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数家中几本书?这才是拼教育应该做的事
2021/5/14 11:55:00 量子学派

    

    


     多年来,教育界一直有这么个认识,觉得孩子的教育水平,是由父母的教育程度决定的。爸爸妈妈有没有上过大学,对孩子读书能力影响巨大——的确是这样。

    

     笔者自从有了自己的孩子,也像千千万万个父母一样,重新回到书本,开始了漫长的亲子阅读之路。有一天偶然读到一个研究,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兴趣,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一个跨越国界的研究团队,历时20年,用了包括27个国家73249个家庭的数据,发表了一个关于“家庭学术文化和教育成功”的课题,瞬时在教育界引起极大反响。

     让人吃惊的发现是——最直接影响孩子教育水平的

     不是家庭的收入

     不是住不住大房子

     甚至不是爸爸妈妈的文凭,有没有拿了硕士博士

     不是父母的职业

     也不是国家的政治体系

     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是——孩子的家里有多少本书。

    

     插图:小多插画家西班牙画家大卫·平托尔作品

     根据这个研究,哪怕家里只有20本书,也会对孩子的教育有明显的帮助;家里的藏书越多,积极的影响就越大。在包括美国和中国的27个国家里,有500本书以上的“家庭图书馆” 平均延长了孩子教育年限高达3.2年

     在这27个国家里,哪个国家的数据结论最突出?——中国!

     在中国,家有500本以上的书,孩子平均受教育水平要多6.6年。在美国,这个增值虽然没有中国的数据那样突出,也有2.4年。

     不管富豪还是平民,中国还是美国,爹妈是博士毕业还是早早辍学,家里有书的孩子更有机会取得学业上的成功。

    

     得出这个结论的,是领导此项研究的美国内华达大学的玛利亚·埃文斯教授。她的研究团队,还包括来自加州和澳大利亚的学者 。

     在这27个国家里,不论家庭条件如何,如果家里书本寥寥无几,孩子平均受教育总计只有9.4年,连高中毕业都困难。

     父母教育程度重要吗?那是当然。但是竟然没有家庭藏书那么重要——家庭藏书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力,是父母教育程度影响力的两倍。家中有没有书,比爹妈上没上过大学更重要!

     “藏书是最值得家长去做的事,”

     埃文斯教授说,

     “对孩子的教育而言,这是收益最大的投资”。

     再想想,这个结论真的那么惊人吗?家里的图书氛围,就是父母给孩子的言传身教。有大量的图书在室,即使是陋室,孩子从小也更容易体验读书的乐趣,更早掌握自学的能力。

     四口之家的藏书掠影

     看到这个研究以后,笔者赶紧做了一个自己家的简单统计:

    

     爸爸妈妈的书架

    

     哥哥的书架

    

     弟弟的书架

     ● 适合9至14岁孩子阅读的:203本 (家中老大适读)

     ● 适合从出生至5岁孩子阅读的:211本 (家中老二适读)

     ● 适合5至8岁孩子阅读的书:106本(被老大淘汰,老二读还太早)

     ● 大人的书,连菜谱都算上:109 本

     ● 成人电子书:25本 (Kindle 上14本,iPad 上11本)

     ● 儿童电子书和杂志:11本(Kindle上7本书, iPad上4本杂志)

     ● 借图书馆的书:16本

     ● 借别人的书:1本

     共计:682本

     “书非借不能读也”——随园先生袁枚在《黄生借书说》里说的话,自八十年代就收在语文课本里。当爹当妈的70后和80后们,该没有不知道的吧?真想跟袁枚先生说说,书非借不能读也,或许适用于大人,却不适用于孩子。

     笔者绝非不主张借书。借图书馆16本书的数字,不太全面。我家平均每两周去学校或社区图书馆一次,每次借10到20本,绝大部分是少儿书。除了寒暑假,这样的借书一年大概总共20次。

     15 x 20 = 300 本书,当了10年的妈妈,借的书近3000本。借书的总量,绝对是大大超过家里藏书的。

    

     和家里的藏书一样,这3000本借来的书可不是每本都被从头到尾地读下来。有的书读了再读,借了再借;也有不少书,因为孩子兴致不大,实在看不下去,没翻两页就还回去了。

     不止一次,孩子自己颠颠地从图书馆扛回来的书,撂在家里快到期了还没看,当妈的就有点想啰嗦几句,催孩子快看。可是自家书架上那些书呢,红楼梦通读了不下一百遍,新版诗体《伊利亚特》却翻了不到20页……不也是有的读了,有的没有读吗,哪好意思去说孩子呢。

     我们从其他的研究中知道,阅读行为是家庭行为,最容易一代传一代。

    

     这项研究缺少藏书量里成人书和儿童书的分类。或许,更细的分类并没有那么重要。毕竟,自己从不读书,却大量给孩子买书读书的家长,也实属罕见;同样,整天给自己买书,完全不理会孩子购书需求的爹妈,还闻所未闻。

     孩子们的兴趣是一阵儿一阵儿的。有一两年,大孩子对飞机着迷,借了无数本关于飞机的科普书。所有跟飞机沾点边儿的书,他都能看到废寝忘食,兴趣延伸到一战二战的历史,特别钟情德国王牌飞行员“红男爵”和他的三翼战斗机。那段时光真是亲子阅读的黄金时代啊!

