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6岁,未婚先孕,去父留子,可太爽了!”
2023/2/21 18:00:00 远读重洋

    

    

     一张聚焦于生活里的智慧、温暖的桌子

    

     未婚先孕,在这个年代并不算什么大新闻。

     但最近,四川36岁的女子吴一朵却因此上了热搜。

     看完她的故事,我被深深打动的同时,又感到唏嘘不已。

     故事还得从1年多前说起(来源于澎湃新闻)。

     35岁那一年,吴一朵经历了人生最重要的转折。

     她发现自己怀孕了。

     这个消息,让她又惊又喜。

     喜的是,她一直想要一个孩子。

     惊的是,孩子的父亲,并不想负责任。

     她和男友恋爱两年,一开始的感觉蛮好,但后面却发现对方有一些很根深蒂固的传统想法,可能和他出生农村相关。

     吴一朵很想要这个宝宝,年龄越大就越喜欢孩子,甚至在查出自己卵巢早衰之后,这种愿望就越来越强烈。

     况且如果把这个孩子打掉之后,她很有可能再也怀不上孩子。

     但生孩子,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

     她找男友商量,可是男友却不紧不慢丢下一句:

     生男孩,就结婚,生女孩,就不考虑。

     这就是典型的重男轻女思想。

     男友要的,根本不是婚姻,而是一个可以给他传宗接代的女人,一个可以给他生儿子的工具。

     那这样的话,又把女方当什么?

     生了男孩就结婚,生了女孩就不结婚,这只能证明他自私冷漠加重男轻女的思想刻入了骨子里。

     这样的婚姻,让她很害怕,即使生了男孩,她也完全没有想法和这个男人携手走完一生。

     其实,她是憧憬过婚姻的,从29岁到30多岁,她一直在相亲的路上。

     但相来相去,双方像坐在谈判桌上,将各自的条件摆出来,像商品一样互相挑选。

     她没看到感情,只看到了赤裸裸的算计,更没有信心能找到合适走进婚姻殿堂的人。

     在经过几夜的辗转难眠以及深远考虑之后,她异常清醒地做出了一个决定:

     自己一个人生下孩子,成为未婚生育妈妈。

     自从做了这个决定之后,男友的表现正如他自己说得那样绝情,从她怀孕到生下孩子,并没有给她任何照顾,甚至根本没有联系她。

     后来当孩子在产房生下来的那一刻,她的妈妈哭了。

     尽管孩子没有被父亲承认,但是外公外婆都接受了她,并且给予了她全部的爱。

     而当男友知道她生的是一个女儿后,再三叮嘱吴一朵,在公司里不要说孩子是他的。

     孩子摊上这样的爸爸,吴一朵难以接受。

     她一气之下删除了男友的微信,最后对他说了一句:

     “既然你有这种想法,那我们再也不要联系了。”

     踹开那个不负责任的男人,她的人生,突然变得豁然开朗。

     不用委曲求全走进不合适的婚姻,不用让孩子跟在不爱她的爸爸身边。

     她用工作的积蓄,在成都买了一套房子,安安心心带孩子。

     而最令她感动的,是整个过程中,她没有感受到社会对未婚妈妈的歧视。

     印象中最深的一次,是去医院做儿童保健,她直接告诉医生,她是单亲妈妈,没有结婚,而那个医生却告诉她:自己离婚了,也是单亲妈妈。

     那一刻,她有了那种惺惺相惜之感,也有了深深被理解的感觉。

     除此之外,她还在社交平台上认识了十几位未婚生育的妈妈,她们经常在群里面交流,分享,彼此鼓励。

     她目前的生活还是挺满足的,她发现自己越来越爱孩子,终于有了“拥有宝宝的幸福感”。

     她说:“婚姻未必就适合我,可能结了婚也是一地鸡毛,没有走进婚姻,不必面对这些家长里短的矛盾,挺好的。

     我现在对于是否能走进婚姻没有什么期待,我觉得有了宝宝就足够了,其他都不重要”。

    

     吴一朵的故事,对我触动很大。

     她的身上,有当代社会很多女性的影子:恐惧婚姻,却不排斥生个自己的孩子。

     她们常常调侃:去父留子,就是人生最“圆满”的状态。

     但做到这一点,太难了。

     社会的舆论,他人的冷眼,往往让她们陷入焦灼和痛苦。

     而吴一朵勇敢地踏出了这一步,并且无怨无悔,我们应该鼓励她,这个社会需要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对于她的选择,很多人在网上给予了祝福。

    

    

     吴一朵选择了自己想要的人生,哪怕并不符合世俗的眼光,但足够有勇气。

     结了婚的人生,并不一定就都是幸福。没结婚的人生,也不一定代表着不幸。

     在女性的生命里,不是只有A面和B面,她们可以去挑战更多可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度过一生。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想走入婚姻了。

     共青团曾发布过一项对适龄未婚青年的婚恋意愿调查。

     在该项调查中,表示“不结婚”和“不确定会不会结婚”的女性,占43.92%,比男性多出19.29%。

     这证明,女性的结婚意愿,比男性低得多,她们对婚姻的失望,更加深了她们的犹豫和怀疑。

     之前看过一组数据,中国近20年结婚率及离婚率变化图。

     数据很直观地表现出,2020年,结婚率是近20年最低,而离婚率则持续走高。

    

     而在这些离婚案件中,73.4%的原告是女性,也就是说,女性主动提出离婚的,超过7成。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女性在逃离婚姻?

