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垃圾分类进行时,你可知未来“垃圾战争”的真相是什么?
2019/6/7 0:01:00邵鹏 秦朔朋友圈

    

     ·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699篇原创首发文章

     近日,“垃圾分类”成为高频词。今年1月31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7月1日起施行,也就是说上海将步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

     在笔者的“未来亚洲100年系列”专栏中,第一个讨论的专题就是环保问题(具体可点击链接《回望东瀛:日本的“变态”环保体系是怎样练成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条分缕析,越是细节越可供借鉴,所以我们继续研究,未来的垃圾战争情况严峻,时不我待。

    

    透视日本环保体系:整体环保任务的全民化分解

     在我们回顾日本环保历史之后,就不难发现日本所建立的环保体系,是比较完善和有效的。日本在建立自己的环保体系时,其实面临着两种路径的选择:

     第一种是所谓的专业化路径,将垃圾交给专业处理公司去处理;

     第二种是所谓的全民分担路径,即民众高度参与。这其中的分别不仅仅是训练民众严格遵守垃圾分类的问题,而是垃圾处理过程的最终决定性力量聚集的问题。

     我们先看第一种路径。其实环保工作做得比较好的西方发达国家,是高度依赖分拣设备的。在实施垃圾分类,特别是把含水量高的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分离之后,主要通过设备进行垃圾分拣和处理,最后进行垃圾焚烧。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也有分拣设备能力不及的时候,必须进行人工分拣。例如:塑料瓶虽然理论上可以百分之百地回收,但塑料瓶上的标签,塑料瓶盖和塑料瓶身因为采用的塑料材质不同,是无法混在一起进行回收处理的。分拣机器目前无法实现拧开瓶盖和撕下标签的操作,于是这个步骤,就必须由分拣工人通过手工的方式完成。

     而第二种路径,即全民分担的路径,就与此相反。它的重心在前端而非后端。在日本的环保体系中,当垃圾产生时,分拣工作就基本完成了,并且通过人工细致的清洗分类,在这些原料汇集之后,就大大减轻后续的处理成本,不仅回收率高,废料品质也高,回收的经济价值也高,形成了良性的物资循环利用!但这种路径,需要民众拥有极强的纪律性和环保素养,很难实行,是最难的一种选择!

     所以,日本的环保核心是环保任务的全民化分解。特别对生活垃圾实施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这就把巨量的工作,分散到每一个家庭和个人去完成,最后形成一个全民协作的环保之网:每个家庭和每个人都在承担一份环保体系分解下来的任务。日本人平时像工蜂一样,分类处理自己相关的垃圾,最后涓涓细水汇聚成洪流,流到垃圾处理的工厂,集中化处理。

     日本于1982年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制度,提倡“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在政府、企业、居民、自治会等民间团体各自分工和彼此支撑下,日本的生活废弃物中,需要最终焚烧填埋处理的仅占20%。

     其实,垃圾和资源之间,只隔一线!举例来说,一般情况下披萨盒的纸板是可以回收的,但沾了油脂的披萨盒纸板就变得不可回收。一个饮料瓶,没有喝完,随手扔进垃圾箱就会成为生活垃圾。如果没有被人捡出来,就会随着时间不停地被混合到不同的生活垃圾中,直到被填埋。而日本化的处理,平时个人是费时费神,但整个社会因此受益,最终每人都承担环保义务,建立起了一个良性的环保体制,更长远,也更持久。

    

    

    日本的环保之网:多层互动的细密网络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包括分类、运输、处理三个基本环节。日本的生活垃圾处理涉及到政府、企业、民众、自治会团体四类利益相关者,这些参与者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并在三个管理环节上存在着不同的分工与配合。

    

    政府:环保之网的经线

     在日本的“环保之网”中,日本的各级政府是负责任的组织者,其职能在于制定垃圾分类回收的宏观法规框架和细致的法规政策,提供分类垃圾箱、垃圾袋等配套基础设施,结合法律与经济手段进行垃圾分类监管,同时做出一定的财政预算支持。

