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真的不可泄露?
2021/11/6 22:02:25 量子学派

     引

     天师,一则预言的胜利

     世界上真的有人能“洞察天机”吗?

     先讲一个“天师”故事,这个故事与彗星有关。

     无论在东方民间传说里,还是在西方历史记载中,彗星都令人们唯恐避之不及。

     公元前44年,古罗马凯撒大帝被暗杀。在他的追悼会上,天空出现一颗彗星,持续7天才离去,人们声称这是凯撒怨恨灵魂的化身;

     公元66年,罗马帝国攻陷耶路撒冷,上空突现彗星,人们说这是耶路撒冷灭亡的先兆;

     公元590年,彗星的再次出现伴随着鼠疫肆虐欧洲,人们认为这一次还是祸起彗星;

     ……

     行踪不定的彗星在空中来回游荡,被看作诡谲的异常天象。

    

     有人恐慌的同时,也有人在洞察天机

     1705年,有一位“天师”预言:

     1682年出现且引起恐慌的彗星,会在1758年底1759年初再度出现。

     有人将信将疑,也有人惴惴不安

     1759年3月,这颗被预言的彗星在无数天文学家的注视下从夜空划过。

     这位“天师”,就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哈雷

     哈雷并不是“先知”,他只是无数探求宇宙真相的“洞天者”

     01

     何谓“天机”?

     不可否认,世界上真的有很多“洞察天机”的人。

     那“天机”究竟是什么?

     在古时和近代,“天机”会被视为是上天的安排神的旨意

     随着科学的普及发展,人们慢慢明白所谓天机,就是万物相互联系运动的规律。

     所谓“洞察天机”,并非是与“天”沟通,而是在探寻世间运转的规律。

     古往今来,历史上“洞察天机”者比比皆是。

     No.1

     他们发现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

     2000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人们对地球尚没有清晰地认知时,于第一次提出地球是一个球体。其去世后100年,亚里士多德在《论天》中再度证实地球是球形的。

     No.2

     他的故事里,不只有苹果

     1687年,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从此,人类推翻了古代认为的神之引力,开始洞察了九天星辰的运转。

    

     No.3

     他带我们走进奇异粒子世界

     杨振宁所提出的杨-米尔斯理论是现代规范场理论的基石, 这一美妙的思想引发出来了基本粒子物理的纵深发展和迄今的成就。其预言的62种基本粒子,现在一一被验证

     洞察天机,探寻规律。

     这些“洞天者”,给人类带来科学文明

     02

     泄露天机,一把“双刃剑”

     洞察天机者,堪比盗火者

     为人类文明拾来希望未来之火,驱散愚昧无知的迷雾。

     但很多时候,洞察天机是在打破旧世界的桎梏枷锁,会给自己带来风险。

     1327年,在佛罗伦萨圣十字教堂前。

     采科·达斯科里因为违背圣经的教义,勇敢论证地球是一个球体,并且另一个半球上也有人类存在而惨遭火刑。

    

     在人类历史上,“洞察天机”就像是一把双刃剑。 所谓“天机不可泄露”,很多时候并非天定,实属人为。

     倘若时代不相信科学,不相信科学家,那么真理的种子永远不会结出智慧的果。

     想要避免采科·达斯科里这样的悲剧,一则需要培养更多的“洞天者”,培养更多了解科学、热爱科学的人。

     二来将不同领域不同国界的“洞天者”凝聚起来,碰撞更多火花。

     “洞天者”常是孤独的,他们日复一日地观测、试验,力求洞察天机。

     如果洞天者们能够齐聚在一起,当伟大的大脑相互碰撞,便更有机会创造出伟大的理论,也更有可能“洞察天机”

     现在,正好有一场会议,在做着这样一件事情……

     03

     一场 “洞天者”的盛会

     腾讯科学WE大会,是腾讯一年一度的全球科学科技盛会。WE大会始于2013年,每年都会邀请全球顶尖科学家,分享最值得关注的科学突破前沿思想。

     在过去的8年里,宇宙学家霍金、引力波发现者Barry Barish、量子计算专家姚期智等近80位“洞天者”曾登上大会舞台,聚焦科学、关注未来。在宇宙太空、理论物理、生命科学、人机交互等领域持续探索关乎人类命运的议题。

     今年,腾讯科学WE大会以“洞天”为主题,集结了包括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内的全球最顶尖 “天字号”科学家,执科学之武器,携毕生之所研,力图洞察天机。

    

     No.1

     搭建天梯,洞察宇宙起源

     洞察天机,最直接的便是洞察宇宙的秘密。

     宇宙从哪里来?

