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2,你还买不到“隐身衣”
2017/12/12 21:24:03 热闹科学

提示:点击上方"热闹科学"↑和我们一起玩耍

作为标准的80后少年儿童,
洋葱哥是看着《金刚葫芦娃》长大的。
于是从小就在内心埋下了一颗神奇的种子,
有朝一日,我也要变成葫芦兄弟!
那么问题来了,
洋葱哥的梦想是变成____娃?

英雄所见略同哇!
原来你们都知道洋葱哥的梦想人设
是六弟隐身娃
原因嘛——我猜你懂得!




最近一则刷屏的小视频,
又把洋葱哥小时候的梦想撩拨出来了,
其实事情是酱紫的,
男主是一位会“隐身”的老大爷……
视频中的老大爷拿着一块“隐身”布,
朝自己的身体方向那么一挡,
人就凭空消失了,
只能看到身后的花花草草!
这事儿立马引发全民大讨论,
“神秘力量说”、“魔术说”、“量子说隐身衣说”
一时间热闹极了!

“隐身衣”真的被造出来了?
某视频制作公司专业人士看完这段视频后,称这是一段通过后期抠像技术合成的影片,有不少视频后期合成软件都可以做出这样的效果。他还解释了这段视频的制作原理:
第一遍,先拍摄无人纯背景。
第二遍,人物拿着绿布再拍一遍。
然后,用软件把绿布部分抠除,把两次的视频合成,就有了“隐形衣”这种效果。
类似技术在电影上已经普遍使用


电影拍摄现场 (绿布背景)及后期效果
视频中的隐形布上隐约有一些闪光点,
其实就是用来跟踪抠像的定位点。
另外这条视频也有“穿帮镜头”,
比如视频中老大爷脚踢动的叶子在晃,
但是布里的叶子并没有晃动
这点也证明了视频是后期拼接处理而成的。
洋葱哥随手一搜索,
发现这类“隐身衣”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很多:




“隐身衣”和浙大老师啥关系?
视频传出后,有众多网友认为这是“浙大老师发明的隐身衣”。
原来2013年的时候,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陈红胜教授课题组的确发明过一种“隐身衣”。虽然是叫“隐身衣”,其实并不是衣服或者布料,而是一个每条边大约5厘米的六边形柱状体,装置周围都是普通的有机玻璃,核心的“隐身通道”,由特殊光学玻璃构成。
在实验中,他们使用这项隐形装置成功使猫、鱼以及铅笔之类的物体“隐形”。陈红胜教授团队完成的这项“在可见光波段实现大型物体的隐形——电磁波‘隐身衣’机理”的研究成果,于当年10月24日发表在权威科学期刊《自然通讯》杂志上。
但是此“隐身衣”非彼“隐身衣”,和网传视频根本不是一回事。当时媒体报道称,这一“隐身”技术原理,是通过吸收电磁波,让反射回去的电磁波达到最小。项目团队曾表示,因为存在材料参数苛刻、不够轻便等技术瓶颈,要制造出穿在身上的隐身衣,目前还非常困难。

现有技术不足以研发“隐身衣”
浙江大学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网传国产“量子隐身衣”消息出现后,他曾经向校内从事隐身技术这一领域的专家求证,得到的回应是“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学术界也没有这方面文献和讨论”。工作人员称,网传视频之所以被冠以“浙大出品”之名,与浙江大学一直在进行隐身技术方面研究相关。
“隐身”技术专家、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马云贵也确认,浙大没有开发过国产“量子隐身衣”,更没有拍摄视频进行发布,甚至“量子隐身衣”本身也是个伪概念。马云贵表示,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还无法生产网传视频中的“隐身衣”。在看完视频后,他也表示,比较倾向于“后期合成”这一说法。
当然,如果你还是不太理解,不妨再来看看这期揭秘节目,听听老梁怎么说:
在事实面前,
洋葱哥的梦想再次败给了科学。
内心忽然无限失落,
双12网购隐身衣的私房钱都准备好了,
你却告诉我没有货!





那么人类将来有可能发明出隐身衣吗?
快来投票和“写留言”亮出你的观点
留言点赞最多的前两位,
将有机会获得猫猫大王送出的——
神!秘!大!奖!

截至2017年,会隐身的也只有六娃了
来源:洋葱哥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新京报

科学课,也可以很热闹
“得了白内障,请用莎……”杀你个头啊!骗人精!
细思极恐!山东30%艾滋感染者和病人还没被发现……
我们可能带你去见“悟空”
你吃的每一口晚餐,都变成了肚子上的五花肉
双11剁掉的手,还能接回去吗?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热闹科学 ↓

有知识、有趣味的科学课堂,
专注不严肃科学、专注科普研学,
让科学不光在课本上,
还在热热闹闹的活动里。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热闹科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