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来水了,赶紧去种一棵树!
2021/8/27 11:45:00 量子学派

“沙漠变绿洲,是不是梦?”
引
塔克拉玛干沙漠发洪水了
出大事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发洪水了。
淹了200平方公里,40个西湖大小。
小心脏有点激动,真的会“西北水草恢复、沙漠变塞上江南”?
塔克拉玛干总共有33万平方公里,这可是两个河南省的面积。
有了水,真的有两个河南变成了绿洲?生态环境是否会发生逆转性变化?
这次洪水降临沙漠,是西北新疆气候转变的征兆?是生态恢复的契机?

赶紧去种一棵小苗,让它成为这里最早的树。
这棵树,它将是整个绿洲的起点:
如果它一旦成活,树萌下将长出更多的苗,苗边长出更多的草;
然后引来更多的昆虫、鸟类甚至哺乳动物;
我们应该记得,19世纪的时候,新疆还有老虎呢;
这个生态开始对外扩张,最后构成一个完整的绿色生态。
一棵树长成一片林,一片林变成了一个绿洲,绿洲与绿洲相连就成了塞上江南。
而这一切,就从塔克拉玛干我种的这一棵树开始,这真是一个伟大的计划。
不废话,骑上我的小摩托,翻过秦岭,穿越河西走廊,走出玉门,西出阳关。
01
赶紧种棵树,
命名为塔克拉玛干NO.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整个的种树流程我已经想好了。
种树没有那么麻烦,步骤也就分解成六步:
No.1
选择一颗胡杨树苗
胡杨对盐碱地的耐受度达到2%,能通过树的枝叶排出吸收的盐碱。它是生长在沙漠的乔木,漂亮得胜过银杏,如果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黄昏里有自己种下的一棵黄金树,真是浪漫到了极致。
No.2
挖坑
给小胡杨挖坑,和华北江南这些地方不一样,沙漠的坑得尽量挖得深一点。土壤墒情情要好,保证早期种植时的水分。如墒情较差,栽种后及时补水,确保早期生长水分要求。
No.3
给小树苗松绑
松绑之前,树苗的根部一般被包裹的严严实实的以保护树苗,尽量在气温不是太冷或者太热的时候松绑种植。往树坑里浇水、施肥、覆膜栽种,起到保水增温的效果。

No.4
把树苗放进树坑
用种植器将小苗根部卡入槽内至15公分,顶入土壤中拔出种植器,用手指将所留小洞按好压实,确保地膜不漏风即可。
No.5
填土
一个人扶着小树苗,然后取一小撮土盖在小洞上面;再人往树坑里填土,填完之后要踩一踩。
No.6
浇水
最后再给小树浇点水吧。一定要记得,每年要浇4~5次。
好啦,大功告成,坐等沙漠变绿洲,恢复汉唐气候。
但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种树,真的这么简单?
我种下的那棵树,它能活下来,最终成为沙漠丛林之王吗?
02
我的树能活下来吗?
No.1
沙漠并非土壤
此次夏季新疆洪水,源于天山融雪和暴雨叠加。
在正常土壤如华北江南,洪水会往下渗透,聚集在土壤的孔洞缝隙中。

但沙漠中的沙子结构单一,洪水渗透下去后流失速度也快,很难保存。
白天沙漠的表面温度最高可达到80摄氏度,蒸发速度很快。
洪水是一次性通过的,不代表平均水资源变多。
沙漠里只有极少数特别耐旱的植物灌木,凭借十分发达的根部,才能长久活下来。
No.2
外部持续注水
假如科技水平进步了,资金充裕了,还有另一种方法,能不能让青藏高原的三江源水流进塔克拉玛干,再造一条河流,变成四江源?
三江源,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源头,每一个牵挂江河源头的中华儿女的心灵深处,那些寻找源头的艰辛往事、江河源区的一草一木一沙一水、乃至神话传说,无不是悠久文明历史。
但它不仅是文明根基,还是生命之源,雪豹的印迹横贯其中。