     它将去往何处?

     它诞生在何方?

     它的前世是什么?

     宇宙究竟是一次从奇点爆炸熵增尽头的单程旅途,还是一次轮回反复,永无止境的循环之路

     在今天的腾讯科学WE大会上,2020年诺奖得主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分享了他的想法。

     他以“宇宙轮回”为主题,向我们揭示了宇宙轮回的预言。

     在此次演讲中,罗杰·彭罗斯阐述了他的理论:共形循环宇宙。

     共形循环宇宙,它是一种基于广义相对论框架的宇宙模型。

     在这一模型中,宇宙通过无限循环进行迭代,每一次迭代的前宇宙相当于时间的无穷大被下一次大爆炸奇异性所标识。

     换句话说,罗杰·彭罗斯认为,宇宙的终结即另一次大爆炸的开始,热寂的宇宙并不是结局,只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它在膨胀和爆炸中无限轮回、无始无终、永恒存在。

     这种膨胀和爆炸的循环,是由大爆炸超大质量黑洞碰撞主导的。

     也就是说,黑洞最终会吞噬宇宙中的所有物质,最终只留下来能量,会触发下一次大爆炸进而开启一个新的宇宙周期。

    

     在他眼中,大爆炸之所以如此特殊,是因为它是某种东西的共形延续,也是某种东西的遥远未来。大爆炸是开端,遥远未来是终点,由此形成一个宇宙生命期。宇宙生命期会不断地循环下去,诞生之后消亡,消亡之后又诞生。

     罗杰·彭罗斯,一个探寻宇宙起源秘密的洞天者。

     他搭建了一条天梯,力图重新改写宇宙起源。

     No.2

     铸造天龙,洞察深海秘密

     在遥远的深空

     我们如何完成生命迹象的探索?

     在木卫二上,

     我们怎们去探索其深海的秘密?

     从深海深空

     我们能够洞察未知生命的存在吗?

     在今天的腾讯WE科学大会上,科学探索奖获得者李铁风与我们分享了与深海有关的洞察成果。

     他以“深海探索”为主题,向我们展示硅基“动物”的神奇。

     在演讲中,李铁风向我们分享了他所创造的机器——深海仿生软体机器鱼,以及设计机器人的底层逻辑。

    

     为了让机器鱼在深海动起来,李铁风借鉴深海鱼的特点,利用一种“介电高弹体”的材料,用电刺激控制人工肌肉的收缩舒张。

     同时,机器鱼只由高分子构成,通过把整个外环境的水做成了人工肌肉中的低压端的电极,完成施加控制。

     另外,受深海狮子鱼启发,这种深海软体机器人也无需耐压壳保护,而是利用力学,把电子器件中各种器件分散分层,然后融在一块软胶质里,实现无耐压外壳的驱动。

     李铁风在演讲中还提到,其目标是希望未来能够组成一类新型潜水器,做成像积木一样的模块化,可以在深海中进行探索。

     未来,这种深海仿生软体机器鱼,还可能游进木卫二的液态海洋,在星球和深空的探索中,追寻生命的存在。

     李铁风,他是立足深海深空进发的洞天者

     通过铸造天龙,力图探索深空未知的生命秘密

     No.3

     探索天能,洞察能源革命

     有没有永不自燃的电动汽车

     换句话说,有没有更好的能源补给

     在今天的腾讯WE科学大会上,电池技术科学家王朝阳分享电池、储能以及能源革命的未来。

     他是极速充电的开拓者,过去“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解决了人们手机的续航难题,王朝阳却实现了汽车“充电10分钟,续航320公里”的快充奇迹。

     除了材料创新,更是颠覆了200多年以来一成不变的电池结构

     今天,他以“电池储能”为演讲主题,告诉我们如何让电池材料发挥出更大的潜能。

    

     探索天能,也许会打破下一次能源革命的难题。

     他是新能源的洞天者,打开材料创新的新大门。

     此次腾讯WE科学大会还有其它领域的“洞天者”

     Reinhard Genzel,2020年诺奖得主,作为名副其实的“洞天者”,他以“银心黑洞”为演讲主题,带领了众人共赴一场宇宙穿梭之旅;

     John A. Rogers,柔性电子材料专家,他的演讲主题为“电子皮肤”,通过对柔性电子器件的剖析,向我们展现现代“画皮”的神奇;

