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我们来谈谈严肃的问题,比如孵化器发展 || 朋友说 | 第141说
2016/6/6 秦朔朋友圈

    

    

     这几年,股市不景气、实体房产、钢铁等行业严重低迷,逐利资本也在寻找新的出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全国各地孵化器建设蓬勃发展,各地政府的支持,私人资本“扎堆”的涌入带来了孵化器行业的快速增长。仅在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就聚集了3W咖啡、车库咖啡、天使汇、创业家、氪空间等数十家创业孵化器。短短几年内,国内孵化器已经由2011年底的1034家发展到2015年底的2000多家。

     虽然传统孵化器、创新工场、创客空间在提供服务方面有一定差别,但基本功能还是类似(“保姆”式服务的口号也提了很多年了,北京瀚海智业的人一定不陌生)。本文将为初期创业者和创业企业提供场地、资金、人才、财务税务、知识产权、市场和管理协助等个体服务(本文将针对具体企业的个性化服务称为“个体服务”)及公共服务的服务机构统一称为孵化器。

     这些孵化器充分利用国家政策,配置资金、人才、场地等市场资源,积极开展同高校、研究机构等的合作,为创业者提供服务,推动了创业企业的发展,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也促使创业不断产生新的亮点和机会。随着孵化器产业的发展,孵化器本身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与社会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这个信息互联时代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加强,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非常有利。

     孵化器短期大量的兴起,必然伴随着一些问题。

     一、自身能力不足。孵化器大量的诞生,造成孵化器经营人才及其经验严重不足,必然带来服务能力的不足,也必然带来盈利能力不足。有不少孵化器本身就是房产公司为解决库存而设立,还有原来经营的市场、仓库改建而成,比如鼎好、海龙等中关村电子卖场也整体转向以企业孵化器为代表的写字楼。这些企业中,不少对孵化器经营严重缺乏经营能力和水平。

     参加孵化器交流会的时候,看到身边年轻的面孔,不由感慨自己已经成了“老兵”中的“骨灰”了。年轻就是力量,工作有活力,有思路,创新能力强,他们是孵化器的未来,虽然在经验上,可能还是“老姜”们稍微强点。

     二、业务模式的雷同化,创新能力不足。各家的口号宣称能够提供的个体服务和公共服务看上去都很类似,各家孵化器的能力和主题不鲜明。用投资人的话说,有没有“核心”能力或者创新的东西?

    

     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孵化器与其大而全,还不如集中精力做好某一行业或者某些服务,其他的服务通过社会合作去取得。如果真有哪种“学霸”类型的孵化器,各方面能力都很强,我们也应该为其发展鼓掌欢呼,但是很多情况下,一个有缺点的人是大家都觉得可以信赖、合作的人。企业、地区、国家往往由于历史和资源的原因,不能面面兼顾,对企业来说,贪大求全,啥都想做,往往成为不少企业发展的噩梦。

     三,项目资源缺乏。孵化器在市场上争抢好的项目,不少项目同时进入了很多家孵化器的数据库,也造成很多为了孵化而孵化催生的项目。跟同行交流中,往往一开口就听见人说,我们想寻找或者投资“高科技,TMT,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教育”方面的项目,感觉是大家都这么说的。

     啰嗦几句,有幸看到一家企业推送的项目中,“停车场”项目就有好几个类似的,而其赢利模式、技术方案的设计,还没有超出两年前笔者跟朋友一起做的BP的范围。“停车场”作为分享经济的一个例子,充分利用闲置资源,方便驾驶人,的确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没有深圳怡丰机器人公司开发的那款号称“日德”都跑到深圳来学习的、停车运载车那样的神器出现,导致有些根本性问题无法解决,最后我们不得不放弃。目前的停车场项目,还是集中在资源先期整合基础上,一些根本性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这样的项目,尽管有一定的市场空间,还是显得创新性不够。

     四、赢利能力不足。各地政府对孵化器、创新工场、创客空间的建设非常支持,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对于达到国家级标准的孵化器,一次性补贴就达到100万,最高如郑州达到300万。在孵化器使用的场地方面,一般免收营业税,对孵化器提供服务取得的收入,也有减免所得税等优惠,针对创业者入住孵化器,政府也提供相应的注册、税收等多种优惠政策。不少孵化器,由于赢利能力不足,造成了对政府补贴的依赖,真正实现赢利的企业不多。