如果三江源的生态变得更好,可不可以向北分一些水注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呢?
既然它的每一条河都能造就一个文明,塔克拉玛干沙漠也不一定不可以。
但是,三江源仍然很脆弱,水资源分给三江已经是勉为其难了。
如此浩大工程,资金、技术要求都很高。
如此看来,我的树苗很难活下来,还是再等等吧,那一片塞外江南的梦想,先存在这沙漠里的海市蜃楼之中。
03
沙漠仍在扩张,
罗布泊就是样板
我的小树苗可以暂时不管,这只是个人的小梦想,但新疆等西北荒漠真的可以变绿洲吗?这可是很多人的大梦想。
西北边塞俏江南,葡萄美酒胡姬舞,从古至今,让人神往。
No.1
西北曾是人间仙境
甘肃宁夏地带古称“雍州”,土地很肥沃的意思;黄河地区还出过大象、森林甚至蛇。
即使到了汉朝,西域丝绸之路上,也有数不清的绿洲城市和大湖罗布泊,汉代人记载它:
“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
“葭草、柽柳、胡桐、白草,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橐驼”。
最大面积约为一万平方公里,汉朝在此驿站甚至建有码头。

塔里木河
直到今天,罗布泊地区有记录的鸟类仍有151种、爬行类17种、鱼类11种、哺乳类33种。最著名的当属野生双峰驼,能喝咸水生存。
有塔里木河孔雀河等水源的滋养,罗布泊西侧城邦国家楼兰,成为丝路上最耀眼的明珠。
No.2
令人惊异的现状
罗布泊现今已完全干涸,成了死亡之海。楼兰在唐朝就只剩下一座废墟,公元645年唐玄奘途经此地,眼见繁华散尽:
“城郭岿然,人烟断绝”。

历史上的罗布泊面积变化
50年代罗布泊因塔里木河改道重新注入,面积恢复达2000平公里。但人们在塔里木河沿岸开垦130多座水库和配套农田。结果可想而知,罗布泊失去上游水源后彻底干涸,成了地下卤水钾盐矿场。

如今,自西往东,从塔克拉玛干沙漠到罗布泊,再到甘肃宁夏的三大沙漠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竟有渐渐连成一片的趋势。
04
塔克拉玛干可以变绿洲吗?
洪水浸漫沙漠,的确让人遐想。
最近几十年西北会不会全面暖湿化,生态环境能恢复到古代了;
更有人思考,塔克拉玛干沙漠有没有可能变成亚马逊丛林......
然而气象科学家们的统计研究显示,这些猜测都是幻想:
No.1
降雨量被夸张,水蒸发被忽视
西北尤其是新疆的气温和降雨量只是微小上升,还没有超过上世纪初的水平。温度上升导致地表水蒸发更快更大,能存在地下和被地表植物吸收的不多。甚至有研究发现,2000以后,西北地区地表干旱化反而加重了,荒漠区植被出现明显退化。

西北地区99站夏季气候平均降水为0.713毫米/每天,1961-2010年期间夏季降水的增加趋势为0.025毫米/每天/每10年。
No.2
水的总量不变,互相借调
新增降雨和洪水一部分源于全球变暖导致气流改变,把水从A地带到B地,这对A地不是好事;一部分源于全球变暖导致天山积雪融化,消耗的是固体水资源,也不见得是好事。
No.3
温暖和潮湿弱相关、反相关
变暖导致气流变化,把水从A地带到B地带,A地更缺水;变暖导致蒸发更大,也会导致干旱。如与新疆同纬度的中亚帕米尔高原、哈萨克等国干旱化最近反而加重了。

1958-2014年期间中亚地区夏季降水
的长期变化趋势(单位:毫米/每月/每10年)
西北的西部和东部地区,暖湿和暖干的关系不是同步而是倒转的。前者暖湿化,后者可能暖干化。新疆东部的宁夏固原、甘肃就发生了干旱。
西北地域广大,全球变暖和微量新增降水,对生态整体改善有限。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人力改善仍是主流。

被很多人误以为是新疆气候改善的塔里木河孔雀河下游、台特玛湖草木繁盛的近况,其实是退耕还水、人工输水的结果。
05
大自然的怒吼
现在看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洪水,更像是全球极端天气的缩影,而不是北方全面稳定转向暖湿的征兆。
希望气候宜人是好的,但证据是残酷的:
极端暴雨事件频发是南疆近10年气候的显著特点,占南疆气象灾害的36%;
单次降雨量增多,但是降雨频率却减少,暴雨和长时断干旱互相交替;
温度微微上升,但是也有突发低温年份;
夏季高温热浪频率和强度增加;
高温导致积雪融化,与暴雨相会形成洪水;
......