     在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确定垃圾的具体分类标准、包装方式、收集和运输时间。通常每周投放两次可燃垃圾、一次资源性垃圾,两周投放一次不可燃垃圾,粗大垃圾和废弃家电处理必须向有关部门申报后交费处理,电子垃圾回收处理则依据2001年生效的《家用电器回收法》执行。

     在提供配套基础设施上,政府印制了垃圾分类教育宣传、培训手册,摆放基础分类垃圾箱等。

     在监管方面,政府结合法律和经济手段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习惯。生活垃圾处理上采用计量收费原则,促进“减量化”目标的实现。例如,垃圾需要使用特定的垃圾袋包装,而这些规格不同的垃圾袋则要求居民花钱购买。

     在“垃圾运输和处理”环节中,政府的主要职能除了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回收和运输方式、废弃物处理的技术指标和运营标准外,还需要建立垃圾处理厂,补贴技术研发企业,委托专门的企业进行不同类别的垃圾处理工作,并向社会开放垃圾处理产业,引入竞争机制,打造垃圾的收集、分拣、回收、储运、处理、再生利用、产品经营一体化的产业链。

    

    

    企业:环保之网的纬线

     日本的环保企业的职能集中体现在垃圾运输和处理环节,包括垃圾处理技术研发、设备管理与运营、环保意识普及、废弃物运输和处理等角色。

     在技术方面,焚烧、生物降解技术、可再生材料等世界领先技术被不断研发和应用。

     在设备提供方面,日本许多大型超市都安装生活垃圾分解设备,用于分解超市产生的菜叶鱼骨,并把产生的有机废物免费分给市民做肥料;超市都设有包装纸(箱)、瓶的回收处;垃圾回收点设有回收干电池、纽扣电池的盒子;电器店设有回收电池的专柜,用于回收手机、计算机等各类设备的电池。

     在环保意识的普及上,很多企业将环保理念融入产品设计,鼓励民众购买环保产品。例如,很多民众已经接受使用垃圾焚烧时产生的灰渣、污泥等废弃物制造的环保水泥,主要电器厂家为注重环保和提高自身形象,开发出了可反复再利用的用于制造超薄电视的树脂材料,并正在努力减少有害物质铅的使用量。

     在废弃物运输和处理方面,不同的企业负责处理不同类型的生活垃圾。例如,专门负责处理易拉罐类垃圾的企业,将易拉罐每2000个压实为一块,销售给下游企业,由专门的生产加工企业将易拉罐转化为其他包装材料等;可燃性垃圾由专门的企业负责燃烧处理,并将燃烧产生的热量转化为电能为居民区提供电力;一些大型垃圾则运送到特定的资源中心进行拆解与分拣,有价值的零部件则卖给其他工厂。

    

    团体:环保之网的节结

     在日本,联系政府、企业、民众之间的纽带,是日本的居民自治会。日本的环保之网主要靠它来平衡三方利益、传播和解读政策变化、帮助居民建立环保理念改变生活习惯、落实各项政策。

     日本的居民自治会,又称町内会,是以家庭为单位按居住地组成的街坊组织,与国内的居委会类似。在西方国家,只有主动加入才会成为某一组织的成员,但在日本,只要居住在某地,就会自动成为当地自治会的成员。

     每个自治会规模大约是180—400户家庭,在人口稠密的东京,自治会管辖面积不过几百平方米。自治会负责人由选举产生,任期两年。负责人大多是当地新闻人,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

     由于并不是正式的政府机构,自治会组织本身不能享有中央政府的补贴,其主要收入来源于居民缴纳的会员费,部分收入来自林地、山地、湖泊等不动产,少量来源于政府资助。

     1991年,日本国会在《地方自治法》附则中,正式确定了自治会的民事主体地位,表明了政府向民间让渡管理空间、下放权力的意向。此后,这一社区居民组织被纳入现代社会制度,日本的社区逐步从无序状态走向良性治理。自治会渐渐形成了沟通民众意愿、辅助政府政策推行、服务民众生活这三项社会功能。

