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是如何保护孩子、教育孩子的?
2019/1/17 0:01:00小瀑布 秦朔朋友圈

    

     关注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441篇原创首发文章

    

    1月8日上午11点17分,在西城区宣师一附小右安校区内发生了一男子伤害儿童事件,约有20名孩子被手锤砸伤。嫌疑人为49岁的黑龙江人,案发时还是学校里负责维修的,此举是发泄对学校和社会的不满情绪。这是2019年第一件大型伤害儿童的案件。真的希望也是今年最后一件。

     2018年有三个掀起轩然大波的类似案件,即4月的陕西米脂第三中学砍人事件、6月的上海世外小学砍人案,以及10月的重庆巴南区幼儿园砍人事件。

     不分东部西部,南方北方,发达还是欠发达地区,都会有发生这样的惨事。社会上总是有生活失意、工作无着、内心混乱、精神不稳定的人。这会是社会顽疾吗?怎么防治此类案件?怎么珍重血的代价?

     最近大家都在传播日本的经验,突出的是2001年池田小学伤害儿童事件后,日本社会保护儿童的措施全面升级,首先是学校的安保升级,监控、自卫武器、安全课、学校家长间的沟通合作、志愿巡逻队等;然后是政府和社会合作的儿童110制度的建立,有意愿帮助儿童的商店、民宅,都可以向政府申请成为儿童110之家,孩子们如果遇到危险,就可以去那里求救。还有儿童110出租车,司机会紧急帮助遭遇危险的孩子。通过大家的持续、坚韧的努力,几乎终结了90年代以来频发的此类事件。

     总之,这是一项“大家的事情”。学校会怀念那些逝去的孩子,甚至在他们“走后”还颁发了毕业证。他们选择理性地记住伤痛,时刻提高警惕,在魔鬼的细节中保护孩子的安全。每个相关的人能提供的安全感多一分,孩子就能多一分生命的保障。

     真正的止悲止损,是接受现状,分析甚至确认已经发生的伤害和损失,一步一步艰难地挪进,每时每刻都尽量守护身边的儿童并形成持久机制,不要让新的伤害、损失发生,让萌芽中的后患尽量被控制、消灭,让每一个“空子”,意想不到的事情受到监控。日日想,月月想,查漏补缺是每天都要做的工作。在这个不确定的年代,确实更要敬小慎微。

     很难理解,也要尽量去理解,很难接受也不得不接受,然后花很多精力和时间去做点改善的事,虽然不能轻易做到改革之事,意识和面貌可以日复一日地改进。

    

    我国近代西学第一人严复认为,一个国家的强弱存亡决定于三个基本条件:“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慧之强,三曰德性义仁之强。”

     注意,“血气体力”被放在了第一个。不少人看过日本幼儿园锻炼身体素质的视频,2岁开始抹地板锻炼腿部力量,3岁单脚弹跳,走路稳重。日本每个幼儿园都会针对幼儿体能发展设计校舍、操场,每年举行很多活动,激发孩子们对于运动的兴趣,日常的教学中提倡让孩子们自由奔跑。许多幼儿园还有一个专门的体操房。老师会测量孩子的心率等运动数据做分析;提倡夏天游泳冬天裸跑,无论男女儿童都要进行足球等比赛;40%以上日本小学生每天锻炼2个小时。

    

    

     日本人保护孩子,首先从锻炼和训练孩子做起。体质最需要通过日复一日的训练才能看得出成效。至于训练孩子的其他方面,所有包自己整理,训练条理性;垃圾严苛分类,从娃娃抓起;自己拿包拿重物,家人空手;自己穿衣服,生活自理;冬天穿短裤培养适应性,连小丸子动画片都有“冬季露天浴”……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家人分担家务。身体最重要,健康最重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奋斗的本钱。孩子一生下来,最重要的是加强体质,每次看到儿童医院里人山人海,甲流、支气管炎和肺炎几乎是换季必备,真的感慨,锻炼身体要从娃娃抓起。

     日本家长也注重保护孩子的情感,经常带孩子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甚至是0岁就参加运动会,经常一家人集体行动,不会把孩子撇下交给老人。笔者觉得,这一条比较重要,无论是亲子活动(以孩子为主导),还是非亲子活动(以家长为主导),让孩子在很多场景里适应、习惯,让一家人有共同的生活方式,很重要。在一个随时充满“家庭集体感”的环境中,不仅有助孩子安全感的培养,也有利于塑造全面的人格。

    

    在日本,从孩子上幼儿园的那一刻起,交通安全教育就已经开始了。吃住行是人的基本活动,前两项基本在家里,行在家外。交通安全教育格外重要。幼儿园会准备一系列日常用品给孩子们,包括贴在帽子、书包、胸前姓名牌上的交通安全标识等等。学校和家长一起开会商量制定好孩子们的上学路线,还有路口轮流值班表。交通部门会画出“通学路”的标识,即一个大人牵着小孩的标识。警察会去幼儿园上专门的交通安全课。学校和社区还会举办交通安全运动会。

     学校的安全,学校加强防控;学校周边的安全,除了交通安全外,更重要的就是会否出现犯罪情况。教师会根据当地警察提供的资料,告诉学生及其家长附近发生过的情况,提示易发生危险的区域。学生还有一些简单好记的口号,如“墨鱼寿司即不去”、“不乘”、大声呼救、立即逃跑、告诉警察或身边的大人等。日本政府还曾经出台过“放学后儿童计划”,2018年更新后的措施包括,在所有小学校区内一体化推进“放学后俱乐部”和“放学后儿童教室”两项事业等。

