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 为 人 父
2023/3/9 20:46:00 人民作家

    

    

     每周一期 周四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

     ⊙迟悟——祭一棵树(湖北|刘大友)

     ⊙福院的春天(江苏|吕万大)

     ⊙身为人父(江苏|王志祥)

     ⊙父亲和“犁耙石”(江西|夏泽民)

     ⊙发如雪(河南|刘豫东)

    

    

     身 为 人 父

     江苏|王志祥

     最近偶尔刷到一首歌《爸》,只听了一遍,便泪眼婆娑。不是因为旋律,而是因为歌词击中了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身为人父的激动与喜悦,养家糊口的责任与担当,艰苦奋斗的激情与努力……

     对于绝大多数男人而言,一旦身有所负,责任在肩,无论前路有多么艰辛,也要无惧无畏,砥砺前行。

    

     我爸的爸,也就是我的爷爷。我唯一的印象就是被常说的小时候的那个笑话:春节,总巴望着吃上红糖精枣,爸老是逗我,不谙世事口无遮拦的我毫无顾忌地怼他:“我今年也七岁了,你也可以死了!”

     童言无忌,因为爸爸告诉过我,在他七岁时,爷爷就已去世,其实,我对爷爷真没有一点印象。

     爸最小,对于爷爷的记忆,都是源于大伯和姑妈的口述,印象最深的就是爷爷定下的“只许连搛,不许眠搛”的规矩,什么意思,我并不理解。

     后来,从大伯零星的叙述中我才知道,那时难得有点炒花生仁下饭,因为儿女众多(二男四女),爷爷只许孩子们一粒一粒地搛,不允许筷子倒躺着,一下子抄起好几粒。

     奶奶身体不好,孩子又多,上工挣工分主要就靠爷爷,最终老人家劳累过度,积劳成疾,过早去世。

     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孙子,至今我都不能清楚地记得爷爷的名字,只记得父辈们所提到的老人家风雨独自担,只肩挑天下的勇毅担当。

     “天汉”“天喜”既承载着老人家对后辈子孙作为汉子的担当与期望,更表达着对家庭喜庆幸福的美好梦想。

     四个丫头分别起名“竹候”“秀侯”“文侯”,他希望自己的姑娘正直高洁,温柔秀气,文雅大方,其中过继给别人的小姑,人家起名“来侯”。

     如果我记得不错,大伯告诉我,爷爷是绝对反对把孩子过继的,老人家说,我生得起,我就养得起。

     如今大伯也不在了,老爸姐弟六个也只剩下小姑和老爸,每年清明等日子,小姑总如期出现,只为回报那份如山般的父爱!

    

     我妈的爸,也就是我的外公,他叫张云鄂。

     他们这个辈的人,“云”字取,或龙或凤或飞或成……外公名“鄂”,很生僻,不知道是否和湖北有关,这已无从考证。

     老人家一生老实忠厚,吃苦耐劳,任劳任怨。

     老妈兄弟姊妹六个,前三个都是女孩,其实后来我听说在大姨妈前面还有一个孩子,也是女孩,后来夭折了。

     为了接续香火,更因为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没有男孩是被人瞧不起的,外公急切地希望生一个男孩来传宗接代,所以二姨妈乳名“大换子”,我妈乳名“细换子”,这是外公最朴素的生活希望!

     俗话说“多子多福”,于外公而言,子女多了,生活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再加上后来外婆又患上子宫癌,外公愣是用小车推着外婆到上海治疗。

     记得姨妈后来回忆,上海的医生每年都来信进行病情回访,十多年后听说外婆已恢复如常,他们都感到不可思议——自从外婆生病之后,外公从没让外婆吃过苦。

     外公外婆没有花前月下,没有海誓山盟,外公就用这种方式诠释着最朴素的爱情。日子虽苦,总得往下过,外公带着孩子们磨磨坊、做斗笠、编篮子……尽管如此,生活还是过得紧紧巴巴。

     至今大家都笑话我妈:“我不烧人。(如皋话,我不渴)”我妈当时六七岁,踮起脚刚能够着锅沿,眼巴巴地望着“人头泡粥”,无比失望。

     如皋有句俗语:早上番薯茶,中午用手拿,晚上还是它。在现代人看来,这是令人渴望的原生态生活,可在当时,成天靠它充饥果腹,那种日子实在令人心酸,至今想起,眼角总会泛起泪花!

