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她)们,2.6亿了!
2021/9/26 22:09:19 量子学派

     引

     夕阳红时代来临!

     2021上半年出生人口数据出炉,13个省市出生人口数同比下跌17.2%。

     预计全年新生总人口跌破1000万以下,这意味着,2021年中国人口可能步入负增长。

     人,越来越稀缺了,也越来越珍贵了。

     人口是民族国家的生产力载体、力量之源,超低生育率、老龄化需要国家、社会、企业共同关注和面对。

     不仅是中国,步入21世纪后,世界人口出现巨变。

     20世纪以前,因为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世界人口呈金字塔结构。

     但随着科学和医学的发展,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出现重大变化,大多数国家从金字塔型结构逐渐转变成桶型结构。

    

     图片来源:全球人口结构的剧变

     -《金融与发展》2016年3月号

     根据联合国数据统计,全球64岁以上的人口占全球总人口超过9%。

     在2018年时,年龄超过64岁的人数超过了5岁以下的儿童人数,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第一次。人口年龄中位数越来越大,少子化和老龄化正成为世界难题。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同样面临类似问题。

     2021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中国的生育率为1.3(1.5为警戒线)。

     同时,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6亿左右,占比为18.7%。

     以60岁及以上作为划定老年人口的标准,预期中国2050年将有5亿老年人。

     低生育率,再加上医疗水准提高,一减一增之下,中国迈入“夕阳红时代”。

    

     图片来源:第一财经

     在世界人口地震的狂潮下,面对老龄化难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

     中国需要处理好人口难题,来面对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长远副作用。

     虽说最美不过夕阳红,但我们也要提前布局。

     1

     马尔萨斯“万万没想到”

     200年前,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提出“马尔萨斯陷阱”理论:

     条件:人口增长以几何级数增长,但生产资料以算术级数增长。

     结论:人口爆发式增长,人类社会将掉入“贫困”之中。

    

     可以说,人类很长一部分时间都在对抗“马尔萨斯陷阱”。

     历经先贤努力,进入蒸汽时代之后,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市场经济和全球贸易等方式,跳出了“马尔萨斯陷阱”,摆脱了困扰千年的头上紧箍。

     然而,刚出狼窝再入虎穴,人类很快又掉入另一个相反陷阱之中——低生育率陷阱。

     半个多世纪来,全球人口的出生率经历断崖式下跌。

     从20世纪60年代的30%以上,如今已降低至20%以下。

     更让人担忧的是,越是发达的种族和国家,越不愿意生孩子。

     自1960年以来,出生率最低的十国绝大多数为高收入国家。

    

     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种奇异的力量,一直在阻碍人类的整体性进步。

     繁殖本是生物的本能,要将自己的物种延续下去,这是写在人类基因里的代码。

     对于人类来说,这种需求应该来源于本能。

     可为什么,在一个越来越富足的时代里,年轻人却不再生育?

     人类,为何逆基因而行?

     2

     年轻人:佛系,躺平,不生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它世界发达国家。

     核心问题在于:年轻人,不生。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中国年轻人的生育率下降的因素太多,总体直接可归纳为:

     生不起;

     不想生。

     1

     经济:养育成本上升

     市场经济的流动性打破了大家族聚集的家庭模式,现代社会大多是双职工小家庭,照看小孩人手匮乏;

     普遍采用少数小孩精养模式,应对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来保持自己的阶层乃至提升阶层,散养模式下的小孩更容易沦为现代社会中下层;

     中国的大城市房价和消费水平畸形,年轻人生活压力很大;

     ......

    

    部分地区新生儿出生变化

     图片来源:财经新知

     2

     观念:消费主义崛起

     物质繁荣,娱乐项目众多,互联网带来大量几乎免费的娱乐项目,年轻人宁愿在闲暇时间去享受生活,也不愿承担生育、养育下一代的繁琐工作;

     宗教、家庭等传统文化的衰退,导致30岁左右的人没有生育崇拜,精神上没有强烈需求;

     佛系、躺平文化的流行,低欲望社会提前到来,甚至一部分人放弃了生存欲望;

     ......