     此外,日本社会对儿童拐骗相当重视,2015年7月7日,日本奈良的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女孩疑似被诱拐,警察接警后,不到3分钟、200多个警察迅速封锁了市区各条道路出入口,小女孩当天就被解救出来。据日本警察厅统计,2017年日本全国共发生了620起以儿童为目标的各类违法案件。其中,针对0-12岁儿童的诱拐案件为72起,比前一年减少34起。日本警察厅强调,为保护儿童安全,加强警方、地方社会和学校的合作变得更加重要。

    

    

    针对虐童事件的发生,日本在不断改善儿童保护的法律和法规。虽然这些事情屡禁不止,甚至连儿童保护设施里仍然存在虐童现象,但他们依旧屡扑屡起。

     1947年,日本就颁布了《儿童福祉法》,所谓《儿童福祉法》就是国家从孩子的出生开始到成长中, 要保障孩子的健康,并且生活有保障而制定的法律,目的就是保护儿童,明确列出对于孩子禁止的行为。2000年日本制定了《儿童虐待防止法》。厚生劳动省对虐待儿童的规定,也在逐年细化。自2004年起,日本政府规定,每年11月为“防止虐待儿童月”,民间也为此开始“橙丝带运动”。随着虐待儿童事件的逐渐增加,日本政府也大幅增加儿童福祉司的入职人数。此外,设立儿童咨询所,也是日本保护儿童的另一重要举措。民众如发现附近有虐待儿童行为,都可以拨打热线电话举报,电话会被自动接通到离家最近的儿童咨询所。从2015年起,儿童咨询所的拨打电话统一为“189”。

     2000年前日本也发生过儿童保护设施虐童行为,家长和孩子们靠着持续不断写信申诉,警察顶不住舆论压力,抓住了园长及其儿子。园长被法庭以伤害罪判决有期徒刑8个月,其儿子以强制猥亵罪被判决4年的有期徒刑。所以,记住,人的抗争方式,有力量的、持续性的笔头功夫也很重要,这也是生存技能。

     还有人们近两年最关注的疫苗问题,也是保护孩子的重要领域。去年的长生生物案(目前进展是:涉嫌重大违法的长生生物退市已经板上钉钉了,然而在退市前还有30个交易日作为风险警示期,以1月16日复牌作为起算点)之后,金湖县疫苗事件又在近日浮出水面,家长怀疑疫苗过期,警察正在调查。在日本,孩子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表在《母子健康手帐》里有明确记载。这个手账其实记录了宝宝从出生到8岁期间的饮食、生病、疫苗接种等各种信息,还有一些育婴的知识,约有100页。关于疫苗接种的信息,为了避免手写错误,他们会将疫苗盒子上印有厂家批次的贴纸直接贴在手册上。笔者认为,疫苗领域,信息全部公开,可追溯,是破解问题的关键所在。大数据时代了,每个人几乎都是透明的,为什么不能让疫苗数据也透明起来?

    

     日本人对孩子的保护武装到了牙齿,在幼儿园,就会请牙医来,一边给孩子们检查牙齿的发育状况,一边理论加实践,教会孩子们如何护理牙齿。此外,日本学校还想到了假期的安全问题,反复强调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项,如,假期不得下河游泳,未经家长许可、不可私自出门玩耍,不能擅自接受别人的吃的、喝的东西等。大家都会不自觉有个感受:每年暑假总是会有一些孩子溺亡的事件发生,每年寒假总会有些交通事故、烟花爆竹的伤害事件发生,仿佛一放假把一些风险释放出来了。

     日本幼儿园里的孩子,每个月也都有一次例行的防灾避难训练,假设地震、火灾、台风发生时,让学生学会在危急时刻逃生、自救的方法。让孩子对危险形成条件反射,能够躲的、逃的、应对的,形成肌肉记忆。

     总之,平常孩子是怎么成长的,他们的吃的、喝的、日用的、医用的、出行的、活动的场所,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略风险。日本人在保护孩童中其实更多地在进行细节教育,为了培养出真正好的身体素质和应变能力。

    

    至于其他教育的细节,值得提的是,日本人重视亲近自然;重视人文教育;重视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性子,比如重视食育,提倡细嚼慢咽,比如家长经常跟孩子说“你要学会忍耐”;重视礼仪教育,日本社会的礼貌和仪式感是全世界公认的。

     在生存教育上,日本人和犹太人一样,都让孩子从小参与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学校,每个同学吃完午餐,必须自己洗碗筷,整理教室和擦地板。

    

     他们还总结了一些原则。比如“一岁原则”,就是孩子长到一岁的时候,父母亲就不能再给他喂饭,孩子必须自己学习吃饭。比如“3+2原则”,父母亲和老师在教育孩子时,他做对了5件事,你只能表扬他3件,另外2件,你要提出批评,指出其不足。又比如感动比知识有用,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人生。

     日本人家庭、学校与社会对于孩子的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六个字——“自立、自律、自强”。这样或许就是匠人文化容易产生的原因,教育不是为了成为名校的博士,而是成为自主自信的人,捏寿司做拉面也是令人尊敬的职业。

     最近,连美国人都“推娃”了,成了大热点,仿佛不推孩子入火坑,不逼孩子加强所有方面的学习就没有未来。让一波不鸡血的父母都开始焦虑。其实不用,让孩子好好地、健康地、平安地、独立地活着,才是王道。

     保护孩子和教育孩子,都是动态发展的,任重道远,时代给了大家很多新的挑战,只有坚韧和坚持,才能别开生面。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 图片 | 视觉中国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商务合作:biz@chinamoments.org

     投稿、内容合作、招聘简历:friends@chinamoments.org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秦朔朋友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