     孵化器产业的未来发展,个人认为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向。

     第一,将孵化器的发展跟经营者自身优势相结合,进行垂直整合,推动创业。

     孵化器的创建者,由于自身优势的不同,因此在孵化器的经营上,应该结合自身优势,突出自己的特色。如果我们的特色就只是提供一杯咖啡,那么我们就做“咖啡馆”好了。如果创业者走进去,只见咖啡不见投资人,会有些失落的。

    

     以百度、京东、腾讯、三大电信运营商等为代表的企业,结合自己的技术、资金、市场资源等优势,为创业者提供创业中心服务,尤其是跟自己的业务密切相关的企业创业,相当于培育自己的产业链,是一种很好的模式。

     高校、研究院所提供的创业服务,一般在研发和项目来源上具有很好的优势,但是他们在资金和市场上相对较弱。其中也不乏启迪之星这样有高校背景的企业,现在更多的是孵化器与这些机构进行技术、项目上的合作。

     孵化机构也可以针对某些产业进行定向孵化,提供行业先进产业技术以及孵化基金,帮助特定领域创业者将技术落地,产业化发展,进行有针对性的孵化,这样的模式在产业园中比较常见。比如,北京石景山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中关村和上海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等等多个云计算产业孵化器,通过调动行业资源的整合能力,帮助创业者成长。

     第二,孵化器“内外”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

     目前,在北京的各种孵化器之间,孵化器和服务提供机构之间,已经开始形成了合作构建生态系统的态势。这些孵化器中,除了常见的为创业者提供办公空间、个性服务、公共服务的孵化器外,有为创业项目提供路演支持的服务机构,如路演天下、知南针;为创业者提供技术问题解决服务为核心的孵化器,技术VC如“骑士团”;有为创业企业提供资金服务的各种投资机构,偏好从种子、天使、A轮等不一而论;也有专门服务于从孵化器毕业的企业的“众舍空间”;甚至出现了服务于孵化器的企业,为孵化器提供各种服务。孵化器内部的创业企业之间可形成以技术、市场等为纽带的良好互动生态系统;孵化器之间,也可以形成以产业链为核心的、上下游之间的相关深度合作,建立生态系统,催生“内外生态系统”的形成。

     孵化器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有另外一种层次之间的合作。作为医药类创业企业,到医药类孵化器去入住、办公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创业者的住处可能离那里很远,如果孵化器之间可以合作到物理空间共享,创业者也可以在离自己家近的孵化器办公,需要时去该医药孵化器工作。类似“云”服务,这是真实的“云”,即孵化器之间在一定利益划分条件下“联合办公”,允许在孵化企业选择就近孵化器处理大量日常事务,需要交流再回自己本来入住的孵化器。

     第三、孵化器本身要培育自己的“明星”创业企业。

     “网红”经济在博取眼球,赢得市场的同时,昭示我们的孵化器经营,也应该培育自己的“网红”——“明星”创业企业。

     对孵化器本身,创业者期望得到的支持,首先是提供最经典的“3M”服务,即资金支持(Money),市场资源 ( Market),能力培养(Mentor)。(如果哪位看完创立了”3M"咖啡,一定请我喝一杯,只是得先看看这个标记是否侵权哈!)。除了第三个“M”由于创业者一般高估自己的能力,使得该项需求成为隐性需求外,其他两项均是创业者最急迫的需求。创业者还希望将入驻的孵化器,能够有些成功培育“明星”创业企业的范例。做不成华为那样的“牛”,最少也可以想象成“风口”那只猪,孵化器本身是否能把风吹起来,创业者也是很关心的。

     不管是做企业还是做人,培养几个典型的“明星”级创业企业出来,如同大家老拿来对标的“YC”,那么该孵化器就一举树立了自己的“江湖地位”,这对吸引优质项目就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培育“明星”企业,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选择好的项目进行培养。相信各家孵化器企业,都是严格要求,都有自己的一套选择方法,这里也不再啰嗦。