     在生活垃圾处理上,其主要作用体现在:首先,自下而上代表居民利益,同政府和企业展开对话;其次,解释相关政策变动,监督和辅助政府政策的落实与细化;第三,在小区中进行环保意识的宣传,普及环保教育;第四,在资源回收和处理企业与居民中建立沟通合作的联系。

    

    

    全民动员:日本环保之网的特色

    

    责任到人

     在日本,几乎看不到随地乱扔垃圾的日本人。他们通常是把垃圾放进包里带回家再分类处理掉。东京还勉强可在便利店或车站找到分类垃圾桶,在小城市就基本只能老老实实地带回家,认真分类处理好,在规定的日期摆到门口,扣得严严实实的,等待回收。

     在日本,每个遛狗人都有必备的四件套:纸、水、长夹、塑料袋。遛狗在日语中叫“犬散步”,而主人,要把狗的便便捡拾带回家,还要将地面用水清理干净。

     在日本几乎没有职业歧视,但没有处理好垃圾分类的人,则会被邻居极端鄙视,让人倍感耻辱。在环保方面,日本人把自己的羞耻文化发挥到了极致,深入到了文化的深处。不要给人带来麻烦几乎是所有日本人的座右铭,是他们从小到大在各种各样的教育与环境中养成的习惯。

     在日本的车站,会经常看到禁止自杀牌子,这有点令人无语:都要去死的人还要顾及不要因卧轨等事故引发晚点、交通混乱,给其他人造成不便,何况是乱扔垃圾。日本现在几乎做到了垃圾百分之百回收,依赖的不是先进的技术和发达的科技,是全民对环境的敬畏、深入骨髓的羞耻感和高度的自觉性。

    

    终生教育

     日本的全民垃圾分类意识来自于锲而不舍的国民教育。环保教育被列入义务教育法进入中小学课本成为必修课。日本小孩子从小被传授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利用等环保意识:日本儿童在刚上幼儿园时,爸爸妈妈就会教他们食物不要剩下,垃圾自产自销,精细的垃圾分类方法等。

     在日常生活中,儿童也能把生活垃圾分类,把菜叶、玻璃瓶、易拉罐、报纸、其它生活垃圾等都分装在不同的袋子里。上学后,学校会教他们人与环境的关系。甚至有的学校会组织学生去垃圾焚烧厂参观,让他们了解,不同的分类会影响到垃圾焚烧转化率与资源回收再利用率。而最直接的日常训练则是在学校中进食后的一系列垃圾回收工作。举一个例子,一个日本小学里的孩子喝完牛奶要完成如下工作:

     要把牛奶盒里的牛奶喝得干干净净;

     接着,在装着水的桶里汲水来清洗牛奶纸盒;

     把洗好的牛奶盒水倒干以后放在通风透光处晾晒;

     把前一天晒好的牛奶盒用剪刀剪开,方便收集;

     工作人员来收集同学们的牛奶盒 。

     日本就是这样,通过训练孩子严格执行繁琐的清理过程,达到重要的环保素质教育。这样的素质,铸就了一个又一个守纪律的孩子,这些孩子在成年之后,就会形成一个纪律严明的大军,执行日本的各项环保任务。

    

    违规重罚

     如此烦琐的垃圾分类和投弃程序,如果只是以道德对公民予以约束,恐怕是难以落实的。而日本垃圾分类的历史,也是法制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一方面是日本政府和民众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更有效地对国民进行了约束。

     日本关于垃圾分类的法律条文之多,量刑之重,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数一数二的。按照《废弃物处理法》,随意丢弃垃圾者,轻则罚款30万日元(人民币约合2.1万元),重则将被处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1亿日元(人民币约合71万元)的罚款。如此重罚之下,也就难怪日本人非常遵守环保法规了。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日本人各种环保奇葩行为了。例如:

     垃圾带回家:主要是按照日本的垃圾处理方式,在外面处理垃圾会非常不方便,还不如回家处理。

     体育场环保秀:日本人干净惯了,自己的垃圾都自己带走,体育场自然就干净了;

     随身带垃圾处理工具:日本人不仅遛狗要带“四件套”,我在京都看“时代祭”时,日本游行队伍中都配备专门的工具,来搜集马粪。我们乘坐日本的新干线,到站后乘客基本上都把自己的垃圾带走。一个车厢只有一个清洁工,非常快就能完成整个车厢的清洁工作。

    

    | 英国一音乐节后观众遗留的垃圾

    

    垃圾禁运:让我们看到垃圾回收的“真相时刻”

     我在这里,长篇累牍介绍日本的环保体系,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在观察日本的同时,要思考我们的未来。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土狭小,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因此,忧患意识极强,在环保方面,其实不仅走在我们的前面,也走在了全球的前面。

     这些天搜集和阅读垃圾处理方面的资料,我其实被震惊了。

     我发现:在对待垃圾方面,我们陷入了一种“致命的自负”之中。尽管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几百年了,但我们对垃圾的处理手段,并没有想象中高强,也没有多少高科技。人类可以花上万亿美元去制造军火,去研究癌症,去发展网络,但我们处理垃圾的水平仍在中世纪,处于冷兵器时代,比拿棒子打仗的原始人,仅仅进步了一点点而已。

     现在,我们除了将部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回收利用之外,大部分的垃圾我们只是简单处理。

     我们可以先看看我们的“武器库”:第一是填埋、第二是焚烧、第三是堆肥,另外还有其他武器,因为代价高昂,仅仅处于看的阶段,还没有真正规模化运行。

    

    | 城市垃圾处理流程 图片来源:知乎

     回顾这些年全球的垃圾处理政策,基本上可归结为鸵鸟政策:眼不见心不烦。先是在国内欺负农民,把垃圾运到乡下;国内农民不好欺负了,就千方百计把垃圾,用废料的名义运到国外,运到不发达国家;不发达国家也处理不了,就扔进大海,这真是大家最后一起完蛋的节奏。

     如果我们不像日本那样建立一个高效的垃圾处理体系,我们将开启地狱生活模式。用不了十年,目前的全球气候峰会,就会多一个兄弟——“全球垃圾峰会”,大家都要坐下来,对垃圾配额讨价还价。因为将来会出现一种趋势:不是经济发展想生产多少垃圾都可以,而是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和垃圾处理能力倒推,反向确定一个国家每年的资源消费量,进而推行节制化的消费!

     有关这一点,我们实施“洋垃圾”禁令之后,其“蝴蝶效应”正在全球卷起风暴。如果我们深究其中的原因,就不难发现其中隐秘的逻辑:在垃圾处理手段有限的情况之下,垃圾的转移就成为巨大的诱惑。中国处理垃圾的成本只有西方国家的十分之一。中国出口西方国家的货船,返回中国时的空余吨位,成为运送垃圾废料最廉价的运输渠道。西方国家垃圾分类做得比中国好,这些废料的“成色”高于国内的回收废料,也成为洋垃圾进口的一个重要原因。所有这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隐蔽链条,几十年来,一直在高速运作。

     从1995年到2016年,我国的年垃圾进口量从450万吨增长到4500万吨,二十年间翻了十倍。

     据商业咨询机构China Briefing的数据,2016年,美国废纸出口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直接送到了中国。欧盟27国中,87%的再生塑料直接或间接运至中国。其中,就塑料垃圾而言,自1992年有记录以来,中国在长达二十几年的时间里进口了全球72%的塑料垃圾。

