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劲松:我们的 “兆嘉书记”
2022/9/18 20:48:50 人民作家


每周一期 周日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 文学评论
1、莫言小说艺术论(二):隐与露的美学平衡(北京|马季)
⊙ 编辑手记2、我们的“兆嘉书记”(《人民作家》|陈劲松)编辑手记《人民作家》的仙女们(01)
我们的“兆嘉书记”
《人民作家》|陈劲松
9月11号晚9点多,王兆嘉给我发来一篇文章的文档,习惯性地回复她:“让作者加下我微信呗?”她发了个尬笑的表情告诉我:“这是我妈妈。”屏幕这边的我几乎笑出声来。
那边她继续给我介绍:这是她好多年之前写的,我偷偷地给她打出来投你们。
然后,我看到了原文手稿的照片,清秀整洁的字体和版面,小学老师的特征跃然纸上。迅速浏览了文章后,我似乎看到了这个努力成长的孩子背后深深的根基……

王兆嘉现在是我们的编辑,当初,是我们的作者。
在长春大学读书时开始给平台投稿,文字如同她的年龄一样稚嫩认真,那是她大二的时候吧?
现在,她就像我们的老员工一样,对平台上的事各种操心,有想法有办法有意见有主见,超出年龄的成熟和智慧。知道她的研究生专业读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后,我们还常常开玩笑称她是“我们的书记”。
这几年来,除了自己写文章做编辑,她还不断地给平台发展新作者、新编辑。她的同学、朋友,好多慢慢地都成了平台的作者,有的甚至成了编辑,不少大学生作者投稿时会告诉我是看了王兆嘉学姐的文章来的。她也得到了作者们充分的认可和信任,投稿录用没有、征文比赛获奖否、会员资格通过没,这些作者关心又不好意思问我的事都悄悄让她找我打听,甚至热心作者给我画了像都托她转送给我……小小的她和我们一起撑起了大大的家,这个数十万人的家。我很早就想要写她,这次,当她把妈妈都变成我们的作者后,我忍不住又想起了我们之间的点点滴滴。微信是个好东西,如果不刻意删除,你和谁的如何如何会在一条条的来往信息里展现无遗。为了写下我们之间的故事,我打开微信翻阅我和她之间的聊天记录。手机内存终归有限,很多聊天记录我是不保存的,除非不舍或不能。留着跟王兆嘉的聊天信息就属于前者。
这里记录了我跟她认识以来的所有,看着一条条这些年来过往的痕迹,当时的场景又在脑海里重新放映了一遍。我仿佛看到了我们隔空一起走过的时光隧道,和大家一起经历的成长历程。

我和她的第一次联系在2018年7月24日。
那是邮箱里收到了她的投稿,按惯例跟作者联系,输入微信号,搜索出了大学生特质明显的微信昵称叫做“象牙塔日记”的她。
彼时的王兆嘉同学已经是平台的老作者了,而我,还是个新编辑。
2020年1月9日,平台人手紧张,我邀请实习期间的她做我们的编辑,她那会儿正在准备考研。文字简洁利落,做事认真负责,这是我们看上她的原因,以后的日子证明了这是个无比正确的决定。
2020年4月21日她给我发信息“我想和你聊一聊”,准备复试的她忐忑不安,“觉得心里没底,压力很大。”
2020年5月23日,她告诉我考上了!
中国政法大学啊,我似乎感受到了她的雀跃,如同我内心的欢喜。一个洛阳姑娘,长春大学毕业,孤身奋战进了首都赫赫有名的高校读研,期间经历哪里是语言所能表达!
在等待开学的日子里,不用工作不用学习,这个习惯了努力奔跑的孩子不习惯了。2020年6月8日,给我发了“感觉有点迷茫了”的信息,我知道她遇到了人生中的又一个瓶颈期,又是一番畅聊……
2020年9月7日,她告诉我“陈老师,我明天开学,今天晚上出发”,配上一个欢笑的表情几乎表达了所有。
从洛阳到北京,我看到了一个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那年轻又坚定的身影。
和她一起出发的,还有东渡的玄奘,让洛阳纸贵的左思,写下“洛阳亲友如相问”的王昌龄,“洛阳城里见秋风”的张籍,“洛阳城里春光好”的韦庄……我相信,她不孤单。

