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丁之歌
2018/9/10 0:01:00 秦朔朋友圈

    

     关注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205篇原创首发文章

     当我们为一个行业设立节日的时候,这个行业应该是非常重要的。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夫子,当年在杏林开坛收徒的时候,应该没有想到,他创立了一个这样影响深远伟大的、永恒的行业。重要的是,他开创的这个行业,让贵族以外的人有受教育的机会。

     今天是教师节。每到这个节日前,家委、家长群就会有一轮讨论,送什么礼物给老师好。而每年的这个时候也变得越来越敏感,有一位职业是老师的家长就在讨论时在群里甩了一条消息给大家:

     【转发某区政务短信】教师节来临之际,局机关纪委祝广大教师节日快乐!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上级部门有关廉洁自律规定精神,坚决反对“四风”,营造教育系统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请各单位要严格执行师德建设和廉洁从教的有关要求,自觉拒收学生、家长(家长委员会)给予的“红包”礼金、礼品、购物凭证、贵重物品等;各单位可采取“倡议书”、“告家长书”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完成作业”、“我的好老师”等方式表达敬师情谊。局机关纪委将对本系统党员干部、教师违规收受“红包”礼金礼品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一旦发现,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她的结论就是,一句问候之外,其他都是警示。

     而诱发全民吐槽的节目《开学第一课》之事也只是刚刚过去。报到的当天,家长们都接到通知,要求陪孩子们看央视的《开学第一课》,拍照写读后感,到第二天就在群里看见有家长吐槽,说央视的节目前面有十几分钟广告;也有家长说,后来在网上看复播,就没有广告了......再后来就看到央视针对此事的道歉。

     我们神圣的教育,究竟是怎样了?

    

    读书也许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的爸爸,做为农家子弟,要读书就得卖掉家里的猪,走几十里路去上学;到了我们小的时候,读书已经是义务教育,上学是不难的一件事情,但是要去好学校,要转学,就不容易。

     我在小学的时候因为搬家需要转学,搬过去的这个区有一所非常好的小学,而这所小学连插班考试的机会都没有,理由是没有学位。后来,我只好去另外一所非常小的学校,小到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一共只有五间教室的麻雀学校。这个学校给了我一个考试机会,当时的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给我出了一道作文题:《暑假二三事》,我已经不记得自己怎么写的了,总之后来被录取了。

     这个录取被证明是对的,因为我后来拿了这个区的作文竞赛一等奖。到了这个学校,对我而言其实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远远超过前一个名校。因为收我的语文老师是梅嘉陵,当年闻名全国的《园丁之歌》的原作者,因为文革过后刚刚平反,蛰伏在这个小学校做老师。

    

     他身材不高,戴着朴实的黑框眼镜,有浓密的长眉,说话带点鼻音,烟不离手,红扑扑的脸上总是笑眯眯的,是个慈祥的小老头。

     现在算来,那时候的他也不过四十左右。梅老师上课从来不是很严肃,热天穿个白色老头衫,摇一把蒲扇就上讲台,不会要求我们把手放在背后一动不动,有学生上课走神睡觉也不恼,走过去用扇子敲敲他的头,有时候也只是做势要打,但并不会真的打下去,也不骂人,依旧是笑眯眯地继续讲他的课。

     他给我们的作文改得非常仔细,密密麻麻的都是修改和批语,也许因为改的时间长,作文本常常留有他手上的烟味儿。

     教课之外,他还带领我们做两样事情,我的记忆也非常深刻:一是做植物标本,二是去访谈知名人物。

     植物标本的制作,就是把我们身边能采集到的植物晒干、压平,然后用小纸条把它固定在A4纸大小的卡纸上,固定的时候要尽量模仿它在自然界生长的状态,做好之后,在卡纸上标注名称,以及根、茎、叶、花、果的位置。

     为了写好人物,他带我们去老干所访谈《革命家庭》的原型陶承。这些应该不是一般老师会带学生去做的事,是我们作为他的学生额外的福利。

     愚钝如我,虽然不能做出精美的标本,也写不出他那样有名的作品,但是知道了怎样才是认真观察一朵花、一棵植物,和写一个真实的人。

     那时候懵懂,并不知道老师在刚刚过去的文革中经历了什么。他的两部作品,《园丁之歌》和《革命家庭》,都被拍成了电影,在那个年代,绝对应该算是爆款的作家了,可是他从来没有提过,既不提作品给他带来的荣耀,也不抱怨作品给他带来的冲击,像当年那么多流行的伤痕文学一样。

     他非常的平静,非常的敬业,在我们心目中,他就是我们的一位老师,且只是一位老师,他对学生总是那么和蔼,记忆中他总是笑着的。

     人们说,孔夫子是圣人,他一生坎坷,还能在年老的时候保持怡然的心态,开班授徒,写作自娱,名言千古。孔圣人咱们是无缘得见了,但是回头想想,梅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进入中学以后,小学的事情就被我抛在了脑后,再也没有去看过他。后来知道他在2011年去世了,我们是再也见不着他了。

    

    教育行业该如何,教育理念要怎样,会有很多的专业管理、分析和探讨。咱们普通人说的是教育常识。

     湖北人形容带小孩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字,叫“引”。带孩子就是要引导,不是打压管制,也不是一味地扶持,是要引着他,也随着他,这种感觉,做父母的都在慢慢摸索。

    

     老师的《园丁之歌》,我也是后来才看,现在想来,还依然有意义,对做父母也有很多帮助。

     那里面有一个淘气的学生,不爱读书,爱玩车,把算盘都拆了,拿拆下来的算盘珠当车轮,做了一个小汽车在课堂上玩。对于这样的情况,没有经验的新老师会粗暴对待,管制打压;而老教师则会循循善诱,用孩子对汽车的喜爱引发他的学习兴趣。

     老师说“树从根上浇,人从心上育”啊,调皮的孩子或者学生都是相似的,而好的老师或者家长是多么难得,不管什么年代。专家说: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一个孩子找到适合他/她的生命成长方式。

     所以家长要做的,不是灌输者和服务购买者,而是成为赋能孩子的生命教练。

     教育行业现在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为了利益,今时今日,人们能做出什么样的行为,我们已经都看到了。

     圣人被我们供上神台,其实并不会被人常常地记起。

     午夜梦回,现在会想起一个人的微笑,他无声地、远远地看着我,他就是那样无声地笑着看着我们。

     附录:百度百科上的《园丁之歌》背景。

     《园丁之歌》事件是指1972年湖南专业文艺调演中涌现的剧本,剧中塑造了一位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形象。1973年,该剧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彩色舞台纪录片。江青、张春桥在1973年7月28日审片时,诬陷该剧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唱赞歌,为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招魂,并强令进行全国批判。

     1974年8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初澜的文章《为哪条教育路线唱赞歌——评湘剧〈园丁之歌〉》,此后,各地报刊发表近百篇批判文章,围剿《园丁之歌》。1974年12月,毛泽东视察工作到湖南指定要观看这部电影,并加以肯定。但“四人帮”仍负隅顽抗,继续玩弄阴谋诡计。1976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的文章《扼杀〈园丁之歌〉也是为了篡党夺权》。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 图片 | 视觉中国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qspyqswhz

     投稿、内容合作、招聘简历:friends@chinamoments.org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秦朔朋友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