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条”落地,“重启”交易如何演绎
2022/12/12 秦朔朋友圈

    

    

     · 这是第4844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3k+ ·

     · Irene Zhou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随着疫情防控“新十条”措施落地,我国在将抗击新冠作为重中之重近三年后,正在将重点转向经济增长。重新开放的速度几乎超出了所有机构的预测,而且未来重启大概率仍将加速。

     同样令人吃惊的是,几个月前还被疯狂做空、满大街都是被追缴保证金(marin call)的港股市场,已整整较年内低点反弹了近40%(恒生指数);光是在11月,追踪在美国上市的中国ADR的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PGJ当月收涨了近42%,刷新该指数有记录以来最亮眼的月度表现;人民币近期更是重新回到7以下,较此前近乎7.37的最弱位置大涨近6%,这也令一众将预测点位放到7.5-7.8的外资行傻眼。

     当我们开始真正向“清零”说再见,参照东南亚国家等重启进程,我们的“重启”交易将如何演绎?中国经济能否真正迎来复苏?

    

    人民币回到7以下

     上周开始,人民币势如破竹,12月5日开盘后日内涨幅逼近1000点。截至北京时间同日12:20,美元/人民币报6.9491,美元/离岸人民币报6.9456。截至当周收盘,价格维持在接近的水平。

     随着防疫形势不断优化,地产托底政策频出,加之近期强美元开始弱化,市场情绪明显好转。“今年一众外资机构的汇率预测都对目前形势的转变始料未及,很多机构甚至把人民币对美元的预测点位放到了7.5、7.8,但现在都开始进行调整。”某欧洲外资行外汇策略分析师对笔者表示。

     国家卫健委11月中旬公布的20条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该举措利好中国资产的增长前景;上周,标志着“清零”基本结束的“新十条”再度强化了市场的信心。11月以来,北向资金回流A股近800亿元。10月开始,人民币汇率和北向资金的相关性极强。

     具体来看,“新十条”措施中的关键方面在于——

    

     政策调整以来,机构也不断调整汇率预测。“一揽子政策有助于降低中国经济尾部风险,也支持我们对经济活动明年二季度起好转的看法,因此,我们最新上调人民币明年3、6、9及12月预测值至7.3、7.1、7及6.9。”瑞银称。

     由于不确定性仍存,巴克莱预计近期人民币波动性将保持在高位。“中国正在转向更有活力、更灵活的防疫战略,我们看到了战略从‘遏制疫情’转向‘压平曲线’的迹象。这降低了经济增长走弱的风险,应该会支撑风险资产。如果美元继续走弱,不排除美元/人民币测试6.80~6.90区间的可能性。”

     在防疫政策转向之余,经济刺激亦是关键。上周与“新十条”同日公布的政治局会议强调,明年的经济增长是重中之重,而不再是遏制疫情,这是重大变化。2023年将是党的第二十大后的第一年,因此“良好的开端”很重要。官方声明使用了“显著增强市场信心”的措辞来表示决心。与之前的声明相比,本次会议没有提到动态清零,而是提了8个字“优化病毒遏制措施”。

     与会议的精神呼应,12月9日,财政部表示决定发行2022年特别国债,本期国债为3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发行面值7500亿元。这亦被视为以中央财政扩张来支持经济的关键举措。

     特别国债是国债的一种,其所募集的资金不是用于弥补财政预算赤字,而是用于特定用途。我国历史上主要新发过3次特别国债:

     第一次是1998年,用于定向补充四大行的资本金;

     第二次是2007年,用于组建中投公司来进行外汇储备的运营;

     第三次是2020年,对冲新冠疫情的冲击。

     本次发行为向中投公司注资,财政部于2007年8~12月发行1.55万亿特别国债,其中公开发行的2002亿实现间接回收市场流动性,剩余1.35万亿向农行定向发行。财政部筹集人民币资金后,向央行购买等值外汇,同时央行利用卖汇获得的1.35万亿人民币向农行购买等值的特别国债。由于央行通过出售外汇所得资金及时向境内商业银行买进特别国债,因此不会对境内商业银行的资金头寸、资产负债、正常经营产生影响。前述1.35万亿特别国债中,6000亿已于2017年到期,财政部于同期定向续发6000亿元特别国债,弥补到期特别国债缺口。

