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人物:罗翔的“不可能三角”
2022/2/28 量子学派

    

     这是一个与时代合拍的人,他的诙谐与流量社会共舞;

     又是一个与时代不合拍的人,他的思考时刻在疏远大众。

     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喜欢罗翔,但似乎又不了解罗翔

     对于罗翔来说,他有大量粉丝,但也知道他们有时候“反罗翔”。

     这就是罗翔为什么在微博上遭遇反噬的原因,也许有人会说,举报的应该不是他的粉丝。可是,这人性的幽深曲折,谁知道呢?

     一开始,他会让你笑出青春痘,但最终,让你品尝的是整个社会的苦涩

     当他奸计得逞时,就回头和许知远相视一笑:

     这小伙子,和我一样明白,就是个孬种。

     所以,珍惜纯真远离罗翔

    

     他一眼看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却是这个时代独特的存在

     因为在他身上,存在着五个“不可能三角”。

     1

     科普“不可能三角”

     普法“段子手”,刑法“小王子”,“bilibili男神”,罗翔无疑是一个有趣的人。

     罗翔也不断反思自身,在日常生活中思索法律的本质深刻真实

     但在这个领域中,实际上存在“有趣深刻真实”的不可能三角。

    

     1

     深刻+真实=无趣

     人一旦深刻起来,看到了最真实而惨淡的现实,就容易失去对日常生活的趣味

     苏格拉底连珠炮似的诘问、康德全方位无死角的批判、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的死磕,深刻且真实,但少了一些有趣。

     而罗翔则在感受真实前提下,努力维持深刻性趣味性的平衡,因为“真正的知识就是要打动普通人的心”。

     2

     有趣+真实=不深刻

     许多人能在聚光灯下妙语连珠,甚至可以将自身的私生活完全暴露在大众面前,然而我们能感受的只是一种浅薄

     他人即地狱,思想者,总是因为能够把握与日常生活的距离,而更能思索到更本质的对象

     3

     深刻+有趣=不真实

     一个看透生活的人,却依然每天没心没肺地开心度过,多多少少都会显得有些不真实。

     就像黑白默片中的卓别林,观众在看得哈哈大笑的同时,感受到影片背后更深刻的社会问题,然而却会怀疑这样一个可怜的查理,是否真能活过如此长久的寒冬。

     罗翔之所以能够成为今天的罗翔,就因为他突破了这个科普“不可能三角”,在普法的这个领域走出来一条不一样的路子,有趣、深刻、真实,这并不容易。

     2

     传播“不可能三角”

     在一个全球情绪化时代,越是理性的声音越是被嘲笑,越是正义的声音越难以被人理解。

     这个时代知识虽然泛滥,但逻辑混乱者越来越多。

     无论是脸书,还是TIKTOK,以及国内社交媒体

     罗翔面对的问题同样如此,很多黑粉也是不请自来。

     这里存在一个传播“不可能三角”

    

     1

     正直+安全=毫无影响

     如果你想做一个正直的传播者,但又时刻考虑安全,那你只能说出一些无关痛痒的话。

     因为“安全”两个字会让你自我阉割审视,你不可能获得打动人心的能力。

     这在全球的社交平台上都同样如此。

     2

     安全+影响=不正直

     如果你想具有影响力,又想不得罪任何一方,那就只能说假话搞情绪,然后和民粹一起呟喝。

     正因为有这个底层逻辑在,所以才会有那么多自媒体编造故事,共青团中央官微针对这一现象,直接发文道:

     一些主播,为了博取眼球,编造着“爱国流量故事”。

    

     3

     正直+影响=不安全

     2021年台岛有一家电视台,因为一直试图理性梳理两岸人民之间的情绪,影响也非常大,就被岛内权力打压取消牌照

     如果又正直,又有影响力,就有可能不安全,这样的历史案例数不胜数。

     罗翔的影响力当然非常大,三观非常正,就会让一些头脑糊涂的人很不舒服,这些人又没有办法接受更优质的观点,就会举报他。

     之所以从微博退出,这就是正义的影响力导致的不安全

     3

     思想“不可能三角”

     罗翔有着强烈的平民主义精神,一直在警惕知识的傲慢。

     所以看视频能感觉到罗翔特别谦卑,特别清醒

     但不管他如何降低姿态,他的很多观点仍然是精英言论

     这里存在一个特别痛苦的思想“不可能三角”

    