     西方国家转移垃圾,就像吸毒一样,毒瘾会越来越大,根本就不容易戒断。而这种链条一旦中断,就会出现整个环保系统崩溃的局面。回顾这段历史,国内垃圾回收的低质量,低水平,纵容了洋垃圾的进口。在禁止洋垃圾进口之后,让整个西方国家的垃圾回收产业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运作压力。据彭博社报道,许多美国公司现在不得不将一些可回收的垃圾送至垃圾填埋场,因为没有别的处理方式。美国第二大废物管理企业Republic Services的首席执行官唐·斯雷格表示,这是回收行业的“真相时刻”。

    

    

    我们的未来之路:限制垃圾产生量

     根据西方国家的测算,目前地球只能承载6亿人口过发达国家的日子。如果我们加入这个行列,整个地球的承载能力就令人怀疑了。全球垃圾处理方式有限,我们的垃圾处理能力会有极限,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将面对严肃性超过以往的一场垃圾战争,而出路只有一条:限制垃圾产生量,循环利用资源,否则,我们只能逃离地球了。

    

    未来的垃圾战争之一:塑料垃圾

     对于塑料垃圾,美国佐治亚大学专家曾根据过去数据推算一组惊人的数据:全球只有9%的塑料垃圾被回收再利用,其他都落入垃圾填埋场或大自然中。研究表明,自1950年以来,人类共生产了83亿至90亿吨塑料,这相当于珠穆朗玛峰的4倍体量还多。塑料的生产几乎没有监管。全球的塑料制品年产量已从1950年代初的约200万吨暴增至2015年的3.22亿吨,产量远超过有效处理量,且预期供给需求会更多。

     2018年美国《科学》子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针对中国的垃圾禁令,刊文预测称,从现在到2030年,包括吸管、袋子和水瓶在内的1.11亿吨垃圾将无处可去。“未来10年,庞大的塑料垃圾潮将席卷全球”。

     在我国禁止洋垃圾进口之后,连塑料做得很好的日本,也开始吃不消:日本每年处理约900万吨可回收的废塑料。2017年我国禁止洋垃圾进口之前,废塑料出口中国的数量在150~160万吨之间,在此之后,日本的出口量减少到100万吨。2018年,无法出口的50万吨废塑料滞留在国内,成为垃圾排放企业的巨大负担。

     一家业务范围遍布东京圈的工业废弃物处理企业的董事表示,他们主要从企业手中收取委托费,然后接收废塑料,经过清洗、粉碎等处理环节后运往焚烧站和再生工厂。在中国禁令出台前,每吨垃圾的委托费为250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527元)左右,如今部分涨到了400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2443元)左右,还有的要价500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3054元),“一年时间涨价2至3次,这种情况从没遇到过”。

     不过,即便价格在提高,废弃物处理公司的效益还是在持续下降,上述那位董事就认为,2019年他们企业会转为亏损。大型焚烧设施企业东京临海再生电厂的社长影山嘉宏也表示,“垃圾受理申请增加到了往年的3倍左右”,他们已经没有设备余力,正在限制接收。

     在这个背景下,日本环保部出手了,目前他们正在制定减少塑料废物的战略,到2030年将一次性塑料废物的数量减少25%,同时增加使用由植物制成的环保型生物塑料。

     欧盟跟日本一样,提出了新的限塑方案:欧盟决定对塑料征税,称至2030年将对全部塑料包装实行回收,不再使用咖啡杯等一次性塑料,以此抗击污染问题。欧盟委员会提议要全面禁止棉签、刀叉、盘子、吸管等一次性塑料产品,以更为环保的材料取而代之。在2025年之前,欧盟国家要的一次性塑料饮料瓶回收率要达到90%,在2030年对全部塑料包装实行回收。同时,要求生产商要协助支付废物管理费用及环保宣传工作的费用。

    

    

    未来的垃圾战争之二:电子垃圾

     据联合国最新报告,2018年全世界的电子垃圾总共有4850万吨,相当于人类迄今为止制造的全部商用飞机的重量总和。按照这种速度,到2050年,全球每年的电子垃圾总量将达到1.2亿吨,而这些电子垃圾进入循环利用的只有20%,电子垃圾迅速增多,超过其他各类废品、垃圾,对社会和环境构成重大威胁。