     日剧《单身贵族》里,有这样一段对话一针见血说出了原因:

     男:结婚之后,我的家人就是雪小姐的家人了,家人生活在一起是理所当然的吧。早中晚,很期待你亲手做的热气腾腾的饭菜,能帮忙打扫的话再好不过了。

     女:但那不是老婆,而是帮佣吧。

     男:但老婆不就是这样的吗?

     女:那我的梦想呢?

     男:在忙完家务活之余,肯定会支持你,但家人的生活是第一位的.....

     最后女方说:如果是这样的婚姻,那我一辈子单身也没有关系。

    

     网上有个说法:

     中国女性4大惨: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

     她们结个婚,男人变成甩手掌柜,而自己却成了佣人,变成了操持一切大小事的老妈子,处处忍让,处处受气。

     于是,她们在婚姻里过得越来愈孤独。

     还记得那个56岁自驾游的苏敏阿姨吗?

     在她逃离那个让她窒息的丈夫之后,评论区最高赞留言,不是鼓励,而是指责。

     指责她只顾自己不顾家庭,指责她为很多女性带了最坏的榜样。

    

     很多女性,当她们想要挣脱一切,为自己活一次的时候,会有很多双手,将她们重新按下去。

     “忍一忍吧,都是这么过来的。”

     “他会改的,你再给一次机会吧。”

     用各种各样的说辞,将女性重新拉入婚姻。

     但是痛苦的关系,不是忍一忍就能变好的。很多人就是在痛苦的婚姻中,毁掉自己的一生。

    

     作者蕴微说过一个故事:她的朋友住院了,36岁,肺癌晚期。

     结婚前,朋友是个乐天派,可是结婚后,因为老公不负责任,当甩手掌柜,让她和老公争吵不断,身心俱疲。

     婆婆到来后,因为两代人育儿观念的不一致,她的生活更是鸡飞狗跳。

     老公不作为,婆婆太强势,而她为了维护家庭的完整一忍再忍。

     一些小病小痛开始向她袭来,她没有在意。最后实在忍受不了了,去医院一查,肺癌晚期。

     在一段不快乐的婚姻关系中,高血压,心脏病,焦虑、抑郁等身体和心理疾病都更容易发生,根据相关研究,生活于不幸婚姻中的人,患病率会增加35%,寿命更短。

     所以,我还是那句话,结婚或者不结婚,真的没有哪个更好。

     低质量的婚姻不如高质量的单身,如果一段婚姻让你身心俱疲,无比压抑,甚至是努力修复都没有办法的,那么不如趁早放手。

     正如俞飞鸿所说:

     单身或者婚姻,不是一个特别困难的选择题。觉得哪个舒适,就处在哪个阶段。

    

     我们曾经写过上海一个64岁的阿姨,她经营着一家奶茶店,生意一做就是30年。

     身边的人一个个都结婚生子了,但阿姨却一直单身,从没成过家。

     她笑容灿烂,声音爽朗,生活有滋有味,整个人透出一股生机与活力,精神头儿完全不像个60多岁的老人。

     每次她去给附近的熟客送奶茶时,总会穿上牛仔外套,戴上手套和护目镜,跨上小三轮车,一套动作迅速流畅,英气十足。

    

     她笑着说:“自己一个人不要太开心哦,现在我可以做到90岁。”

    

     浙江农妇肖开琴,最开始的愿望也是找个好人结婚,相夫教子。

     可丈夫嗜赌,债台高筑,她发现自己无论怎么挣钱,都填不满这个无底洞。

     于是毅然决然选择离婚。

    

     离婚之后,她吃过很多苦,最后靠着编竹篮的手艺,把小作坊做到大厂,年入800万。

     从痛苦婚姻的沼泽走出来,她拥有了崭新的人生。

     知乎作者“安安的小安”也说她在香港工作,认知了不少晚年依旧单身的女性。

     在她看来,这些单身女性的生活都非常精彩,她们会去欧洲旅行、创业开公司、做义工、学烹饪,尝试一切自己觉得新鲜的事物。

     而且,在她们的脸上看不到戾气,她们非常有见识,非常优雅。

     “我虽然没有直接问她们为什么一生都没有结婚,但给我的感觉是:

     她们的生活,对生命的理解已经足够丰富、足够精彩,且能好好享受一个人的时光,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没有另一半都不重要了吧。”

     是的,我们来到这个世上,不是为了完成特定的任务,而是为了感悟生命,取悦自己。

     我很欣慰看到的是,越来越多女性,逐渐关注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人生不是走进一条狭窄的甬道,不需要一条路走到黑。

     它应该是一条分叉路,有人向左,有人向右。

     但不管往哪边,都是自己独一无二的一生。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远读重洋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