     一方面是生不起,一方面是不想生,这就是现代发达社会无法摆脱低生育的双重魔咒。

     大趋势相同,但各国情况总是不同的。

     发达国家生育率呈现不同梯度,其下降速度和历史也不同。有的国家生育率下降历史非常漫长,富了很久生育率才降下来。有的国家未富先老,下降速度非常快,东亚最为明显。

    

    部分国家生育率变化曲线

     数据来源:OECD(经合组织)数据

     人口生育总体上美国优于欧洲,欧洲优于东亚。最惊心动魄的落差是,美国人均GDP6万美元,生育率1.7左右,而中国人均GDP1.5万美元左右,生育率掉到了1.3。

     未富先老,令人惊心。

     3

     人口问题中的“牛顿力学”

     人口难题,像个飘荡在中国上空的幽灵。

     不管怎样,人类社会不可能降低老年人的医疗水平,来减轻年轻人负担。

     只能在年轻人身上想办法,套用牛顿的力学观念:如果你想改变一个物体的惯性运动,就从反方向施加反作用力。

     针对生育率下降的两大原因施加相反方向的作用力:

     1

     从生不起到生得起

     降低养育成本,提高婴幼儿养育上的福利投入;

     对多子女家庭减税;

     养老金部分与子女数量挂钩,生养越多的父母,养老金结构更优惠;

     有序降低或维持大城市房价,鼓励大户型公寓;

     降低生活必要开支比例,也就是恩格尔系数,提高家庭财政冗余;

     改革教育体制,增加实用、急缺的技能型学位,让中低学历能找到好工作,破除精养困境;

     ......

    

     2

     从不想生到想要生

     社会文化上人们自发重视家庭和生育;

     适当引导和改变佛系、躺平文化,但这里有非常复杂的社会背景;

     避免未成年人过早接触太过刺激太过消极的文化熏陶;

     ......

     牛顿力学真的有效吗?

     韩国对不生育人群实施惩罚性征税来提高生育率,太激进不公平。俄罗斯对多子女父母颁发勋章,反而激起逆反心理:生小孩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

     从现实结果来看,牛顿力学基本无效,为什么呢?

     我们要讨论以下两种效应,它们与“牛顿力学”在对着干。

     4

     人口规律的“二律背反”

     第一个效应:人口规律的“二律背反”。

     “二律背反”现象令人困惑,社会生活水平在改善,人均素质在提升,为什么生育率却始终在下降呢?为什么施加反作用力也无济于事呢?

     甚至欧美国家都不得不从许多不发达国家引进大量年轻移民,来填补社会空缺,虽然账面上老龄化下降了一点,但是这种措施也引起了很多争议。

    

     图片来源:《世界移民报告2020》

     这个大概就是现代化和低生育率的二律背反现象:

     ?正题:生活质量上升,公民个人素质提升;

     反题:生育愿望和实际生育率反而下降。

     这个难题如何解决呢?

     无论政府和民间组织如何努力,似乎只能延缓无法冻结下滑趋势,只能弥补不能结构性调整。

     以至于很多人在看清了过去几十年种种努力的微小作用之后,寄希望于人工智能和人工生殖:让机器人承担大量的家务和照看小孩的工作;企业和政府每年针对自然生育不足相应进行数量补足的人工胚胎培养婴儿。

    

     这样将来就不愁人口了,但有没有感觉到有点像“黑客帝国”?