     目前,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由此产生的电子垃圾越来越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发达国家每年产生的电脑、电视、手机、家用电器等电子垃圾中,75%的电子垃圾没有经过正规回收处理,绝大部分被非法出口到非洲和亚洲。

     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把发展中国家当作自己的废品处理厂。绿色和平组织提供的资料也显示,西欧的电子垃圾大都被“扔”到东欧、非洲的塞内加尔、科特迪瓦、加纳、贝宁、尼日利亚、埃及以及南亚的巴基斯坦、印度等国,而中国和越南的电子垃圾主要来自北美。

     实践证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可以有效遏制电子垃圾外流成灾。在这项制度下,生产者要在产品的生命周期内承担环境责任,完成废弃产品的回收、处置等一系列工作。为此,2012年,欧盟已经出台了电子垃圾整治新方案,将回收任务平摊到各成员国,希望各国在2016年前完成45%的回收指标,电子垃圾处理在欧洲形成一个循环闭合的产业链。而实际结果,则非常令人失望。电子垃圾走私成为常态。电子垃圾被分散到各种货品中,如二手车中,被夹带出境。电子垃圾走私,竟然成为利润高于毒品的新行当。而索马里海盗的产生,就是西方垃圾私运结成的毒瘤,为此,产生了例如护航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其实耗费了巨量的社会成本。

    

    

    未来的垃圾战争之三:电商垃圾

     “电商垃圾”,不是一个严谨的概念,主要指因电商高速发展,引起的过度包装和巨量垃圾,主要是废纸、废塑料、废胶带、废泡沫等等包装垃圾。我们现在是电商大国,电商垃圾处理在可预见的未来,必将成为焦点之一。

     根据国家邮政管理局统计的数字,2017年,我国快递行业包装使用量达400亿件。产生的固体废物:塑料快递袋80亿个,快递包装箱40亿个。全国一年纸箱包裏需要的瓦楞纸箱原纸多达4600万吨。换算成造纸用的树木,约等于7200万棵树,相当于用掉足足46.3个小兴安岭。

     而在2018年,我国快递行业包装使用量突破了500亿件,增长100亿件!自2014年开始,我国快递业务量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一,超过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总和,如此不节制的过度包装和使用资源,若不配套相应的回收利用系统,结局一定是灾难。

     目前,发达国家人口仅占全球17%,但垃圾生产量却达到34%,这也是许多社会学家将生产垃圾的数量视为衡量社会繁荣程度重要指标之一的原因。我们正走在发达国家的这条老路上,未来十几亿人口的垃圾产生量将可想而知。仔细看看人类垃圾处理的历史不难发现,垃圾处理的真相其实是垃圾转移,人类对垃圾的战争从来没有赢过,未来能不能赢,最根本的不是取决于垃圾处理技术,而是我们能否彻底降低垃圾的产生数量。

    

    反面样板:韩国塑料围城的悲剧将不停上演?

     韩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生产国之一。据欧洲塑料与橡胶机械制造商协会数据,2015年韩国人均塑料消费量接近132公斤,超过了美国的93公斤和中国的58公斤。面对这些垃圾,韩国通常有三种解决方案:回收再利用、加工为燃料直接焚烧,以及出口到国外。

     在中国封杀洋垃圾的背景下,韩国的垃圾出口量锐减,其主要污染源之一的塑料垃圾对华出口骤降90%。出口受限,回收成本高,焚烧处理也被限制,由于雾霾等原因,韩国焚化设施的数量从2011年的611个减少到了2018年的395个。所以,韩国想到了第四个方案——堆积。