在新的学校,王兆嘉负责平台的《青春文苑》栏目,这是个针对高中生、大学生作者的栏目,从组稿到编辑,王主编几乎独当一面,这让我倍感轻松。
在她的影响下,大学生黄雪倩、易邦婷、梅宜芳纷纷加入团队,加上其他途径报名的杨越等,过去现场手把手或者单个视频辅导培训显然已经不能应对这事了。2021年1月13,王兆嘉提出给所有报名的小伙伴建群,她来录课远程辅导大家学做编辑。这个创意让我出乎预料,也更加认识了这个遇到问题不慌张不退缩勇敢解决的小大人。虽然经过这个远程视频培训最后坚持做下来的人并不多,但这开始了我们利用网络拓展活动的先例。2021年元旦,平台在北京举行《人民作家》五周年新春座谈会,放寒假在河南家里的王兆嘉和技术部门又一次成功张罗了一个江苏、北京、河南三地四个会场的腾讯会议。2021年3月,她联系我说“学校要转发”她之前发表在我们平台上的《远方的家》一文。这篇文章里是这重情义爱反思的姑娘对毕业了的母校里回不去的时光、抹不掉的故事、忘不掉的人的深深怀念。当然要支持的啊,于是,长春大学的平台上在3月15日以《思念无声,一切都是双向奔赴》为题全文发了这篇文章,留言里,我看到多少长大毕业生的共鸣和呼应。
2021年7月19日,当收到她“参加孔子学院考试了”的信息时我是的确吓了一跳的。
她说是之前怕考不上没有跟我们提,这是通过了告诉我,因为出国,她会没有时间作编辑了。同时告诉我自己找到了两个人可以代替她的工作。
这有心又靠谱的孩子!
2021年7月24号,她联系我,给我发了个微信截图,说是“我早上收到了这个信息”,这是学校通知她去罗马尼亚的信息。我不知道这后面她是怎样紧锣密鼓地把家里学校里,还有参加培训办理手续的各种事情一一应对下来的。只在8月29号,她把高中同学时的班长“新的实习小编王紫瑞”交给了我,并且说是已经教过她了。
这气定神闲有条不紊的做派简直太酷了!而我,几乎又得了个宝,这是后话。

时间过去太快。2021年9月10号那天,她告诉我:“我的签证办好了。”
虽只轻描淡写的一句,可我是知道一个人独自办理这些意味着什么的,但我们没有谁能帮得了她,唯有微信里给她一个又一个拥抱。
2021年9月20号的信息是“担心会想家”;9月25日是告别“我出发去机场了”。孩子这是真要走了,我像个老母亲一样唯有再三嘱咐和深深祝福。
2021年11月18日,在罗马尼亚一个多月后,我收到了她来自异国他乡的文章和新的简介跟照片:“王兆嘉,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现于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担任孔子学院汉语老师。《人民作家》小编。”
这之后,她连续发回《在异国过新年》《做一个人的饭》《罗马尼亚文化新体验》几篇文章,用她的文字和图片记录下了这段不同寻常的生活经历。

10个月后,2022年7月21日,因为疫情和战争,我们的王兆嘉有惊无险地赶上了法兰克福机场7月份唯一一趟没有被熔断的飞机回国了。还是一样的表达风格:“太难了。”“很幸运。”
2022年8月18日,回国修整完毕的王兆嘉,又开始了做回了王主编。昨天,9月17日,平台发了她妈妈陶丰果的文章《父母之爱如阳光》(点击标题可欣赏)。事先,我请平台优秀的朗诵者高海燕老师读了,告诉她:“我想给小编辑母女一个惊喜。”
附:王兆嘉的部分作品(点击标题可欣赏)
1、《初识罗国》2、《在异国过新年》2、《我们总要学会长大》3、《罗马尼亚文化新体验》4、《做一个人的饭》
《人民作家》公告
(点击标题查看)1、《人民作家》简介2、投稿指南3、栏目往期目录4、2022年度《人民作家》第一批会员名单5、2022年度《人民作家》第二批会员名单6、《人民作家》会员风采征稿启事7、查看全部作品请点击下列名片
栏目主编:陈劲松
责任编辑:陈艺璇

作者简介

文/陈劲松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人民作家》平台运行负责人、常务副总编。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评论,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同时也欢迎您的来稿。
转发分享,好文让更多的人看到
写留言,发表您的看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淇℃伅浠呬緵鍙傝€冿紝涓嶆瀯鎴愪换浣曚箣寤鸿銆佹帹鑽愭垨鎸囧紩銆傛枃绔犵増鏉冨睘浜庡師钁椾綔鏉冧汉锛岃嫢鎮ㄨ涓烘鏂囦笉瀹滆鏀跺綍渚涘ぇ瀹跺厤璐归槄璇伙紝璇烽偖浠舵垨鐢佃瘽閫氱煡鎴戜滑锛屾垜浠敹鍒伴€氱煡鍚庯紝浼氱珛鍗冲皢鎮ㄧ殑浣滃搧浠庢湰缃戠珯鍒犻櫎銆�
返回 人民作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