     Krishna V.Shenoy,脑机接口专家,他以“脑机接口”为演讲主题,希望让我们知道,那些被上帝关上一扇窗的瘫患者,科学有办法让他们重新连接。

    

     六位“洞天者”齐聚于此,带来最前沿的科学分享,无关商业,只关未来。

     作为一场非商业大会,WE大会已成为连接全球最具突破性科学发现前沿科技思想的跨界平台。

     腾讯也冀望借此机会,让基础科学和前沿理论为更多人所理解接受,让更多人爱上科学,为未来培养更多的“洞天者”

     04

     中国,更需要“洞天者”

     古代中国,“洞”即有“宇宙”的意象。这里,也曾孕育众多“洞天者”。

     张衡曾观测并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

     祖冲之撰写的《大明历》,是当时非常科学和进步的历法,月球上都留有他的名字;

     石申曾系统地观察了五大行星运行的规律,并测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而今的中国需要有更多“洞天者”

     原因有很多,两个方面最现实。

     No.1

     过去的时间都被“卡住了脖子”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中国科技有很多地方都被“卡住了脖子”

     光刻机、芯片、操作系统、航空发动机……

     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背后折射出来的问题,便是“洞天者”的缺失,是社会整体对“洞察天机”环境的认识不足。

     我们认为科学是无界的,但总有一些力量在划分界限。

     我们需要更多的中国“洞天者”,去直面科技的难题,去占领科技中心创新高地

     No.2

     社会过于浮躁和情绪化

     所谓情绪化,是感性代替理性,没有基本的辨别能力。

     只顾一时畅快,贴标签、盖帽子,全不在意他人感受。

     一个人说了什么不重要,他的立场在哪更重要;

     从不核实信息来源的真假,一经煽动就群起攻之;

     讲道理讲科学是没用的,情绪化爱国才能一呼百应;

     ……

     很多人陷入在浮躁情绪化的洪流之中,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们需要更多的洞天者,来让整个社会回归科学理性

     被“卡脖子”的中国,需要更多洞天者。

     情绪化的社会,也需要更理性的洞天者。

     05

     “洞天”之道 唯在得人

     如果这世间缺少了勇敢的“洞天者”,人们如今可能还会恐惧于彗星所带来的神之昭示、经历着宗教信仰引起的盲目崇拜

     洞察天机,固然是个体的天赋努力的最好兑现。

     那是天才的见证,也是汗水的结晶。

     但不要以为洞察天机只是科学家的事情,与普通人无关。

     一个时代,一个社会,如果有更多人尊重真理热爱科学,普罗大众便越有机会洞察天机。

     在此次腾讯科学大会里,有一个深圳的高三学生,与参加此次科学大会的科学家罗杰·彭罗斯进行一次有关“洞察天机”的对话。

     他询问了一些有关熵、量子力学、宇宙目的等问题,罗杰·彭罗斯在称赞其考虑角度深度的同时,一一给予了回答。

     高三生:

     我认为在宇宙膨胀过程中熵是变化的,熵会增大,然后减小。如果用量子理论来解释(熵的)变化,我想可以用量子理论中的度规过程(metric process)和相干过程(coherent process)来解释熵的增大,但我们如何解释为什么熵会变小?

     罗杰·彭罗斯: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关于熵的问题是很重要的,我们知道黑洞是当前宇宙的熵的最大来源,随着宇宙的发展黑洞的熵会急剧变大……

     根据霍金的黑洞蒸发理论,这之后黑洞开始释放辐射(并蒸发),熵的一部分在辐射中,一部分在黑洞中……

    

     对于这位高三生来说,“洞察天机”是一件遥远的事情。

     但他的提问,已是一种尝试

     毕竟,不是谁天生下来就是“洞天者”。

     是对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扎根于科学之中,才能一步步靠近“天机”,才能一步步朝着“洞天者”的方向前进。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尝试着“洞察天机”

     这也是腾讯科学WE大会的意义所在——让大众了解科学,爱上科学。

     06

     如果你洞察了天机……

     古人所讲的 “天机不可泄露 ”,否则必遭“天谴”

     相反,古往今来无数“洞天者”们,非但没有遭受“天谴”,而为人类的文明带来巨大的贡献

     所以,如果你真的一不小心洞察了天机,怎么办?

     别怕,明年是腾讯科学WE大会十周年,来参加腾讯科学WE大会,一起分享洞察天机的故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量子学派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