     1

     精英观点+完全自由竞争=民众不接受

     精英观点在完全自由竞争的思想言论市场上,不可能被大部分人知晓,更别提接受了。

     广场开放式争论,讲道理的人数远少于不讲道理的,叫嚣、声音大的人慢慢在博弈中赢了。互联网更是如此,无规则讨论必然是人数多的群体占上风。

     2

     精英观点+民众接受=禁止言论自由

     为了把精英观点强迫灌输给大多数人,就得禁止广场式自由讨论

     如果是这样,那么精英观点马上变成权力控制者

     这是一个二律背反,没有办法可以破解。

     3

     绝对自由讨论+民众接受=情绪化观点占主流

     在绝对自由讨论下,情绪化的叫嚣永远能赢得多数人的欢呼。

     也就是说:绝对自由讨论+民众接受不可能接纳“精英观点”。

     现在这个时代就是绝好的证明,只要够吸引眼球刺激情绪,就能迅速传播

    

     罗翔的内容在传播上已经做到极致了,他的受众群基本已经知道“坏人张三”。但他的内容仍然属于“精英观点”,与那些包含情绪化的“大棋党”“中必赢”相比,仍然只算是一少部分民众。

     4

     赚钱“不可能三角”

     相对于那些亿万富翁,罗翔的赚钱能力不算什么。

     但在知识分子这个群体时,罗翔收入不菲

     他自2019年11月起至2021年11月,还向中国儿童救助基金捐赠37万元

     既真诚、又有脸面,还能挣到钱。

     他就像是《让子弹飞》里的张麻子说的:

     “站着,把钱挣了。

     在这个时代,其实并不容易。

    

     1

     赚钱+面子=不真诚

     想要赚钱并不难,但是想要有脸面地赚钱并不容易。

     当你有脸面地站在台上,并且真诚告知项目真相时,通常会面临以下尴尬:没有人愿意买单

     就像那些靠着“爱国流量”赚钱的商人,说的哪一句话自己是相信的?

     但不这样说,又怎么可能赚得到钱?

    

     2

     赚钱+真诚=拉下脸面

     想要真诚地赚钱,并非不可以,但需要拉下脸面

     面子自古以来是中国人最器重的东西之一,所以很多人宁愿少赚点钱,也不愿意拉下面子。

     很多岗位却要一遍遍地拉下脸面,把客户当成上帝供奉着,把甲方当成父母对待。

     真难啊,其实若非是为了“碎银几两”,想是谁也不愿意低头生存

     3

     真诚+面子=赚不到钱

     更多的人,是困在第三种可能中。

     不愿意欺骗别人,又拉不下自己的脸面。

     选择了这种生活方式,也就与所谓的“暴富”无缘。

     像罗翔这样能够突破“赚钱不可能三角”的学者是少数,学者赚钱是值得骄傲的,只要收入是合法所得,就应该为他鼓掌。

     毕竟赚钱也不容易,君不见其地中海正在迅速蔓延。

     5

     创作“不可能三角”

     罗翔被多数年轻人喜欢,有几大原因:

     所举例子层出不穷;

     所讲段子独特有趣;

     所授知识优质深刻。

     这其实涉及到创作不可能三角

     高产原创优质

     大多数内容创作者都会陷入这样的创作不可能三角中。

    

     1

     原创+优质=产量低

     优质原创内容一向稀缺,你不能要求一个创作者能够源源不断地产出优质原创内容。

     所以,若是想要保持内容原创的同时,保证内容的优质,只能牺牲产量

     可罗翔同学这两年来,在B站上发布的原创优质视频已经达到255个

     2

     原创+高产=质量差

     想要持续不断地输出原创内容,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内容质量低下

     每天写十篇“震惊,XX......”这样的文章并不困难,但要写出深度思考的内容却不容易。

     原创和高产可以做到,难的是如何保证内容质量始终如一

     而罗翔的每个视频播放量都那么高,口碑都极好。

    

     3

     优质+高产=洗稿

     为何很多平台看似总能有源源不断的“优质内容”出现?

     如果仔细对内容进行甄别,就会发现多数内容十分相似

     通过截取片段内容,东拼西凑出一篇“优质”文章。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洗稿”。

     罗翔以他的天赋勤奋专注突破了创作上的“不可能三角”。

    

     他们是清澈的

     很明显,他没有想过建立影响力。

     只是学法律有点枯燥啊,得通过娱乐让专业不要那么枯涩。

     没想到,最终成为一个独特存在,和张文宏一样,被一些知识分子当成良知。

     也许他自己也会哑然失笑,就是说了一点基本常识而已,里面还夹杂着不少黄色小段子呢?

     这时候,你就会想起两个人。

     一个是王小波,一个是费玉清

     都是讲黄段子的好手,可是你却能感知到他们灵魂的清澈

     这样一个温暖有趣有缺点而又毫无攻击力的人,仍然会被攻击。

     原因很简单:

     在一个自嗨时代,他总在反思,最终一定会被厌倦。

     在一个情绪化时代,他总“装”理性,最后一定会被吐口水。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量子学派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