2013年6月16~17日,南疆柯坪、温宿暴雨
统计数字显示,降雨波动性加大,平均降水量却并没有明显上升,这就是气候更加敏感、极端的征兆。

7月18-22日,天山南麓克州北部山区至阿克苏地区北部一线,出现107.3毫米累计雨量、78.5毫米最大日降雨和50.9毫米最大小时雨强。
全球变暖首先产生的是极端气候,就像烧开了的水不稳定地冒出各种气泡。
这些气泡像世界末日来临一般侵袭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好像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愤怒。
把气候改善的希望寄托在极端天气上,这种想法不可取。
那能不能改造当地气候,这是更科学的方法。但气候是最复杂的自然系统之一,内部因果关系是多因素、非线性、弱相关的,例如温暖和潮湿就不是强相关。
不可测、不可控、不可知因素还很多,未来气候很难按照现有知识储备下的科学预测来变化,即使投入超强算力,天气预报7天准确度都不能保证。

从这种方法来看,要将沙漠改造成塞外江南,都难于爬蜀道。
这样想来,是不是有点悲观、有点不思进取?
难道塞外江南、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就不可期待吗?
也不一定,东邻毛乌素,北接乌兰布和,西濒腾格里,三面环沙的宁夏是我国土地沙化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宁夏治沙开发了麦草方格固沙技术:
在扎好的麦草方格中播撒草种子,通过风的作用力,形成植物沙障。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全国第一个沙漠公园
经过数十年点滴积累,草变成灌木,灌木变成树木,植被快速恢复,野生动物重新获得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形成一个完整的绿色生态,然后它会很自然的向外生长。
可见循序渐进保护好我们现有的生态,利用它的熵减功能,能自发恢复生态平衡。
这种借助当地条件,形成完整生态,比寄希望于极端洪水,直接改造沙漠更稳妥。
06
塔克拉玛干很远,
珍惜你身边的植物
沙漠毕竟距我们非常遥远,一时之间也帮不上什么忙。
因为洪水来了,继而去改造沙漠,这是急功近利的非科学思考。
真正保护环境,管好自己的生活环境,维护好身边的多元生态。
像我这样骑着小摩托去沙漠种树,完全是一种虚无的空想主义。
真想哪天沙漠变绿洲,首先把自己的生态改造好。
维护好身边的生态也不容易,得现在就要开始行动。
你要种树,你晓得你的纬度适合什么品种?
植物的习性如何?
是喜欢多水还是少水?
喜欢多肥还是少肥?
它们怕什么虫子?
如果你要保护那些老树,就让更多人知道它们的珍贵......
保护好身边的生态,不仅是一种口号,还是一种技术的细节,同时需多人共同参与。
树林里、灌木丛、草地中,每一株植物,都是周围生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应该分享将它的美分享给全世界,让更多人一起来维护这多样生态,参与的人越多,生态就会越完整。
抖音上线一项新功能
与字节跳动公益联合发起
它能识别动植物物种
在 抖音APP中搜索“抖音自然”
▼

即可查看保护地、自然能量、物种卡片等信息;
用户拍摄任意动植物,获得“自然能量”;
在三江源自然保护中心的指导下,抖音将根据用户捐出的“自然能量”数额出资,支持保护地的设备搭建、人员培训、动物救治等工作。

点击“拍摄”可识别动植物物种:
拍摄动植物?选择贴纸?选择“动植物”贴纸。
或者直接在抖音APP拍摄动植物:
拍摄动植物?选择贴纸?选择“动植物”贴纸。
这项公益活动,希望唤醒人与环境之间不可割舍的感情联结,吸引更多人关心、探访、感受最真实的自然风貌,促进人与生态和谐共处。

结
有一天,我在塔克拉玛干
种下一棵树
今天,我们可能没有办法在沙漠里种下那棵胡杨树,因为没有生态养育它。
但只要我们认真爱护身边的每一株植物,了解它们存在的价值,保护身边的生态,就是为整体生态注入生长的能量。
多样化生态一旦建立,整个自然界就会蓬勃发展,你保护好身边的一株小树苗,可能就会改善千里之外的胡杨生长。
这种熵-机制的形成,才能真正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观念在进化,技术在进步,协作在进展,那么,迟早有一天,雪豹会在三江源成群结队的出现,塔克拉玛干长出小片绿洲,西北也不会永远缺水干旱。
那个时候,也许你随手丢一把种子,就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也许数年后,一切如你我所愿,塔克拉玛干草原上驼铃阵阵。
一棵金色的胡杨,映照着粼粼碧波,在曙光中摇曳生姿!
本期编辑|陈书敏
本期投稿|白格尔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量子学派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