    

    

    股市开启“再开放交易”

     尽管2022年颇为艰辛坎坷,但“经济重启”将是2023年的大主题。各大机构预计2023年全年GDP增速或将超过4.5%,甚至超出5%。

     不过也要认识到,根据海外的经验,在重新开放的早期阶段,退出清零的过程可能并不平坦。在过去两年里,我国投入了大量资源来应对疫情防控,但似乎没有为大规模的新冠感染浪潮做好充分准备。到此轮措施出台前,根据野村的研究,我国的新冠病染率仅为0.13%左右,远远达不到群体免疫所需的水平。要实现群体免疫,国际投行预计,最低也需要达到30%~40%的感染率。目前的奥密克戎无需惧怕,但由于三年来的防疫惯性难免对人们的心态构成持续影响,从而影响消费行为。

     事实上,这种波动前行的心理也体现在了市场交易情绪中。A股在早前的各种“小作文”炒作下不断反弹,然而狂喜过后,在上周消息落地后反而开始震荡盘整,“重启”初期病例的激增也让关注点再度聚焦在了疫情之上。

     就“重启”主题而言,投资者率先想到的无疑是消费、饮食、休闲、航空、金融等板块,此前这些“old money”主题都出现反弹,这时投资者就要考虑接下去应该怎么做。

     多位海外资管机构投资经理对笔者表示,参考海外的一些经验,刚放开时,大家可能会觉得消费会崛起,但刚开放时可能人们的第一反应反而是保护自己的安全,更加注重戴好口罩、注意个人的防护,这时以当年东南亚的经验来说,口罩、防护手套的需求会直线上升。对中国而言,中成药的需求也会直线上升。

     此外,目前港股中很多互联网消费板块价格反弹幅度巨大,这也体现了消费者居家网络消费的情况攀升,类似2020年2月开始的市场逻辑。因此,市场上也出现了相较于恒生指数更看好恒生科技指数的观点。出行以及真正地堂食、旅行、航空仍需要一段过渡期。因此,投资需要采取攻守兼备的“杠铃策略”。

     也有投资机构表示,目前国际投资者可能尚未真正超配中国股市,而是在等待“买跌”的机会。回想一下其他国家重新开放后,出现过第一波、第二波乃至第三波疫情冲击,这期间伴随着大幅的市场波动,好坏消息也交替传出,但只要大方向是正确的,目前投资机构倾向于认为每一次下挫都是买入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早前摩根士丹利相较于离岸中国市场(港股、中概股)更偏好A股,因为A股流动性更好,且更能够受益于政策宽松的支持。但就在11月,该机构调整了观点,开始看好离岸中国市场。

     原因在于,年底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对中概股的审计检查可能传出积极的消息,这可能更利好离岸中国股市。此外,疫情后重启时代,离岸市场对大消费复苏的整体敞口较大;随着强美元见顶,以及美联储加息速度放缓,这些从流动性、资产估值上也对离岸市场更为有利。

     除了防疫政策的转向,房地产融资端已“三箭齐发”,政策支持力度不言而喻,政策关注点从保交楼进一步延伸到部分保主体。尽管谁也不能保证恒指能马上挣脱这一旷日持久的低迷态势。但机构认为这是一个赢面很好的交易,而我们应该“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

     挥别“清零”开弓没有回头箭,奥密克戎感染不可怕,大部分的感染者可在7~10天完全恢复,甚至病毒对于西方世界已经是“无感”的存在。比起对未知的惶恐,人们在保护个人安全之余,更应该重塑认知,才能真正走出疫情,重启经济。

     「 图片 | 视觉中国 」

    

    

     开白名单:duanyu_H 商务合作:biz@chinamoments.org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friends@chinamoments.org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秦朔朋友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