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明星之“数学公式”
2021/9/13 21:40:00 量子学派

    

     什么才是优秀的“流量明星”

     可以更清晰量化一个“数学模型”

     引

     是流量→明星,

     还是明星→流量?

     怀着好奇,与一个追星女孩对话。

     “为什么喜欢他?”

     “我家哥哥人品好,有礼貌,又温柔。”

     “这都是商业包装下的人设,明星应该用作品说话。”

     “昨天哥哥刚发了新歌,微博转发超过1亿次!”

     “这是你们应援打榜来的流量数据。”

     “打榜是因为他优秀啊!”

     问题来了:到底是因为打榜而优秀,还是优秀而打榜?

     换种表达:是流量制造了明星,还是明星制造了流量?

    

     不谈作品,仅仅因为出名所以就优秀。

     正因为很多人不追问底层逻辑,才有了以下疯狂的事情:

     偶像犯法,粉丝想要前去“劫狱”;

     明星下机,粉丝挤碎机场扶梯玻璃;

     流量打榜,粉丝把大量牛奶倒进河里;……

     喜爱一个人没有错,但如此是非不分,皂白不辩,将私情至于公共利益之上,这样的数据洪流,这样的流量明星,越让人担忧不解。

     01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流量明星?

     每个时代都需要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明星就是这个时代的榜样,中国需要明星

     但需要什么样的明星,这个需要思考。

     这个时代将娱乐圈视为最大的“明星场”,甚至是唯一,这就有点偏颇,可以看看另一个例子。

     1978年,内蒙古小城赤峰,数千人在广场上为明星应援。

     他们在排队抢购一本杂志,那是新年刊的《人民文学》。

     为什么场面如此壮观?

     因为那期封面文章叫做《哥德巴赫猜想》。

     没错,数千人抢购杂志,为的是数学家陈景润。

    

     40年前的追星现场,孩子们都是

     科学家的“狂热粉丝”

     那个时候,数学家陈景润是人们心中的“明星”

     年龄不小的他,每天都能收到成百上千封信,姑娘们寄来的情书和相片能以麻袋计量。

     他被邀请去各地讲座,场场爆满,无疑是那个时代的“超级流量”

     与追求娱乐明星稍有不同的是,人们追崇陈景润,是对科学的崇慕,是对知识的尊崇。

     场场爆满的报告演讲,是人们希望能与更高智慧对话,从而提升自己在学识上的修养。

    

     这样追星是双方的共同促进,陈景润有更多动力为社会创造价值,而追求者将要求自己学习更多知识,最终为整个社会带来正面效应。

     02

     明星,是星空之上的人

     明星,按字面意思,是天上最闪亮的星,是Superstar

     什么样的人配得上“明星”这个词?

     很重要的一个标准:能够解决这个时代最迫切需要应对的问题的人。

     在以下领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值得我们关注。

     No.1

     基础理论

     基础科学是科技天花板,应用科学能走多远,要看基础科学的深度广度

     不管基本粒子的互相作用有多复杂,都逃不出杨-米尔斯方程的五指山,杨振宁先生这样的人值得关注,为整个人类做出了贡献。

    

     还有数学家丘成桐,物理学家薛其坤,密码学家王小云,数学家许晨阳,这些都在基础理论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No.2

     实践研究

     有些科学研究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努力。

     粮食温饱困扰华夏数千年,袁隆平发现了水稻杂交优势,随后在艰难的科研环境中,开发了杂交水稻技术。

    

     屠呦呦,她1967年临危受命,担任中药抗疟组组长。在1971年发现了抗疟效果100%的青蒿提取物,并在次年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

     No.3

     前沿科学

     前沿科学也需要开拓进取,否则很容易就被卡脖子。

     强大计算能力很重要,中科大教授陆朝阳以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验证了量子优越性。未来中国能否在所有科学技术领域稳扎一流,没有强大计算速度是做不到的。

    

     航天科技非常前沿,国科大教授魏勇在“天问一号”中担任首席科学家助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搭载“祝融号”2021年5月15日登陆火星,让中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登陆火星的国家。

     陆朝阳、魏勇这样的中青年科学家,是中国未来的科学明星,在斩获“科学探索奖”后继续发光发热,值得更多人关注。

     No.4

     生命医学

     新冠肆虐,这两年来医学界很多科学工作者为社会做出杰出贡献。钟南山、袁国勇、张文宏、李兰娟、陈薇、裴伟士这些人都是闪耀的明星。

     还有一些人也应该成为明星,他们处在创造力最旺盛的年纪,在科学疆域里默默前行。比如中科院研究员周欣,在世界遭受疫情时,他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设备,实现了无创伤的新冠肺炎评估,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也是现有临床影像技术的重要补充。而周欣亦是2019年“科学探索奖”先进制造领域的获奖人。

    

     科学昌明,社会进步。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无论是重大突破还是小发明,是这些科学工作者的点滴积累,才成就了现代文明。

     袁隆平、钟南山、杨振宁、屠呦呦、李兰娟、张文宏、薛其坤、陆朝阳、周欣等等这些人才不仅是中国科学之星,更应该是这个时代我们心目中的“流量明星”。

     03

     构建流量明星“数学模型”

     一个伟大时代,夜空中应该群星璀璨。

     这些明星,他们不应该只是迎合大众,更应该指引我们前行

     重新定义的“流量明星”,他们有什么样的共同品质?