     培养“明星”企业,意味着孵化器企业本身需要“出点血”,不管是时间、精力还是资金。 从孵化器诞生的历史来说,"Incubator",本身就需要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才能孵化出小鸡来,小鸡在能上市前,不喂几条虫子,最少也得喂几把米吧!企业提供免费办公空间,提供一些公共服务的确也是需要的,没点资金实力的确做不了。至于做“3M”的能力,本文不想码太多文字在孵化器本身练内功上,这个问题说的人很多了,看客可以参阅他人的文章。“广泛撒网,重点培养”的模式对孵化器来说,绝对是值得去做的。

     第四、孵化器要有长远眼光,既要舍得下功夫去筛选和培育项目,也要允许部分项目失败。

     孵化器从自身建设上,需要下功夫去配备和培养自己的资源。

     自身素质好,怎么也能吸引人!“撩妹”或者“被妹撩”的根本动力还是GGMM本身具有让人来撩的欲望或者让被撩者喜欢上的潜质,所以炼内功是必须的。“欲成神功,必先自宫”,必要时候,忍受点痛苦与寂寞,深山苦练几年,体壮胆肥再上阵也不是件坏事情!高举高打毕竟是要有钱来烧的,打不过就白耗费投资人的钱了。

    

     在项目方面,除了抱怨优质项目少之外,孵化器可以适当的客串“医生”。我们有的项目,本身市场方向不错,团队、技术、经营或者其他方面有点毛病,甚至有的很突出,这个时候就需要孵化器本身具备点医生的本事和菩萨心肠,整两服药,高烧时来点大黄,消化不好来点健胃消食片,帮助创业者理清思路,设计好赢利模式,开拓市场资源,补充创业团队人员,适当的治疗下,也能挽救一个项目。当然,这样的项目本身不能缺的太多,最少保证不能3M都缺乏吧! 这样的服务,当然孵化器可以要求以“股份”或者其他作为回报,而且,可以多要一点。“中驰资本”罗梓珅提议成立“技术VC”联盟,最后公司化来做这方面的事情就是这个概念的一个体现。

     孵化器还需要有跟创业企业“绑定”的思想,能够有长期服务的理念。既然要赚钱,除了服务之外,跟着投资,的确是应该搞的。自己养大的儿子,不能只服务别人,搞得老爹老妈一点福都享不到吧!不要太吝啬,适当投资,从创业企业的成长中分享些收益,才是孵化器的初衷。养儿子的,时机成熟就要放手让儿子出去做事业,千万别念着“父母在,不远游”,该放手就放手,接着培养新的企业,高高兴兴享受那一份培育出了优秀企业的荣耀就是了。

     有的时候,我们也要有点以色列政府的精神,适当允许部分项目失败。以色列政府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为进入到孵化器的企业提供两年的软贷款,即企业失败了不需要偿还,成功了连本带息、以很低的利息把政府的贷款还回来就行,政府这时候又可以用这些钱去扶持新的企业。孵化器企业在目前的态势下,赢利已经很不容易,在保持谨慎稳健的同时仍然需要有VC风范,算大账,寻求整体赢利,才是鼓励创新,激励黑马或者”独角兽”出现的举措。没有试错精神,薛蛮子拒绝“马云”这样的事情总会发生的。我们并不能责怪薛先生失误,当初按照他的标准 “马云”就是不合格。当然能够通过问题项目和团队“技术VC”进行纠偏是最好不过的了,这也是建立在孵化器同企业之间密切合作的基础上。

     另外,我们的眼睛也别只盯着国内的创业者,既然是信息为王、资本为王的时代,到硅谷也好,到以色列也好,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到国外找项目也是不错的选择。北京瀚海智业,我的老东家,已经走出去好多年了,值得大家效仿。这么一说,又绕回自身能力的话题上来了,如果简单的英语会话都不行就别想这事了。

    

     以上浅见,好多也是糅合了别人的想法,就当一个读者文摘吧。

     砖头我已经扔了,大家要抛玉还是拍砖都可以,欢迎批评、探讨。

    

    作者廖江龙,清华IMBA,从事大数据防伪。北京最早的国家级数字娱乐产业孵化器——北京华海基业科技孵化器的主要建设者,成功将一家市级孵化器建设成为国家级孵化器。

     “朋友说”投稿邮箱: friends@chinamoments.org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qspyqswh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秦朔朋友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