     不过,在“智能人士”的梦想实现之前,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年轻人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和市场消费,否则那一天永远无法到来。

     除了二律背反效应,实际上后面还隐藏着一个“人口不可能三角”。

     5

     人口控制的“不可能三角”

     人口有三个自由度或指标:数量、结构比例、质量;

     人口有三个重要的人群:婴儿、青年、老人;

     人口面临三个问题:生育率提升、人均寿命、年轻人负担。

     事实证明,任何人口政策不可能控制住人口发展的所有方面,让所有人满意。

     无论怎么做,一定至少有一个群体不满意。

    

     例如:

     老人不满意

     在古代,人生70古来稀,老人很少。康熙年间办过一次千叟宴,65周岁以上老人均可参加,大清老人聚集在北京,一个畅春园就能坐下。因为古代医疗水平的缘故,老人长寿是小概率事件,年轻人负担自然小了,但是哪个人不想寿比南山呢?老人不满意。

     政府和小孩不满意

     现代无论如何协调,绝对不可能压缩老人的医疗和寿命,这样一来,年轻人负担重,上有老,为了自己能过得舒服,就不生、少生了,婴儿数量少,未来国家发展受限,税收减少,政府不满意,孤独的小孩也不满意。

     年轻人不满意

     假设政府强力迫使年轻人多生育,那么上有老下有小,年轻人拼命干活,最不开心。

     同一个人,要经历婴儿、青年、老年三阶段,在这三阶段中,诉求一直在变化,每个人都想要完整愉快的童年、自由没有负担的青年、有所依靠的老年三个好目标。

     但是,社会群体却是分开的,成本互相转嫁,这是造成不可能三角的原因。

     总之,要让所有人都满意,太难了。

    

     仔细研究不可能三角,它指出了一件事实,三大群体都有责任实现人口平衡。

     如果年轻人生育的现实办法已经穷尽,能否换一个角度,从老年人出发看看能下什么功夫。

     健康又有能力的老年人,可以返聘创造财富;

     健康有时间的老年人,提倡帮年轻父母照看小孩;

     让老年人保养好自己,减轻社会负担,避免挤兑医疗资源;......

     如果我们破除年龄大了人就衰老的印象,就会发现,协调恰当后,老年人同样能为社会做出卓越贡献。

     如果他们健健康康,肯定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6

     在不可能中寻找可能

     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难题,国家、社会、企业都在共同寻找应对之策。

     许多发达国家都比我们更早地经历了老龄化和低生育率。

     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中,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老龄化”的战略构想。

     即通过人为干预克服人口老龄化的不良后果,利用合理机制将人口老龄化的负面作用降低到最小。这样在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的同时,还能给经济发展带来隐性的提升。

    

     图片来源:世界卫生组织《2020-2030健康老龄化行动十年》

     健康老龄化在提出后经过三十年的演进,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并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理论。

     我国也提出了《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推动健康老龄化社会的建设。

     这是一项全局性的综合系统工程,需要社会与个人一同努力。

     在社会方面,需要建立养老社区、优化社会资源利用和配置、建立合理的疾病干预机制和培养相对应的健康服务人才等。在这方面,可以看到国家已经做出的一些举措:

     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向多元综合发展;

     建立国家老年医学中心,探索降低老年人多发疾病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干预措施;

     建立社区老年学校,组织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

     投资建设文化场所和公共体育馆等,老年人可免费进入使用;……

    

     除此之外,营造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建设的良好环境也很重要。

     如果提高生育率其路漫漫,那么让老年人变得更年轻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解题方式。

     八九点钟的太阳虽然力量感十足,但夕阳之美同样也可以温暖人心。

     我国有一半的老年人属于低龄老年人,完全可以实现“再就业”,实现老年人价值转换。

     其实很多国家和地区,例如英国还有香港、台湾地区,传统意义上的老年人在推动着社会前行,他们的生存力和战斗力并没有受到年龄影响。

     在这样一个人口稀缺的时代,社会更有理由照顾好老人,给予老年人更多能量,让老年人逆龄生长,变得越来越年轻。

     在个人方面,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需要关注两个健康:

     心理健康

     除了社区组织的心理关爱项目外,老年人更多需要子女的关心。

     如果你经常远游在外,那么尽可能地回家看看,或者打个电话给他们。

     很多时候只要一点关爱,他们就足够满足。

     身体健康

     老年人通过自身锻炼、日常保养和调理来实现健康老龄化。

     据统计,我国74%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患有糖尿病、慢阻肺、哮喘和恶性肿瘤中的一种。

     除了每年的体检外,应该更注重日常保养和调理。

     比如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可以为父母们挑选专为中老年人打造的伊利欣活纾糖奶粉。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相比于其它奶粉,伊利欣活纾糖奶粉更适合中老年人食用:

     0蔗糖添加:从源头做到极致控糖;

     低GI食品认证:GI(血糖生成指数)值仅为13.3,低于日常大部分常见的食品,GI值低的食物消化更慢、吸收率低,需要的胰岛素相应减少,有利于避免血糖剧烈波动,对中老年人更加友好,保障血糖稳定;

     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等15种营养元素:早上喝一杯营养丰富,晚上喝一杯舒眠无负担,这些营养元素的加入,可以延缓葡萄糖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从而起到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改善血糖水平;

     中式养生膳食理念:添加葛根、黄精两大草本食材,关怀中老年人血糖健康,帮助中老年人解决因血糖升高而出现的饥饿、乏力、营养不良等问题,加强营养吸收。

     科技进步和医疗水准的提高,带来了老龄化。

     想要老龄化变得“健康”,又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

     伊利欣活纾糖奶粉的几大特点,便是科技创新的体现。

     利用技术创新,伊利欣活纾糖奶粉坚持呵护中老年人身体健康,提高中老年人健康素养,帮助更多中老年人通过健康的饮食方式实现自身的健康老龄化,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技术创新,伊利欣活系列奶粉也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年会上获得了“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目前市场上适合中老年人特殊需求的食品并不多见,伊利欣活纾糖奶粉既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又能帮助中老年人营养全补充,实现“纾糖好营养,控糖无负担”。

     团团圆圆的中秋节刚刚过去,很快迎来国庆佳节,如果中秋节太短来不及回家,不妨趁着这个节日回家看看父母。(当然,注意疫情防控)

     为他们送上一罐伊利欣活纾糖奶粉,温润他们营养健康的同时,让他们能够感受子女的爱。

     我们总关心下一代,却容易忽略上一代,忽略抚养我们的父母。

     趁着这个机会,给他们多点关心,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结

     中国,可以永远年轻

     2020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38.8岁,超过美国38.3岁,高于印度的28.4岁。

     2050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50岁,美国43岁,印度37岁出头。

     2030年左右,印度人口的年龄优势将显著地展现出来。

    

     图片来源:蒙面财经

     数据来源:联合国

     中国近40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口红利。

     但这两代人终将老去,预计到2030年,中国预期寿命将达到79岁。

    

     图片来源:蒙面财经

     数据来源:联合国

     鼓励生育作为方案A当然是最重要的策略,三胎政策需要让更多年轻人生得起愿意生。

     可是如果人口的“二律背反”这一社会理论暂时无法扭转;

     如果人口的“不可能三角”之现实规律短期难以更改;

     那么我们需要有一个备用方案B:重新审视“衰老”和“年轻”这个话题,或者说,我们是不是应该更正向的考虑:社会年龄越来越大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核心问题是要让老年人变得更健康,心态更年轻。

     年龄大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但不代表国家会因此“衰老”。

     如果能够做到“健康老龄化”,这2.6亿人口能量无穷。

     这种年轻,不是体现在社会平均年龄上,而是社会整体的精神面貌上。

     当然,年轻人的生育率仍然重要,如果“不可能三角”的两大群体青年和老年同时发力,本身就是在增添更多新生力量,破除低生育率陷阱。

     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让中国永远年轻。

     点击 阅读原文

     为父母带去一份健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量子学派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