     韩国一些垃圾处理公司无力处理过量垃圾,开始拒收,造成多地垃圾泛滥。这间接催生了黑市:一些被称为“经纪人”的人,会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回收垃圾,然后违规堆放在垃圾处理厂,或干脆堆到人口稀少的地方。“经纪人”们每吨垃圾收费130-170美元(折合人民币约881-1152元)不等,而非法倾倒垃圾这一行为只需交3000美元的罚款(折合人民币约20220元)。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口较少、以传统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小城——义城郡成为了牺牲品。在义城郡,堆积着一座韩国最大的垃圾山,高达15米,重达17万吨。

    

    | 义城郡的巨大垃圾山,注意与左下角的房屋作对比 图源:CNN

     起初,垃圾山所处的地方,是个拥有处理2000吨垃圾许可证的回收公司。2017年,这块土地易主,原本的回收公司负责人金石东被继续聘用,但到2018年年底,这个地方的垃圾量超过了许可证规定的80多倍,达到17万吨。根据上述“经纪人”的谋利方式,金石东大概从中赚取了22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49亿元),并在相关部门调查之前不知所踪。随着这个巨型垃圾山的分解,气体在地下积聚,于2018年12月起火燃烧了起来,一烧就是三个多月。并且如果不加控制,那这座垃圾山上的垃圾要5年才会烧完。

    

    | 当地居民拍摄的垃圾山燃烧画面 图源:CNN

     其实义城郡只是韩国众多非法垃圾场中的一处而已。据韩国环境部统计,该国国内目前非法倾倒的垃圾总数高达120万吨,如何处理这些天量垃圾已经成为韩国当局最头疼的问题之一。韩国政府表示,今年计划从这座燃烧的山上清除2.1万吨垃圾,但剩下的14.9万吨将如何处理尚不清楚。

     而黑市的产生导致正规的垃圾处理公司利润大减,不得不减少业务,这反过来又加剧了韩国的“垃圾危机”。2018年,韩国首都圈(首尔、仁川、京畿道)的绝大部分垃圾清运、分类公司以无利可图为由,宣布不再回收PET塑料瓶、白色聚苯乙烯餐盒,这一举动,让那些跟他们签订垃圾回收协议的居民小区遭了殃。小区的回收站里,很快就被各式各样的塑料废品霸占!

    

    | 韩国第三大人工湖大清湖的垃圾 图片来源:东方IC

     2018年8月,韩国中部地区连降大雨,洪水将垃圾冲进韩国第三大人工湖大清湖,1.5万平方米湖面被垃圾覆盖。这就是垃圾围城连锁反应的结果,也是未来可预见的地狱景象。韩国人擅长编制韩剧,但现实要比韩剧更精彩。

     因此,我们可以说日本的环保体系,应该是我们未来环保体系的一个样板,日本人对环境谦卑的态度也值得我们学习。而长期以来,日本环保教育所形成的国民素质,我们虽然一时达不到,但并不是永远达不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还是会有希望!

    

     参考资料: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体系解析 2016 环卫科技网

     孙露日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联动机制的主要经验 2016 环卫科技网 刘凌旗、晏梦灵

     日本环保产业对中国的启示 2014 野村综研 王曦鸣 赵萍

     “洋垃圾”禁令一年 中国决策影响全球固废处理系统 2018

     垃圾跨国旅行利益链 中国分拣成本是欧盟十分之一 2013

     数据称发达国家75%电子垃圾被非法出口到亚非 2014 人民日报

     中国禁“洋垃圾”500多天后 美加日韩澳撑不住了2019 瞭望智库

     2018年全世界的电子垃圾总共有4850万吨 2019 中新网

     国内城市垃圾处理方式与国外有何区别? 2018 知乎

     作者简介:众睿新辰(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电子发票起始推动者之一,中财办《我国电子商务领域开展电子发票应用试点研究》课题组主要执行人之一,《中国电子发票蓝皮书》主编。目前主要从事未来科技投资和未来社会研究。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 图片 | 视觉中国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qspyq2015

     商务合作:biz@chinamoments.org

     投稿、内容合作、招聘简历:friends@chinamoments.org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秦朔朋友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