鲜明对比。印裔在美掌控科技巨头企业和顶级商学院,得益于美国商业文明的成熟。经过数百年的淬炼,美国形成了完整的职业经理人文化,印裔成功地融入其中,是值得中国企业家学习的。在美国公司里,第一代华人移民能做到初级经理的不多,做到高级经理甚至管理层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相比之下,同样是第一代移民,印度人初级经理随处可见,管理层、高级经理也比比皆是。

    

     中国的企业家,习惯放权的(如王石)不多,习惯放名的(如任正非)也不多,职业经理人最核心的是要实现一个企业的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的有效分离。在公司治理层面上,国内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这些权力多是交织在一起分不清的,中国职业经理人“水土不服”也就不难理解了。

    

     培育企业还是经营企业的人?

    

     培育企业和培育经营企业的人,中印两国在朝不同的方向发展。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造就了中国企业的卓越表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GDP从1980年的4552亿元到2015年的676708亿元,35年间增长了近149倍,特别是从2003年到2012年的十年间,年均增长超过10%。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巨大的国内市场孕育了一大批的“独角兽”企业,阿里巴巴、新浪、百度等企业都是在中国完成了从婴幼儿期到青壮年的成长,并赴美上市。

    

     对比印度GDP,2003年约51187.4亿人民币,中国则是121002亿人民币,中国是印度的2.36倍;到了2012年,印度是115945.6亿人民币,中国则高达534123亿元人民币,中国是印度的4.6倍。印度国内的改革起步于1980年代,与中国基本同步,但国内消费市场和就业市场却并未得到有效改善,从某种方面来说,印度软件人才的大量出口,正是国内市场持续萎缩的反映。在中国不断培育企业家的时候,印度正在大量出口技术、管理人才。

     同为“脑力外流”国家,近年来中国大量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创业,“回流”现象明显,2012年,中国回国人员总数达到了27.3万人,这引起了发达国家的高度关注,美国甚至有学者惊呼西方出现了“逆向人才外流(reversed brain drain)”。但印度仍在经历“脑力外流”的发展阵痛,一方面,印度急需各种人才,不得不花重金聘请外国人才;另一方面,许多人才流失它国,成为它国发展的人力资源。比如印度理工学院(IIT)每年超过三分之二的毕业生去了美国,印度人力资源部把IIT人才的流失称为印度“最昂贵的出口”和“民族发展的致命伤”,目前,美国已经成为最吸引印度留学生的国家,每年大约10万印度留学生在美国学习。此外,大约2万印度留学生在英国院校学习。这些留下来的印度学生,正是脱颖而出的印裔高管的庞大基数。

    

     印裔在美的成就的确值得国内企业家学习,但理性来看,印裔终究只是在少数族裔中较为突出而已。2015年8月14日,《中国经济周刊》委托派思咨询(APEX RECRUITER)对美国500 强企业印度 CEO 的现状做了分析报告。派思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美国500强企业CEO国籍分布中,仅有75家(15%)企业的CEO为外籍或外裔身份,而425家(85%)的企业还是由美国本土CEO领导,在这75位外裔(外籍)CEO中,虽然人数最多的是印度裔(籍),但也只有区区10位。随着中国企业及职业经理人的不断国际化,优质的“中国造”CEO占领欧美市场也指日可待!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qspyqswhz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秦朔朋友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