     现在流行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一家八口,六个孩子,外婆因病几乎不能劳动,外公硬是倔强地把这个家撑了下来。

     我不敢想象,彼时的外公,尝过了多少艰辛?那些苦,他只是默默承受,从来没有言说!

     记忆中只有他如罗中立作品《父亲》中那沟壑纵横的脸、那浑浊却充满慈爱的眼神、佝偻着的腰和那辆没有链条的破旧的自行车。

    

     老婆的爸——我的岳父绝对是个智者。

     他是早期的如中生,时运不济,没有机会参加高考,后来返乡。他当过生产队会计,乡文书,后来到供销社工作。

     他不怨天,不尤人,干一行,钻一行,无论干什么都不甘人后。他以前的辛苦,我没有亲历,结亲后,我亲自见证了他的睿智,他的魄力,他的果敢,他的坚韧……

     他勇于和命运抗争,敢于挑战,而且不管受到什么打击总是百折不挠,在他的努力下,家中的境况日趋好转。

     他第一个承包了供销社的批发部,他在村里第一个建起了楼房,他在90年代初就给丫头买了辆大阳100,他在供销社改制时买下地盘自己建房开店……

     六十岁时,他说,我该歇歇了,毅然决然丢下生意回家养老。

     他爱种树,房前屋后银杏树成林,树下间植桂花、黄杨,如今几百棵黄杨均已长大,秋日时分路边的桂花香气袭人。

     他爱读书,闲暇时总喜欢捧一本书,倚在躺椅上,沐在阳光中,一边喝茶,一边阅读。

     只可惜天妒贤才,老人家不幸罹患癌症,历经三年不堪回首的与病魔的抗争,依然没能逃脱死神之手!

    

     我的老爸幼年丧父,十八岁从军,退伍后在碾砣港工作。碾砣港距家三十多里,那时老妈身体不好,老爸既要上班,还要回家干农活。每天无论什么时候下班都要骑车回家,休息片刻马上再去地里干活,饱受了生活的煎熬。后来单位破产,老爸下岗。

     俗话说:“老实人不吃亏”,于老爸来说,诚哉斯言!

     老爸本来是事业单位编制,因为单位和企业合作,老爸去砖瓦厂工作,后来造纸厂南迁,老爸又到纸厂工作。

     不知什么原因,老爸的军龄没有算工龄,为此,他一直耿耿于怀,好在档案上的工种是窑工,老爸五十五岁就办理了退休手续。

     退休后的老爸退而不休,仗着身体结实还四下打工,后来经过我们的反复抵制,才终于歇手。可是近几年,老爸开始为年轻时的过度劳累付出代价了:肠息肉手术、前列腺手术……

     身体的衰老咱不可控,可是前些日子,他居然一个人爬梯子摘柿子,结果摔了下来,脊椎压缩性骨折,直到最后扛不过才告诉我们,真是个倔老头!

     “额上皱纹脸上汗水为了家”,“无情的岁月苍老了你的容颜”,歌词激起了我心中的共鸣,让我泪水涟涟。

     “养儿才报父母恩”,如今我也是爸,我希望所有子女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常回家看看,尤其是那曾经在你眼里伟岸挺拔,无所不能的老爸,陪他唠唠嗑,陪他喝点酒……只为那如山的父爱!

     栏目主编:陈劲松

     责任编辑:梅宜芳

     《人民作家》公告

     (点击标题查看)

     1、《人民作家》简介

     2、投稿指南

     3、《人民作家》历年作品(2016——2022)

     4、《人民作家》会员风采征稿启事

     5、会员管理办法【含加入会员条件】

     6、最新!关于申领《人民作家》作者、朗诵者个人文化名片的通知

     7、《人民作家》作者领取“发表证书”的通知

     8、查看全部作品请点击下列名片

    

    

     文/王志祥

     王志祥,江苏省如皋市下原初中副校长,如皋市骨干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南通市新长征突击手,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及散文近三十篇,在《人民作家》等媒体发表文章近十篇,指导学生在报刊杂志发表文章三十多篇。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评论,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同时也欢迎您的来稿。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转发分享,好文让更多的人看到

     写留言,发表您的看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人民作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