     能不能找到一个数学公式,来定义明星的基本特点

     归纳以上这些明星特征品质后,可以构建一个半定积分的随时间演化的动力数学模型

    

     S:Star明星效应

     01

     “明星公式”中的常量

     UsUtility of society社会效用,明星对社会包括人类全体做出的贡献;这个还真不能小看了,许多小发明,随着时间变化,最后你会发现影响了整个人类。

     N0Native本土性,明星对本地本国的关联程度;爱抽象的人类固然好,但是持久的动力必然是爱家爱国爱身边的人,爱家、爱国又爱人类的科学家才是最完整的明星。

     02

     “明星公式”中的变量

     No.1

     专业能力:分号分子

     没有专业能力的明星,都是包装出来的泡泡,一戳就破。

     K:knowledge理论学问

     A:Ability实践技能

     这两个缺一不可,一个人能在自己的职业成就什么事业,一定依托在精深的专业技能上。

     W:Wisdom智慧

     而能否协调、统合自己的思考能力,就看有没有超出常人的智慧。

     No.2

     个人品质:指数函数

     成大事者,需要与人为善,需要持之以恒,耐得住寂寞,当然也需要一点天分。

     M:Moral道德品质

     I:Insist毅力

     T:Talent天分

     它们各自都是起的加速作用,是自然增长数e指数。

     No.3

     不可控因素:分号分母

     但是,人是不可能控制自己之外的所有因素的,能不能成功,不能光靠自己。

     L:Luck or unluck运气,表示不确定的灰度区间,在(0,1)内,越大越表示不可控。

     一个人能不能成功,能不能得到别人的承认,有时候偶然性还真的很大,对技术的判断稍微出点差错,可能就数年没有成果。

     C:Community社会,灰度在(0,1)区间中波动,越大表示越不可控。

     大众对有贡献的人的识别能力是上下波动的,识别错误,经费就没有,支持就没有。

     LC的乘积取对数,表示风险不确定性的程度。

     明星效应随着时间积累越来越强,积分是时间的函数。

     从2021年开始,我们需要重新定义“明星”,重塑偶像力量。

     04

     2021,重塑偶像的力量

     明星和偶像,现在这两个词有点偏离正确认知。

     2021年,请重塑偶像的力量。

     重塑偶像力量,不代表要彻底颠覆偶像,只是要注意以下两点。

     1、价值多元化。

     让更多青少年们知道,偶像不仅仅是聚焦在闪光

     灯下的娱乐圈人士。

     2、偶像门槛化。

     不要以为简单唱跳就是明星,那些需要极高智力

     的领域更值得敬仰。

     科学家成为明星,社会效益最大,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对待明星科学家,一些内部奖励还不够,公式中的不可控的因素“C”更要改善。

     如果他们只是在自己的圈子里被知悉,社会大众就无法普遍认识到他们的贡献。

     要给这样的明星真正实惠的“名和利”,要让所有有志于科研的人,实实在在感受到:

     坚持可以获得“名和利”;

     实干可以获得“名和利”;

     认真可以获得“名和利”;

     智慧可以获得“名和利”;

     专业可以获得“名和利”;

     德才兼备可以获得“名和利”;

     报效祖国可以获得“名和利”。

     我们应该让这样的“流量明星”理直气壮地占据公共资源;

     提高科学家在青少年心目中的地位,不仅要有名,还要给予经费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高喊科技兴国固然振奋人心,但科学家们更需要实打实的扶持。

     其中最需要扶持的就是青年科学家,因为他们正处于成立家庭、创造力最旺盛、缺乏经费的三角需求困境之中。

     让他们在专业领域里发光发热,解决这个“C”的不可控因素,才能成为这个社会真正的“流量明星”。

     为此,越来越多聚焦于科学领域的奖项出现,尤其是关注激发青年科技工作者潜力的奖项。上面提到的科学探索奖就是如此。

     科学探索奖,正是为稳定“C”这个不可控因素所做的努力尝试。

     依托科学探索奖,不仅能给到青年科学家们经费上的扶持,还能让大众注意到这些青年科学家对社会做的贡献,让明星公式中的“C”变得稳定,放大科学家的明星效应。

     作为国内首个由互联网企业设立的科技公益项目,“科学探索奖”是由腾讯基金会出资支持、科学家主导的公益性奖项,是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之一

