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抢的春装,你明年就不喜欢了
2017/11/17 23:07:00 热闹科学

     嘿嘿嘿,今天是猫猫大王值班啦!

     单位在出创城特刊,天天写啊写啊,累死我了。

     要不是双十一买的快递还在路上,真觉得日子没有奔头。

     那天收拾衣服,发现夏天衣服还有一堆没拆吊牌的,但是我又有喜欢的衣服想买。今天又看中了一件大衣,我已经有了一橱子的大衣,还是想买大衣,原因只有一个:打折。

     “这个衣服原价2000块,现在五折1000块,相当于我花1000块买件衣服商家还送我1000块,那不就是没花钱白得一件衣服?”

    

     但是小伙伴们你们发现了么,今年特别喜欢的衣服,到了明年,就不喜欢了。

     曾经我以为是去年的衣服配不上今年的我,但后来我发现是我太天真。

     实验的第一天,所有被试需要在13种小吃中选出当前想吃的2种(选什么被试真的就可以吃什么——以后这种实验请带上我好不好?),之后还要为一周以及两周后的这个时间各选出2种小吃,被试所做的选择代表了他们对自己未来喜好的预估。

     同时,被试还需要用一个百分数(即可能性)来说明,他们有多大自信能实现自己的预估。如果非常肯定未来也会喜欢现在所做的选择,那么就打90分甚至100分,如果完全不肯定就打0分。

     你们注意一下哈,这个实验的跨度才两周——你想想你买的过季打折服装要多久才能真正穿起?

     在做完这些工作后,被试就可以领着当前选择的小吃回家了(好羡慕)。一周以及两周后,他们还要回两次实验室,每一次的步骤都是相同的:研究者会把上一周的13种小吃重新呈现给被试,要求他们从中选出现在想吃的2种。这样,研究者就可以对比被试在第一天对未来喜好预估的自信程度以及未来实际做出的选择。

     结果发现,人们普遍确信自己能够掌控未来的喜好。当为下一周选择小吃时,被试预估自己选择正确的可能性平均有82.58%。将时间跨度拉长为两周后,虽然自信程度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高位上——81.45% 。

    

     可是真到了下周或下下周,被试却纷纷自行打脸:

     一周后重新选择时,只有45%的人按照自己之前的预估出牌——选择的小吃和一周前的预估是一致的。两周后这一比率略有下降为44%。从反面看,超过一半的被试用实际选择否定了自己原以为会喜欢的小吃。

     这种分离的现象就被研究者称为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

     昨天还管人家叫小甜甜,今天就变成牛大嫂。

     人就是这么善变,而且女性在消费上的“分裂”程度要远甚于男性。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女生更可能发现买了的东西不喜欢,而且随着时间推移,不喜欢的程度和概率也越来越大。

    

     当为未来做选择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会提前模拟未来事件的发生场景,通过这种模拟,我们就能提前体验可能产生的享乐主义结果,并据此确定自己的未来喜好。可是模拟内容毕竟不是真实情境,而且模拟过程容易受到当前环境的干扰。

     另外,还有一种可能让提前买好的衣服被雪藏:

     你长胖了

    

     所以怎么办?别急,我给你开个方子:

    

     你可以设置一个冷却期:

     吾日三省吾身:钱够花么?信用卡还了么?工资卡余额够么?房子买了么?房贷还了么?车贷清了么?

    

    

    

    

     来源:猫猫大王综合整理、感谢果壳网、帽老头及度娘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热闹科学 ↓

    

     有知识、有趣味的科学课堂,

     专注不严肃科学、专注科普研学,

     让科学不光在课本上,

     还在热热闹闹的活动里。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热闹科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