     借着儿子对诸位王牌飞行员的崇敬,我和他一口气读了好几本著名儿童文学家罗尔德·达尔(Roald Dahl) 的书,有借的有买的。因为达尔年轻的时候,是英军在二战中的一个王牌飞行员呢。

     现在,我们家的书架上,这个“历史时期”留下来书还占了整整一格。后来,孩子的兴趣变了,恐龙和外星人后来居上,书店和学校图书馆里这方面的书,已经快供不应求了……

     在从亲子阅读变成独立

     阅读的年纪(8岁到15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家中没有大量适读的图书杂志,那么,孩子阅读的几率有多少呢?爸爸妈妈们怎么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去竞争呢?应试教育本身也在变革,面对在劫难逃的高考,也要考虑怎样去应对。

     有着广博的兴趣和深度理解力的孩子,在现在的考场和将来的职场,在漫长的一生中,会更有优势,更有后劲儿。给孩子营造一个有好书看的生态小环境,比送他们去补习奥数,会不会更有价值?

     可是面对浩瀚的图书商城和网站,怎么挑各种各样,不同学科的图书呢?

     科学+人文丛书《少年时》为8-16岁的家庭解决了这个问题。

     如果你不确定孩子的阅读兴趣所在,目前孩子只是泛读,《少年时》的多样性丰富性能帮孩子发现兴趣。

     《少年时》的70多个话题具有前瞻性探究性,涉及九大领域109种学科,无异于给了孩子们一个各种学科的小小图书馆。而且这些话题跨学科有广度有深度,讨论的都是最近20-30年的科技前沿研究和人文新锐观点。购买《少年时》等于是给孩子置办一个有多种学科的小书架,帮助日常的学习和阅读。

    

     ▲少年时学科树

     《少年时》编辑团队在过去的7年之间,组织全球五大洲20多个国家顶尖科学家学者300多人,专门给中国的青少年撰写了77个最前沿的科学人文话题。

    

    

     ▲已出版76期

     有的话题看似是普通日常的吃吃喝喝,但是保证孩子们的日常起居,是在科学理性的指导下进行:

     01 《谁动了我的食物》

     02 《饮料背后的科学与文化》

     03 《与时俱进的营养学》

     有的话题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视角看待学习和学习方式

     01 《写作 : 为文思开另一扇窗》

     02 《数学在西方》

     03 《我们该怎么学习》

     有的话题深挖审美素质培养的根本:

     01 《如何欣赏现代艺术》

     02 《如何欣赏古典音乐》

     03 《设计与设计思维》

     有的话题对未来10-20年的职业选择方向做了预测:

     01 《未来职业和新素质》

     02 《数据驱动的时代》

     03 《互联网50年》

     如果孩子已经找到了阅读兴趣所在,《少年时》可以帮助孩子深入拓展兴趣。

     小多从12年前从海外引进内容,到创造《少年时》品牌,走出一条原创的路,整个团队跨国家跨文化操作,专心琢磨中国孩子们对哪方面的主题情有独钟,怎么帮助孩子加深他们的兴趣,怎么帮助孩子扩宽他们的视野。

    

    

     >>>上下滑动查看<<<

     加深兴趣、扩宽视野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对《少年时》也从感兴趣到痴迷,自然而然就爱上了阅读,甚至发展出自己的方法随时随地阅读。

    

     特别是在如今信息浅显化、碎片化的时代,有深度的、需要调动更多认知资源的阅读,才是促进更有效学习的好方式。

    

     >>>上下滑动查看<<<

     其实,阅读无所谓课内还是课外,只要孩子有了兴趣,课内学习和在家中的阅读便成了相互促进的工具,在《少年时》中学到的知识,经过加工、记忆,也能迁移到课业中去,变成了孩子自己的学习力。

    

    

     少年时适合收藏起来细细品读,是孩子可以看很久的书,同一个主题有些内容孩子能理解,有些内容孩子现有的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过段时间再看可能会有新发现,孩子在不同年龄段都能有所收获。

     很多小读者都拥有自己的《少年时》小书架。

    

    

     >>>上下滑动查看<<<

     同时,《少年时》陪伴了许多小朋友的小学阶段,也即将陪伴他们走过更长久的未来……

    

    

    

     >>>上下滑动查看<<<

     资料援引:

     Family scholarly culture and educational success: Books and schooling in 27 nations by M.D.R. Evansa, etc.

     扫码加入小多读者群获取更多教育咨询,与全球家长共成长

    

     N E W G I F T

     2021 少 年 时 第 七 辑

     超值优惠,预售来袭

     (No.73-84,共12本,包邮)

     优惠

     RMB 399/年

     原价:¥468/年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购买▼

    

     特别说明: 此产品为预售商品,发货时间为2021年1月-12月,每月月底左右寄送1本,寄出后有短信通知快递单号,介意者慎拍。

     包邮说明: 新疆、青海、西藏地区的读者,需要根据订单情况补邮费,港澳台不发货

     退换货说明: 一经发货,不支持无理由退换货及中途退订,如遇暴力运输导致书籍受损,请及时联系客服处理,请谨慎下单哦!

     --------------------------

     ▼联系客服

     手机:15712934203

     固话:400-680-7771

     QQ:2384499206

     微信:xiaoduoui2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09:00-18:00

     (法定节假日除外)

    

     ▼点击左下角的 「阅读原文」即可订阅 2021《少年时》第七辑(73-84)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量子学派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