     目前,科学探索奖已经行至第三届,每一届共奖励50人,每人奖励300万,奖金用途完全由科学家自由支配。

     至今,已有150位在不同领域深耕的年轻科学家取得了这一奖项:

     数学物理学、化学新材料、天文地学、

     生命科学、先进制造、前沿交叉等等……

    

     2020年颁奖典礼

     今天,第三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大名单正式揭晓。

     从获奖名单看,今年的科学探索奖还有几个值得高兴的新变化:

     No.1

     2019年和2020年的获奖者在获奖后持续发力,再斩成果。上文提到的陆朝阳、周欣、国科大教授魏勇,还有今年3月成功在万米深的海底操纵软体机器人的工作者李铁风,都是在获奖后持续突破,攻下更多新的“无人区”

     这种继续突破、再斩成果正与科学探索奖的传承精神相契合,也体现了科学探索奖对“C”不可控因素的稳定积极作用。

    

     祝融号火星车

     No.2

     2021年的获奖者更加多元化,女性科学家数量再创新高,达到8位,是三年来最多,证明科学对性别并没有偏向性;另外获奖科学家也趋于年轻化,今年最年轻得主32岁,按照这一趋势,可以预期明年会迎来首位90后得主。

     ▼上下滑动查看▼

    

     No.3

     新增的获奖人机构多,分布范围更广,很多机构和区域都是首次产生获奖人,比如成都、长沙、太原一些高校也输送了科研人才。越来越多青年科学家面孔被认知、越来越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走到了你我身边。

     No.4

     10月30号将要举行的颁奖仪式上,现场会继续保留红毯环节,邀请获奖人与亲属共同参与红毯仪式,增加获奖人“用户体验感”,让荣誉不仅是个人荣誉,更是家人和社会的骄傲,留下更多触动欢笑与泪点的难忘时刻,对科学精神的传递和共鸣起到带动作用。

     这个奖能建立起来,并走到第三届,真的不容易,我们希望它会继续延续,青年科学家们值得一盏聚光灯。

     ▼上下滑动查看▼

    

     05

     热爱科学,别成为“韭菜”

     科学探索奖的设立,是为了让更多人以科学家为榜样,爱上科学。

     不过,与“明星公式”对应的,还有一个“韭菜公式”。

     这个公式不太好听,不容易接受,但真实存在。很多的粉丝以为与偶像是共同进退的同一类人,孰不知你只是人家园子里镰刀下的下酒菜。

     这个公式不具体介绍,大家可以自己看看,琢磨一下。

     看得懂的人自然看得懂,看不懂的人最好还是继续看不懂。

    

     J:韭菜养成函数

     No.1

     根号部分

     Snnumber of stars崇拜的明星数量

     Cddegree of closness与其他粉丝聚集程度

     No.2

     指数分子部分

     e:自然对数的底,表示自然增长能力,它的指数变量表示增长的加速度

     E:education受教育程度

     I:individuality个性

     Cpthe power of critical批判能力

     No.3

     指数分母部分

     V:vanity虚荣

     F:fanatical狂热

     M:mass从众

     R:rich父母养着

     人的一生非常短暂,应该有更多追求。

     希望更多人爱上科学,仰望星空。

     因为科学求真亦求美,它不会欺骗你,相反会指导你去探索真理。而人,很多时候你是看不透猜不明的,可能让你走上岔路。

     热爱科学,努力活出自己的人生。

     不要沉溺在虚假的包装之中,不要以为自己是TA生命中的白莲花,很可能你只是任人宰割而不自知的绿韭菜。

     结

     让科学家获得“流量”

     让科学家成为明星,这不是一条容易的路,

     一些年青人,已经迷失了很长时间,不知道应该感谢谁,也不知道应该看向哪盏明灯。

     那些在疫情中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医生,没人关注还被攻击。

     那些在国际科技竞争中为国家赢得了科学话语权的人,没有人在意。

     相反,很多人更愿意追逐那些用滤镜粉饰起来的明星偶像。

     科学家耐得住寂寞,但不代表对此无动于衷。

     一次张杰院士下飞机看到机场接机的人群高举张杰的牌子,以为是接自己的,结果发现粉丝们接机的是另一位同名男星。

     张杰院士拍下照片自嘲,也许无奈,也许喟叹。

     原本内心升腾的小小期待,最终被一盆冷水浇灭。

    

     好在时代已经在改变,科学家地位正在上升。

     他们开始获得社会的关注,也渐渐有了“流量”

     相信像科学探索奖这样的努力和尝试,一年一年坚持下去,

     那些走在红毯上的科学家们,不仅仅会成为中国明星,更会成为国际明星。

     让科学家获得“流量”,是我们的愿景,也会是时代的福音。

     今天,请正确思考什么是“流量明星”

     理解构成明星背后的数学公式”。

     一个伟大时代,应该仰望夜空,看群星璀璨!

     而非与偶像一起对镜贴花黄顾影自怜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量子学派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